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葡萄牙,参加一场火热的牧牛人节

来源 :神州民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ery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的西部边陲,有一块小长条的地缘,人们叫他葡萄牙。葡萄牙是一个生活舒适的国家,面积只有9.2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南的伊比利亚半岛西部。它的东部和北部与西班牙相接壤,西部和南部濒临大西洋,是一块南北长,东西窄,近似长方形小长条地带。它有着欧洲最温暖的海滩,极具田园气息的自然风光,素有欧洲海滨花园之美誉。这里还有尽显人们善良之心的葡式斗牛。那风光、色彩、质朴的生活方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来吧,来葡萄牙,享受一场火热的牧牛人节吧!
  浓厚的牛文化
  在一些公共场所,处处可见一头头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彩牛。当时我就觉得很奇怪,这些彩牛为何不出现在酷爱斗牛的西班牙?里斯本的彩牛,每一头都散发着“牛”的气息。然而,更牛气的还属华人旅游商店卖出来的各种有关葡萄牙牧人节、奔牛节以及斗牛节林林种种的旅游纪念品。许多华人商店都出售有类似牛眼罩、牛辔、牛鞍、牛镫、牛靴和牛铃等与牛有关的小小金属纪念品。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些小小的金属旅游商品却紧紧地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郊区一个叫 “维拉弗兰卡” 的小镇联系在一起。奔牛节、斗牛节的礼品精致而逼真,除了具有高档礼品性质,还具有一定的收藏和鉴赏价值!
  火热的牧牛人节
  维拉弗兰卡镇 (virafranca,英译名:弗朗卡德席拉),距葡萄牙首都里斯本30公里,是葡萄牙斗牛之乡。每年7月初,小镇就显得格外热闹,来自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慕名前来参加一年一度的火热的传统节日——牧牛人节。维拉弗兰卡镇的牧牛人是一群专门饲养、放牧用于斗牛的野性刚烈公牛的人。谈到斗牛,人们马上想到西班牙,其实葡萄牙斗牛也很精彩,而且与西班牙有很大的不同:一是不当场刺死牛,二是牛的角尖已經锯平。葡式斗牛先是骑士斗,并使用长短不同的矛剑刺公牛的背,期间穿插手拿斗篷进行挑逗。压轴戏是徒手步行斗牛士抱牛头将牛制服。早在79年前,维拉弗兰卡镇就将每年7月初的3天定为牧牛人节。牧牛人节主要活动有奔牛、评选表彰年度最佳牧牛人和举行传统庆典大游行等。
  当地时间7月2日下午2点,牧牛人节在镇政府楼前广场正式拉开序幕。牧牛人节大游行在鼓乐声中闪亮登场。身着传统制服、骑着大马的牧牛人,围赶着六头成年公牛,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紧跟着的是穿着传统乡绅或淑女礼服,头戴礼帽的男女骑士队伍;还有身穿民间服饰的成年男女和少男少女乘坐的乡村牛车队伍、古式豪华牛车队伍等。游行队伍从镇政府广场出发,沿着小镇老街大道和奔牛街,向终点镇中心斗牛场奔去。在市政府乐队的伴奏下,人们踏着活泼的舞曲节拍,拿着葡萄酒、啤酒和各种酒精饮料互相泼洒,尽情狂欢!
