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与重构:美术考古研究方法的变迁与突破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debao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11月第1版,下文简称为《黄泉下的美术》)是巫鸿对中国古代墓葬艺术传统的一个总结:他从空间性、物质性、实践性三个比较观念性的角度出发,将墓葬当做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阐释了中国墓葬艺术从史前一直到宋、辽、金这漫长时段中的历史变迁,以及这种变迁背后思想观念的演变。书中巫鸿一改传统的研究方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观察、整合中国古代墓葬艺术的新视角;在反叛的同时他试图重构新的美术考古研究方法。本文以该书为例,主要谈谈我对书中巫鸿所使用的美术考古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墓葬;巫鸿;美术考古;研究方法
  在讨论《黄泉下的美术》一书中巫鸿所使用的美术考古研究方法之前,我首先对“美术考古”和“美术考古研究方法”这两个概念进行界定。关于“美术考古”学界大致有四种意见: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是美术史学的一个分支、是独立于上述两个学科的另一个学科、是由美术史学和考古学交叉重叠的学科专业。阮荣春认为美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除地层学、类型学以外,还有“风格学”、“图像学”、“物态学”,即从研究对象的“自然态”、“人文态”、“物理态”、“形式态”出发而提出的一种方法论。[1]总而言之,美术考古学应该有而且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并不断发展的方法论体系。
  巫鸿在他的一系列的著作、论文[2]以及本文所要论述的《黄泉下的美术》一书都推动了20世纪以来美术考古在研究方法上的反叛与重构,我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对这种方法论上的变迁与突破进行论述。
  1 从“部分”到“整体”
  通读全书,我们几乎见不到任何有关中国古代墓葬的点、线、面、构图和色彩等的“部分”分析。巫鸿认为,墓葬是作为整体来设计、建造以及装饰的,单一的实物要放在“原境”中考察,而不能将个体与整体割裂开来。再者,对“整体”的研究,是作者在有意回避堪称最为经典的艺术史方法。其意图,或许是在避免李格尔和沃尔夫林式风格分析所导致的“过渡解释”。最后,墓葬艺术因为其封闭性特征,在建筑造型与装饰程序上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是难以相互影响的。这也因而决定了其形制是难以作地区间比较,而是要从古代“整体”的宇宙思想丧葬观念上入手,结合中国的墓葬文化与葬俗礼仪把它们当作一种与周围环境相关联的“整体”视觉形象来看待。[3]
  因此,《黄泉下的美术》一书采用了“整体”的研究方法——这是墓葬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方向转变。作者以墓葬艺术的空间性、物质性、时间性为线索,通过对墓葬系统整体空间设计的思考,将各种随葬器物与图像意义等放在“整体”中进行阐释,注意这些资料与墓葬中其他物品所共同形成的视觉、礼仪、宗教等文化情境,从而真正打破了图像、实物和原境之间的界限。[4]
  2 从“外部空间”到“内部空间”
  以前的学者大都是从“外部”观察者的角度出发去研究墓葬中画像、器物材料的外观、形式、色彩、材质与思想意义。而作者在该书的导言中谈到:这种研究实际上并未考虑到墓葬所营造的、供死者的灵魂观看的“内部空间”问题。因此,作者强调应该重视墓葬的“内部空间”,这正是巫鸿研究方法的独特之处。
  巫鸿这种从“外部空间”到“内部空间”的研究方法是由“物”到“人”的典型。即通过研究墓葬艺术进而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思念观念,从墓葬实物遗存的分析中探讨“非物质文化”的那一部分,达到“透物见人”。因此,我认为在《黄泉下的美术》中,“是什么”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而重要的是“怎么样”。这是巫鸿较之前传统美术考古研究方法的一个突破之处。
  3 从“单元”到“多元”
  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即: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巫鸿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推动了20世纪以来,美术考古在研究方法上形成的一些基本共识:
  一是必须有美术学的分析:书中作者仅用了少量笔墨对“图像学分析”和“形式分析”进行提及,但作为美术史的基本研究方法,它们还是有其重要的意义所在。
  (1)图像学分析:与照搬图像学研究方法的三层次[5]不同的是,巫鸿将艺术品视为一种社会图像,更加重视文化依据。其研究方法没有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试图揭示当时的文化、社会等方面,有意识的考察图像艺术所蕴含的观念。(2)形式分析:书中巫鸿将这种方法与文化阐释的方法结合起来,将图像学与文化发展连接起来,使得图像学的阐释更加令人信服。然而晚近以来,由于形式分析的模糊性和过度主观性,在对该方法的使用上也应保持“适度原则”。
  二是必须有考古学的分析:以考古地层学、类型学为基础,复原研究对象的“原状”和“原境”,最后将对墓葬的研究扩展到整个文化史范围,努力达到复原古代社会文化的目的。例如巫鸿认为,应当考虑到器物和所出墓葬之间的关系(什么人使用)、器物和礼仪活动之间的关系(用来做什么)、器物和人的意识思想之间的关系(为何要用这样的器物而不是其他)。
  除此之外,他在该书中所使用的美术考古研究方法还有上文论述的“整体研究”、重视“内部空间”研究、以及“中间层次”理论、[6]“二重、多重”证据法[7]等等,这些都表明了其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该书中所使用到的美术考古研究方法都为丰富历史观察的角度和解释的可能性,提出了新的概念和理论架构,推动了学术研究思辨性的发展。[8]
  4 结 语
  从《黄泉下的美术》一书中,我们看到了巫鸿重构美术考古研究方法的努力,他期望在美术考古中建立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方法论体系,这也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总的来说,巫鸿的研究方法是奠定在“整体解读”的基础上,重视墓葬的“内部空间”,并且注重考古发掘材料与艺术分析相结合,运用多重视角和多元化的方法论,从而试图“重构”中国古代墓葬艺术的“原境”。其研究方法不仅为我们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为我们反思过去的研究呈现很好的范例,——这是我解读巫鸿《黄泉下的美术》一书后从中受到的启发和教益。
  参考文献:
  [1] 巫鸿(美).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2] 阮荣春.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 刘天琪.美术考古学的“热”与“冷”[J].美术观察,2011.
