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功利主义甚嚣尘上,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人们似乎越来越无所适从。美学研究,也陷入困境。庄子的“无为”思想,或可给我们提供借鉴。无为,即师法自然,崇尚道德,让每个人的天性得到自由发挥,所谓率性任情也。
关键词 师法自然 崇尚道德 率性任情
老庄哲学,主张“无为”。师法自然,崇尚道德。其思想体系极为广博。比如在国家统治政策上。主张君主要无为而治,即不要用圣人仁义之说来治理人民,而要抛弃仁义之说,让人们任性保真。不要约束人民。又如,强调百姓之无为。即是率性任情,不要舍己效物,失却本性。
庄子学说的出发点,是基于他对理想国的认识。在庄子看来,人类的理想王国,应该是上古时代。“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民至治而已。”
有人认为,庄子的这种理想国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更多的人则认为这是倒退,是消极遁世思想。其实不然。庄子所推崇的远古时代的社会状况,是人类对自己本色的追求。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理应为自己的生存创造美好的环境。安居乐业,自得其乐。征战与杀伐对大多数人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而安居乐业才是人类的共同理想。虽然“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已不复存在了,而怎样让人类生活得更好,庄子还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怎样实现这样的理想国呢?庄子认为在于君王的无为而治。“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而无为必须遵循“道”。何谓“道”?老子日:“天道,覆载万物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为万物逝也。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富贵: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亡天下为己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老子所倡导的天道,至为严格,古来君王能实现者有几人欤?
这种对君王的要求之所以难行通,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这里面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即人性的最本质特征。人的本性是他的动物性,即:人是自私的。对此,许多理论家、哲学家却讳莫如深。也许。一旦承认人性是自私的。自己也有可能被人看作是自私自利的人。其实。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繁衍生息,这根本就是人的天性。因此,人的“自私性”必须得到承认与尊重。离开这一点而奢谈天下为公。物我皆忘,岂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乎?
可是,三代以下,社会产生了种种邪恶,而产生邪恶的原因,庄子以为是圣人的有为思想造成的。即圣人所提出的“仁义”,是“仁义”扰乱了天下,“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庄子认为以身为殉即伤天性,在这一点上,盗跖与伯夷没什么两样,都属于残生损性,这不符合无为的宗旨,也就无所谓君子与小人之别了。
庄子猛烈抨击圣人的“仁义”思想。认为社会上的各色人等,皆打着仁义的旗号做着损伤天道的事情,一切罪恶的根源皆源于仁义。消灭社会的不平现象,必须消灭圣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因为重用圣人而治理天下,一定会大大有利于盗跖之徒假仁义以窃国。“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侯之门,仁义存。则是其窃仁义而为诸侯的见证。
大盗假仁义以窃国,岂仁义之过乎?仁义无过也。大盗能假仁义以窃国,说明仁义对大盗尚有威慑之力。也足见古之为盗者尚有廉耻之心。
如今。圣人已不复存在,仁义道德也被批得体无完肤,而为盗者非但不止,反倒公然招摇过市。堂而皇之,肆无忌惮。其假暴力为盗者,较仁义为盗者,其过不亦甚乎?足见社会上的邪恶不是仁义的过错。
然则。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国如何实现?庄子提出了最理想的办法:“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挞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义。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擢工棰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彼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棰、离朱,皆外立其德而燔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庄子的这些办法,在如今看来,已完全行不通了。正如人已经长大成熟,而不能再回到婴孩时一样。另外。这也不符合无为的宗旨。既是无为,就应该让每个人的天性得到自由发挥,所谓率性任情也。而人的天性本来就千差万别,不一而足,何必以非常之手段,而绝个人所长乎?
