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梦魇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l9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时时刻刻》打破了电影语言的传统线性叙事的方式,运用意识流手法将三个时空的不同类型女性的命运连接在一起。蒙太奇如梦如幻地将女性内心,通过女性主义的外壳,展现了电影“白日梦”的魅力。电影的母本《时时刻刻》根据《达洛卫夫人》再创作而成,英国女作家吴尔芙的创作过程和最终命运被戏仿,《达洛卫夫人》作为线索影响了不同时空中的女性,这种预言式的奇观和“白日梦”一起,把女性对世界诗意与完整的认识方式解构化展示。影片通过对于女性精神世界凝视的视角,诠释女性的梦魇根源存在于“两性共存”的拟像中。
  [关键词]女性主义 意识流 拟像 戏仿
  
  优秀的影片蕴涵着丰富的内容,犹如一面镜子,现实就浓缩在镜中。出自商业电影帝国好莱坞之手的《时时刻刻》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非线性叙事,意识流的手法,将三位不同时代的不同类型女性的生存空间糅合在一起。《时时刻刻》经过三次编码和两次解码,融合戏仿改编而来。作为女主人公之一的英国作家弗吉尼亚·吴尔芙本身就是意识流小说家,她的作品一贯秉承了“两性共存”的意识,作为女主角,其意念影响着全剧人物的命运,这本身就充满着戏剧性。另一方面,非线性叙事语言,在形式上打破了先前电影意识形态中男性思维对于女性的压迫和审视。但就是这样一部充斥着女性主义的影片,整部作品充满着“死亡情结”。不同时代的女性,精神世界为什么同样的压抑?男性的存在是否女性这种痛苦的根源?在电影的“白日梦”中.女性的梦魇是如何在无意识中被建构出来的?正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意识流中的戏仿
  
  采用非线性叙事不是创作手法的创新,先前的《罗拉快跑》和《低俗小说》已经成为非线性叙事的楷模,导演采取的叙述方式主要体现了电影的电影性,而女性的情色消费地位没有本质的改变。像《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意识流色彩浓厚的影片,女性还是被观看的对象,是男人回忆或者梦境中的女性,被符号化的女性。
  1923年,在英国理士满的吴尔芙写下了“达洛卫夫人说,她决定自己去买花”时,1949年美国洛杉矶的布朗夫人读到了这句句子,与此同时,新世纪的纽约女编辑克拉丽莎·达洛卫对着她的同性情人喊道“我要自己去买花”。三个片段在影片的开头部分已经将内容以一种隐喻的语言表达出来——2001年出品的《时时刻刻》,尽管是出自好莱坞,但是影片所采取的非线性叙事方式,打破了电影的线性叙事的局限性。营造出类似与梦境中的意识流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在于,这种叙事击碎了男性的电影叙事思维以及好莱坞特有的修辞手段,瓦解了电影业中对于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从影片的表面上来看,男性的客观、孤独性的转喻的叙事语汇被女性的诗意、整体性的隐喻性语汇所替代,这让影片披上了女性主义的外衣,女性得到了表象上的话语权。
  但是,这种话语权的存在让人怀疑。影片到底给了三位女性多少话语权,戏仿的手段抹杀了话语的真实性。历史上的吴尔芙曾是英国文人圈子布鲁姆斯伯利的中心人物,但终生被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与抑郁症折磨,最后自沉身亡。《时》小说作者迈克尔·坎宁安给予吴尔芙的内心戏仿,仅仅是她在写完《达洛卫夫人》之后.处于对内心的精神病发的焦虑和为丈夫着想的心情,投河自尽。但现实的生活中。不但吴尔芙自尽的时间和完成《达洛卫夫人》相隔数年之久,其心理活动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有重要关联。而影片所表现的只是主人公日益封闭的内心世界,与在被丈夫、医生等男性所控制的生活中的无奈、挣扎与反抗。《时时刻刻》巧妙了借用弗吉尼亚·吴尔芙和她的小说,作为思想的外壳,迷惑了人们的眼睛。再次剥夺女性的话语权。
  柯尔律治的“伟大的文学必须是两性共存”的理念的确在影片中得到了体现,影片的重点的确在于女性的精神世界。但是,在影片中所呈现的依然是女性孤独的,隔绝的,让男性无法理解的混乱“发疯的世界”。女性角色的思维设置和再次重现,使得女性走入了自己设下的陷阱,沦为讲述故事的工具,剧中的吴尔芙、布朗、达洛卫,不是她们自己,而是在男性眼中互相映射的工具,电影虽然运用女性主义的语言,但是在戏仿之下,影片中的女性仍然是戴着面具的符号,游走在“双重视角”的凝视中。
  
  拟像构筑的女性精神世界
  
