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三多”,实现“三结合”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bull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继续,是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打锭子、背范文”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所谓写作能力,但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收效甚微。纵观当前小学生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语言空洞抽象、抒情无病呻吟等现象仍然较为普遍。传统的作文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不利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养成。
  因此,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和价值,发展其个性,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创新、去思维。笔者在教学中,自觉把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实行了抓好“三多”、实现“三结合”的方法步骤,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抓好“三多”
  
  1.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采蜜”的好习惯,把课内或课外见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直接的、间接的材料积累多了,才能够见多识广,才能从“广”中觅出“新”来。多读要和阅读教学课本结合,把学生的实际作文和课文对照讲解。从课内到课外,逐步扩大学生阅读领域,丰富学生词汇,开阔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这才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2.多写:除布置作文外,还要求学生写日记,可让学生留心生活,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情,为积累素材写好大作文作充分的准备。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向少年报刊投稿,激发作文兴趣,达到练人、练文的目的。多写主要培养作文兴趣,激发作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多思:每篇文章经过仔细推敲,思出新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一座山的观察和感知尚且如此,何况千变万化的客观生活,故要求学生主动地多角度审视、感知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有所发现并创造性地表达出来。创造性地表述就是个性化的表述,就是不拘一格的表述。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述。在写作形式上,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布置命题作文。
  
  二、实现“三结合”
  
  1.读与写结合。“阅读是吸引,写作是运用”,如何让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也就是怎样把阅读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学《小站》一课,要指导学生去 “小书店”,并指导他们按顺序去观察,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小”,然后展开去写。
  2.质量与效率结合。在规定时间内,要使教学过程产生最大可能的效果。那么,如何教学,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出好的作文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习作的速度,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很多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完不成作文,就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当然也有语文基本功差的因素。
  3.常规教学与语文活动课结合。语文活动课的设置是从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着眼的。与常规语文教学课相比较,语文活动课有较强的“活动”性,即实践性,通过活动来学习语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语文活动课的设置,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日常教学的枯燥、呆板,也为学生写作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材料。但活动课一定要与常规教学结合起来,要保证常规教学与活动课的一致性。
  总之,引导学生做到三多:多读、多写、多思。“三多”应以多读为基础,多写为手段,多思为核心,最终以开发智力为目的。三个结合确保了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努力调动各种教学资源,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单位:贵州省习水县永安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继青)
其他文献
特级教师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独有的一种荣誉头衔,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兼具先进性和专业性的称号,即“先进 专家”。1978年,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教育部、国家计划委员会联合颁发了《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特级教师制度。1993年,原国家教委、人事部、财政部对《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颁布了《特级教师评选规定》(以下简称《评选规
那是一个“多事”的春天,先是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没收了几本言情小说,拿来向我这个班主任“告状”;接着我又亲自发现了两起“早恋事件”;还有我那几位挺有才情的“得意门生”,忽然一下子迷上了《红楼梦》和婉约词,伤春悲秋、欲语还羞的朦胧情绪在作文随笔中不经意的流露出来。  初三的孩子,十四五岁,正是少男多情少女怀春的年纪。巧的是,我们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单元中偏又编选了《诗经》中的两首爱情名篇《关雎》和《蒹葭》,
一、教师首先是学习者    学校永远激荡着青春的律动,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体,不断地变化发展是他们的常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对学生细腻和敏锐的感受,在对一件件事情处理的反思中不断成长。《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而知困。知不足能自反也,知困能自强也”。今天讲“教学相长”,不仅包括教学,更包括教育,是一个全面的概念。今天的教师需要具备这样一种观念:没有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和问题,没有学生学习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专家型、研究型、反思型和创造型的教师成为教师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议题。这正好反映出我国教师教育进入了一个从“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发展”的时期,即“教师教育不再把重视培养更多的教师作为重点,而是把培养高质量的教师作为发展的重点,追求卓越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1]然而,问题在于怎样的教师才算得上是“高质量的教师”“卓越教师”。如果专家型、研究型、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带动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教育中各个领域的改革与发展,这就意味着,教育领域内的任何改革都必须考虑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这是教育改革的必争之地,当然也是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核心领域之一。    一、培养目标定位    教育技术学院将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定位为培养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多学科知识背景高端复合型人才,在学校能够担当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首席技术负责人)的角
教育能使人终身受益,文化能使人的道德更加高尚,艺术能使人的生活更加精彩。校园有了文化,就有了深厚的文明底蕴,校园有了艺术,就有了灵动的精神升华。近几年,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实施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大力度,扩张其内涵。在抓好文化课基础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并注意遴选艺术苗子,组建艺术特色班,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艺术见长的办学特色。    一、更新观念,健全艺术教育领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村教育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面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成为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为此,福建省教育厅于2008年9月启动了福建省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由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以下称学院)承担。笔者以该项目为研究个案,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的总体状况,站在教师
《中国教师》:您曾经做过关于中小学校长的权力行为失范的社会学分析,根据您的研究,您觉得校长流动能解决权力行为失范这个问题吗?校长任期制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曾庆伟:校长的流动机制并非是一副能包治百病、完全治愈校长权力行为失范现象的良药,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才能既保证校长充分发挥个人的管理才能,又能有效促进校长构建富有特色、充满民主氛围的校园文化。相比之下,国外对校长的任命、考核、
职业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澳大利亚职业教师专业化体系主要包括职前教师教育培养、职业教师资格鉴定以及职业教师的管理与培训。职前教师教育培养是职业教师专业化的基础,教师资格鉴定是职业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教师管理与培训是职业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障。    一、职前职业教师培养    澳大利亚职业教师的培养经历了培养机构层次不断提升到培养模式逐步统一的过程。  
这是一个当前许多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个历久弥新而又沉重的话题——“后进生”的教育。  这里的“后进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和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有切身的体会和思考:教育帮助“后进生”,应该从行为规范,转向思想引导,做到多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