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钟陪伴的岁同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531313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墙上的挂钟日夜不息地行走着,长长的钟摆摇曳着悠悠的岁月。
  家里的挂钟已经有些年头了,奶奶说还是爷爷转业那年买的。它的外壳是木制的,上面没有浮华的雕龙画凤,甚至连外面那层油漆的光泽也被岁月剥蚀,裸露出淡淡的木纹。不过这种沧桑的外表跟钟这种物件倒是很般配——能让你一眼看出时间的残酷,让你意识到只要稍不留意,岁月便会让你韶华流逝凋尽朱颜,而且不可逆转。
  不过,这样的恐怖对一个童年的孩子来说是不存在的,家里的挂钟在年幼的我的眼睛里和一只花瓶一样,不过就是一种摆饰。我的小宇宙里完全没有“时间”这一概念。 所以,我每一天都是“乘兴而起,兴尽而眠”,我每一天都会从醒来开始与小伙伴们玩到天昏地暗,我每一天都是从午后开始……这样无节制玩闹的童年生活自然难以让爷爷奶奶满意。终于有一天,爷爷把我叫到了那座挂钟前。
  “丫头,知道这是什么吗?”“钟。”
  “钟是干吗的?”“看时间。”
  “看时间又为了什么?”我无言以对。
  爷爷告诉我:“你看着钟上的点点格格,就表示分分秒秒时时刻刻;那三根指针不停走动,就是时间在运行;那嘀嘀嗒嗒的声音,就是时间的脚步声……钟上的指针会一圈一圈循环往复,可时间过去就不会再回来!”
  “爷爷,时间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它会让你慢慢长大,然后像我一样变老……”
  我蓦然觉出时间的神奇和可怕,赶紧问爷爷:“那有什么办法让它走慢一点?我可不想它走得太快!”
  “当你不在意它的时候,它就会走得很快;当你留意它的时候,它就会乖乖地听你的使唤。比如,你平时多看看钟点,知道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看书……时间就会变成听从你摆布的东西了。”
  虽然我不能完全明白爷爷的话,但是从此以后我做每件事时都会抬头看一看钟点——看看起床后是几点,看看与小朋友玩了多长时间,看看什么时候电视里有动画片,看看是不是到了该睡觉的点……果然像爷爷所说的那样,我可以“摆布”时间了!
  后来上了学,我就愈加体悟到“摆布时间”的意义。我慢慢知道,我们的祖先原本没有时钟,他们就依着日出日落安排作息。因为日月穿梭,光阴荏苒,他们发明了日晷;因为时光如水,逝者如斯,他们制作出更漏,以此来把握和利用白天夜晚的时间。他们把每天每夜细分到了时和刻,并用一句句语重心长的箴言勉励自己和后人要珍惜时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因为他们知道,组成生命的要素是时间,而时间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所以延长时间的唯一途径便是——珍惜!
