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江苏初中师资现状的问卷调查,试图验证并发现的相关问题是:第一,江苏初中教师的整体状况还是趋于良好的;第二,教师待遇改革与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认同之间并非简单的正相关,而是呈现多元多变的复杂镜像;第三,在教师培训意识提升、培训内容选择、培训结果实效方面,行政、专家、学校、教师之间的融通尚有很大发展时空。
关键词:江苏初中师资;问卷调查;新问题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4A-0033-08
在从国家到地方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优质均衡的进程中,大量数据统计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初中教育的“办学条件”包括校舍与图书、仪器设备、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开始基本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甚至初中教育的“师资建设”包括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一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比、生师比、超大班额比等方面,也都在悄然发生一些较大改善。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在国家、地方对初中教育的投入力度日趋加大、投入机制日趋健全的同时,作为影响初中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关键因素的教师,他们的内涵发展是否与硬件建设相互协调?他们的职业状态、教育教学理念以及专业发展等在教育改革全面深化推进的当下到底呈现怎样的镜像?为此,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初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的整体推进研究”课题组对江苏初中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问卷调查,试图既验证以往的经验判断,又进一步从中发现新的相关问题。
一、问卷调查基本方法描述
(一)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分两个层面进行,一是校长层面,一是教师层面。两个层面的信息可能形成互证也可能形成互斥,其目的主要是了解江苏初中的师资现状。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教师的职业状态、教育教学基本理念、专业发展相关问题以及专业知识与技能需求等方面。具体而言,校长问卷由七大部分60个选项构成,包括学校与校长基本情况、在职教师职业状态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评价、校长对办学权利与相关教育政策的看法、当前教师队伍问题以及促进师资建设的建议,旨在从学校管理层面破解教师发展问题。教师问卷由四大部分36个选项构成,包括基本情况、本校教育教学管理评价、职业生存状态评价、自身素养评价等方面的选择题,以及“最缺乏的知识”、“最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合格初中教师需要的主要素质”三个开放题,旨在了解教师对职业、教学、发展的诸多需求,并寻求破解策略与途径。
(二)调查对象的确定与取样
此次问卷采用定向分层取样,样本选取的维度是:按地区地理位置分布,选取苏北的宿迁市、苏中的南通市、苏南的苏州市;按学校区域地理位置,选取城市、农村、城乡接合部的初中校;按学校办学性质,选取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按学校类型,选取独立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初中部、完中里的初中部;按办学业绩的优劣,选取教育教学质量较好、一般、薄弱的相关初中校。同时,要求每个地级市的学校样本不少于九所学校,校长样本尽量抽取辖区内所有的初中校长,以确保样本选取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三)问卷调查的实施
课题组在2014年3~5月设计并修改“江苏省初中教师队伍现状问卷调查表”(校长卷/教师卷)后,于2014年6月分别向苏北宿迁市、苏中南通市和苏南苏州市等三个地级市发放问卷调查表。要求各市教育局在组织问卷调查过程中,踏校组织调查,并按照规定的指导语,采用匿名方式现场作答,15分钟左右完成后即时收回,确保问卷调查的私密性和真实性。实际调查过程中,宿迁市严格按照课题组要求现场完成问卷调查;苏州市采用电脑作答与统计方式,获取了比较规范的数据和资料;南通市以具有区域特点的通州区作为调研对象,组织了比较规范的问卷调查工作。课题组总共发放问卷2005份,其中校长卷292份,教师卷1713份。经过整理与统计,最后确定有效问卷数为校长卷268份,教师卷1642份。
二、问卷调查基本数据统计及分析说明
(一)校长对学校管理及教师队伍的相关评价及说明
1.关于教师职业的性质取向
职业性质决定职业的价值取向和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职业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工作的实然状态。图1显示,绝大部分校长认同将教师的法律角色定位成公务员,其中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在当下的社会生态中,公务员的福利待遇明显高于教师,这在教师问卷中的“教师待遇不低于本地区公务员平均水平的落实情况”得以验证。同样,这也说明“教师”这一职业身份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地位,大部分地区不仅没有能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关于“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的规定,而且似有与公务员待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的发展态势。