  在“双重视角”的凝视中,在物质世界中寻找秩序的男性人物和在精神世界里追求整体的女性人物,构筑起《时时刻刻》的内容。
  “当世界通过视觉机器都变成了纯粹的表征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在这个世界里,不再有本质与现象、真实与表象之分。表象本身就是真实,并且是一种比真实还要真的“超真实”。两个丈夫,雷纳德·吴尔芙和布朗先生都在无形控制妻子的生活。早晨起床,雷纳德便提醒妻子该吃早饭,并且时刻派佣人监护着她.给她的自由仅仅是创作上的,以及对其在夫妻关系上的意愿的尊重,留给妻子的是狭小而压抑的精神世界。在火车站的场景中,弗吉尼亚歇斯底里地反抗与自我放逐,让丈夫的角色体现出更多的是父亲面对着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疯疯癫癫的女儿。而他之前的那一句,“如果我能在早上出去散步”的话深深刺痛了弗吉尼亚。尽管是一个才华出众,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女性主义的先驱,她依然生活在被父权包围的世界中。布朗先生对太太的内心世界甚至是一无所知的,尽管他表现出了一个丈夫应有的素质,在晚餐的时候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厚意,但是他完全采用男性一相情愿的标准来对待自己的妻子——生儿育女难道不是女人最幸福的事情?妻子的朋友正为失去生育能力的威胁痛苦不已,他甚至不知道当他躺在床上的时候,有同性恋倾向的布朗太太正躲在卫生间掉眼泪。
  至于诗人,他展现的是男性中的女性的那一面,但却有着男性强烈的占有欲,自杀前回忆着他和克拉丽莎的初吻,这段经历使得克拉丽莎陷入了这个同性恋男人的生活,“我活着只是为了取悦你”,最终诗人还是无情地离开了克拉丽莎,而克拉丽莎也因此被动的变为同性恋。他的母亲布朗太太其后对克拉丽莎说道:“你这样的感情付出太不值得。”在影片安静的氛围中,一切就这样平静的展开和结束,在时间的长河中出现又消失。这是现代女性的悲哀吗?在依旧活在男性的世界中,独立、果敢,在很多上不输于男性,最终逃不出存在于男性世界所为女性构造的拟像,或者说由男性和女性共同构筑的这个超真实的拟像世界。
  “死亡从来不是一个绝对的评价标准”,女性的性别意识使得其认识世界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区别于男性,但是她们存在与自我认识仅仅只能男性的意识中得到映射。即使提出了疑问,努力做出了回应,以为逃出了男性话语的社会,最终还是活在自己头脑中构造的男性缺席的拟像。产生了自我的意识的知识女性,选择自我的放逐,但是又走进了另一种仍为男性所控制的精神拟像中。
其他文献
[摘要]大众传媒中通过将女性塑造为一种非理性的弱势形象,而将力量和理性赋予男性,显现出男性的优势地位。本文以《满城尽带黄金甲》为例,具体分析这种性别意识的建构过程,并认为这种建构促成了性别意识再生产,巩固并再次产生了社会的性别不平等意识。  [关键词]大众传媒 性别意识再生产    一、引言    性别意识是对每个人对自己性别身份的认可和内化,它以社会的认可为基础。个体依据社会期望的规范和自己的主
[摘要]在电视传播的声像系统中,主持人是以媒介传播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直接面向受众通过有声语言辅以形象进行传播,他们的语言质量必然直接关系到信息传播,咨询服务、娱乐欣赏、知识教育等电视功能的传播效果。本文就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进行论述。  [关键词]电视 播音主持 语言表现力    电视堪称大众传播媒体中的强势媒体相对报刊而言电视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对受众不设识文断字的“门槛儿”,尤其那纸媒体
摘要 20世纪初,经历着现代文化的人要面对种种的生命精神的困惑与生存的困顿。《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极为严肃的写作态度,描写和剖析了性及其性心理情感,更为重要的是,它对20世纪初社会现实与人的精神状态、人类生存困境等,作了极为深刻的解析。  关键词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伦理 生存困境    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根据劳伦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改编的。该小说,最初于1928年在法国出版,之后反流到英
