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老师应重视课程资源(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网络、报刊、电影、电视、图书馆等信息渠道,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有目的地搜集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
一、搜集资料,搭起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桥梁
学生课前、课后有目的地搜集资料,丰富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内容。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如教《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时,教师可在课前安排学生搜集有关介绍“中国”的资料,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图像资料、音像资料等的感知,学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可爱;又如教《烟台的海》、《黄果树瀑布》等散文时,教师可让学生搜集与烟台和黄果树瀑布相关的资料,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再如教《早》《暖流》《海伦·凯勒》《孔子游春》《莫泊桑拜师》等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广泛搜集与这些名人相关的各类资料,通过资料的搜集,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未涉及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如《碧螺春》《秦兵马俑》、《牛郎织女》等这类介绍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课文的教学,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有关碧螺春的传说,可搜集关于秦兵马俑的发掘、规模,也可搜集有关牛郎织女的其他民间传说的资料等,通过学生的课外学习促进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小学高年级段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这样一个要求:“听人说话认真有耐心,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有意识地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请看《埃及的金字塔》的新课导入(片段):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搜集到了许多有关金字塔的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
生:我从网上搜集到的资料是: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生:我从网上搜集到的资料是:大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统治时期,原高146.5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底面积是正方形,每边长约230米,占地面积约80亩,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它们大小不一,分别重达1.5吨到160吨。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动用了十万人,花了十年时间。
师(点头微笑):你们可真了不起,大家从这几位同学搜集的资料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课堂上一片沸腾,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
生:我知道了埃及是一个文明古国,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
生(胸有成竹):我知道埃及人建成大金字塔用了十万人,花了十年时间……
这种对课前搜集的资料的展示,不仅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的训练,同时也展示了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搜集资料,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因此,教师在阅读课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能结合课外资料的搜集,大胆探索,解决问题。
如我在教学《飞向月球》一文时出现了这么一个质疑环节:
生: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吗?
(师微笑着,鼓励其他同学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
生(举手回答):我认为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因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从“终于”可看出是第一次。
生: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沿着登月舱的扶梯下来,在月球表面留下了深深的脚印。那深深的脚印是真正的鞋陷下去的“脚印”,还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足迹”?
生(等不及举手就站起来,迫不及待地边读资料边大声说):那深深的“脚印”是真正的鞋陷下去的“脚印”。因为《飞向月球》这本课外书上是这样介绍月球的:“月球是一个布满灰尘、岩石、环形山的荒漠世界,没有任何生命,没有一条小虫或一根小草。”月球上又从来没有人去过,那儿的灰尘肯定很厚。
生: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氧气,作者为什么还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
(全班同学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生:因为我从网上知道了月球上含有几十种稀有元素,这些元素都等着我们去开发,去利用,所以月球很有开发价值。
生:我认为科学家们会不断地研究,他们肯定也会解决这些科学难题的。
的确,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就本质而言,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自主探究,不断创新的过程。上面这则案例中,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直接接触了大量语文材料,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信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搜集资料,搭起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桥梁
学生课前、课后有目的地搜集资料,丰富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内容。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如教《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时,教师可在课前安排学生搜集有关介绍“中国”的资料,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图像资料、音像资料等的感知,学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可爱;又如教《烟台的海》、《黄果树瀑布》等散文时,教师可让学生搜集与烟台和黄果树瀑布相关的资料,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再如教《早》《暖流》《海伦·凯勒》《孔子游春》《莫泊桑拜师》等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广泛搜集与这些名人相关的各类资料,通过资料的搜集,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未涉及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如《碧螺春》《秦兵马俑》、《牛郎织女》等这类介绍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课文的教学,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有关碧螺春的传说,可搜集关于秦兵马俑的发掘、规模,也可搜集有关牛郎织女的其他民间传说的资料等,通过学生的课外学习促进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小学高年级段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这样一个要求:“听人说话认真有耐心,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有意识地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请看《埃及的金字塔》的新课导入(片段):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搜集到了许多有关金字塔的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
生:我从网上搜集到的资料是: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生:我从网上搜集到的资料是:大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统治时期,原高146.5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底面积是正方形,每边长约230米,占地面积约80亩,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它们大小不一,分别重达1.5吨到160吨。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动用了十万人,花了十年时间。
师(点头微笑):你们可真了不起,大家从这几位同学搜集的资料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课堂上一片沸腾,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
生:我知道了埃及是一个文明古国,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
生(胸有成竹):我知道埃及人建成大金字塔用了十万人,花了十年时间……
这种对课前搜集的资料的展示,不仅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的训练,同时也展示了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搜集资料,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因此,教师在阅读课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能结合课外资料的搜集,大胆探索,解决问题。
如我在教学《飞向月球》一文时出现了这么一个质疑环节:
生: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吗?
(师微笑着,鼓励其他同学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
生(举手回答):我认为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因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从“终于”可看出是第一次。
生: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沿着登月舱的扶梯下来,在月球表面留下了深深的脚印。那深深的脚印是真正的鞋陷下去的“脚印”,还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足迹”?
生(等不及举手就站起来,迫不及待地边读资料边大声说):那深深的“脚印”是真正的鞋陷下去的“脚印”。因为《飞向月球》这本课外书上是这样介绍月球的:“月球是一个布满灰尘、岩石、环形山的荒漠世界,没有任何生命,没有一条小虫或一根小草。”月球上又从来没有人去过,那儿的灰尘肯定很厚。
生: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氧气,作者为什么还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
(全班同学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生:因为我从网上知道了月球上含有几十种稀有元素,这些元素都等着我们去开发,去利用,所以月球很有开发价值。
生:我认为科学家们会不断地研究,他们肯定也会解决这些科学难题的。
的确,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就本质而言,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自主探究,不断创新的过程。上面这则案例中,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直接接触了大量语文材料,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信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