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gean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提倡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如果教师不注意分层教育,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笔者将结合自身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教学的做法以及效果来对分层教法进行研究分析。
  一、分层的方法
  (一)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及策略的制定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后,对学生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一共有四个层次。
  A层: 学习基础好,接受能力强,有较浓的学习兴趣的学生。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D层:学习困难,基础较弱或者消极厌学。
  其中具体工作中每一层的学生再继续的细化,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不能向学生公布,以防止优等生的骄傲自满,差生的抵触情绪。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
  其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A层:数学基础要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要更强。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习题外,多做一些提高题、开放性数学题和新型数学应用题,鼓励他们多提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题,课后多问,仍鼓励他们自学,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秀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层: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D层:要求他们的掌握比较简单的数学基础知识,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
  (二)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材处理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等。
  (三)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
  2008学年,我担任初二数学基础相当的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一班我用传统教学法,在二班我试用分层教学法,以便探究分层教学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我主要谈谈在二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
  课堂上多让A和B层学生探求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C和D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上课前的复习提问,课堂的练习,课外的作业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层次,一般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分基础题(必做)和提高题(选做),提高题鼓励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做,C和D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做,但仍鼓励他们尽量去做,能做几题就做几题。
  第二,采取多举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或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尤其是C,D层次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对学生的引导由少到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所需的启发。
  二、分层评价
  评价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刚接手二班时,我发现有一位数学考8分的同学,我对她说:“你考8分本身就是一种成绩,我相信你还有很多可以得分却没有得分的地方,如果这些地方被你注意了,你肯定不只8分,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后来这位同学在我的鼓励下数学成绩突飞猛进,走向了成功。对于差生,评价应该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对于中等生,也需要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优生,正确的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办法,然后引导他们作好下一阶段学习的计划,继续努力。分层次评价可以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三、分层教学的结果分析
  第一,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积极性提高了。
  第二,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
  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了。
  第四,整个班的教学进度加快了。
  第五,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了。
  四、反思
  虽然我实施分层教学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方面需继续探索改进。第一,实施分层教学法对教师提高了要求,在时间、精力、课前教学准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充电;第二,D组学生的学习情绪反复性很大,要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作思想工作;第三,课堂组织中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很重要,要求教师能有丰富的情感投入,有较好的沟通能力;第四,一定要作好课后分层辅导和配套练习工作,及时巩固知识,教师要具备出试题的能力。第五,教学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其他文献
一、转变实验教学的思想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坚持做到“六个环节”:方案让学生想、实验让学生做,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效果让学生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尽量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当“主角”、教师当“配角”,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引导学生以开放性的视角,开放性的思维去做好每一个实验,教学生学会动手,学
期刊
一、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一)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大多数学生在一节课刚刚开始时,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课间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学生们完全沉浸于其中。而刚刚上课的这几分钟甚至十分钟之内,很多学生都还在想刚刚的聊天或者游戏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下节课该怎样继续等。这个时候就应该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衔接新知和旧知,让
期刊
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教学实践模式。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育者永恒的追求。有效性是指学习投入时间、精力与收获之间的关系,并有长效与短效之分。如何取得长效,即“后劲”?就是要有机会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化;在过程中积淀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提供学生喜欢的数学,持续拉动他们学习数学的思想;有助于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那么,在小学数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提高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思想品德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且有些枯燥,这就要求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与技能,从而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品德学科教师语言功底要非常扎实,而且要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教师语言技巧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我认为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语言技巧。  一、激情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种情感丰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
期刊
一、巧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但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却愿意并且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不但在导入阶段要为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将要纳入的新的知识铺路架桥,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带到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期刊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消极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阻碍力。只有培养学生丰富的积极情感并自觉克服消极心理,才能使学生充满热情地不辞劳苦,不畏困难地去攀登数学知识的高峰。  《数学课程标准》对情感与态度目标作了如下阐述:“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
期刊
一、SSI教学要素框架  SSI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为背景,采用特定的教学模式开展的教学活动。Presley等人根据SSI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总结出高效进行SSI教学的要素框架,框架呈现了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几个关键要素,为教师实施SSI教学提供了灵活的指导。SSI教学框架由设计要素、学习者经历、教师特质三个核心方面组成,三个核心方面位于SSI教学框架的中央,是框架的基础。图中围
期刊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反思能力的内涵  (一)反思能力  杜威曾指出:反思不是心中的闪念,也不是大脑中的任意想象,更不是无法言说的神秘境界,而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对某一问题进行反复的、持续不断的深思,是经历“假设-检验”经检验后再“假设-检验”的过程。  (二)实验教学中反思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开展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与主阵地,“在物理教学无论如何强调实验教学都不为过”“物理实验以其丰
期刊
一、时常变换形式,碰撞新火花  (一)共学式合作小组  共学式,简称LT,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兄弟设计的学习方法,一般来说,小组规模控制在2——6人为宜。但对于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堂新组建小组时,我却采用3人小组,当学生积累、掌握一些学习方面的经验时,在运用规模大些的小组,但最终小组组员也不能超过6人。当讲授自学课文时,最适合的就是这种异质性合作学习小组,按照学习成绩分到一组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