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学习在镜头中丰富多彩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im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摄影作文”就是引领学生用镜头去观察、记录自己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然后通过回顾摄影作品,再次引起其内心的共鸣,从而使其有感而发,触景生情,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该校将摄影习作纳入单元整体学习之中,构建了“课堂学习观察感悟表达—课外练习摄影表达体验—课堂展示体验升华情感”的操作模式,具体有以下两种:一是单元整体教学引领下的摄影习作实践,二是实践主题引领下的摄影习作现场实践。
  关键词:语文学习;镜头;摄影作文
  一、探究背景
  2012年秋,在家长会上发给家长们的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问题:“您的孩子在哪方面的表现最令您感到烦恼,最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指导?”95%以上的家长都选择了“作文”,这引起了我们的重视。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写作文非常困难,看着题目无从下手,搜肠刮肚也写不出几行字。教师也反映,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经历过的实践过程记忆不清晰,观察不细致,甚至不会观察,更不用说写出自己真切的体验了。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我们的习作教学在观察和表达两个层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其原因是学生生活缺位、思维凝滞,导致写作失语、思想贫乏,造成了“泛作文”和“八股文”现象的出现。
  随着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的普及,摄影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摄影是一门减法艺术,它强调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精彩并截取下来,在普通中发现不普通。摄影作品都有明确的主题,强调思维深度,而这种观察力和主题思考与习作要求是一致的。真正好的摄影作品往往是有语言、有故事,真正好的文章往往有画面、有色彩。因此,摄影与作文是相通的艺术。同时,学生从心底喜欢用相机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从这个角度上说,摄影也是一种观察和表达。
  二、“摄影作文”的探索过程
  所谓“摄影作文”就是教师引领学生用镜头去观察、记录自己的生活,从而激发其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然后通过回顾摄影作品的创造过程,再次引起内心的共鸣,从而有感而发,触景生情,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这一研究的提出,令我们眼前一亮,这也许能够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其一,摄影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件新鲜事物,它本身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其二,学生在用镜头观察、拍摄的过程中能够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使其永久保留在镜头中,从而解决观察不细致、不具体的问题;其三,所拍摄的摄影作品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源泉;其四,摄影拍摄的过程是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和体验,便于相互交流、提高。
  我们遴选了一批在摄影、习作方面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摄影作文社团,邀请莱州市摄影家协会的专业人员为我们普及摄影知识,以社团的方式引导摄影作文的学习。
  摄影作文的主要课程有摄影基础知识,包括寻景、观察、选景、拍照、修正;摄影写作实践,包括主题甄别、体裁选定和表达方式等。课程的实施以“单镜头训练—片段练笔”和“多镜头组合—主题式微习作”为主,我们利用每周四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到临近学校的莱州河套湿地公园拍摄采风,让学生通过早、中、晚不同时间段的观察和拍摄,感受到景色的不同变化。这样,当学生写作的时候,就能够结合平日的拍摄和主题式生活日记的素材积累,进行画面再现和材料重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河套湿地公园的景色进行详细描写。历经一年的实践,摄影习作社团的作品在全市母语成果展和“烟台教科研走进莱州”成果展中获得了参会人员的广泛关注,引起了強烈反响。
  在摄影习作的实践中,我们渐渐意识到这个小小的镜头,其实就是一只会观察、能发现的“眼睛”。我们一定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具备这样一只“眼睛”。
  摄影习作作品展也在我校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学生参加了班级的摄影习作兴趣小组,很多家长也自发组织起来,在节假日带领学生到各处拍摄采风。学生以摄影家的眼光走进生活,把摄影和写作融入生活中,一边进行外景拍摄,一边进行生活素材的积累。湿地公园、月季园、杏林、云峰山、毛家梅苑、马家庄游乐场……这些地方都留下了学生的足迹。这一系列主题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学生在观察、发现、捕捉、拍摄的过程中将观赏与摄影习作有机结合,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抒发对大自然的情感,由此产生的篇篇美文刊发在各级刊物上,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摄影习作实践教学模式
  社团和兴趣小组同学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顺势而动,将摄影习作纳入单元整体学习之中,采取了“课堂学习观察感悟表达—课外练习摄影表达体验—课堂展示体验升华情感”的操作模式,具体有以下两种:一是单元整体教学引领下的摄影习作实践,二是实践主题引领下的摄影习作现场实践。
  1.单元整体教学引领下的摄影习作实践
  在以习作为导向的单元整体学习理念的引领下,单元学习伊始,我们便组织学生通读整个单元,了解单元学习的内容和任务,通过交流,使他们明确自己在单元学习前应该做哪些准备,为习作做哪些积累。这样,学生在单元学习中便有了明确的目的和任务。而在随后组织的有指向的阅读实践和有导向的生活实践,则为学生搭建了平台。
  以五四学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第三组课文“学会感恩”这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重点是抓住外貌、语言和动作等细节表现父母之爱。基于此,我们的生活实践便组织学生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父母。
  在观察、拍摄父母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同时,学生也随着课文的学习,积累来自课文和课外书上的语言材料,积累名家的表达方式。随着课堂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的镜头越来越倾向展示父母普通的外貌、习以为常的动作和絮絮叨叨的话语,对单元学习的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语文实践在丰富学生积累的同时,加深了学生的体验。
  学生的镜头记录了生活中的父母,这些画面在学生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精心甄选,再次观察、发现、思索,父母的形象慢慢地呈现出来。学生被父母的养育恩情所感动,镜头流露出感恩之情。情感之门一旦打开,言语就会自然形成。   这样,我们将摄影习作融入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观察、积累语言、感悟表达,在生活中观察体验、运用积累、尝试表达,真正实现了语文学习“立足课堂、走向生活”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经历了这样的学习和实践,他们的积累和体验都是深刻的,所以在写作时,他们才会真正实现“文思泉涌”,从而使语文学习真正走入生活。
  2.实践主题引领下的摄影习作现场实践
  如果说,单元整体教学引领下的摄影习作实践关注学生个体的平常生活,那么实践主题引领下的摄影习作现场实践则是关注学生的集体生活。语文学习中经常有感受春天、秋天、自然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自然中去撷取、去体验。
  以三年级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一组课文为例,本组的主题是“感受自然”。我们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在学生家长委员会的帮助下,一起来到了莱州市的“杏花村”——大岚张家。
  在杏林中,摄影师在现场对学生进行拍摄指导,学生则按照我们确定的主题寻找和遴选镜头,增加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笔者在现场也对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拍摄的过程就是自己创作的过程。摄影艺术需要有一个选定的范围,可以拍摄一个全景,也可以对其中的一棵树、一根枝、一朵花进行细致地拍摄;作文也一样,可以按照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摄影要表现主题,要通过一定的技巧捕捉值得表现主题的内容;而作文要表达主题,要通过观察去筛选有价值的素材,是选择娇羞的花苞,怒放的花朵,还是飘落的花瓣。这样,学生在体验中可以增加对生活的积累,学会用视觉语言和文学语言同步表达。
  有了理论指导,接下来教师就要让学生亲自用相机捕捉生活瞬间,培养学生的摄影者视角,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甚至是独立创新。
