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建设优良的学风是每一所大学的主要任务。本文主要从学风的构成要素,当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何加强学风建设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 高校 学风建设 思考
学风是高校的治学态度、治学理念和治学方法的集中体现。学风建设是高校各项工作的永恒主题之一。优良的学风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也是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教育部在开展教学工作评价时,无论是优秀评价、合格评价,还是随即评价,学风都是一项重要的评优指标。
一、学风的构成要素
学风归根到底是学生对待学习这个问题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这就在不同层次上构成了学风的要素。
1.学习目标。
大学生学习,首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确实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这是学风建设的基础。
2.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体现于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情感的浓厚程度。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风建设的前提。
3.学习纪律。
这是促使良好学风形成的外部因素,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始终一贯性。严明的学习纪律,有利于学生自觉维护正常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秩序,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强有力的保证作用。
4.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一个人学习方法得当,会少走很多弯路,容易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并易形成对学风的趋同意识。
5.学习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识活动倾向。学生的学习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对知识的兴趣,只有在充满学习兴趣的气氛中,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学风,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6.学习效果。
这是判断学风好坏的终级标准,也是学风内涵的最高层次要求,与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相连,是衡量人才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对学风的纠正和重塑起着反馈和调控作用。
二、当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从大学生整体来看,学风的主流是勤奋上进、刻苦认真的,大部分学生有着远大的抱负,积极进取,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是,也应看到大学里的确存在学风不正的现象。这些学风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大学生心无理想,缺乏自控能力,没有考虑过怎样过好大学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思想上认为上大学只为捞张文凭,以装点门面。在行动上,缺乏组织纪律观念,学习散漫,迟到、早退、无故旷课;平时学习不用功,考时打夜工,甚至在考试中采取各种手段作弊,情节十分严重。学习目的不正确,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有些大学生只看重学习成绩,以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有好工作,导致应试倾向严重;思想上只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忽视道德品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集体观念和劳动观念淡薄,不讲究个人与公共卫生,仪表、举止、语言缺乏文明。贪图玩乐,追求享受。有些大学生不能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学习与恋爱的关系;一直沉湎于谈情说爱、上网、玩游戏、聊天、看小说等,只求活得潇洒、快乐。
这些现象,虽不是主流,但影响不好,与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是不相容的,与形成良好的学风是相悖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分析其原因,首先是高校扩招之后,一些学校的生源质量的确有所下降;其次,学生在高中阶段,有高考的目标要努力,而跨入大学之后,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松口气的思想;最后,有些大学生受到社会不正之风影响,有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想,从而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使学风衰退。
三、如何加强学风建设
1.加强思想教育是优良学风建设的根本。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建设优良学风的重要保证,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首要环节。我们要通过形势政策、职业生涯等教育,使大学生自觉意识到来自全球范围内的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的竞争和挑战,感受到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重要和宝贵,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解决学习动力问题。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不懈的追求和实实在在的行动投入到学风建设活动中,自觉形成严谨勤奋、诚实守信、奋发进取的良好学风。
2.抓好师德建设,以好的教风促进学风建设。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必要条件和突破口。既教书又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因此,学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尽职尽责、倾情奉献,大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以教风带学风”的思想观念,为更好地培养人才提供有力保证。
3.严格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
把严谨的教学态度、先进的教学手段、设施和科学的教学管理作为优良学风的重要保证,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发,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创造条件,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培养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制定一整套的激励、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
4.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
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荣辱观教育,无论是考试还是做人,都要以诚信为荣,以虚假、作弊为辱。同时也要制定违纪处罚措施,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将防范和处罚相结合。
5.加强优良班风建设,促进优良学风建设。
班级是学校学风建设的基本单位,班风在学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应把学生班风建设放在重要地位,树正气,树榜样,提高班集体凝聚力,积极引导学生很快融入班集体,把班集体当作自己的新家和心理支柱,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应积极开展以树立理想、立志成才、自立自强等为主题的课外文化活动,多举办一些高水准的学术报告、讲座,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休息休闲,劳逸结合,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四、结语
学风是一所高校人才标准、治学理念、教学管理水平、育人环境的综合反映。只有在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治学理念的指导下,才能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充分发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好学风。
参考文献:
[1]孙传刚.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1).
[2]王少君.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4,5.
[3]杨晓东.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3,5.
