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3545197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利用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有了兴趣,学生在阅读时,就能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的阅读向有意义的阅读转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精辟而具体、有针对性、新而有趣、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
  (一)化整为零法
  把一组学习材料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进行梳理和归类,归纳出数学基本规则、原理等,指导时,从整体阅读句段分析、简缩概括等环节入手,着重引导学生有序、准确地获得文字表达的意义,并把获得的意义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来。
  (二)反复推敲法
  由于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要在阅读的前提下,对它们的谴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地推敲,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三)由浅入深法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阅读学习时,要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只言片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达到真正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四)巧用读法
  数学教材的阅读一般采用“三读”法。所谓“三读”法就是:粗读、复读、精读。
  1.粗读——浏览全书,掌握概貌
  以较快的速度迅速浏览,粗读中,重点在于了解书的概貌,掌握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定理,学会初步的运算和论证。阅读进度可以配合教学进度阅读,也可自己按章、节、篇划单元阅读。对于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原有知识的空白和相关小的知识应灵活处理。
  2.复读——弄清结构,掌握思想
  阅读数学书,重要的在于弄清书的结构,了解全书的系统和来龙去脉,掌握它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复读阶段十分重要,它要在初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扫清留下的障碍。
  3.精读——深入思索,激发创新意识
  经过各章、各篇的粗读、复读以后,学生基本掌握了书的结构和知识体系,精读,就是要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再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发展和延伸,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注重过程,提高阅读技巧
  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
  (一)阅读要动口
  数学阅读要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反复咀嚼,准确理解。
  (二)阅读要动手
  读写结合,手脑并用,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一是动笔圈画。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符号表示来不同的意义,以强化阅读与关键。做到自我阅读理解、掌握心中有数。二是动手操作。指导学生边看内容,边动手实践,通过亲身剪拼、折、量、摆、画、观察、比较、体验,感知新知,深入理解。三是动笔演练。尝试演算验证,练后再读,反思失误,总结经验,回顾内化,变“厚”为“薄”。
  (三)阅读要动脑
  阅读中必然会思考,要指导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提纲和阅读思考题,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 ,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
  数学阅读也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其一,阅读引言
  一是要注意章节标题,因为它标出了主题;二是要注意理解大意,弄明白引入新知识的直观素材;三是要抓住关键字、词、句和重要结论。
  其二,阅读概念
  一是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二是要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三是要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
  其三,阅读公式
  一是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导公式;二是要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想法子记住;三是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会变用和巧用公式。
  其四,阅读例题
  一是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二是要和课本比较解法的优劣,并使解题过程的简捷明了;三是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四、拓展内容,培养阅读习惯
  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无穷的数学美。此外,一些数学读物,对于开阔学生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按以下几点做。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质疑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质疑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
  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举一反三。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很多问题都存在着共同的规律,很多知识都具有内在的联系。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就要从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抓起,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它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一、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一)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大多数学生在一节课刚刚开始时,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课间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学生们完全沉浸于其中。而刚刚上课的这几分钟甚至十分钟之内,很多学生都还在想刚刚的聊天或者游戏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下节课该怎样继续等。这个时候就应该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衔接新知和旧知,让
期刊
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教学实践模式。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育者永恒的追求。有效性是指学习投入时间、精力与收获之间的关系,并有长效与短效之分。如何取得长效,即“后劲”?就是要有机会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化;在过程中积淀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提供学生喜欢的数学,持续拉动他们学习数学的思想;有助于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那么,在小学数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提高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思想品德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且有些枯燥,这就要求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与技能,从而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品德学科教师语言功底要非常扎实,而且要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教师语言技巧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我认为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语言技巧。  一、激情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种情感丰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
期刊
一、巧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但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却愿意并且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不但在导入阶段要为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将要纳入的新的知识铺路架桥,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带到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期刊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消极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阻碍力。只有培养学生丰富的积极情感并自觉克服消极心理,才能使学生充满热情地不辞劳苦,不畏困难地去攀登数学知识的高峰。  《数学课程标准》对情感与态度目标作了如下阐述:“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
期刊
一、SSI教学要素框架  SSI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为背景,采用特定的教学模式开展的教学活动。Presley等人根据SSI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总结出高效进行SSI教学的要素框架,框架呈现了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几个关键要素,为教师实施SSI教学提供了灵活的指导。SSI教学框架由设计要素、学习者经历、教师特质三个核心方面组成,三个核心方面位于SSI教学框架的中央,是框架的基础。图中围
期刊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反思能力的内涵  (一)反思能力  杜威曾指出:反思不是心中的闪念,也不是大脑中的任意想象,更不是无法言说的神秘境界,而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对某一问题进行反复的、持续不断的深思,是经历“假设-检验”经检验后再“假设-检验”的过程。  (二)实验教学中反思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开展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与主阵地,“在物理教学无论如何强调实验教学都不为过”“物理实验以其丰
期刊
一、时常变换形式,碰撞新火花  (一)共学式合作小组  共学式,简称LT,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兄弟设计的学习方法,一般来说,小组规模控制在2——6人为宜。但对于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堂新组建小组时,我却采用3人小组,当学生积累、掌握一些学习方面的经验时,在运用规模大些的小组,但最终小组组员也不能超过6人。当讲授自学课文时,最适合的就是这种异质性合作学习小组,按照学习成绩分到一组共
期刊
新课程提倡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如果教师不注意分层教育,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笔者将结合自身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教学的做法以及效果来对分层教法进行研究分析。  一、分层的方法  (一)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及策略的制定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后,对学生分层,根据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