  奔牛设在约2公里路程的街道上,马路旁两边设满粗大的四方木头,用大马钉搭成临时的围栏,阻止观众冲出围栏发生意外。木围栏分设多个段点,当奔牛栅栏慢慢打开,数头野性公牛在牧牛人的驱赶下,不顾一切向前狂奔追赶。沿街围观的游客在木栅栏外可以尽情的观赏露天奔牛的场景,体味到古代奔牛节的原汁原味状态。镇中心的斗牛场是牧牛人节期间最热闹的地方,斗牛场四周是用于牛市交易的古老牛棚,附近街道民居的后院也有很多私人牛厩。
  紧张刺激的斗牛
  近十几年来,维拉弗兰卡来了一支从贝纳文特市名叫“福尔卡达斯”的女子斗牛队。她们是葡萄牙唯一的女子斗牛团体,于2008年由年轻的苏珊娜·弗列萨组织创办。在葡萄牙,斗牛士在斗牛过程中杀死牛是违法的,“福尔卡达斯”女子斗牛队以赤手空拳控制住牛而成为远近闻名的英雄。
  在葡萄牙女斗牛士被视为勇敢、高雅、浪漫和疯狂的象征,地位也高于一般的演艺人员。一直以来,斗牛以男性为主导的民风民俗让女斗牛士在这个华丽飙悍的舞台上难以立足。葡萄牙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女斗牛士己不时会出现在斗牛场上。但是她们一开始受到人们的歧视,很多专业的斗牛士认为女性没有资格参加这种“国家级”的演出。最早追朔到上世纪20年代,女斗牛士一直被禁止出场,而到了七十年代女斗牛士又重现斗牛场,直到2008年,由年轻的苏珊娜. 弗列萨组织创办“福尔卡达斯”女子斗牛队首次完成全程斗牛表演后,情况完全不同了。尽管如此,她们还是受到社会的指责,说女斗牛士没有女人味。目前,全葡萄牙女斗牛士的群体正日益壮大。人们终于将女斗牛士的精彩表演看作是葡萄牙牧牛人节的盛典,与男性同行一样,以斗牛士的身份完成职业基础训练后正式被资深的斗牛大咖授予专业资格,参加斗牛节的正式比赛。
  维拉弗兰卡的斗牛形式很特殊,通常由一个进场式和三场搏斗组成。进场仪式华丽招摇。喇叭吹起,各种装扮的斗牛士随之出场,其中最醒目的是穿着最华丽的主斗牛士了。观众给予热烈掌声后,他们又都退回栅栏外的休息处,等候各自的出场时段。每场有三个斗牛士和六头牛,一般情况下是一和六, 二和五, 三和四的顺序,每个斗牛士有一个助手、两个长矛手和两个花镖手。好的斗牛士能一刀刺进牛后脊的位置,如果出血少,牛不会死。红布落地上,那就很完美了,表现好会得牛角。这是血腥的运动,勇敢者的游戏。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参加一下仅几分钟的奔牛或看斗牛,也不只是为了在咖啡厅回味一番,而是为了体验这里快乐与和谐的气氛,人们互相尊重与和平相处的生活态度。令人惊叹的是,无论是在拥挤了数万人的开幕式,还是在狭窄的奔牛巷道,很少发生踩踏或人为的拥挤或破坏事件。年年奔牛,年年都有人受伤,甚至有人无辜丧命。但是,如果是在与野性十足的牛同路奔跑时受伤或丧命,人们好像觉得很正常、很自豪。在维拉弗兰卡,当地一个惠州客家藉的中餐馆刘老板对我说,从2017年以来,游客数量明显增加。这个小城人口还不够五万人,但牧牛人节期间会猛增到10万人!刘老板说,单单牧牛人节三天的营业收入就可超出平常一个月的营业总收入。其中主要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仅售出酒水一天就有上千欧元!
