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阅读积累与应用,将有效丰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本文就从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核实 素养 培养
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那么,语文素养是什么呢?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而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而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至关重的作用,它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保证,提高语文素养的最好途径。
1.“以读为本”,重视阅读理解和朗读训练。
梯度阅读,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然后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其形,最后指导边读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其神。 静心默读,默读就是不出声地阅读,初步学会默读是第二学段训练的目标之一,因为它比朗读吸收信息要快,读书、看报、看文件、查资料等都离不开默读,其使用率很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留比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不要走过场。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不出声,不指读,逐步训练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做批注,有计划、有过程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2.学会概括,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用的方法: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和时间赛跑》一课运用这个方法就很好;六要素串联法(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經过、结果串联在一起),三年级的《燕子专列》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句串联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要强调的是,方法不可滥用,要因文而宜。
3.重视略读,引导学生学会略读。
略读课文是阅读的拓展,是精读课文的延伸。学习略读课文,就是对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检验,即由“心知其故”到“经常历练”(陶行知语)。第二学段,每个单元编排了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一般采用浏览式阅读: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浏览全文,感知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知识和技能实践;交流收获,积累语言。需要提醒老师们的是千万不要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一样处理。此外,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注意体现课内外阅读的联系,用课外阅读来拓宽课堂教学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体验。
4.重视积累,提高教学效率。
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新课程在教学要求上加以突出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就在于不断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重视学生充足的语言积累。 强化课内积累,新教材中编排了不少文质兼美、语言典范的文章,教学这些文章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细细品读,仔细推敲,把培养学生熟读、精思、深思的读书习惯作为教学重点,引导他们反复阅读,冷静思考,大胆想象,悉心体会,将文中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课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段,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议一议、抄一抄、背一背等形式来积累语言。
5.重视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抓好课外积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实现教材和课外书籍的衔接,让学生博览群书,扩大自己的视野,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在大脑里形成更多的语言储备,丰富语言积累。老师做一些推荐图书、指导阅读、组织交流的工作。可不定期地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或推介读物,或进行阅读指导(怎样读书看报看杂志,怎样作摘记,怎样写心得等),或进行展示交流,召开“班级读书会”。 拓展生活积累,引导学生融入大自然,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等;鼓励学生多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名言警句、成语格言等;引进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语言、用语言。同时,教师还应千方百计的鼓励学生记录下自己对生活所感所得,增长见识,表情达意。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应该加强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理解和实践。当然,我更期待现状教育体制的改变,渴望新的教育评价体制的诞生,为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保驾护航,让我们的教师真正地、全心地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发展核心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永国. 农村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浅析[J]. 学周刊, 2018, No.375(27):63-64.
2.魏招喜. 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 甘肃教育, 2019(14).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核实 素养 培养
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那么,语文素养是什么呢?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而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而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至关重的作用,它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保证,提高语文素养的最好途径。
1.“以读为本”,重视阅读理解和朗读训练。
梯度阅读,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然后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其形,最后指导边读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其神。 静心默读,默读就是不出声地阅读,初步学会默读是第二学段训练的目标之一,因为它比朗读吸收信息要快,读书、看报、看文件、查资料等都离不开默读,其使用率很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留比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不要走过场。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不出声,不指读,逐步训练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做批注,有计划、有过程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2.学会概括,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用的方法: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和时间赛跑》一课运用这个方法就很好;六要素串联法(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經过、结果串联在一起),三年级的《燕子专列》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句串联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要强调的是,方法不可滥用,要因文而宜。
3.重视略读,引导学生学会略读。
略读课文是阅读的拓展,是精读课文的延伸。学习略读课文,就是对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检验,即由“心知其故”到“经常历练”(陶行知语)。第二学段,每个单元编排了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一般采用浏览式阅读: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浏览全文,感知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知识和技能实践;交流收获,积累语言。需要提醒老师们的是千万不要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一样处理。此外,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注意体现课内外阅读的联系,用课外阅读来拓宽课堂教学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体验。
4.重视积累,提高教学效率。
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新课程在教学要求上加以突出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就在于不断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重视学生充足的语言积累。 强化课内积累,新教材中编排了不少文质兼美、语言典范的文章,教学这些文章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细细品读,仔细推敲,把培养学生熟读、精思、深思的读书习惯作为教学重点,引导他们反复阅读,冷静思考,大胆想象,悉心体会,将文中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课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段,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议一议、抄一抄、背一背等形式来积累语言。
5.重视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抓好课外积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实现教材和课外书籍的衔接,让学生博览群书,扩大自己的视野,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在大脑里形成更多的语言储备,丰富语言积累。老师做一些推荐图书、指导阅读、组织交流的工作。可不定期地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或推介读物,或进行阅读指导(怎样读书看报看杂志,怎样作摘记,怎样写心得等),或进行展示交流,召开“班级读书会”。 拓展生活积累,引导学生融入大自然,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等;鼓励学生多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名言警句、成语格言等;引进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语言、用语言。同时,教师还应千方百计的鼓励学生记录下自己对生活所感所得,增长见识,表情达意。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应该加强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理解和实践。当然,我更期待现状教育体制的改变,渴望新的教育评价体制的诞生,为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保驾护航,让我们的教师真正地、全心地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发展核心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永国. 农村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浅析[J]. 学周刊, 2018, No.375(27):63-64.
2.魏招喜. 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 甘肃教育, 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