这或许直接导致了初中教师对职业身份的怀疑和职业情感的懈怠,抑或会影响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
2.关于学校管理
管理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人事自主权主要体现在校长在人员选聘过程中的权限有多大,是学校管理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进入新的千年之后,县级统配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教师任用的重要模式,校长的管理权限更多的是在“事”的管理上。从图2可以看出,在“校长的人事自主权上”,仅有8.6%的校长认为提高了,而41.4%的校长认为下降了,这说明近五年来的教育体制改革还没有给校长更大的自主管理权,尤其是遇到结构性缺编、师资队伍质量不能满足教育改革需求时束手无策。同时,在“师范生免费政策扩大到初中”这一虚拟性政策问询中,94.4%的校长同意这样的“决策”。这也说明了初中学校师资队伍质量弱于小学和高中,已经不能满足初中教育的发展需要,亟须补充一批素质较高的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年轻教师。校长们对这一“政策”的赞同度高,其中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在于近几年通过教育人才市场引进的新上岗教师对这份工作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和勤奋,特别是能配合好学校不折不扣地完成本职工作。 (二)教师对职业现状与自身素养的相关评价
1.对职业状态的自我评价
(1)职业情感与态度
图7和图8中的数据表明,初中教师对学校的办学环境满意度较高,说明近年来初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也验证了全省这些年来在薄弱学校改造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硬件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部分教师的职业情感却出现了新问题。数据显示,有47.6%的教师认为有机会改行也不愿意,有30.9%的教师在面对有机会改行时愿意改行,需要我们洞悉这部分教师改行的深层次原因,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在面对公务员和教师两种角色时,选择公务员的比例大于选择教师。比例差距不是太大,却反映出教师受待遇抑或是职业角色的影响,职业情感低迷。同时,74.2%的教师对教师职业很自信,66.4%的教师对未来的教师生涯充满期待。这一数据反映出的结果与前面职业情感低迷的状态有些矛盾,这是一个新的情况,是否说明教师的职业思想存在波动或处于混沌状态,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证明。
(2)对人际关系的自我评价
在人际关系上,教师的自我感觉还是比较好的,这为初中学校的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图9可以看出,特别是在与同事的沟通合作上,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做到了,比例达到90.7%,这说明当前学校人际环境包括师生之间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但这一数据与校长问卷中“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所得出的数据有些不相符,可能说明校长对教师之间的合作更趋向于业务上的合作,而教师对合作的理解在人际关系的和谐上。这说明,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是有不同的。数据显示,虽然只有3.7%、0.9%的教师认为学生对自己不尊敬,与学生的关系不好,0.9%的教师与同事没有沟通合作,但是这极少部分教师可能就是初中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难点,并由此可能成为滞缓一所初中学校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
2.对专业发展的自我评价
(1)对教学工作的自我评价
图10中的数据显示,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还是比较认同的,反映了近几年来教育教学改革为大部分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并让这部分教师找到了职业的自我认同感。但大部分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并没有在校长问卷中得到体现,20.1%的校长认为教师们对事业缺乏热情,28%的校长认为教师们出现了职业倦怠。数据差异反映出校长与教师在同类问题上的不同看法,说明在日常的学校管理中,校长与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在价值观等问题上没有趋于统一。这需要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不能局限在制度管理等生硬的冷冰冰的行政说教上,而是真正地走进教师中间,成为一个行走的文化符号。在上面的数据中,极少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自我否定或者不认同,有可能说明这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自我行为与职业要求的确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并能充分进行自我剖析,这也符合当下教师的群体特征。当然,在这组数据中,教师对自己工作的认同或许还可能存在另外一种原因,即劣质同化,无论工作绩效如何,总是处于一种自我安逸状态,这或许可以从当前初中教育质量不高中得到验证。
(2)对专业追求的自我认识
