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策略与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elife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植树问题的教学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在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
  【关键词】: 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学习 棵树 段数 评析
  【设计思路】
  《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教材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每册教材多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通过“数学广角”系统而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安排的“植树问题”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重要思想方法,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
  本单元植树问题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笔直路上的植树问题,另一种是在封闭图形上的植树问题,笔直路上的植树问题中有三种基本情况,因此,部分老师将本节课分两课时上。但究其根源,这三种情况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是一个系统的知识。而我们班学生基础也不错,所以我设计把例1和例2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课的一开始,我通过一个开放性例题,让学生在思考中用画图的方法试着解决,结果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情况,自然而然出现了本节课的三种情况,配以学生画的草图,同学们很快就能理解并给每种情况取名字即“两端都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这样的安排顺理成章,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分析。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造一节高效的课堂,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大家好!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玩一个猜成语的游戏。
  2.游戏:
  (1)师做动作,学生猜。(谜底:一刀两断)在老师引导下,将“断”换做“段”即“一刀两段”。
  (2)师引导学生想词画图,进一步找规律,最后推理运用。
  3.揭示课题:植树问题(板书)
  〔评析:本环节抓住生活中很简单的成语引入,一箭双雕,既活跃了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引出了贯穿本节课的数学方法画—找—推。而剪绳子本身也是植树问题中的一种情况,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建立模型
  1.多媒体出示:一根绳子全长12米,每段长3米,可剪几段?要剪几次?(学生运用前面规律独立解决)
  12÷3=4(段)
  答:可剪4段,剪3次。
  2.多媒体出示例1: 一条公路全长12米,在路的一旁每隔3米栽一棵树,可以怎样栽?栽几棵?
  (1).学生先画图解决.(画)
  (2).教师将不同结果贴于黑板上。
  追问:“明明是一道题,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有3棵,有4棵,还有5棵?为什么呢?”
  (3).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找)
  ①给每一种情况起个名字。
  ②每一种情况“棵树”和“段数”有什么关系?
  (4)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两端都栽: 棵数=段数 1
  两端都不栽: 棵数=段数-1
  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数=段数
  (5) 用规律再次验证说明例1.
  (6) 介绍“五指四空”法,巧记植树问题中的三中规律。
  〔评析:简单的例题引入体现了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学生易理解,紧接着一道简单的植树问题中开放性例题的抛出,放飞了学生的思维,矛盾的出现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画”图中悟,在悟中“找”出规律,步步为营,使本节课蓬荜生辉。〕
  三.解释应用(推)
  师:“刚才我们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了植树问题中的三个规律,下面让我们将这些规律放到生活中推一推吧!”
  1. 看图填空。
  (1)灯笼数() 绳子的段数()
  〔评析:设计这样的填空题,主要是为后面的变式练习做铺垫。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从求棵数突然转变到求总长度,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因此用这两道填空题做一个有效的层次铺垫,为解决后面的练习奠定了基础。〕
  (2)规律运用
  每两个灯笼之间的距离是70厘米,从第一个灯笼到最后一个灯笼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生看图异口同声回答280厘米)
  (3)推算:现有10个灯笼,请问从第一个灯笼到最后一个灯笼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动笔算一算。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
  〔评析:有了前面的讲解和练习的铺垫,学生很快就利用规律解决了此道题〕
  3.延伸拓展(可放于课后思考): 1998年9月28日开通的延安彩虹桥约长138米,如果要在主桥面上每隔2米布置一盆花,需要几盆盆景?
  我的选择:
  两端都栽( ) 桥的两边都栽 ( )
  两端都不栽( ) 桥的一边栽( )
  一端栽一端不栽( )
  〔评析:从生活出发在回归生活,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开放性练习的布置,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数学本身的逻辑,同时也有利于他们领悟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四.回顾整理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名师同步教学设计》 陕西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2.《星级教案与作业新设计》 河北教育出版社四下
  3.《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际,浅谈了在平时班主任工作中的困惑,从对学生的平时细心观察,就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谈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具   一、细心观察、熟悉并掌握学生特点,和学生交朋友   心灵彩桥的建立,要求教师不仅应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更应如慈爱的父母、知心的朋友……要成为这种多元角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隔着课桌“问答”式的交流,而是要走进学生
高中数学教学中,解题教学相当重要。因为高中数学解题方法是数学方法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习题则具有教学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和反馈功能。能否正确理解数学解题课,并结合教学实践、归纳、总结该课型的特点和规律,是优化解题课课堂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一、解题课的教学目的任务   数学习题可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概念完整化、具体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系统,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认知结构
【摘要】 学生是来学习的,除了学到知识,他们还要学很多,我们有什么权利只让他们知道判断而不知道创造?也许学生的错误里就包含着新的我们未知的天空,我们为什么不从学生那里吸收东西,反而要一本正经的拿着我们的红笔像个无情的宣判者一样呢?师生关系的恶化恐怕有很多都是红叉造成的。  【关键词】 红叉 问号 思考 鼓励   当我看见我的儿子的作业本上有很多红色的叉时,我想,为什么不把让人灰心的"叉"改
摘要: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积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起到真正的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创设情境 展现自我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
Abstract: Teamwork is an arrangement where parties agree to cooperate to advance their mutual interests. Students should develop their teamwork during the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   Key Words: teamw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理解为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意见、乐于表达自己想法等内在学习品质,而小学低年级就是学生形成这种习惯的最佳时期。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课、大胆发言的习惯 。  认真听课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
说起词语教学,有的认为很简单,让学生抄抄写写就行了;有的则认为很难,因为它不像句子段落那么有内容有情感可以挖掘,干巴巴的很难让学生喜欢。因此,词语教学经常被当做可有可无的内容,高兴起来上一上,不高兴了,让学生自己写几遍就算完成教学目标了,这种“走过场”的教学,很难说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我们的语言大师——叶圣陶就曾经说过:“无论是听、说、读、写,只要学好了语言,就可以学好语文,因为语言是学习其
【背景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美丽的丹顶鹤》(苏教版小语二年级上册)时,我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经历自读、精思、感悟、吸纳的过程,并通过鲜活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体会丹顶鹤的美丽,初步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知道丹顶鹤
内容摘要:《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是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2第一章第六节第一讲内容,以学生已学过过得平行关系和线线垂直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教学设计力图构造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让学生亲身经历教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享受解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古诗文背诵和默写成了中考语文的一道"美味佳肴",被命题者摆上了中考语文命题的"大圆桌"。2001年秋季新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则推荐了120篇古诗文。现使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背诵要求篇目是古诗词91首,古文28篇。更重要的是,近年来中考也强调知识的积累,逐年增加了默写的分值。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几乎占了中考语文基础题的"半壁江山"。古诗文的背诵在语文教学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