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与学生参与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yovue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一位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教学观念的变化,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新课改,让教学更精彩,新课改,让课堂更活跃。但通过近几年自身的实践和调查发现,课堂的精彩和活跃呈现在形式上的多,体现出新课改要求的本质上的突破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不同程度地从认识、观念、角色、教法、教学设计等方面发生了转变,而我们的合作者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认识、角色、习惯等方面变化甚微。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新课改提倡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但仅有教师单方面的变化,缺少处于课堂主体地位的学生的支持,新课堂很难撞击出“质”的火花。为此,新课改需要教师在自身不断更新、变化、提高的同时,静下心来,不急于求成,引导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跳出来,使学生真正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只有“双变”,才能“共赢”,也才能有新课改“质”的突破。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束缚、压抑、管教,在课堂上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俯首帖耳、盲从依附,只有被动接受,很少主动参与。要改变这种状况,适应新课程,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
  一、放下架子,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主体,是师生参与的一个动态环境。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强调学习者的个体参与,教学要融入学生个体思维,实现知识的个体性。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学习方式的改变以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为前提,其中,教师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被视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素质教育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状况调查及分析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多数教师仍沿用旧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些教师认为是学生能力有限,无法实施探究性教学。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不存在统一的操作高度标准,探究式教学能否进行的关键不是学生的能力,而是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状态。笔者认为,帮助学生解放思想,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构建平等、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是在新课改下让学生主动参与重要的外部环境之一。
  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使学生不敢有异议,从心理上对教师产生敬畏。长久以来,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的标准就是是否“认真听讲”,这导致学生上课时不敢说话,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压抑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然而,教育的奥秘在于爱护和发展个性,让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如何帮助学生卸掉思想包袱,坦然地面对教师和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是学生参与教学、促进个性发展的第一步。
  1.架设心灵桥梁,师生“1+1”。教师要恰当把握“师道尊严”的尺度,过于尊严易演化为不讲理,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扼杀学生的个性。教师应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等地位上,用温和、商谈的语气与学生交谈,使师生“关系等距离”“情感零距离”。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互动交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意见,并真诚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信任和鼓励。交流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促使学生渴望在课堂上与教师交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宽容待人,为心理减压。传统教育使学生在教师面前不敢说话,如果说错话会遭到严厉批评,这造成学生在心理上有很多顾虑,不愿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宽容地对待学生,强化其优点,淡化其缺点,这有助于为学生减压、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赞赏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是学生自由放飞思维的加油站,使学生逐渐变得勤于思考、期盼交流。
  3.提倡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合作与交流的过程。由于有些学生存在人格缺陷,使得他们的人际关系紧张,自私、妒忌使其与他人的交流困难。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心理的疏导,教会学生沟通。如经常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些小科技活动,让学生在查阅与搜集资料、设计方案、准备材料、实施制作、进行理论分析及驗证等过程中互帮互助,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重过程轻结果,这样益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确立合理期望值,培植快乐和自信
  教学中建构探究平台要有利于学生的参与,要让有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感觉,目标设置不要太高,要分层次地不断深入和提高,使学生在不断取得阶段性成绩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断产生“我能行”的自信感和成就感,逐步培养起学生挑战困难的自信心。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探究教学的一门艺术,教师要循循善诱,尤其是刚实施探究教学的初期,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要注意培养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信心。
  1.从起点学会笨拙起飞。教师要把基点定的低一些,不会让学生刚接触到新的教学模式就被吓到,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寻找问题或设置问题,让学生参与到备课当中,有目的地进行预习。思维起源于直接的情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预习内容设置探究情境,作为思维的刺激物,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参与是值得他人尊重的、是愉快的、是自学成就的展现,让学生对探究产生向往和渴望。
