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x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课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令其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以使教学全面应合学生的“求知”心理,引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关键词: 多媒体 音乐教学 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课标的实施,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中,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内容单一、手法单调、信息量少、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方式只有板书。多媒体的出现则大大更新了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尽可能地让学生的听觉、视觉乃至感觉全部调动起来,不再拘泥于听、读的形式,而这种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则更好地体现在音乐课堂上。中学音乐欣赏课在课时中占有相当比例,初中学生对西方音乐、民族音乐的感知能力较差,加之学习任务繁重,他们不可能花费很多时间对这门艺术作深一步的了解,接触也只停留在表面。基于这种状况,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时间,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令其沉迷于流行音乐的大脑“换换口味”,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松弛其紧张的神经,达到音乐课教学的目的。
  一、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常规教学中,每遇欣赏课,教师只是播放乐曲,简单讲解,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模糊意识——音乐欣赏课就是听听乐曲而已,过后再问乐曲反映了什么情感、各种乐器之间怎样相互配合,他们一概不知。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够留下深刻印象。如在乐器欣赏中涉及民族管弦乐与西洋交响乐,在民族乐器合奏中涉及丝竹乐和打击乐等五个主要乐种,在乐曲欣赏中涉及古今中外十几种乐器的不同音色。为获得最佳效果,就要发挥多媒体的功效,通过多媒体,学生能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再如提到什么是协奏曲,如果只说定义,那么在学生的头脑中印象不会很深,但若结合画面来说就会变得通俗易懂了,学生的感情也会自然而然地投入进去。一堂课下来,学生会对乐曲每一乐段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内容有较深的理解,从而转变以往欣赏只是过过耳朵的旧观念,可以上升为“心赏”,用心来体会。
  二、令强迫性记忆转化为情感记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问:“这段旋律下行,曲调低沉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而这段旋律上行,曲调激昂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问这些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思路跟随乐曲的发展而发展,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含义。如果利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观赏到交响乐队的实际演奏。难以理解的乐段还可以配以故事当中剪辑的录像片段,并且有文字说明,这些音乐画面同时出现,最后又有肯定的文字说明,无疑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令强迫性记忆转化为情感记忆。诸如上面所提出的问题无需教师去问,学生便会自然地判断出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在欣赏《梁祝》英台抗婚一段时,先是由大管及大提琴奏出旋律下行的封建势力主题,这里为了增加学生对乐曲的切身感受,可以在故事片《梁祝》中选择英台抗婚中的部分情节,当欣赏到这段时,播放故事片断,学生在听与看的同时自然地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英台反抗的主题中,小提琴强烈的切分节奏,旋律上行,表现的是英台抗婚不嫁,同样也播放故事情节,英台在电闪雷鸣前与父亲祝员外抗争,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曲的发展,真正了解乐曲表达的含义,在潜移默化中乐曲会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再如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曲》时,录音配上画面,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茫茫的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水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放完音乐,学生对这首曲子的作者、曲子的旋律反映什么内容等就会一清二楚。
  三、变枯燥性教学为兴趣性教学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视线不再单纯地固定在黑板上,让课本知识都动起来,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即使是板书输入到计算机中,配以各种声音、颜色,也会让学生感到非常新奇。如果掌握了学生情感波动情况,适时让他们张开嘴巴,用唱谱的形式把他们的情感表达出来,那么他们的悲喜就会自然流露出来,这比常规教学中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要有效很多。如在欣赏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根据乐曲的内容,把它制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涧澜拍岸、欸乃归舟”八幅幻灯片,学生在欣赏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情趣盎然。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完全置身于云河仙境之中,身居教室而品花月之境。这样的课堂学习真是听之心旷神怡,看之赏心悦目,想之回味无穷,能极好地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一张嘴、一架琴、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和学生获得知识的需要。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自主灵活的教学方式,极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音乐课的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令其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以使教学全面应合学生的“求知”心理,引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去,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促使学生把美妙的音乐带入到脑海中,去体会音乐带来的无尽的享受。
  
  参考文献:
  [1]江明淳.中国民族音乐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李丹娜,杨立梅.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
  [3]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两系杂交稻组合“89412S/密野1号”制种技术研究余永荣肖顺南邓仁煊周诚勇谭桂英(宜春地区农科所水稻研究室336000)我室1987年承担省科委下达、省农科院主持的两系杂交水稻协作攻关项目,经历了近十
将美制P&H—2100型挖掘机同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正铲式单斗挖掘机进行了对比,详细分析了P&H—2100型挖掘机传动机构的结构特点。美国P*H公司针对传统式挖掘机的弊端,在提升、
为了研究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匹配性对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利用本课题组已建立的A/Goose/Guangdong/SH7/2013(H5N1)反
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
摘 要: 本文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从挖掘学生探求潜力,突破学生思维局限,注重学生参与探究,重视指导学法,运用变式习题训练等方面对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学习成效    当今是知识的时代,国家针对新时代的要求,以及我国教育的现状,作出了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新教育体制的战略决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
宫内生长迟缓(IUGR)和胚胎早期丢失严重影响母畜的繁殖性能及其后代生产性能,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旨在研究日粮添加精氨酸对胎鼠宫内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畜牧业应用精氨酸
应试教育朝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正在进行的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1997年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确立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明确了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培养人。它在培养和发展人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因为音乐教育是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可以使
Given the uncertainty of parameters and the random nature of disturbances that effect a ships course, a robust course controller should be designed on the basis
摘 要: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建设优良的学风是每一所大学的主要任务。本文主要从学风的构成要素,当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何加强学风建设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 高校 学风建设 思考    学风是高校的治学态度、治学理念和治学方法的集中体现。学风建设是高校各项工作的永恒主题之一。优良的学风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也是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教育部在开展
长锚索是对岩层进行预加固支护的新技术。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凤凰山铜矿从1981年至1983年系统地试验研究了长锚索的结构形式、施工机具和施工工艺等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