张渝光曾任扬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1944年,他出生于重庆,不久后随父母回迁至上海,他的父亲当时是国内少有的照相制版技术专家。解放后不久,扬州市急于引进照相制版技术,派人到上海寻找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于是11岁那年,他跟随父母迁居扬州。  在扬州,他的父亲在报社搞照相制版,是有技术的红人。中学毕业后,他到了社办厂搞塑料印花,扬州日报社要他父亲去专门搞照相制版,他父亲就把儿子推荐过去了。在父亲教导下学了
摘要 胡戈在网上发布了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恶搞的形式为人们所广泛接受。恶搞完全可以用在电影的营销中。通过恶搞,可以吸引广大的观众关注被恶搞的影片,进而促进影片票房的增长。  关键词 恶搞 电影营销 炒作    2006年初,胡戈发布了他的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红遍了整个网络。“恶搞”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一时间很多人都在谈恶搞。其实,《馒头
左图:余道应,安徽省霍邱县人,2009年来嘉善。一家三口创办了学前看护点,为嘉善新居民儿童的教育事业做贡献。李静,浙江省嘉善县某中医养生馆推拿师。父母于2007年来嘉善后一直种植蜜梨。  浙江省嘉兴市嘉菩县作为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是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域,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量农民工涌入嘉善。20年过去,跟随父母迁入的这些孩子都已经长大,大部分成为新一代的农民工,也有一些人完全融入了这座城
[摘要]本文首先对人的主体意识內涵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主题是张扬人的主体意识。实现“情”的意义生活,其次,运用人的主体意识基本观点,对该片艺术之美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最后指出,哲学家是在探索生命意义中实现生命意义,艺术家是在表现生命意义中实现生命意义。  [关键词]主体意识 生命意义 艺术美    引言    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以下简称《满》所以能将人带入美
[摘要]电影字幕是整个影片独特氛围、艺术性、情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提升我国影片的字幕设计水平一直是电影工作者关切的课题。本文就电影字幕的片头、片尾字幕美学意义及艺术表现手段和电影字幕的版式安排及中国传统艺术对电影字幕的美学鉴赏意义和手段进行了论述,总结了电影字幕艺术创作的规律和表现方法。以期通过本文呼唤电影工作者对电影字幕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以提升我国影片的字幕艺术表现水平。 
[摘要] 本文基于影视城建设热潮背景下,分析了影视城旅游开发的特点,影视城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对影视城旅游开发战略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影视城 热点 问题 开发战略    近年来,我国兴起了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建设热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这类建设热潮的背后蕴涵着巨大风险,2005年金鸡百花节的资料显示,至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
[摘要] 英格玛·伯格曼是世界艺术电影之翘楚、“作者电影”的旗手,为电影艺术表现手段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2007年的逝世,被人们称为“欧洲人文电影时代的最后落幕”。所谓“伯格曼现象”值得我们加以探讨。  [关键词] 伯格曼现象 作者电影“戏剧的电影”与“电影的电影”    2007年7月30日,作为世界“艺术电影”之翘楚、“作者电影”的旗手、瑞典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以89岁高龄告别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