教研和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必要途径。在数据中可以发现,初中教师在这两方面的参与度并不理想或者说是很不理想,喜欢教育科研的只占33.1%,在教研活动中主动发言的只占52.3%。比例不高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大部分教师对专业的追求仅仅停留在争取评聘高一级职称(65.6%),对于努力成为县(市、区)及以上骨干教师的愿望很低,仅为18.1%;二是对教育科研有着畏难心理,或者认为教育科研特别是教育论文写作太难了,这在当前教育期刊的稿件发表上可以得到验证。同时,上面的数据充分暴露了当前大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理解比较狭隘,将教育科研的作用定位在为了评聘高一级职称或取得相关的荣誉上,将教育科研的方式理解为参加规划课题的研究或者是科研论文的写作上,这在下面的数据统计中得到了体现。这或许也就是导致当前初中师资质量整体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需求
图12、图13和图14呈现的是一组开放题的调研结果,旨在了解目前教师对各级各类培训的需求。从调研的数据来看,教师最缺乏的知识排在前三位的是教育管理知识(60.7%)、现代新知识(33.06%)和教育教学知识(24.26%)。由此可以判断出,在日常的教育管理特别是班级管理中,会面临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而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凭传统的管理经验是不能解决的,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解决路径和策略。而这些新路径和新策略,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来解决。这里的新知识,包括现代新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要将这些新知识新理念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必须借助于科研的力量,所以,在最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中,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排在最前面(论文写作能力73.25%其实是科研能力中的一个重要义项)。这似乎在验证着教师“对专业追求的自我认识”的结果:因为缺乏科研能力和教研能力,所以对科研和教研不感兴趣。当然,这样一种判断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了解。这一调查结果,或许可以为初中教师培训提供更加清晰的指向。
对于一个合格初中教师最需要的素养,数据显示排在前面的是道德素养(热爱教育和学生占37.93%,师德高尚占33.06%)和学识素养(24.73%),这说明“德才兼备”是一个合格初中教师(还应该是所有教师)的基本条件和必备条件。
三、结论与判断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看,验证并发现的江苏初中师资队伍现状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教师队伍总体状况良好
初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初中教师队伍的发展,只有教师队伍的发展状况趋于良好,江苏初中教育的发展才有希望。从调研的数据中可以发现,江苏初中教师队伍总体状况良好,为江苏初中学校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校长问卷中,10.8%的校长认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非常好,70.5%的校长认为是比较好的。这么高的占比,说明当前江苏初中学校的管理更加趋向民主管理,教师的主人公意识开始加强了。同时,24.3%和54.5%的校长对本校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很满意或者是比较满意的,12.7%和63.8%的校长对本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说明大部分学校教师队伍的发展状况还是呈现良好的态势,这是有利于初中学校发展的好现象。
在教师问卷中,同样验证着当初的判断。在职业情感与态度中,88.4%和85.6%的教师对学校的办学环境、教学条件及设施是非常满意或者是比较满意的,说明近年来全省在基础教育领域推进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是有成效的,已经为初中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和物质基础。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态自然会向着好的方向改变,68.9%和29%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完全胜任或者是基本胜任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46.4%和51.2%的教师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是非常喜欢或者是比较喜欢的。这些调研的数据表明,初中教师队伍的总体状况还是好的,也是江苏初中教育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教师职业情感呈亚健康状态
自1994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后,“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的相关规定,使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一定程度上获得相应提高和得到相应保障,这对教师职业理想的稳固、职业情感的提升与职业认同的增强事实上发挥了较大的正向功能。这在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中可以得到确认,如有73.9%的校长认为激励教师成长的有效平台是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有39.9%的校长认为在教师管理中最需要健全和完善的是教师待遇政策。但是,从2009年后推行的基础教育系统绩效工资改革,各地各校的评价标准与执行力度多有不同,教师的聘用与考核尚缺乏比较科学的政策保障,直接导致部分教师的职业激情下降,甚至出现抵触情绪。问卷调查显示,39.6%的校长认为教师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的政策没有落实好,55.8%的教师面对公务员和教师两种职业时更愿意选择公务员,31.7%的教师愿意改行,44.2%的教师将教师只当成谋生的手段。