  2.积极引领,让学生振翅高飞。培养起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以后,就要对学生的科学方法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和事实、提出假设、对假设进行检验和推理、得出结论,让学生了解探究的步骤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建构,创设利于迁移的学习环境,以便将学习活动融入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中,掌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使学生在其他的环境中,能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迁移。
  三、改变评价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传统评价重区分、轻促进,以简单的对错来评判学生,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受到挫折后将自己封闭起来,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不应用简单的对错来衡量学生的行为,应对学生起到激励、鞭策、引导作用,它应包括结果以外的许多方面,如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的参与意识等。总之,在实施过程评价时,要对学生的优点加以放大,不足之处加以引导,并提出弥补之策,维护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吝惜表扬,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最近听了几位语文老师的字词教学,感触颇深: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很多语文教师苦恼和困惑的问题。目前,许多老师都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掌握,形式比较单一,对识字、识词的规律和方法指导不够,因此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  可是,这几节语文课却让我眼前忽然一亮:真是“一字一词都是故事;一字一词都是风景”。字词教学竟然如此美丽,如此引人入胜。  一、一个字
期刊
推进城镇化,促使相关地区从农村向城市转型,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向城市转型,最重要的是改掉原来的一些陋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们常说,忘不掉的是素质,而行为习惯就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一、行为现象掠影  从农村向城市转型的学校,留守儿童比例逐年增大,而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家长职业不太稳定、收入不高忙于生计,学历层次又不高,缺乏比较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时间。  自从走上这一工作
期刊
2008年至2010年普通高考(不包括春季高考),全命题作文共出现21次,约占39%,稳坐第二把交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命题作文的类型,从结构上可分三种类型:词语式命题、短语式命题和句子式命题,下面就从命题作文标题结构类型方面谈一下写作应对。    1.词语式命题作文    这类作文首先我们要看构成题目的词语的语法属性。这些词语,有的是名词,如2010年重庆卷《难题》,2006年辽宁卷《肩膀》;有
期刊
人们常常认为,德育工作的阵地在思品课堂,其实,远远不止如此,课程纲要中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作为班主任来讲,可以进行德育工作的阵地就更多了,其中多途径营造师生和谐教学氛围,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一个潜
期刊
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为学生提供知识的源泉,问题的答案。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持续了上千年了。但是,在我们如今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中,瞬息万变,新鲜的事物和思想正在不断地涌现,人们的知识和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已不能简单地复述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的是一个多维的思考头脑,以及敢于向教师或书本上的知识提出质疑的勇气。作为一名教师,常年工作于
期刊
新课程改革提出各个学科发展的共性概念,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为出发点,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做为总的发展方向,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做到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地学习,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共同发展,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评价机制,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实现强民富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崇高目标。可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中历史教改自然包括
期刊
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韩锋在听了耶稣大学Walter Lewin教授的《经典力学》之后,对中国与美国的考试方式进行了一番对比。    这两讲,Lewin教授讲了摩擦力和复习课,是比较为考试准备的。  Lewin教授也搞应试教育?其实,在正常的学习之后,有一个很好的总结和复习,不光是为了考试,也是学习的必要阶段。  Lewin教授首先讲到了量纲的概念和应用,测量数据的精确度范围是中国学生普遍忽略的,
期刊
錢学森逝世前最后一次谈话说道:“中国大学没有独创的东西,缺乏创新精神。”钱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大学教育的缺陷。其实不独大学教育,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同样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国外,尤其是美国,是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作为普通的中小学老师,大都没能有机会去国外亲身体验这种差距。“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好在现在网上有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可以随便观看,这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可以就此感受、比较中美
期刊
教育现代化工作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中的面向现代化就是核心和基础,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施当前形势下的教育信息化项目,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以优秀的教育技术理论做指引。  理论对实践的指引意义
期刊
有一句话说得好:“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习题做不完”, 它道出了物理、化学、数学这些学科的特点。物理这门自然科学比较难学,光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即使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做。要想学好物理,那么物理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问题尽量在课堂上解决,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物理课堂教学,下面是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得出的一些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些具体措施,与各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