  目前,在世界上共有5个地方明令禁止斗牛,包括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和加纳利群岛两个自治区、伦比亚的波哥大市以及巴拿马和厄瓜多尔这两个国家。在西班牙、法国、葡萄牙、墨西哥、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等国,则还依然保留着奔牛或斗牛的古老传统。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多古老传统正在离我们远去。古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见证,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变迁与血液延续。为了让下一代有根可寻,有故土可守望,保护和开发传统古村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活化传统历史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特色小镇等战略的提出,给保护傳统村落提供新机遇。  [关键词]发展现状;文化资源;发展设想;特色古村  一、迳联古村落基本情况  桥头镇地处东莞市西北部,地
期刊
正月初八好日子,清晨的南华县城鞭炮声此起彼伏。或许是那些商铺趁着好日子开门迎生意吧,我们出门的路上,到处是烟花爆竹燃烧后剩下的残纸屑,街上还飘有淡淡的火药味。我今天特意调班,和天永一家南行,去赴延续300多年的雨露白族传统灯会。  南华县城南有一个雨露白族自治乡,这里居住著5285名白族人,他们不与大理的白族同根同源,这就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地方。南华雨露灯会传承三百多年,久负盛名,在南华工作多年我
期刊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各个游行队伍浩浩荡荡,这是农历二月初四在福建省南安市洪濑镇蓬莱境举行的一年一度天香巡游活动的现场。天香巡游在《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中已有记载:“初九日……道观多报赛,近则里巷有之,乡村之间无定日,谓之天香。”洪濑天香活动始于元代,是春祭的一種仪式,百姓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他们以旧时的境埔为单位,镇里的四个境埔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天香巡游活动。这一天外出谋生的乡民都要回乡,举家参加
期刊
提起三棒鼓,地球人都知道。三棒鼓最早起源于湖北的江汉平原和安徽的凤阳。时间可以远朔到唐宋王朝。为什么会有三棒鼓?这源于历史上那些流浪的人们为了讨生活,在流浪的过程中,文盲、半文盲,口口相传,创造了一项广为流传的说唱艺术——三棒鼓。  三棒鼓,顾名思义,是要有三根棒子的。我们可以想象,三五个人一伙,他们将杂耍、锣鼓、说唱糅合在一起,走村串户地表演,以期得到一点粮食或钱财。这几个人中间,必须有人耍棒子
期刊
祭山是蒙古族主要祭祀习俗之一。3年一小祭,9年一大祭的蒙古族祭山是怎么回事?蒙古族祭山是一个传统的仪式。据《蒙古秘史》记载:铁木真方下不峏罕山,椎其胸曰“……将不峏罕合勒敦山,每朝其祃之,每日其祷之,我子孙之子孙其宜省之。”言讫,向日,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以手椎膺,对日九跪洒祭而祷祝焉。这段话的意思是:我铁木真刚刚从不峏罕山下来,拍着胸说“……(我的性命被不峏罕山救了)这山我今后要经常祭祀,我
期刊
阳春三月,从清明到谷雨,辛苦劳作了一年又刚熬过了严冬的人们,终于能好好舒展一下了。作为蚕桑之乡,趁着“蚕忙”还未开始,周边四乡的农民朋友便纷纷汇聚镇上,到寺庙去烧香祈福,以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有个好“蚕汛”、好收成。同时逛逛集市,采购些生产和生活用品。更要借佛游春,饱饱眼福和口福,好好玩耍娱乐一番,算是对新一轮辛勤劳动的预酬。而镇上的居民们也不甘闲着,借此机会当然要凑个热闹,毕竟小镇的日常生活是单
期刊
在我们中国,任何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吃——中秋节要吃月饼,端午节要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春节更是一顿一顿的点心,加上吃不完的美食……美食无疑已经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我的家乡江苏东台,看似与吃最无关联的清明时节,却有着众多的时令美食,很多美食已经在人们心目中深深打上了家乡的烙印,并且也形成了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语,许多在外的游子每到节日都特别思念家乡的美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东台
期刊
“开春了,如果在东北的路边遇到一个戴口罩,手里还拿把刀并且东张西望的人,请不要害怕,那不是打劫的,那只是个挖菜的!”  春季走在田间地头,每一点绿色都新鲜的让你眼前发亮。最早从土里露出头的是杨辣罐。杨辣罐的根哏哏的有嚼劲同时带着点辣味,是孩子们都喜欢的零食。紧接着是鲜活的婆婆丁,它刚从冬天的寒冷中走出来,在枯叶中伸展着带着保护色的新嫩芽,不认真看你还很难发现呢。苦麻子和婆婆丁长得很像,有时候会认错
期刊
昔日的老北方,不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农家的炕头或是生产队的场院里,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人脸红脖子粗的在一起“掐架”,周围还有一帮看热闹不怕乱子大的,呜嗷喊叫地给两个人加油助威。你道这两个人在“玩”嘛呢?原来就是两个老北方在玩“哨”!  昔日的老北方,生产队打完场之后,老百姓从入冬到第二年的开春这段时间,人们都习惯“猫冬”。由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一个个闲得后脖子大筋发硬,于是就聚在一起胡诌八扯,整一些
期刊
记得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名为《核舟记》的古文,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文中对这艘用桃核雕刻出来的“小舟”的形容:“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