  通过拍摄,学生发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忽略的細节。例如,杏花远看是白色,近看却是淡粉色,而且花瓣上也有像人的血管一样的脉络。顺光拍摄和逆光拍摄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是否使用背景给人的感觉也迥然不同。
  拍摄实践后,笔者马上组织学生进行现场交流,让他们介绍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又将课本上的口语交际环节搬到了活动现场。通过“积—观—拍—思—说”的过程,我们把原生态的生活融入课程,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丰富生活的观察兴趣,促进了学生言语素养的提升。
  回校后,笔者立即组织学生进行回顾、思考、筛选,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构思,有条理地进行表达。这样,学生就在“赏杏花”这一主题的引领下,感受了自然,获得了与众不同的体验。
  摄影习作以专业的观察视角,真实的表达体验,温情的生活关照,将语言实践、生活体验、情感抒发交融共生、同步推进,开辟了习作走进生活,走向真实的新途径。
  经过多年摄影习作实践,学生参与摄影活动和写作的兴趣日益高涨。现在,在校园里、街道上,随处可以看到一些用相机进行拍摄的学生。他们时时留心观察,捕捉被忽视的细节;他们借助摄影,依托生活进行观察、习作;他们写出的作文不再空洞乏味,而是饱含真情实感,彰显着思考的灵性。我们相信,只要学生继续坚持摄影习作,就一定会伴随着美丽与幸福一同成长,而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一定会不断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在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中国女排力压群雄,时隔12年后重夺奥运金牌,这使女排精神得到了新的诠释。而体育专业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也成为教育界及体育界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女排精神,分析了排球教学中学生的自主精神及其培养途径,希望借此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排球教学;运动员;自主精神;培養途径;女排精神  一、引言  在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女排项目比赛中,中国
期刊
摘 要:生物化学实验属于生命科学的基础实验内容。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取得了较大发展。本文在简述“互联网+”内涵的基础上,从构建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和互动网络平台的角度对基于“互联网+”下的生物化学实验改革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其生命科学实验的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生物化学实验;改革  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智能终端
期刊
摘 要: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二次函数较为抽象,函数图像比较复杂。几何画板能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还能展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课堂;具体化;动态化;二次函数;图像平移  一、案例背景  二次函数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学生不能理解,难以将抽象的函数解析式形象地表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期刊
摘 要: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学模式,它立足于学生,将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从数学新课标精神的引导谈起,着力在四个方面探索数学课堂“先学后教”的模式,期待为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启示。  关键词:先学后教;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新课标(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来保障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众多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是现代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介绍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作用及其应用原则。  关键词:初中;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一、信息技术课程所具备的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多种特性,包括时代性、科学性、基础性以及整合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这些特性从宏观方面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微观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对课程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1.信息技术课程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英语教学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很少,导致大部分学生所学习的英语是“哑巴英语”,会听、会写,但是不会说。本文阐述了几点激发学生英语口语交际兴趣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交际  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学应当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多练习口语的机会,将英语真正应用到生活当中。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兴
期刊
摘 要:学生通过朗读能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通过朗读,使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学习,能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朗读,没有矫情做作,自然舒畅。  关键词:朗读;错位;回归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讲过:“语文课可以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善于读书,其功至伟。”文字看似只是简单的方块字,但当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文字就绝不仅仅只是文字,它能让人眼前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文字能跨越时空感染人,引起读者
期刊
摘 要:多媒体课件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使学生的認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更具感染力,为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语文教学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投入,多媒体设备已逐渐深入小学课堂。那么,教师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  一、制作实物课件,突破教学难点  现代多媒体课件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德育生活化的内涵出发,结合高校德育实际状况和大学生自身特点,从思想理论课程改进、文明寝室建设、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以及利用网络平台等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探讨高校德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以期通过制度建立和队伍建设保障高校德育生活化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高校德育;德育生活化;运行机制  高校德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校的德育运行机制还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
期刊
摘 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实践与活动,不是灌输;目标是综合的,是促进全面发展;定位是语文的,也就是要抓住课堂的语文特色,以语言文字为抓手,始终围绕语言文字来展开活动。本文以古诗《旅夜书怀》重读为例来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朗读;理解;赏析  中等专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应培养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实践能力。因此,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活动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