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后进生的学业成绩之感想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90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感知此言,作为语文教师,顺应时代的要求,教育、改进、引导着学生进步,尤其是要提高所谓的后进生的学业成绩。后进生的自我认识,即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价值的认知比较消极,是一种消极性自我概念。消极性自我概念,使学生对以后的成功的期望值很低及希望渺茫的情感,这种低期望和消极情感又共同影响了学生以后的成就,形成恶性循环。这些学生在潜意识里对现实的自我感到失望,进行否定性自我评价,并在学科学习方面磨灭兴趣和热情,造成学业不良。作为教师,我应该帮助这些学生形成积极型的自我概念,我是如何做的呢?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青少年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它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可见,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由于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我班学生学业不良,他们对现实的自我感到失望,进行否定性自我评价,并形成消极性自我概念,抱着模糊的消极的人生观,自卑而不自知。自卑就像一根潮湿的火柴,不会帮助学生点燃成功的希望,只会降低学生对成功的期望值,这种非理性的认知使学生对自己是否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形成了他的恶性循环过程:不成功——自卑——不成功——更自卑,周而复始。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必须热爱他们和信任他们。有了真诚的爱,就有了真正的教育。学生从教师的言语、动作、目光中感受到温暖时,他们就会获得精神上的最大满足,就会增强自我教育的要求和力量。热爱学生和信任学生就如同一把钥匙,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理,从而很好的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的教学技巧的奥秘应当就是如何热爱学生,只有教师把整个的心灵献给孩子们,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那么,学科的学习氛围会健康向上的,班级的学习成绩会取得进步的。
   其次,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正确的评价。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备而改过,是比较不大容易的。”高尔基也强调:“只有当你说他好的时候,他才会好起来。”那么,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就应该是以鼓励、激励与塑造为主。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方法,能让学生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及自尊感和成功感。激励既注重鼓励表扬学生,又要道出学生的问题所在,使他们直面失败,引导他们去迎接挑战,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自省的思维能力。塑造,就是对学生的点滴好转都时刻极力称好,让他们朝着与所给的评定方向发展。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成长感发展,独立意向明显。也正是这时期的学生,特别需要也特别渴望来自教师的肯定的评价。科任教师对学业不良的学生给予合理的正确的评价必然能够让他们的学习潜力得到开发和利用。对于后进生,教师进行合理的正确的评价应该是真诚的有效的。
   最后,我会注意运用情感激励。运用情感激励培养学习困难生的意志力。为此,教师要热情、主动、细致有效地帮助学习困难生恢复战胜困难的信心,教师要不断地有意识地对学习困难生做情感的疏导,让他们在较高的层次上确立学习目的并承担起社会责任,从而发展锻炼意志力。运用情感激励培养学习困难生的好学上进心。正如马克思所说,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性力量。调动学生的好学上进心,取决于教师的责任感和教育心,爱学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好学上进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多利用课余时间和学困生谈心、谈人生、谈理想,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把人际距离的调控作为对学困生动之以情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有意接近后进生,多给其帮助和鼓励,使之不会产生被忽视、被冷落感,从而走出学习的困境。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强竞争的信息时代,实施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由之路。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敬业爱生,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但又不能以“一刀切”的教学方
期刊
教育的对象是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是培养理想化的人,人格的完美和知识、能力、素质的完美,这正是人及人类所孜孜追求的理想境界。   语文教学的理想,或是理想的语文教学应该就是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含性格、意志、健康的心理、气质,涵养、个性与价值观等,我称之为语文的人文教育),而不仅限于或满足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
期刊
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张力中寻求一种平衡。   一、以语文素养提高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就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期刊
为什么要注意提问   一、在农村高中里,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也较差,要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就必须注意课堂中的提问。   二、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学习“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地激疑来设问。无疑不会有问,无问不会解疑。   三、英国教育家爱德华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可见,教师应通过课堂教
期刊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已明确指向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备考复习首先必须立足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假如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内,走不出传统教学与备考的樊篱,那么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很容易会吃亏。因此,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既要“学会”也要“会学”,就成为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三备考的当务之急。那么,在高三语文备考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教师运用新课标的理念不断地创新语文教学课堂。但不可否认,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废、差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扭转。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是:学生的语文成绩出现两极分化,后进生增多,一部分学生渐渐对语文失去兴趣,不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与探究,不能熟练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出现这一现象,与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基础
期刊
《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适应日后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创造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引导学生积累创造的期望   我认为,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亲切的话语、温和的眼神以及灵活多变,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艺术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期刊
创新能力是创造出新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大有可为。作文创新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立意创新。立意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作者所要表达的好恶、观点等。人云亦云,一没有价值,二没有新意。训练学生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要不为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
期刊
从事语文教学这么多年来,我深有感触。因为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很多棘手的问题,教师想教好,学生想学好,但是在实际的教与学中却不是那么容易。为什么我们的教学初衷是好的,而现实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呢?在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改革下,促使我不断地反省自己,总结经验,与时俱进。   我们知道语文的特点是涉及到的知识面特别广泛,应用的范围特别宽泛,这就使我们的教学目标具有了“全面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改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更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