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自动化的重要体现,能增强学科教育的感染力与渗透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共鸣,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在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进行学科教学时,注意不能为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而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不能以教师模拟操作和教师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不能以教师主导代替师生对话。
关键词:信息教育技术;学科教学;问题;方法;能力
教育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形态要同步现代化。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信息化,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与渗透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能有效优化教学,改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由于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收集教学资料便捷,教学过程的顺畅,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合理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不仅开阔学生学科视野,提高全面素质及思维能力,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动力。
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在应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服务教育,辅助教学的同时,必须注意到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是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功能的不足,只能是提供技术辅助。教育信息化在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能“以辅助代替教师主导”。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主导作用,信息技术手段仅是一种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辅助手段。如果教师盲目迷信于信息技术手段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信息技术手段的藩篱,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应有的主导性作用。例如,学科中的教师模拟示范有时就具有不可替代性,若用多媒体予以代替,纵使技术手段高,但其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仍然不如教师亲手示范更为直接,教师的示范性及其感染力无法简单被取代。
2.不能“为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而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图文兼备,形象直观,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中的信息过多繁芜复杂,则会造成无效信息的泛滥,同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3.不能“以模拟操作代替实际操作”。利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很方便地模拟现实,甚至模拟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效果。但是,如果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会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4.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的主体。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应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必须注意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甚至动手的时间,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考量。
5.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升的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情感的交流,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效果。如果盲目地依赖于技术,仅注重人机的对话,而忽略了师生多向互动,那么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而缺乏应有的课堂亲和感染力。
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描绘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宏伟蓝图。《规划》指出,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共建共享环境;建设并不断更新满足各级各类教育需求的优质数字资源,开发深度融入学科教学的课件素材、制作工具,完善各种资源库,建设优质网络课程和实验系统、虚拟实验室等,促进智能化的网络资源与人力资源结合。①这些重大举措,必将极大地促进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实现科技手段和教育目标的深度融合。
总之,随着现代教学设施逐步进入课堂和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将会对学科课堂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恰当应用,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时必须做到“适时、适当、适度”。在学科教学中,只要我们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就能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年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关键词:信息教育技术;学科教学;问题;方法;能力
教育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形态要同步现代化。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信息化,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与渗透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能有效优化教学,改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由于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收集教学资料便捷,教学过程的顺畅,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合理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不仅开阔学生学科视野,提高全面素质及思维能力,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动力。
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在应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服务教育,辅助教学的同时,必须注意到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是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功能的不足,只能是提供技术辅助。教育信息化在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能“以辅助代替教师主导”。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主导作用,信息技术手段仅是一种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辅助手段。如果教师盲目迷信于信息技术手段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信息技术手段的藩篱,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应有的主导性作用。例如,学科中的教师模拟示范有时就具有不可替代性,若用多媒体予以代替,纵使技术手段高,但其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仍然不如教师亲手示范更为直接,教师的示范性及其感染力无法简单被取代。
2.不能“为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而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图文兼备,形象直观,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中的信息过多繁芜复杂,则会造成无效信息的泛滥,同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3.不能“以模拟操作代替实际操作”。利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很方便地模拟现实,甚至模拟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效果。但是,如果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会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4.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的主体。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应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必须注意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甚至动手的时间,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考量。
5.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升的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情感的交流,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效果。如果盲目地依赖于技术,仅注重人机的对话,而忽略了师生多向互动,那么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而缺乏应有的课堂亲和感染力。
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描绘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宏伟蓝图。《规划》指出,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共建共享环境;建设并不断更新满足各级各类教育需求的优质数字资源,开发深度融入学科教学的课件素材、制作工具,完善各种资源库,建设优质网络课程和实验系统、虚拟实验室等,促进智能化的网络资源与人力资源结合。①这些重大举措,必将极大地促进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实现科技手段和教育目标的深度融合。
总之,随着现代教学设施逐步进入课堂和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将会对学科课堂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恰当应用,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时必须做到“适时、适当、适度”。在学科教学中,只要我们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就能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年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