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有“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之说,“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作文升格训练正是继承前人优秀写作思想的具体实践,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在写作中出现的短板,并且及时进行修补,用真性情的文字让文章散发出淡淡馨香。
一、记叙文升格训练的前提
学生对生活要有细腻的观察,还要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任何艺术创作都来源于生活,所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文字表达的准确性。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一文中描写了一个笨拙而努力的父亲,“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如若作者平时没有仔细地观察笨拙的人攀高的样子,又怎能写出如此传神叫人感动泪下的形象来呢!其次,阅读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健全人格的最快途径,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明白真善美是人性中最温暖柔软的微光,能够明白好事还需多磨才更有价值,当然也能够明白写作中众多的表达技巧(点题、呼应、细节描写、环境烘托……)。写作升格训练是不能打无准备之战的。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评估,还有阅读氛围的营造,都是升格训练前平日里老师要做的重要工作。
修改升格所选用的文章,构思与立意不能有明显缺陷。详略失当,结构畸形的作文必须重新谋篇布局,不在升格之列。而立意低幼,思想消极的作文更是要重新审题构思,也不在升格之列。
二、记叙文升格训练的方法
能够升格的作文素材一般暴露出叙事粗略、语言平淡、形象不丰满,点题语言不明显等缺点。怎样才能完善这些缺陷,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呢?描写需要真正生动起来。追求生动,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而是要靠生动的形象与鲜活的词汇。怎样才能把形象写活呢?
(一)综合使用各种描写方法。以本校一次期中测试的作文题“我们的心近了”为例,一考生思考的是城市快速发展对动物生存环境的压榨与破坏,小作者精心装点了一个美丽的窗台,吸引来了一只可爱的小麻雀,通过对小鸟的喂食与观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她与小鸟的心也渐渐近了。这是一篇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的文章。但是其中的形象刻画却不够生动,她这样描述到:终于,一只小鸟来啄食了。那是一只麻雀吧!灰色的羽毛被梳得很整齐,它朝四周望了一眼,见没人便迅速地开始啄。这段文字既有外貌描写更有动作描写,似乎很生动,却忽略了观察者的视角。首先外貌刻画应该先于判断;其次对麻雀形象的把握不准确,“灰色的羽毛”那应该是鸽子;接着就是忘记了窗台,美丽的窗台是城市中的“避难所”,不可遗失;最后不妨再加些“我”的神态跟心理的描写,与文题“我们的心近了”呼应,同时也能从侧面来表现小鸟的可爱。经过升格指导,修改后的片段:终于,它出现了。灰褐色的羽毛落着黑色的斑点,那是一只麻雀吧!它落在了离窗台不远的空调架上,朝四周望了望,见没人,便三两下跳上了窗台,开始迅速的啄食窗台上的谷粒,还时不时地抬头看看。我躲在窗帘后面看到了一切,不禁笑了,多聪明而又警惕的一只小麻雀啊!
(二)不厌其烦地揣摩主要形象的真实状态。再看文章中的另一处对形象的刻画:可是我想错了。第二天,这小家伙依旧来了,再看见我时也不惊慌,从容不迫地享受他认为的美食。这段文字记叙了被我无意吓走的小鸟又再次光临我的窗台的经过,小作者用心良苦安排情节来表现人与动物关系的更进一步,但可惜的是人与动物的形象都没有活起来。小鸟再次来到窗台后的小心谨慎,可以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来表现;而“我”的形象不具体,需要把我所做的事情具体描述,将细节描写准确抓取,如此才能凸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经过修改后的片段:也许真是我想多了。第二天,当阳光慵懒地趴上我美丽的窗台,小麻雀依旧准时出现了。那时我正安静的坐在椅子上看书,窗外的叫声打断了我,但我没有起身。它往窗户里瞄了瞄,发现我没理它,于是便如往常一样跳上窗台,不慌不忙地享受起它的美食来。而捧着书的我用眼睛的余光将它抚摸了个够,开心地偷偷笑了。读完我会心一笑,感叹于小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优秀的文字驾驭能力。
(三)点题语言要适时而明显。有一位高考作文阅卷老师这样说道:“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时提到话题,点明你的行文和话题的关系,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由此可见,作文升格训练中点题的思考至关重要。点题既可以紧扣标题,直接说明,也可以使用与标题没有直接联系的词句,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的点出题意。点题的位置包括开头,篇中和结尾,如前一位考生的文章,开头用“它们的心与我们渐行渐远”点出暴露的问题;篇中用“而我们的心也正在接近着。”“我能感觉到它在渐渐地相信我,渐渐地依赖我。”点出努力的过程;结尾用“在这个处处高楼林立的城市,在这绿色的窗台,我们的心近了,终于近了。”点明主旨,照应开头。作者用缜密的思维,将题目化为全文的线索,从远离到接近,人与动物的关系由生疏到熟悉,巧妙地凸显了主题。
化平淡为生动,让文章散发淡淡馨香,但愿这香气能飘进更多的文章中去。
一、记叙文升格训练的前提
学生对生活要有细腻的观察,还要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任何艺术创作都来源于生活,所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文字表达的准确性。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一文中描写了一个笨拙而努力的父亲,“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如若作者平时没有仔细地观察笨拙的人攀高的样子,又怎能写出如此传神叫人感动泪下的形象来呢!其次,阅读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健全人格的最快途径,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明白真善美是人性中最温暖柔软的微光,能够明白好事还需多磨才更有价值,当然也能够明白写作中众多的表达技巧(点题、呼应、细节描写、环境烘托……)。写作升格训练是不能打无准备之战的。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评估,还有阅读氛围的营造,都是升格训练前平日里老师要做的重要工作。
修改升格所选用的文章,构思与立意不能有明显缺陷。详略失当,结构畸形的作文必须重新谋篇布局,不在升格之列。而立意低幼,思想消极的作文更是要重新审题构思,也不在升格之列。
二、记叙文升格训练的方法
能够升格的作文素材一般暴露出叙事粗略、语言平淡、形象不丰满,点题语言不明显等缺点。怎样才能完善这些缺陷,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呢?描写需要真正生动起来。追求生动,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而是要靠生动的形象与鲜活的词汇。怎样才能把形象写活呢?
