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计算能力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仅背不熟练,容易记混淆计算公式,还缺少严谨的态度和变通的能力。此外,计算速度慢、计算效率低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率。基于此,笔者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秀案例,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终有所获。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途径
引言:
计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项数学基本技能,指的是把抽象的、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方法转换为我们可以理解的数学式子的能力。计算不仅在学习中出现,就是在生活中也常常出现。因此,新课改将计算能力的提升作为数学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并加大了教学力度。当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成为教师们热议的话题。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尝试探究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夯实基础,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
学好一门课程最重要的就是基础扎实、根基稳固,这样才能为更高、更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小学数学计算能力也是如此。具体来讲,就是掌握口算、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等计算技能,夯实学生的基础。如,在学习“小数乘法”这一课内容时,让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竖式计算,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我没有急于完成这一教学目标,而是先带领学生回顾了九九乘法表,熟悉了整数与整数之间的乘法运算规律。这样在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过程中,即便是学生点错了小数点,也不会得出“奇怪”的结果。此外,我还加强了学生口算能力,设计了一个竞赛小游戏,用游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在求胜心与荣誉感的刺激下,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计算中,开动脑筋。当然,除了课上时间,我还布置了课后练习作业,让学生每天完成十道题的计算,题型不同,各有侧重,以此强化学生各项能力,帮助学生打牢基础,从而将功夫下到了日常。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学习新课的时候应带领学生回顾旧有的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可以设计竞赛游戏,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此外,每天课后练习必不可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培育计算能力。
二、强化练习,层层深入,逐步提升
学生记不住计算公式、运算法则时,我就会借助课前朗读、师生齐读、小组互读、课后抄写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攻克这一难题。在解决学生马虎大意、审题不清这一问题时,我会引进奖惩机制,当学生计算正确时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计算错误时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借助外力监督学生养成严谨的计算态度。针对学生计算兴趣不高,不愿意动笔、动脑计算的问题,我就会创设教学情境,引进竞赛机制抑或是成立互助小组,用新颖、趣味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计算的热情。等到这些问题都被解决,“短板”都被弥补时,我就会逐步加大计算的难度、计算的量,增加计算的挑战性,逐步提升学生的計算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找到学生的“短板”并开展针对性的练习,逐一突破问题,在此基础上加大计算量与难度,从而让学生获得整体提升。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促使学生形成数学计算思维
习惯就是一个人经过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行为、方式和风格,有好坏之分。好习惯能帮助学生学得更好,走得更远;坏的学习习惯则会起到反作用。具体到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就是帮助学生养成审清题、规范书写、计算准确,不忘验算等习惯,而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数学计算思维的养成。如,在学完“分数乘法”这一课内容时,我在黑板上列出了一系列数学问题,以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巩固提升自己的能力,有数学公式计算,也有应用题分析。因为大家在我的要求和鼓励下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看数认真,不会混淆0、8、6这几个数字,也不会看一个数忘一个数;书写规范,数字与计算符号书写标准,不会产生错觉;审题认真,不会因为读题不全或者忽视细节出现错误;计算认真,十分熟悉乘除加减运算法则,还会边读边检验,提高了运算的准确率;养成了验算的习惯,计算结束后就会重新审题、查看数字与符号,检查计算结果。因此,大家计算得又快又正确,并逐渐形成了一种计算思维,一套自成体系的计算模板,并深深地刻在了行动中。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学生计算思维,让其形成一套自己的解题模式,提升计算能力。
四、从数学概念中培养阅读能力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脱离不开相应的数学概念与定义,若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无法准确理解数学概念,那么就只是稀里糊涂地去学习数学知识,这对他们之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将会产生一个极大的阻碍。因此,教师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比如:在《等式的性质》学习中,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天平的变化,开始在天平两边都放置不同的物体,但这两个物体的重量是相等的,构成a=b,接着在两边天平秤上加上不同重量的物体,天平的平衡就会发生变化,两边不同,通过这样的演示让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来概括、描述等式的性质。最后得出在a=b这一等式中,只要加、减同一个数或者式子,那么结果依然相等。通过对等式性质概念的具体学习,学生能够从中提取出重要的等式a=b然后将其演变成a±c=b±c这一重要等式。能够准确无误地得出这一结论,学生才是真正地读懂了等式的概念,才能够将语言转换成具体的数学符号或术语。
五、鼓励教学,培育学生学习自信
数学计算本就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会遇到很多问题,出现很多错误,问题、错误的出现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自我质疑,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爱护学生,宽容学生,理解学生,能承认学生的问题,能接受大家犯下的错误,还能调整心态,并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与适当的帮助,以期重新唤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继续前进。如,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一课内容时,因为学生本就对除法不熟悉,再加上计算的时候“化除为乘”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因此大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见此情景,我非但没有批评指责大家,还召开了一场“师生座谈会”,就出现的问题商讨解决的途径。学生们没有受到预期的批评,感到诧异的同时也调整好心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讨论中。很快大家就找到了问题出现的原因与解决的方法,并吸取了教训。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在遇到学生出现问题、犯下错误时,不应批评指责学生,而要提供适当的帮助,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
结论:
综上,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提高其关注细节的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与正确率,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计算能力的培育与提升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有可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田君兰.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方式探究[J].学周刊,2020(07):22-23.