庄子的无为思想,固然有其局限性,正如没有任何一种哲学理论能覆盖整个人类,让所有的人接受一样,庄子的学说。也遭到许多人的反对。然而,他对人类理想社会的探索,其返璞归真的理想,仍然闪烁着不可磨灭的人性的光辉。只是在如何建立人类理想社会的手段和途径上。庄子尚停留在远古时代的大同混一。不仅庄子,自古以来,又有谁能真正创设一种理论来建立理想的中国呢?我国的思想家、哲学家,无论哪一学派,在探索人类理想的社会组织时,都不能摆脱统治与被统治,君子与小人,君与臣的罗网中,不能自拔。看来,中国的哲人很难做到真正的自醒。我们在探讨人性的时候,只是纠缠在“善”与“恶”当中,而不去追究人性的本质。其实人性本无所谓善与恶,人性的本质在于“自私”“自利”,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繁衍生息,这根本就是人的天性。自由、安全、反抗压迫,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在考察建立人类理想的社会组织时,必须考虑怎样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自私”的权利和怎样满足最大范围的人的权利。在这一点上西方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学说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抛却建设理想社会的手段,庄子的无为思想有很多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的。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对于我们理解我们的社会组织。以及对我们的个人修养以至真正的解放大有裨益。
关键词 师法自然 崇尚道德 率性任情
老庄哲学,主张“无为”。师法自然,崇尚道德。其思想体系极为广博。比如在国家统治政策上。主张君主要无为而治,即不要用圣人仁义之说来治理人民,而要抛弃仁义之说,让人们任性保真。不要约束人民。又如,强调百姓之无为。即是率性任情,不要舍己效物,失却本性。
庄子学说的出发点,是基于他对理想国的认识。在庄子看来,人类的理想王国,应该是上古时代。“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民至治而已。”
有人认为,庄子的这种理想国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更多的人则认为这是倒退,是消极遁世思想。其实不然。庄子所推崇的远古时代的社会状况,是人类对自己本色的追求。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理应为自己的生存创造美好的环境。安居乐业,自得其乐。征战与杀伐对大多数人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而安居乐业才是人类的共同理想。虽然“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已不复存在了,而怎样让人类生活得更好,庄子还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怎样实现这样的理想国呢?庄子认为在于君王的无为而治。“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而无为必须遵循“道”。何谓“道”?老子日:“天道,覆载万物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为万物逝也。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富贵: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亡天下为己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老子所倡导的天道,至为严格,古来君王能实现者有几人欤?
这种对君王的要求之所以难行通,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这里面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即人性的最本质特征。人的本性是他的动物性,即:人是自私的。对此,许多理论家、哲学家却讳莫如深。也许。一旦承认人性是自私的。自己也有可能被人看作是自私自利的人。其实。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繁衍生息,这根本就是人的天性。因此,人的“自私性”必须得到承认与尊重。离开这一点而奢谈天下为公。物我皆忘,岂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乎?
可是,三代以下,社会产生了种种邪恶,而产生邪恶的原因,庄子以为是圣人的有为思想造成的。即圣人所提出的“仁义”,是“仁义”扰乱了天下,“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庄子认为以身为殉即伤天性,在这一点上,盗跖与伯夷没什么两样,都属于残生损性,这不符合无为的宗旨,也就无所谓君子与小人之别了。
庄子猛烈抨击圣人的“仁义”思想。认为社会上的各色人等,皆打着仁义的旗号做着损伤天道的事情,一切罪恶的根源皆源于仁义。消灭社会的不平现象,必须消灭圣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因为重用圣人而治理天下,一定会大大有利于盗跖之徒假仁义以窃国。“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侯之门,仁义存。则是其窃仁义而为诸侯的见证。
大盗假仁义以窃国,岂仁义之过乎?仁义无过也。大盗能假仁义以窃国,说明仁义对大盗尚有威慑之力。也足见古之为盗者尚有廉耻之心。
如今。圣人已不复存在,仁义道德也被批得体无完肤,而为盗者非但不止,反倒公然招摇过市。堂而皇之,肆无忌惮。其假暴力为盗者,较仁义为盗者,其过不亦甚乎?足见社会上的邪恶不是仁义的过错。
然则。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国如何实现?庄子提出了最理想的办法:“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挞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义。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擢工棰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彼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棰、离朱,皆外立其德而燔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庄子的这些办法,在如今看来,已完全行不通了。正如人已经长大成熟,而不能再回到婴孩时一样。另外。这也不符合无为的宗旨。既是无为,就应该让每个人的天性得到自由发挥,所谓率性任情也。而人的天性本来就千差万别,不一而足,何必以非常之手段,而绝个人所长乎?
庄子的无为思想,固然有其局限性,正如没有任何一种哲学理论能覆盖整个人类,让所有的人接受一样,庄子的学说。也遭到许多人的反对。然而,他对人类理想社会的探索,其返璞归真的理想,仍然闪烁着不可磨灭的人性的光辉。只是在如何建立人类理想社会的手段和途径上。庄子尚停留在远古时代的大同混一。不仅庄子,自古以来,又有谁能真正创设一种理论来建立理想的中国呢?我国的思想家、哲学家,无论哪一学派,在探索人类理想的社会组织时,都不能摆脱统治与被统治,君子与小人,君与臣的罗网中,不能自拔。看来,中国的哲人很难做到真正的自醒。我们在探讨人性的时候,只是纠缠在“善”与“恶”当中,而不去追究人性的本质。其实人性本无所谓善与恶,人性的本质在于“自私”“自利”,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繁衍生息,这根本就是人的天性。自由、安全、反抗压迫,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在考察建立人类理想的社会组织时,必须考虑怎样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自私”的权利和怎样满足最大范围的人的权利。在这一点上西方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学说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抛却建设理想社会的手段,庄子的无为思想有很多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的。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对于我们理解我们的社会组织。以及对我们的个人修养以至真正的解放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