应当承认,这些数据部分解释了教师待遇与职业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并非能够解释全部,更确切地说也并没有能够覆盖全部。这也就是说,教师待遇改革与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认同之间并非简单的正相关,而是可能有多种面向。在校长问卷中,近80%的校长认为教师对事业没有激情,51.9%的校长认为教师观念系统中缺少对事业的忠诚,81.3%的校长建议开展教师职业忠诚教育,31.0%的校长认为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比较严重,84.7%的校长认为教师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在教师问卷中,25.8%的教师对职业不自信,23.7%的教师觉得很迷茫,还有9.9%的教师对自己未来的教师生涯没有想过,持“过一天是一天”的职业态度,44.2%的教师将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生存手段而非事业目标,其工作的价值取向只限定于“对得起自己的一份工资”。虽然我们并不要求也不可能魔幻化事实上作为谋生手段的教师职业,但至少说明占比并不低的这些数据从某个侧面呈现出江苏初中教师队伍的当下职业取向现状并非都源于单一的教师待遇。又或者可以说,至少这些数据所表达的意涵并非全部由于教师待遇所致,其中有待进一步分析与解释的缘由还有很多。如不少校长就从不同于教师待遇的角度表达对教师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认同问题的相关态度,如57.8%校长认为激励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社会地位,62.7%的校长则认为是完善考核制度。这表明,当前江苏初中教师的职业情感还处在亚健康状态,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不断提升江苏初中教师的职业情感指数,促使全体教师以一种更为饱满和激昂的状态推动初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师培训的重点和方式有待重构
经过多年摸索与运作,教师培训似乎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相关程序,但培训本身的针对性以及培训之后的实效性,仍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次问卷调查发现,在培训意识提升、培训内容选择、培训结果实效方面,行政、专家、学校、教师之间的融通还存有很大的发展时空。
就培训意识的提升而言,在校长问卷中,有71.3%的校长认为教师观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教学观念陈旧,82.5%的校长认为培养教师最有效的方式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而在教师问卷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自我评价中,认为完全胜任的有68.9%,基本胜任的有29.0%,不怎么胜任的只有2.0%。校长们认为今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应该是骨干教师(50.7%)和青年教师(48.9%)的培养;而教师们在“专业的追求上”与此相关的“成为县骨干教师”的占比只有18.1%,成为校骨干教师的占比只有5.6%。
就培训内容的选择而言,校长们认为最有效的培训分别是学科教学培训(70.9%)、班主任培训(60.4%)和教育技术培训(48.9%);而教师们在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中,排在前三位的占比分别是教育管理知识(含组织管理、班级管理)(60.76%)、现代新知识(33.06%)以及教育教学知识(24.26%),排在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前三位的分别是论文写作能力(73.25%)、教育科研能力(69.32%)和教学研究能力(54.34%)。细细比较可以看出,教师们需求的培训与校长们认为的最有效的培训和实际所提供的培训之间尚存有差异。诚然,这些差异需求本身有待进一步深究,但事实上这样的培训需求差异,不但已经直接影响教师培训的效果,有时甚至还会阻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就培训结果的实效而言,76.1%的校长认为要有针对性地培训教师,60.1%的校长认为现在的教师培训方式对教师素质的提升只是“有点作用”;在最有效的培训方式中,师傅带徒弟占比最高(36.2%);至于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方面,56.0%的校长完全赞同,38.4%的校长基本赞同。这其中的原因同样是多方面的。一是县(区)级以上的培训有远离课堂教学的“假大空”现象。以讲座为主要形式的专家引领,有时充盈着浓厚的商业气息,有时“娱乐化”倾向未免过高,教师们在会场上“哈哈一笑”,出了会场却“什么也不知道”。问卷调查显示,51.3%的教师对于教育科研谈不上喜欢,12.6%的教师则持不喜欢态度。二是校本培训有就课堂研究课堂的“青菜炒青菜”现象。缺少相关教育教学理念的引领与提升,缺少专家的示范与指导,教师们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研讨往往驻足不前,课堂教学水平常常原地徘徊,走不出狭隘的“草根研究”瓶颈。如有47.3%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被发言甚至不发言;还有11.7%的教师明确表示对专业没有什么追求。由此,教育行政组织、专家学者讲座、学校校长期待以及教师自身需求之间应该进一步融通,让教师知道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怎样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丁伟红