[2]韦礼能.探讨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156-157.
[3]孙炳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学周刊,2018(09):86-87.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途径
引言:
计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项数学基本技能,指的是把抽象的、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方法转换为我们可以理解的数学式子的能力。计算不仅在学习中出现,就是在生活中也常常出现。因此,新课改将计算能力的提升作为数学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并加大了教学力度。当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成为教师们热议的话题。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尝试探究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夯实基础,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
学好一门课程最重要的就是基础扎实、根基稳固,这样才能为更高、更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小学数学计算能力也是如此。具体来讲,就是掌握口算、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等计算技能,夯实学生的基础。如,在学习“小数乘法”这一课内容时,让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竖式计算,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我没有急于完成这一教学目标,而是先带领学生回顾了九九乘法表,熟悉了整数与整数之间的乘法运算规律。这样在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过程中,即便是学生点错了小数点,也不会得出“奇怪”的结果。此外,我还加强了学生口算能力,设计了一个竞赛小游戏,用游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在求胜心与荣誉感的刺激下,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计算中,开动脑筋。当然,除了课上时间,我还布置了课后练习作业,让学生每天完成十道题的计算,题型不同,各有侧重,以此强化学生各项能力,帮助学生打牢基础,从而将功夫下到了日常。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学习新课的时候应带领学生回顾旧有的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可以设计竞赛游戏,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此外,每天课后练习必不可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培育计算能力。
二、强化练习,层层深入,逐步提升
学生记不住计算公式、运算法则时,我就会借助课前朗读、师生齐读、小组互读、课后抄写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攻克这一难题。在解决学生马虎大意、审题不清这一问题时,我会引进奖惩机制,当学生计算正确时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计算错误时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借助外力监督学生养成严谨的计算态度。针对学生计算兴趣不高,不愿意动笔、动脑计算的问题,我就会创设教学情境,引进竞赛机制抑或是成立互助小组,用新颖、趣味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计算的热情。等到这些问题都被解决,“短板”都被弥补时,我就会逐步加大计算的难度、计算的量,增加计算的挑战性,逐步提升学生的計算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找到学生的“短板”并开展针对性的练习,逐一突破问题,在此基础上加大计算量与难度,从而让学生获得整体提升。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促使学生形成数学计算思维
习惯就是一个人经过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行为、方式和风格,有好坏之分。好习惯能帮助学生学得更好,走得更远;坏的学习习惯则会起到反作用。具体到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就是帮助学生养成审清题、规范书写、计算准确,不忘验算等习惯,而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数学计算思维的养成。如,在学完“分数乘法”这一课内容时,我在黑板上列出了一系列数学问题,以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巩固提升自己的能力,有数学公式计算,也有应用题分析。因为大家在我的要求和鼓励下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看数认真,不会混淆0、8、6这几个数字,也不会看一个数忘一个数;书写规范,数字与计算符号书写标准,不会产生错觉;审题认真,不会因为读题不全或者忽视细节出现错误;计算认真,十分熟悉乘除加减运算法则,还会边读边检验,提高了运算的准确率;养成了验算的习惯,计算结束后就会重新审题、查看数字与符号,检查计算结果。因此,大家计算得又快又正确,并逐渐形成了一种计算思维,一套自成体系的计算模板,并深深地刻在了行动中。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学生计算思维,让其形成一套自己的解题模式,提升计算能力。
四、从数学概念中培养阅读能力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脱离不开相应的数学概念与定义,若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无法准确理解数学概念,那么就只是稀里糊涂地去学习数学知识,这对他们之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将会产生一个极大的阻碍。因此,教师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比如:在《等式的性质》学习中,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天平的变化,开始在天平两边都放置不同的物体,但这两个物体的重量是相等的,构成a=b,接着在两边天平秤上加上不同重量的物体,天平的平衡就会发生变化,两边不同,通过这样的演示让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来概括、描述等式的性质。最后得出在a=b这一等式中,只要加、减同一个数或者式子,那么结果依然相等。通过对等式性质概念的具体学习,学生能够从中提取出重要的等式a=b然后将其演变成a±c=b±c这一重要等式。能够准确无误地得出这一结论,学生才是真正地读懂了等式的概念,才能够将语言转换成具体的数学符号或术语。
五、鼓励教学,培育学生学习自信
数学计算本就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会遇到很多问题,出现很多错误,问题、错误的出现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自我质疑,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爱护学生,宽容学生,理解学生,能承认学生的问题,能接受大家犯下的错误,还能调整心态,并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与适当的帮助,以期重新唤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继续前进。如,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一课内容时,因为学生本就对除法不熟悉,再加上计算的时候“化除为乘”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因此大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见此情景,我非但没有批评指责大家,还召开了一场“师生座谈会”,就出现的问题商讨解决的途径。学生们没有受到预期的批评,感到诧异的同时也调整好心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讨论中。很快大家就找到了问题出现的原因与解决的方法,并吸取了教训。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在遇到学生出现问题、犯下错误时,不应批评指责学生,而要提供适当的帮助,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
结论:
综上,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提高其关注细节的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与正确率,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计算能力的培育与提升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有可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田君兰.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方式探究[J].学周刊,2020(07):22-23.
[2]韦礼能.探讨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156-157.
[3]孙炳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学周刊,2018(09):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