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地方”,我想让家长和孩子们知道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uo1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门,门,还是门……
  别说是个大活人,连只苍蝇都很难溜着门缝进来。就是苍蝇蚊子进来了,也会被强大的360度无死角监控捕捉,然后被迅速灭掉。
  这里太干净了!任何角落,都没有一点垃圾,没有一片纸屑,没有一个看起来脏兮兮的地方,就连伙房的地面,也干净得不忍下脚去踩。
  这里很有秩序,很有规矩,人们见面行礼,互相问好。明亮的教室,和蔼的老师,宽阔的操场,整洁的宿舍,虽没有娇艳的花,但有蓬勃的树和草……
  这里可以学唱歌,可以学舞蹈,可以运动,可以吹葫芦丝,可以学书法、学国学、学绘画,可以去阅览室阅读,可以找专业的心理老师聊天、做沙盘治疗,还可以学面点制作、按摩这样的一技之长……而且,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对了,这里还可以看电视,不仅仅是《新闻联播》,还可以是肥皂剧。
  这里,什么都好,可是,这里……世界读书日之际,我受我们祝你幸福杂志社委托,与山东省作协的作家们,来为山东省未成年管教所的未成年犯们送书,并且“有幸”观看了他们的表演,“有幸”在王长征副所长的带领下参观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参观完毕,当我们在工作人员地协助下迈出一层又一层的电子门,终于走出了那个“看起来哪儿哪儿都好”的管教区,人人都按耐不住地长长舒了口气,大家小心翼翼地交流着:这里什么都好,可是,这里,就是没有自由啊!
  没有了自由,还能有什么呢?虽然只有半天时间,大家就尝到了“最大的惩罚就是剥夺自由”的滋味——真不好受!


  出于尊重,王所长将这些未成年犯称之为“学员”,我们也觉得这样的称呼更合适。参观中,印象尤其深的是,在与学员代表面对面交流时,当有人问起他们的心愿,孩子们一个个都沉默了,有位戴眼镜的男孩使劲咽了口唾沫,鼓起勇气说:我希望,时光倒流!其他学员听了,或是默默点头,或是垂下眼帘,跟着重复“是啊,时光倒流,如果时光能倒流”……
  时光倒流到3年前、5年前,甚至有的需要倒流到10年前、15年前,如果时光能倒流——走在街上,如果与他们打个照面,他们和我的侄子、外甥、邻家小孩有什么区别吗?他们和我采访过的调皮或者羞涩的孩子,超牛的学霸或因为学习不好而自卑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吗?
  没有。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来到了这里?无论是什么原因,听了这些学员的讲述之后,深深地觉得,所有原因的背后,归根结底,都逃不开父母的、家庭的原因。
  小马,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上高中住校的他几乎天天翻墙去外面通宵上网。刚开学,父母给的生活费买了些游戏装备很快就花光了,同学们也不肯再借钱给他。某天,通宵游戏之后,小马顶着一颗蒙蒙的脑袋去抢劫,抢了3000块钱,换来6年的牢狱。爸爸妈妈听说他抢钱去上网,大为惊诧,因为家里挺富裕,3000块钱也算不上什么大钱。“你缺钱你问我们要啊!”可是,孩子缺的真是钱吗?孩子为什么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发现孩子爱玩网络游戏,家长有没有去好好引导?我们杂志曾经做过很多关于“网瘾”的文章、专题,如果当时他们看了……
  小王,本是个老实巴交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挨揍,在学校也常受人欺负。住校之后,一位“大哥”主动靠近他,做他的保护伞,在“大哥”的带领下,迷恋上暴力。一次,为了给“大哥”出气,失手捅死了跟大哥对着干的人。小王说,他被别人揍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骂他“没出息”,后来他跟着大哥打架练出胆子了,父母倒觉得孩子“长本事”了。俗话说“本性难移”,孩子性情上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做家长的难道就不想想是因为什么吗?如果及时发现不好的苗头,及时处理……
  小刘,两个月大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婚了,从此再也没有见过妈妈。爸爸一直在外面打工,他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上了初中,小刘跟一个女同学谈恋爱并且同居,女孩怀孕,女孩父母要求小刘赔钱。可是哪有人管小刘啊?小刘的爸爸一年能回来一次就不错了,爷爷奶奶更是无力过问。女孩家长一怒之下一口咬定小刘强奸……如果离婚后,妈妈经常来看看小刘,如果爸爸没有把小刘丢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如果小刘有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庭……
  每个学员的故事,只能以省略号结束,因为,这世界上没有如果,现实就是这么令人悔恨交加。我只能把这些感受、这些故事写下来,通过我们的杂志,说给我们的家长读者——千万好好做家长,千万教孩子懂法、守法,千万别把自己孩子“送”到这里来!
  说真的,在没到这儿之前,我们杂志因为做校园暴力的专题,采访到的都是被他们伤害过的孩子和家庭,我们也曾和受害者一起呼喊:为什么未成年人犯罪量刑能低就低?为什么他们的犯罪档案要封存起来不影响他们继续求学、就业?他们就是该以命抵命、就是该受到严厉地惩罚!
  可是……来到这里,什么都不用说,只看看这些孩子的眼睛,听听他们的故事,怜悯就会像飓风掀起的潮水一样扑打面颊。什么都不为,只因为——他们还只是孩子。
  每个月,家长可以来探视一次自己的孩子。母与子、父与子在哭泣、在忏悔,想拥抱、想牵手,千叮咛、万嘱咐……但是,这些本来特别容易的事情,在这里,却难上加难!
  探视间的隔断玻璃上,满满的,都是手印、脸颊印、泪痕……这一幕,又有谁不心痛呢?