关键词:江苏初中师资;问卷调查;新问题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4A-0033-08
在从国家到地方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优质均衡的进程中,大量数据统计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初中教育的“办学条件”包括校舍与图书、仪器设备、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开始基本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甚至初中教育的“师资建设”包括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一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比、生师比、超大班额比等方面,也都在悄然发生一些较大改善。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在国家、地方对初中教育的投入力度日趋加大、投入机制日趋健全的同时,作为影响初中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关键因素的教师,他们的内涵发展是否与硬件建设相互协调?他们的职业状态、教育教学理念以及专业发展等在教育改革全面深化推进的当下到底呈现怎样的镜像?为此,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初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的整体推进研究”课题组对江苏初中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问卷调查,试图既验证以往的经验判断,又进一步从中发现新的相关问题。
一、问卷调查基本方法描述
(一)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分两个层面进行,一是校长层面,一是教师层面。两个层面的信息可能形成互证也可能形成互斥,其目的主要是了解江苏初中的师资现状。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教师的职业状态、教育教学基本理念、专业发展相关问题以及专业知识与技能需求等方面。具体而言,校长问卷由七大部分60个选项构成,包括学校与校长基本情况、在职教师职业状态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评价、校长对办学权利与相关教育政策的看法、当前教师队伍问题以及促进师资建设的建议,旨在从学校管理层面破解教师发展问题。教师问卷由四大部分36个选项构成,包括基本情况、本校教育教学管理评价、职业生存状态评价、自身素养评价等方面的选择题,以及“最缺乏的知识”、“最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合格初中教师需要的主要素质”三个开放题,旨在了解教师对职业、教学、发展的诸多需求,并寻求破解策略与途径。
(二)调查对象的确定与取样
此次问卷采用定向分层取样,样本选取的维度是:按地区地理位置分布,选取苏北的宿迁市、苏中的南通市、苏南的苏州市;按学校区域地理位置,选取城市、农村、城乡接合部的初中校;按学校办学性质,选取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按学校类型,选取独立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初中部、完中里的初中部;按办学业绩的优劣,选取教育教学质量较好、一般、薄弱的相关初中校。同时,要求每个地级市的学校样本不少于九所学校,校长样本尽量抽取辖区内所有的初中校长,以确保样本选取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三)问卷调查的实施
课题组在2014年3~5月设计并修改“江苏省初中教师队伍现状问卷调查表”(校长卷/教师卷)后,于2014年6月分别向苏北宿迁市、苏中南通市和苏南苏州市等三个地级市发放问卷调查表。要求各市教育局在组织问卷调查过程中,踏校组织调查,并按照规定的指导语,采用匿名方式现场作答,15分钟左右完成后即时收回,确保问卷调查的私密性和真实性。实际调查过程中,宿迁市严格按照课题组要求现场完成问卷调查;苏州市采用电脑作答与统计方式,获取了比较规范的数据和资料;南通市以具有区域特点的通州区作为调研对象,组织了比较规范的问卷调查工作。课题组总共发放问卷2005份,其中校长卷292份,教师卷1713份。经过整理与统计,最后确定有效问卷数为校长卷268份,教师卷1642份。
二、问卷调查基本数据统计及分析说明
(一)校长对学校管理及教师队伍的相关评价及说明
1.关于教师职业的性质取向
职业性质决定职业的价值取向和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职业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工作的实然状态。图1显示,绝大部分校长认同将教师的法律角色定位成公务员,其中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在当下的社会生态中,公务员的福利待遇明显高于教师,这在教师问卷中的“教师待遇不低于本地区公务员平均水平的落实情况”得以验证。同样,这也说明“教师”这一职业身份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地位,大部分地区不仅没有能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关于“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的规定,而且似有与公务员待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的发展态势。
这或许直接导致了初中教师对职业身份的怀疑和职业情感的懈怠,抑或会影响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
2.关于学校管理
