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浮沉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ooooo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时间奔腾不息的长河中,一切瞬息万变,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新生命诞生,带来美好与欢乐;每一时每一刻也有生命退出这个世界,永远消逝。
  有人说,没有人能永远活着,却永远有人活着。生命就这样兜转轮回,不断演替。《培根随笔》中有这样一句话:“成人对死亡的恐惧就如小孩对黑暗的害怕。”或许我们害怕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随之而来的失去与悲伤。生死浮沉,岁月環生,心空放晴,静盼安好。
  小舅公在前年春节时查出肺癌,本是全家团圆、欢庆良宵之际,本是儿孙满堂之年,却要撒手人寰。他身体健朗,日夜勤恳耕作,即使岁月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留下条条印痕,他依然笑着待人、处事。终于,女儿出嫁了,土地拆迁了,孙子出世了,幸福生活一步步临近,可病魔却让他对未来的期望戛然而止。生活在他苦尽甘来的一刻,又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把他拖进无尽无边黑暗深渊里。他没有放弃,毅然地接受了多次令人绝望的化疗。肺癌晚期的他明知无力回天,却仍摇摇头,咬着牙,断断续续地说:“能活一天是一天,我想看着孙子长大。”
  他度日如年。或许他迷惘过,彷徨过,苦恼过,甚至放弃过,但他在我们面前永远展现的是笑脸,即使化疗使他的脸肿得难以辨识,即使头发已脱落得寥寥无几,即使疼痛让他夜夜失眠,他依然坚强地活着。每一次,婆婆都会悄悄转过身,默默地抹眼泪。
  他想活着,他比任何一个人都想活着。他想看到旭日东升,想看着自己的孙子渐渐长大,想听到孙子叫他一声“爷爷”;他想听到秋风飒飒,想听到第二年春日里鸟儿的歌唱,想听到新年爆竹的声响……对于他来说,病魔的侵蚀也无法打消他继续努力生存的意念。
  对生存的渴求使他坚持了大半年,眼看有所好转,生命之火却终于渐渐微弱。他捂着胸口,持续地咳着,自言自语地说:“这次真的不行了。”后来,我未曾去看望过他——我害怕看到阴暗的房间里衰老瘦弱、表情痛苦的他,害怕看到窄小的病床上垂死挣扎却无力以对的他。
  小舅公撒手人寰,终究还是离开了这个让他留恋的世界。生命如此脆弱,死亡到来之际,它是那样弱不禁风。对小舅公来说,死亡或许是最大的解脱,正如“死亡最终是自然给予我们的恩惠”一样。
  时间仿佛弹指一瞬,落花间悄然逝去。漫漫风尘路,冰冰生死契,尘埃中沁出隐约花香。这光阴须臾,生死浮沉,唯握住当下,待守流年。
其他文献
2005年冬天,姥姥终于走完了近八十年的人生历程,尘归尘,土归土。  我年少时在父母身边长大。那时候,人们大都囿于一方土地,在一天就能看完一辈子的生活里来回打转。时间的凝滞对成人来说,也许是乏味而痛苦的,但是对孩子们来说,却因为可以整日与父母同享天伦而不必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冷漠与疏远。因此那时候的祖辈看顾孙辈,多是辅助帮忙之责,极少全面接手抚养第三代的义务。家中四位祖辈,奶奶1983年因食道癌撒手
期刊
有一座座城市叫圣彼得堡,我生活了四年的地方。我想,这个世界上找不出其他地方像它一样,让我深深地厌着,又深深地爱着。  ——写在答辩结束当夜  喜欢。讨厌。两种矛盾却又共存的情绪,充斥着四年我在圣彼得堡生活的日子。  我喜欢你,彼得堡最惬意的夏天。永远不吝惜阳光的夏天。永远天空湛蓝的夏天。永远青草芬芳的夏天。永远鲜花盛开的夏天。最惬意不过的是在简陋的宿舍阳台上,放置两张休闲椅。仲夏,近子夜,两杯咖啡
期刊
读初二那年,我不小心从一棵榆树上摔下来,左脚骨折,父亲就买辆二手自行车接送我上学。两年过去了,我的脚也早已恢复正常,但父亲仍坚持骑着那辆破车送我上学。自行车浑身上下的斑斑锈迹,就像父亲那布满岁月沦桑的面庞。  那是一个星期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老师正安排周末事宜。父亲又照例穿越夹在道路两侧的众多的“别克”“朗逸”,颇为得意地将自行车停在教室窗户附近那处能透过玻璃望见我的位置。同桌娇娇推推我,递过一个