(一)综合使用各种描写方法。以本校一次期中测试的作文题“我们的心近了”为例,一考生思考的是城市快速发展对动物生存环境的压榨与破坏,小作者精心装点了一个美丽的窗台,吸引来了一只可爱的小麻雀,通过对小鸟的喂食与观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她与小鸟的心也渐渐近了。这是一篇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的文章。但是其中的形象刻画却不够生动,她这样描述到:终于,一只小鸟来啄食了。那是一只麻雀吧!灰色的羽毛被梳得很整齐,它朝四周望了一眼,见没人便迅速地开始啄。这段文字既有外貌描写更有动作描写,似乎很生动,却忽略了观察者的视角。首先外貌刻画应该先于判断;其次对麻雀形象的把握不准确,“灰色的羽毛”那应该是鸽子;接着就是忘记了窗台,美丽的窗台是城市中的“避难所”,不可遗失;最后不妨再加些“我”的神态跟心理的描写,与文题“我们的心近了”呼应,同时也能从侧面来表现小鸟的可爱。经过升格指导,修改后的片段:终于,它出现了。灰褐色的羽毛落着黑色的斑点,那是一只麻雀吧!它落在了离窗台不远的空调架上,朝四周望了望,见没人,便三两下跳上了窗台,开始迅速的啄食窗台上的谷粒,还时不时地抬头看看。我躲在窗帘后面看到了一切,不禁笑了,多聪明而又警惕的一只小麻雀啊!
(二)不厌其烦地揣摩主要形象的真实状态。再看文章中的另一处对形象的刻画:可是我想错了。第二天,这小家伙依旧来了,再看见我时也不惊慌,从容不迫地享受他认为的美食。这段文字记叙了被我无意吓走的小鸟又再次光临我的窗台的经过,小作者用心良苦安排情节来表现人与动物关系的更进一步,但可惜的是人与动物的形象都没有活起来。小鸟再次来到窗台后的小心谨慎,可以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来表现;而“我”的形象不具体,需要把我所做的事情具体描述,将细节描写准确抓取,如此才能凸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经过修改后的片段:也许真是我想多了。第二天,当阳光慵懒地趴上我美丽的窗台,小麻雀依旧准时出现了。那时我正安静的坐在椅子上看书,窗外的叫声打断了我,但我没有起身。它往窗户里瞄了瞄,发现我没理它,于是便如往常一样跳上窗台,不慌不忙地享受起它的美食来。而捧着书的我用眼睛的余光将它抚摸了个够,开心地偷偷笑了。读完我会心一笑,感叹于小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优秀的文字驾驭能力。
(三)点题语言要适时而明显。有一位高考作文阅卷老师这样说道:“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时提到话题,点明你的行文和话题的关系,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由此可见,作文升格训练中点题的思考至关重要。点题既可以紧扣标题,直接说明,也可以使用与标题没有直接联系的词句,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的点出题意。点题的位置包括开头,篇中和结尾,如前一位考生的文章,开头用“它们的心与我们渐行渐远”点出暴露的问题;篇中用“而我们的心也正在接近着。”“我能感觉到它在渐渐地相信我,渐渐地依赖我。”点出努力的过程;结尾用“在这个处处高楼林立的城市,在这绿色的窗台,我们的心近了,终于近了。”点明主旨,照应开头。作者用缜密的思维,将题目化为全文的线索,从远离到接近,人与动物的关系由生疏到熟悉,巧妙地凸显了主题。
化平淡为生动,让文章散发淡淡馨香,但愿这香气能飘进更多的文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