管理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人事自主权主要体现在校长在人员选聘过程中的权限有多大,是学校管理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进入新的千年之后,县级统配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教师任用的重要模式,校长的管理权限更多的是在“事”的管理上。从图2可以看出,在“校长的人事自主权上”,仅有8.6%的校长认为提高了,而41.4%的校长认为下降了,这说明近五年来的教育体制改革还没有给校长更大的自主管理权,尤其是遇到结构性缺编、师资队伍质量不能满足教育改革需求时束手无策。同时,在“师范生免费政策扩大到初中”这一虚拟性政策问询中,94.4%的校长同意这样的“决策”。这也说明了初中学校师资队伍质量弱于小学和高中,已经不能满足初中教育的发展需要,亟须补充一批素质较高的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年轻教师。校长们对这一“政策”的赞同度高,其中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在于近几年通过教育人才市场引进的新上岗教师对这份工作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和勤奋,特别是能配合好学校不折不扣地完成本职工作。 (二)教师对职业现状与自身素养的相关评价
1.对职业状态的自我评价
(1)职业情感与态度
图7和图8中的数据表明,初中教师对学校的办学环境满意度较高,说明近年来初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也验证了全省这些年来在薄弱学校改造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硬件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部分教师的职业情感却出现了新问题。数据显示,有47.6%的教师认为有机会改行也不愿意,有30.9%的教师在面对有机会改行时愿意改行,需要我们洞悉这部分教师改行的深层次原因,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在面对公务员和教师两种角色时,选择公务员的比例大于选择教师。比例差距不是太大,却反映出教师受待遇抑或是职业角色的影响,职业情感低迷。同时,74.2%的教师对教师职业很自信,66.4%的教师对未来的教师生涯充满期待。这一数据反映出的结果与前面职业情感低迷的状态有些矛盾,这是一个新的情况,是否说明教师的职业思想存在波动或处于混沌状态,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证明。
(2)对人际关系的自我评价
在人际关系上,教师的自我感觉还是比较好的,这为初中学校的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图9可以看出,特别是在与同事的沟通合作上,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做到了,比例达到90.7%,这说明当前学校人际环境包括师生之间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但这一数据与校长问卷中“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所得出的数据有些不相符,可能说明校长对教师之间的合作更趋向于业务上的合作,而教师对合作的理解在人际关系的和谐上。这说明,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是有不同的。数据显示,虽然只有3.7%、0.9%的教师认为学生对自己不尊敬,与学生的关系不好,0.9%的教师与同事没有沟通合作,但是这极少部分教师可能就是初中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难点,并由此可能成为滞缓一所初中学校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
2.对专业发展的自我评价
(1)对教学工作的自我评价
图10中的数据显示,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还是比较认同的,反映了近几年来教育教学改革为大部分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并让这部分教师找到了职业的自我认同感。但大部分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并没有在校长问卷中得到体现,20.1%的校长认为教师们对事业缺乏热情,28%的校长认为教师们出现了职业倦怠。数据差异反映出校长与教师在同类问题上的不同看法,说明在日常的学校管理中,校长与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在价值观等问题上没有趋于统一。这需要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不能局限在制度管理等生硬的冷冰冰的行政说教上,而是真正地走进教师中间,成为一个行走的文化符号。在上面的数据中,极少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自我否定或者不认同,有可能说明这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自我行为与职业要求的确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并能充分进行自我剖析,这也符合当下教师的群体特征。当然,在这组数据中,教师对自己工作的认同或许还可能存在另外一种原因,即劣质同化,无论工作绩效如何,总是处于一种自我安逸状态,这或许可以从当前初中教育质量不高中得到验证。
(2)对专业追求的自我认识