期刊
《罗马史》中记载,罗马暴君苏佩布的儿子在控制政局后,向父亲询问下一步目标,暴君一言不发地走向花园,用一根棍子用力一扫,把最高的罂粟花顶部切去,儿子立即明白,父亲希望他将地方上最具势力的集团铲除。后人给从中提炼出的故事含义取了一个颇具医学色彩的名字:高大罂粟花综合症。  在社会群体联系日益广泛的今天,这种症候更多地在意识形态中显现。通常,当某个人的知名度达到妇孺皆知的程度时,总会引来社会群体不约而同
期刊
放学回家要经过很长的一段路,每天坐着公交车,行驶过宽阔的公路,日复一日。放学总是日暮时分,车窗外落日的样子也总是那么相似,悬在一栋栋的高楼空隙里,懒懒的。有时很幸运,坐在一个靠窗的座位,半开了窗,看着窗外匆匆回家的人们,总会觉得日子过得平静又踏实。  车并不总是在主干道上行驶,有时候会拐进幽深而狭窄的小巷,那风景就更是有趣。一进入小巷子,感觉时间都变慢了。巷子里弯弯曲曲的老街道纵横交错,各种营生都
期刊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家乡洛阳一直以“牡丹花城”闻名海内外,这样单调而古老的标签几乎是国人提起洛阳的第一印象,但对我而言,身为洛阳人,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家乡的佛教文化。  在洛阳城内,坐落着一座古老的寺庙——白马寺,这是中国第一古刹,佛教的“祖庭”。可能是这座寺庙看尽了洛阳的兴衰繁华与历史变迁,让我们这些生长在洛水河畔的当地人深深地感觉到它被赋予的历史痕迹,所以这座古刹常年香火旺盛。而
期刊
【读·美文】  父亲的旧怀表萨里娜·迈勒  敬爱的父亲去世两年了,我们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遗物也就一直放在他生前常呆的那间小屋里,没人去动它们。  夏天的一个早上,我和姐姐终于打起精神和母亲一起来整理他的房间。  一个破旧的皮箱打开了,母亲从里面翻出了一只旧怀表。母亲用围裙角擦了擦旧表,对我说:“这是你父亲当年用的表,不知德瑞克喜不喜欢?我想送给他。”德瑞克是我儿子。“就是不知这表还能不能走?
期刊
自打记事起,我就搬到了新家,只有每年年初和寒暑假的时候,才会和大家一起,拜访老屋。  老家是开小店的,五角钱的话梅蜜饯,两块钱的山楂片和三块半的柠檬汽水……一件件货品摆满柜台。初春,我又回到老家,看到了我的阿太。这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女人们在灶台边烧火做饭,摆出一桌大宴席,男人们谈论着点点往事,诉说生意上的起起落落。  只有我和阿太被置于热闹之外。自然,我们也有的是法子找乐子。我们往铁盒掷糖子,拨弄
期刊
夜已深,我独自一人站在阳台,城市的喧嚣与繁华,让我感到疲惫不堪。我静静地闭上眼睛,往事一幕幕地涌现脑海。我喜欢于夜深人静时,回到家独自一人写作,把一天发生的事记录在本子上。这几天,我常常梦见祖母,我不停地呐喊,祖母却只是对我微微一笑。我从梦中醒来,打湿枕头的,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祖母的微笑  在我的印象中,祖母微笑起来是很慈祥的。她一笑就会露出一排银色和黄白色相间的牙齿。从我记事时起,祖母每天都会
期刊
作品跟人一样有因缘,有命运,该长成短篇或中篇或长篇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我喜欢伊斯兰文化中的“前定”。  生活不是文学的土壤,生命才是土壤,一颗外来的种子落人生命。犹如精子进入子宫。  《好人难做》缘于我小时候的记忆,那时我大概十二三岁。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我们村一个残疾小伙子娶了一个疯姑娘为妻,这个疯女人常袒露身体,到处乱跑,她的瘸腿丈夫耐心地照料她。我问母亲她为什么这个样子?母亲告诉我她在娘家做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