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的《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指出:“我们在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替代的,由此,我们在中小学教育中,把生活教育寓于美术教育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在中小学美术课中怎样来把生活教育融于其中,充分发挥美育的功能,让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的事情。
一、使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
I.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与美术的联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生活情境的创设要精心设计,要有助于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美术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认知特征;二是生活情境要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三是生活情境要有新奇感,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四是要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发情境资源。
2.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这一方法是指在继课堂教学后点拨学生寻找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点,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将一物联系到另一物,举一而反三,是生活美术教学的特色,是让学生自然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课外延伸,拓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对生活的感知,实现经验的持续增长。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内外相结合的美术教学
1.开展“美的展示”游戏活动
(1)“布置展览会”。让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小型商品,模拟商品交易。将社会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实践能力。
(2)“打扮自己”。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巧妙构思,制成服装、装饰品并自由表演,让学生获得创作的喜悦。
(3)“制作画册”。模仿书籍装帧将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装订成具有个性化的画册,并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4)“生日贺卡”“节日贺卡”。模仿制作使学生明确贺卡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如何把感情融汇到自己的设计制作中去。
2.开展“美术与环境”的宣传活动
(1)开展“我爱我家”活动.让学生寻找家乡美景,并以绘画、布贴、泥捏手法描绘家乡美景。让学生通过想象,创作理想中的家园,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调查环境污染的情况,让学生通过看本地新闻报道、了解环境污染的情况,结合班队课,进行交流探讨,然后用各种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绘制招贴画进行环保宣传。通过这一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三、设计平台,让学生展现自我
1.在作业中展示自我
如在上吹墨画的时候在每个学生的绘画纸上倒上约2厘米见方的墨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晃晃、吹吹、吹吹、晃晃、或轻轻吹、或重重吹,在墨色用完时,根据画面的图案效果,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把自己的作业顺着四个方向转动,最后定局摆准画面:你的画面变成了什么?并用油画棒添加辅助事物。由于事先学生谁也不知道自己作业的最后效果,因此好奇满满,在晃晃、吹吹、转转的过程中又兴趣满满。在这一作业过程申,他们迫切想知道自己的作业到底是怎样的结果而投入十足,各自用油画棒忙着添加喜欢的事物,充分、真实注入了自己的情感。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的作业找不到雷同之处,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效果。在作业过程中,学生们只管尽情、尽兴地宣泄,即使画面呈现不是最理想的小朋友,老师对他们的作业也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他们在这一环节中也是超兴奋的。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被调动起来,表现欲真实地反映出来,自信心增强了不少,内心情感得到流露,精神振奋,心情愉悦,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因此,老师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是在作业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每个学生自信地去画想表达的东西。
2.帮助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于展现自我
比如帮助学生拥有爱心。教师要教书更要育人,美术课不仅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更重要的是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注重了学生的体验缝学习,做到了教学内容生活化、经验化,使材料回归生活,实现了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的转化。
四、将美术应用于生活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新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儿童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美术教学应密切配合学校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运用美术的生活环境。教师也应该适时抓住机会,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
当然,生活中不单只需要这些。但是,让美术与生活联系更紧密,让学生在学习美术中学会生活,这是学生的需要,更是时代所赋予今天的美术教育的需要。
一、使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
I.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与美术的联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生活情境的创设要精心设计,要有助于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美术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认知特征;二是生活情境要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三是生活情境要有新奇感,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四是要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发情境资源。
2.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这一方法是指在继课堂教学后点拨学生寻找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点,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将一物联系到另一物,举一而反三,是生活美术教学的特色,是让学生自然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课外延伸,拓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对生活的感知,实现经验的持续增长。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内外相结合的美术教学
1.开展“美的展示”游戏活动
(1)“布置展览会”。让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小型商品,模拟商品交易。将社会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实践能力。
(2)“打扮自己”。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巧妙构思,制成服装、装饰品并自由表演,让学生获得创作的喜悦。
(3)“制作画册”。模仿书籍装帧将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装订成具有个性化的画册,并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4)“生日贺卡”“节日贺卡”。模仿制作使学生明确贺卡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如何把感情融汇到自己的设计制作中去。
2.开展“美术与环境”的宣传活动
(1)开展“我爱我家”活动.让学生寻找家乡美景,并以绘画、布贴、泥捏手法描绘家乡美景。让学生通过想象,创作理想中的家园,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调查环境污染的情况,让学生通过看本地新闻报道、了解环境污染的情况,结合班队课,进行交流探讨,然后用各种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绘制招贴画进行环保宣传。通过这一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三、设计平台,让学生展现自我
1.在作业中展示自我
如在上吹墨画的时候在每个学生的绘画纸上倒上约2厘米见方的墨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晃晃、吹吹、吹吹、晃晃、或轻轻吹、或重重吹,在墨色用完时,根据画面的图案效果,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把自己的作业顺着四个方向转动,最后定局摆准画面:你的画面变成了什么?并用油画棒添加辅助事物。由于事先学生谁也不知道自己作业的最后效果,因此好奇满满,在晃晃、吹吹、转转的过程中又兴趣满满。在这一作业过程申,他们迫切想知道自己的作业到底是怎样的结果而投入十足,各自用油画棒忙着添加喜欢的事物,充分、真实注入了自己的情感。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的作业找不到雷同之处,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效果。在作业过程中,学生们只管尽情、尽兴地宣泄,即使画面呈现不是最理想的小朋友,老师对他们的作业也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他们在这一环节中也是超兴奋的。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被调动起来,表现欲真实地反映出来,自信心增强了不少,内心情感得到流露,精神振奋,心情愉悦,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因此,老师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是在作业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每个学生自信地去画想表达的东西。
2.帮助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于展现自我
比如帮助学生拥有爱心。教师要教书更要育人,美术课不仅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更重要的是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注重了学生的体验缝学习,做到了教学内容生活化、经验化,使材料回归生活,实现了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的转化。
四、将美术应用于生活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新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儿童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美术教学应密切配合学校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运用美术的生活环境。教师也应该适时抓住机会,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
当然,生活中不单只需要这些。但是,让美术与生活联系更紧密,让学生在学习美术中学会生活,这是学生的需要,更是时代所赋予今天的美术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