教研和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必要途径。在数据中可以发现,初中教师在这两方面的参与度并不理想或者说是很不理想,喜欢教育科研的只占33.1%,在教研活动中主动发言的只占52.3%。比例不高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大部分教师对专业的追求仅仅停留在争取评聘高一级职称(65.6%),对于努力成为县(市、区)及以上骨干教师的愿望很低,仅为18.1%;二是对教育科研有着畏难心理,或者认为教育科研特别是教育论文写作太难了,这在当前教育期刊的稿件发表上可以得到验证。同时,上面的数据充分暴露了当前大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理解比较狭隘,将教育科研的作用定位在为了评聘高一级职称或取得相关的荣誉上,将教育科研的方式理解为参加规划课题的研究或者是科研论文的写作上,这在下面的数据统计中得到了体现。这或许也就是导致当前初中师资质量整体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需求
图12、图13和图14呈现的是一组开放题的调研结果,旨在了解目前教师对各级各类培训的需求。从调研的数据来看,教师最缺乏的知识排在前三位的是教育管理知识(60.7%)、现代新知识(33.06%)和教育教学知识(24.26%)。由此可以判断出,在日常的教育管理特别是班级管理中,会面临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而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凭传统的管理经验是不能解决的,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解决路径和策略。而这些新路径和新策略,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来解决。这里的新知识,包括现代新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要将这些新知识新理念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必须借助于科研的力量,所以,在最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中,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排在最前面(论文写作能力73.25%其实是科研能力中的一个重要义项)。这似乎在验证着教师“对专业追求的自我认识”的结果:因为缺乏科研能力和教研能力,所以对科研和教研不感兴趣。当然,这样一种判断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了解。这一调查结果,或许可以为初中教师培训提供更加清晰的指向。
对于一个合格初中教师最需要的素养,数据显示排在前面的是道德素养(热爱教育和学生占37.93%,师德高尚占33.06%)和学识素养(24.73%),这说明“德才兼备”是一个合格初中教师(还应该是所有教师)的基本条件和必备条件。
三、结论与判断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看,验证并发现的江苏初中师资队伍现状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教师队伍总体状况良好
初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初中教师队伍的发展,只有教师队伍的发展状况趋于良好,江苏初中教育的发展才有希望。从调研的数据中可以发现,江苏初中教师队伍总体状况良好,为江苏初中学校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校长问卷中,10.8%的校长认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非常好,70.5%的校长认为是比较好的。这么高的占比,说明当前江苏初中学校的管理更加趋向民主管理,教师的主人公意识开始加强了。同时,24.3%和54.5%的校长对本校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很满意或者是比较满意的,12.7%和63.8%的校长对本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说明大部分学校教师队伍的发展状况还是呈现良好的态势,这是有利于初中学校发展的好现象。
在教师问卷中,同样验证着当初的判断。在职业情感与态度中,88.4%和85.6%的教师对学校的办学环境、教学条件及设施是非常满意或者是比较满意的,说明近年来全省在基础教育领域推进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是有成效的,已经为初中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和物质基础。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态自然会向着好的方向改变,68.9%和29%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完全胜任或者是基本胜任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46.4%和51.2%的教师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是非常喜欢或者是比较喜欢的。这些调研的数据表明,初中教师队伍的总体状况还是好的,也是江苏初中教育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教师职业情感呈亚健康状态
自1994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后,“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的相关规定,使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一定程度上获得相应提高和得到相应保障,这对教师职业理想的稳固、职业情感的提升与职业认同的增强事实上发挥了较大的正向功能。这在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中可以得到确认,如有73.9%的校长认为激励教师成长的有效平台是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有39.9%的校长认为在教师管理中最需要健全和完善的是教师待遇政策。但是,从2009年后推行的基础教育系统绩效工资改革,各地各校的评价标准与执行力度多有不同,教师的聘用与考核尚缺乏比较科学的政策保障,直接导致部分教师的职业激情下降,甚至出现抵触情绪。问卷调查显示,39.6%的校长认为教师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的政策没有落实好,55.8%的教师面对公务员和教师两种职业时更愿意选择公务员,31.7%的教师愿意改行,44.2%的教师将教师只当成谋生的手段。