[4]王淑云.当代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8,3.
关键词: 高校 学风建设 思考
学风是高校的治学态度、治学理念和治学方法的集中体现。学风建设是高校各项工作的永恒主题之一。优良的学风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也是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教育部在开展教学工作评价时,无论是优秀评价、合格评价,还是随即评价,学风都是一项重要的评优指标。
一、学风的构成要素
学风归根到底是学生对待学习这个问题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这就在不同层次上构成了学风的要素。
1.学习目标。
大学生学习,首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确实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这是学风建设的基础。
2.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体现于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情感的浓厚程度。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风建设的前提。
3.学习纪律。
这是促使良好学风形成的外部因素,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始终一贯性。严明的学习纪律,有利于学生自觉维护正常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秩序,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强有力的保证作用。
4.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一个人学习方法得当,会少走很多弯路,容易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并易形成对学风的趋同意识。
5.学习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识活动倾向。学生的学习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对知识的兴趣,只有在充满学习兴趣的气氛中,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学风,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6.学习效果。
这是判断学风好坏的终级标准,也是学风内涵的最高层次要求,与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相连,是衡量人才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对学风的纠正和重塑起着反馈和调控作用。
二、当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从大学生整体来看,学风的主流是勤奋上进、刻苦认真的,大部分学生有着远大的抱负,积极进取,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是,也应看到大学里的确存在学风不正的现象。这些学风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大学生心无理想,缺乏自控能力,没有考虑过怎样过好大学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思想上认为上大学只为捞张文凭,以装点门面。在行动上,缺乏组织纪律观念,学习散漫,迟到、早退、无故旷课;平时学习不用功,考时打夜工,甚至在考试中采取各种手段作弊,情节十分严重。学习目的不正确,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有些大学生只看重学习成绩,以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有好工作,导致应试倾向严重;思想上只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忽视道德品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集体观念和劳动观念淡薄,不讲究个人与公共卫生,仪表、举止、语言缺乏文明。贪图玩乐,追求享受。有些大学生不能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学习与恋爱的关系;一直沉湎于谈情说爱、上网、玩游戏、聊天、看小说等,只求活得潇洒、快乐。
这些现象,虽不是主流,但影响不好,与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是不相容的,与形成良好的学风是相悖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分析其原因,首先是高校扩招之后,一些学校的生源质量的确有所下降;其次,学生在高中阶段,有高考的目标要努力,而跨入大学之后,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松口气的思想;最后,有些大学生受到社会不正之风影响,有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想,从而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使学风衰退。
三、如何加强学风建设
1.加强思想教育是优良学风建设的根本。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建设优良学风的重要保证,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首要环节。我们要通过形势政策、职业生涯等教育,使大学生自觉意识到来自全球范围内的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的竞争和挑战,感受到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重要和宝贵,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解决学习动力问题。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不懈的追求和实实在在的行动投入到学风建设活动中,自觉形成严谨勤奋、诚实守信、奋发进取的良好学风。
2.抓好师德建设,以好的教风促进学风建设。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必要条件和突破口。既教书又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因此,学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尽职尽责、倾情奉献,大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以教风带学风”的思想观念,为更好地培养人才提供有力保证。
3.严格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
把严谨的教学态度、先进的教学手段、设施和科学的教学管理作为优良学风的重要保证,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发,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创造条件,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培养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制定一整套的激励、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
4.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
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荣辱观教育,无论是考试还是做人,都要以诚信为荣,以虚假、作弊为辱。同时也要制定违纪处罚措施,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将防范和处罚相结合。
5.加强优良班风建设,促进优良学风建设。
班级是学校学风建设的基本单位,班风在学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应把学生班风建设放在重要地位,树正气,树榜样,提高班集体凝聚力,积极引导学生很快融入班集体,把班集体当作自己的新家和心理支柱,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应积极开展以树立理想、立志成才、自立自强等为主题的课外文化活动,多举办一些高水准的学术报告、讲座,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休息休闲,劳逸结合,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四、结语
学风是一所高校人才标准、治学理念、教学管理水平、育人环境的综合反映。只有在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治学理念的指导下,才能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充分发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好学风。
参考文献:
[1]孙传刚.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1).
[2]王少君.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4,5.
[3]杨晓东.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3,5.
[4]王淑云.当代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