其他文献
【厌食】  小儿厌食症,多为脾胃伤于寒凉积冷,关注点首要在于慎寒凉、温护中土。节食本身就是很好的选择,需注意的是,不仅仅节制主食,更要着力节制零食,如此脾胃方得休护。  可以用党参30~50克煎汤,代水饮,滋味甘甜,补而不燥,亦常胃纳顿开。食欲增强后,更当节制寒凉与食量。  【出汗】  出汗是普遍现象,孩子阳气旺盛,出汗是一种耗散能量的自我调节反应。  如果非要处理,可以用党参30~50克煎汤,代
期刊
六一儿童节前夕,北京某幼儿园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与孩子们的联谊活动,内容非常新颖:让孩子们“品尝白开水”。  两代人相向而坐,中间隔着一排小桌,桌上放着一排小水杯。联谊活动开始,老师笑吟吟地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大家品尝一种特别的‘饮料’。大家留神地喝,细细地品尝;然后,请你们把‘饮料’的味道告诉爸爸、妈妈和老师。好吗?”  “好!”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大声说。  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
期刊
闺蜜带着三岁的儿子来我家做客。临走时,小朋友在门口穿鞋子,无论闺蜜怎么鼓励,他都没办法顺利地穿上自己的小凉鞋,最终为了节省时间,闺蜜帮儿子穿上了鞋。  闺蜜走后,看着自己三岁的大女儿和不到一岁的小女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在日本读书时,频繁地脱鞋、穿鞋是让我最头疼的一件事。医院的诊室、学校的教室,甚至很多工厂基地,都需要脱鞋入室。  一个周末,和日本朋友去一个种植草莓的农场,居然也要脱鞋才能进
期刊
早晨打开微信,收到一位妈妈发来的十几条语音求助,大意是:  “昨天,我像平常一样跟多多一起玩,正玩得很高兴,多多冷不丁地说:‘妈妈,我不喜欢我自己。’这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  最近我一直坚持多花时间陪他玩,多多很开心,情绪状态都很好,我们之间的冲突和对抗也比以前少了很多。  可是他为什么会突然这么说呢?是因为我玩得不对吗?为什么会对自己有这样负面的评价呢?我哪里做得有问题呢?我怎么回应,才能帮他找
期刊
读者提问:  我是一名独抚妈妈,希望孩子过节去看看爷爷奶奶。尽管孩子非常抗拒,但我还是希望孩子去。我很想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爱,想让他更多地接触他的血脉亲人。而我又不想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不知道怎样的选择更有利于孩子?  心理咨询师阿诺回答——  每一个成员都有爱,才是完整的家  我也不知道哪种选择对孩子来说更有利,因为我不知道,孩子不喜欢爷爷奶奶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仅仅是因为陌生、不常见,那孩子
期刊
生老二时,出了月子推他出去溜。遇到围观群众,一开始大家听说我生了两个,纷纷表示羡慕,得知都是男孩,遂变成同情!  参加讲师培训,老师说女培训师一般音量不够大,当了妈妈后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得知真相后,我的眼泪流下来……当妈的,在家基本靠吼,你们知道吗!  同是男孩,性格像是来自两个星球。  老大桀骜不驯,颜值一般,就智商还可以,长于计算与逻辑推理,4岁能通过5个5个数,推理出5X5=25,现在一年
期刊
幼儿园是玩玩玩,小学是学学学,告别幼儿园,来到一年级课堂,小家伙们有好多需要适应的呢!  不说别的,光这些课堂规矩就把他们整得够呛:123,请安静,手放前,脚放正。课本摆在桌角外侧,做完书上的练习题后将课本往前放,垫在铅笔盒上防止课本折角,铅笔放在课本中缝上,用橡皮抵住……  课堂就像开音乐会:哐啷,铅笔盒掉了;啪叽,好好坐着的凳子猛不丁地歪了,小家伙的腚摔成了四瓣,疼得他哇哇大哭,别的孩子哄堂大
期刊
潇潇妈妈抱怨说:儿子6岁了,做不喜欢或者不愿意的事情时很拖拉,比如晚上到点还想玩不想睡觉,刷牙洗脚慢吞吞的,是不是没有时间概念啊?下半年就要上学了,这种情况该怎么改善?  哈,我觉得孩子的心态非常非常正常,妈妈千万不要焦虑,每个人都趋向于自己喜欢的或者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这是孩子的心智逐渐成熟的表象。  其实时间有两种定义:一是我们真正从钟表上看到的时间,但是,另一方面,大家可能忽略了,就是我们做任
期刊
读了绘本《每一个善举》。  故事很简单,新学期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叫“玛雅”,穿的衣服又旧又破,冬天还穿着夏天的单鞋,一只鞋的鞋带坏了,大家都不愿意和她打招呼。  玛雅见到我(主人公)的时候,对我笑,我也不理她,当没看见。然后还有一些细节是,她拿她的玩具很兴奋地来找我们玩,我们都不跟她玩。  有一天,这个小女孩穿了一件看起来挺好的衣服,但不像是她自己的,然后我们的伙伴当中有一个就给玛雅起了一个外号叫
期刊
说起家庭性教育,我经常要反复回答爸爸妈妈们的一个提问,就是: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合适?三岁,六岁,还是干脆等到青春期?有很多人会担心:如果我们家长“太早” 就把与性有关的信息摆放到孩子面前,灌输到他们的心灵之中,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会导致孩子 “过早” 地对性产生好奇和探索的欲望,甚至直接做出什么出格的坏事。  所以呢,每一次我在课堂上轻描淡写地回答:“我们的家庭性教育,几乎就是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