  [4] 穆宝凤.美术考古学方法与美术史研究[J].新视觉艺术,2009.
  [5] 刘晓达.概念、视角、叙述与古代中国墓葬美术史书写——巫鸿The Art of the Yellow Srings:Understanding Chinese Tombs评述[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
  [6] 郑岩.古代墓葬与中国美术史写作[J].文化研究,2011.
  [7] 王玉冬.关于幻化艺术:艺术史研究方法的一个实验[J].美术学报,2011.
  [8] 潘诺夫斯基(美).视觉艺术的含义[M].傅志强,译.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1987.
其他文献
摘要:文字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足迹,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作为最原始的图形符号,文字是图形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从图画中派生而来,与图画分离,并行成独立的系统。在现代海报招贴设计中,单独以文字构成的作品比比皆是,无论是英文字母、拉丁字母还是汉字等,都被设计师们以不同的风格演绎,最终赋予文字丰富多彩的形式美感。  关键词:文字;图形;海报招贴  一直以来,文字在设计中的运用都十分广泛,许多作品都
期刊
摘要: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的窗口,她展示的不仅仅是国家历史的底蕴,也应该是展示这个国家综合实力、发展前景的重要窗口,博物馆如何与时俱进,把握发展机遇,兴起有博物馆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博物馆人去认真思考。  关键词:发展;创意;瓶颈;措施  文化创意产业是目前世界上一种较为新兴的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着力于黄庭坚个人人格魅力在其书法艺术中的体现,以其代表作《松风阁诗帖》为例说明黄庭坚书法艺术特点及其渊源,最主要的揭示黄书所体现的书品如同其人品一样刚正不屈,气韵高格,以此影射出书法最高境界获得根源在于人品修养,书品要以人品为内涵、基础,书法的美主要在于其内在的神韵,即它所传达出的情趣、学养、品性、襟抱等精神内涵。  关键词:黄庭坚;书法;高格韵胜;学养  黄庭坚(1045~1105
期刊
摘要:在环保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服装也需要环保。在服装的设计与制作中运用回归传统的环保理念,通过在服装材料运用、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三方面的思考,既将服装中的不环保进行和谐有效处理,又在工业化生产模式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关键词:回归;自然性;手工性;健康舒适  环保,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已经迈入高科技时代,它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高生活品质和
期刊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度自治区普通高校新疆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招标课题“新疆民族服饰结构的文化遗产调查” 阶段性成果之一。2010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高校科研计划项目“建立维吾尔族花帽图案纹样库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XJEDU2010S08)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要:以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开发为例,分析民族服饰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以个别地区民族服饰的生存现状折射
期刊
摘要:李渔作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其拟话本小说创作颇具风格,开创了清代拟话本小说创作的新思路。本文从李渔拟话本小说的艺术创作特征出发,结合作品分析李渔拟话本小说的创作理念,阐明李渔拟话本小说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李渔;拟话本小说;创作理念;艺术价值  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推陈出新,追求个性一直是一种悠久的传统。在清代小说家中,喜好标新立异者当推李渔。面对他仿佛面对西方印象派的画,先以华
期刊
摘要:本文从观赏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星宽教授的画作的角度,分析了武教授的画如其人,画品与人品,论述了武教授的“爽”、“形”、“意”,并以作品为例,细细揣摩武教授画中的独特意蕴。  关键词:中国画;装饰画;武星宽教授  第一次听说武星宽教授的名字,还是在听方兴院长的数码课程上,课间休息之际,几个同学跟方老师闲聊,说要晚上喝酒深谈,方院长微笑婉拒,说酒力不胜,但是有一位老师,身材伟岸,很能喝,
期刊
摘要: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纹常被装饰在官窑瓷器上,象征皇权和威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明代;官窑;瓷器;龙纹  龙纹是瓷器上的典型纹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向来是作为皇家宫室瓷器御用的装饰纹样,是皇权身份和威严的象征,明朝皇室更是如此。开明皇帝朱元璋,在建朝初期,就神化自己,自谓承上天之命,体恤百姓的圣君,所谓:“天以子民之任付于君,为君者欲求事天,必先恤民,恤民者,事天之实也。”
期刊
摘要:妇好三联甗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艺术设计品,而商代晚期本身又是商、周两代交汇的特殊历史时期,这就决定了这一时期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思想交汇的特点。妇好三联甗这一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多为夔纹、兽面纹等,这与商朝神权观念笼罩的政治理念相吻合,商代统治者尚鬼、尊神。而从另一方面看妇好三联甗,它则被证实是实用之器,这一点正是反映出了设计者的人本思想,虽然商朝的青铜器多为礼器,虽然装饰纹样仍然崇尚神巫、鬼神,而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博物馆讲解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游客参观博物馆的需求与心理变化也是多样而复杂的,这就需要讲解员如何在新形势下来提升讲解质量,带给观众难以拒绝的亲和力,产生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就提出了更高要求。注意洞察观众的反应,就成了博物馆讲解员必修的课程。  要想提升博物馆讲解员工作的综合能力,就不能只凭讲解词而向受众“背诵广告台词”,不但必须练就高品味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