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_hepi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猜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体会出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关键词:数学生活情境
  
  
  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要应用于生活,是我们数学新课程应予突出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应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一、从生活中精选数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情境,如果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教学经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而且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从生活中常见的“梯子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讨论,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和近似解。一个长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猜一猜,底端也将滑动1米吗?列出底端滑动距离所满足的方程,你能嘗试得出这个方程的近似解吗?这个距离是比1大,还是比1小?在此基础上,再提供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方程一般解法的愿望,并经历探索满足方程解的过程。
  二、重组教材,挖掘生活化的素材
  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若让学生直接理解,肯定会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模型、教具、教学软件等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具体事物进行动手操作,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具体经验,通过自己的直观形象地思维活动来形成对概念、性质、定理的理解,而不是通过机械重复,记住教师讲述的那些关于概念、性质的现成解释,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全面的、清晰的、牢固的。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可从学生熟悉的折纸活动开始,对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圆形这些纸张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便是“轴对称图形”,通过操作,进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了加深理解,可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比如:数字、字母、汉字等),学生通过这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探究新知的过程生活化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猜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体会出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比如:在讲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的边角边这个条件时,先让每个学生利用直尺和量角器在白纸上作一个△ABC,使∠B=40度,AB=3厘米,BC=5厘米,并用剪刀剪下此三角形,然后与其他同学所作的三角形进行对照,看看能否完全重合,这是学生会发现是能够完全重合的。接下来,让学生改变角度和长度大小,再做三角形,剪下对照,又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然会发现所做的三角形又能够完全重合,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总结出“角边角”这个条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实验中,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构建。
  四、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回归生活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广阔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现象。捕捉生活现象,精选生活素材,巧妙地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用生活经验,熟悉素材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沿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枯燥的数学内容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学了解直角三角形后,鼓励学生说出测量山高、河宽的方法和步骤,学了圆的知识,让学生想办法找出盆底、锅盖等物体的圆心等。“垂线段最短”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跳远成绩。学了“相似三角形”后,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测量旗杆的高度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好所学的知识。
  五、 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回归数学课堂
  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加实践活动,符合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可以从不同角度接受来自视觉、触觉和运动感觉的信息,更好地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快地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既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把实践活动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让学生测算出装修住房平铺地板砖的费用。首先让学生测量、计算房间的面积,了解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再了解市场上地板砖的种类。如正方形、正六边形等。再组织学生一起探讨什么类型的地板砖可无空隙镶嵌,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可以平铺,那么正五边形、正八边形可以平铺吗?转换成数学问题就是正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才能平铺,至于地板砖的花色品种选择后拼成的图案又得出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等,然后通过了解地板砖的单价、地板砖的数量,安装地板砖的工钱如何支付等,最后测算出需要的总费用。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时刻“链接”生活,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将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个性与灵气。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指出:“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是不可想像的。”然而,时下许多学校思品教学,始终没有逃脱应试的教育阴霾,还是在升学指挥棒的指引下,扎扎实实地进行应试教育。  事实上,思想品德课肩负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使命,思品的学科内容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尤其是哲学常识:它波及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  数学本身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科学的观察。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问题,审视全局,把握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它,还要从激发学习兴趣、制定具体教学目标和注重方法方面,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学习兴趣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就是教师由“教”变成“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散式的思考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的进行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呢?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创新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小学生刚入学就抓起。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在课堂教学
期刊
排列组合作为高中代数课本的一个独立分支,因为极具抽象性而成为“教”与“学”难点。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教者很难用比较清晰简洁的语言讲给学生听,有的即使教者觉得讲清楚了,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还不太适应。从而导致学生对题目一知半解,甚至觉得“云里雾里”。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經过尝试总结出一些个人的想法跟各位同行交流一下。
期刊
摘要: 广袤美丽的自然、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语文是茫茫宇宙里的日月星辰,是浩瀚南海中的碧涛银沙;语文是大自然中的蜂飞蝶舞,是秦砖汉瓦上岁月的 痕;语文是“锁”进日记、深藏心里的小秘密,语文是母亲手中递来的温热的奶茶;语文是体坛赛场上矫健的身姿……  关键词:语文美丽 教学       我喜欢翻看获奖的儿童画,着色大胆,构图新颖,童趣盎然,童心烂漫,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画幅间得到了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也是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的需要。 我校才进行新课程改革不久,对于自主合作学习,谈谈一些体会。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授”与“受”的关系。在
期刊
摘要:我国教育的现状要求我们实施心灵教育。心灵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关注学生丰富人格的培养和内心世界的丰富以及促进学生富有同情心、责任感和移情能力,关注学生周围的世界。而心灵教育的实施途径具有依附性,可渗透到各个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中。  关键词:渗透;心灵教育;课程;养成途径       一、关于心灵教育的提出  1、当前国际教育的改革渗透着心灵教育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系列的学会
期刊
一个新的科学观念的诞生,一个新的发现或发明的提出或者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拟定,往往是人们创新思维的产物。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的万有引力原理以及我国古代的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事例,都是他们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结果。因此,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核心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做法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和思维
期刊
摘要: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碰到学生对所要研究的自然现象和事物缺乏探究的热情和探究的方法,或袖手旁观,或无从下手,或心不在焉,这种没有进入状态的学习是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那么,如何想办法帮助他们进入学习状态,如何激起学生科学探索的动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位科学课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课程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科学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