应当承认,这些数据部分解释了教师待遇与职业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并非能够解释全部,更确切地说也并没有能够覆盖全部。这也就是说,教师待遇改革与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认同之间并非简单的正相关,而是可能有多种面向。在校长问卷中,近80%的校长认为教师对事业没有激情,51.9%的校长认为教师观念系统中缺少对事业的忠诚,81.3%的校长建议开展教师职业忠诚教育,31.0%的校长认为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比较严重,84.7%的校长认为教师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在教师问卷中,25.8%的教师对职业不自信,23.7%的教师觉得很迷茫,还有9.9%的教师对自己未来的教师生涯没有想过,持“过一天是一天”的职业态度,44.2%的教师将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生存手段而非事业目标,其工作的价值取向只限定于“对得起自己的一份工资”。虽然我们并不要求也不可能魔幻化事实上作为谋生手段的教师职业,但至少说明占比并不低的这些数据从某个侧面呈现出江苏初中教师队伍的当下职业取向现状并非都源于单一的教师待遇。又或者可以说,至少这些数据所表达的意涵并非全部由于教师待遇所致,其中有待进一步分析与解释的缘由还有很多。如不少校长就从不同于教师待遇的角度表达对教师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认同问题的相关态度,如57.8%校长认为激励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社会地位,62.7%的校长则认为是完善考核制度。这表明,当前江苏初中教师的职业情感还处在亚健康状态,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不断提升江苏初中教师的职业情感指数,促使全体教师以一种更为饱满和激昂的状态推动初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师培训的重点和方式有待重构
经过多年摸索与运作,教师培训似乎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相关程序,但培训本身的针对性以及培训之后的实效性,仍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次问卷调查发现,在培训意识提升、培训内容选择、培训结果实效方面,行政、专家、学校、教师之间的融通还存有很大的发展时空。
就培训意识的提升而言,在校长问卷中,有71.3%的校长认为教师观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教学观念陈旧,82.5%的校长认为培养教师最有效的方式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而在教师问卷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自我评价中,认为完全胜任的有68.9%,基本胜任的有29.0%,不怎么胜任的只有2.0%。校长们认为今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应该是骨干教师(50.7%)和青年教师(48.9%)的培养;而教师们在“专业的追求上”与此相关的“成为县骨干教师”的占比只有18.1%,成为校骨干教师的占比只有5.6%。
就培训内容的选择而言,校长们认为最有效的培训分别是学科教学培训(70.9%)、班主任培训(60.4%)和教育技术培训(48.9%);而教师们在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中,排在前三位的占比分别是教育管理知识(含组织管理、班级管理)(60.76%)、现代新知识(33.06%)以及教育教学知识(24.26%),排在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前三位的分别是论文写作能力(73.25%)、教育科研能力(69.32%)和教学研究能力(54.34%)。细细比较可以看出,教师们需求的培训与校长们认为的最有效的培训和实际所提供的培训之间尚存有差异。诚然,这些差异需求本身有待进一步深究,但事实上这样的培训需求差异,不但已经直接影响教师培训的效果,有时甚至还会阻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就培训结果的实效而言,76.1%的校长认为要有针对性地培训教师,60.1%的校长认为现在的教师培训方式对教师素质的提升只是“有点作用”;在最有效的培训方式中,师傅带徒弟占比最高(36.2%);至于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方面,56.0%的校长完全赞同,38.4%的校长基本赞同。这其中的原因同样是多方面的。一是县(区)级以上的培训有远离课堂教学的“假大空”现象。以讲座为主要形式的专家引领,有时充盈着浓厚的商业气息,有时“娱乐化”倾向未免过高,教师们在会场上“哈哈一笑”,出了会场却“什么也不知道”。问卷调查显示,51.3%的教师对于教育科研谈不上喜欢,12.6%的教师则持不喜欢态度。二是校本培训有就课堂研究课堂的“青菜炒青菜”现象。缺少相关教育教学理念的引领与提升,缺少专家的示范与指导,教师们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研讨往往驻足不前,课堂教学水平常常原地徘徊,走不出狭隘的“草根研究”瓶颈。如有47.3%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被发言甚至不发言;还有11.7%的教师明确表示对专业没有什么追求。由此,教育行政组织、专家学者讲座、学校校长期待以及教师自身需求之间应该进一步融通,让教师知道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怎样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丁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