  每次放学回家,我都会停下脚步看上一眼墙上的挂钟,那旋转的指针、悠悠的钟摆、嘀嗒的钟声是对我温柔的提醒,也是对我威严的敦促。
  当然,最能让我感觉到时间压力的,还是上了高中以后——因为披着星星出发,踩着月光返回,已成了我生活的常态。
  为了能从我可怜的睡眠时间里挤出更多的时间读书,为了不让香甜的梦乡压缩了我的大好前程,妈妈买了一个精致的小闹钟作为我的16岁生日礼物。从此,它那别人听来曼妙无比的铃声成了搅碎我一个个美梦的凄厉的噪音。
  虽然这小家伙能让我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使我一次次免于迟到的困窘,让我不会因一时的沉迷而错过某个重要的时间点…一但我还是觉得它并不是我生活中的最佳伙伴。因为闹钟的价值在于对那些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发出提醒,而这对一个时间观念很强以至于拥有自己的生命节律的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他们需要的是那座挂钟——只要看一看钟摆悠悠,听一听钟声嘀嗒,就会感知到时间的运行,生命的流逝,从而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渐渐地,我不再需要闹钟来提醒和催促自己。我已习惯在挂钟的沉稳而有节奏的嘀嗒声中游刃有余地安排我的学习和生活,我已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憩息,什么时候必须清醒。 墙上的挂钟日夜不息地行走着,嘀嗒的钟声陪伴着我悠悠的岁月。
  老师点评
  这篇习作以“挂钟”为线索,展现了一位渐渐长成的少年对“时间”的认识和感悟。对于时间,童年时代完全是一片混沌,少年时期则偏于感性,而读高中后才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些,在文章中表现得真切自然,具体可感。尤其是结尾处对闹钟与挂钟的对比分析,堪称是文章的华彩段落。
  寥寥數语,揭示出挂钟与闹钟的巨大差异:一是促使你做时间的主人,去“摆布时间”;一是将你养成时间的奴隶,被“时间摆布”。通过比对,彰显了作者自己的“时间观”。文章层层递进,叙议结合,蕴蓄深刻。
  (指导老师:王淦生)
其他文献
编辑日  “现在的学子,距离校园太远了。”  在与老师,与编辑同行的交流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慨。明明校园生活无限精彩,怎么就像隐形了一样,很少在学子笔下出现呢?  是因为太熟悉了,所以视若无睹?  还是觉得校园生活太过枯燥,完全没有亮点和诗意?  抑或有其他原因?  不过,我想,即使有再多的理由,书写校园都一定是有乐趣的,也是必须的选择。在上大学之前,短短十二年的校园时光里,无数的时光堆叠,无限多
期刊
上学期间,同学们总会互相起各种外号,我却极少有,一个原因是有时候即便他们会起,我也不会答应,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不再叫了。對我的称呼,有两个印象很深的。  第一是大一的时候,第一次上法制史的课,老师问哪位同学会背《朝代歌》站起来背一下,结果没有人回应。老师不由得失望地说,不会吧,一个都没有吗?对我来说,本身比较喜欢历史,《朝代歌》更是小学社会课本上就有,早已背得滚瓜烂熟。这一次,我本来想先看看情况,
期刊
校园的花开得有点多。  先是蜡梅,在一片春意中,吐露着清香。循香探去,有三四棵。花很不起眼,只是小小的黄色朵儿,凑近闻,便满面芳香。小小的花生得也精巧,花瓣不过半个指尖大小,几十个拼接成一朵。有些眼熟,才想起当年十—二岁喜欢用橡皮泥捏花玩儿,正与她相像。巧!真巧!当初我还未曾见过蜡梅,却已意外地捏出了她。  我是画过蜡梅的,竟差点认不出来!在我的画中,她的花大了些,艳了些,亮眼了些,全然不像真花了
期刊
其实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电影,“雪”都是武侠主题中极具表现性的一种意象。但很奇怪,直到学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才想到动笔探讨雪与中国传统武学的关系。  对这一主题感兴趣源于半年前看的《一代宗师》。其中有个片段是宫二在大雪中练拳,让我一直念念不忘。我几乎是屏住呼吸看完了这一段。王家卫的镜头太漂亮了,雪在掌风下的每一处翻飞,枝头积压的细小冰晶簌簌飘落,轻易就能感受到风雪中裹挟的清冷气息。  雪为武学
期刊
这几天,总感觉有些不对劲。  我放学回家,总是经过一棵杨树,没有风,却莫名被一片叶子“砸”到。一次两次没什么,但次次如此,就有些可怕了。但没办法呀,谁让那棵杨树守在我回家的必经之路上呢,总不能不回家吧?  是谁在恶作剧?每次我经过那棵树之前总会看看四周,没人。  其实最恐怖的是梦。每每沉沉睡下,总有一个苍老的声音拗口地说着什么。是什么呢?九?揪?听不清的。  球球说,我这几天总是心神恍惚,叫了好几
期刊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布赖特也提出“语言与社会结构共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称谓的确在社会变迁的同时也不断产生变化。小编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到哪些称谓的变化,又有哪些感悟呢?  年龄对女生来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谁都希望自己青春永驻,永远光彩照人,无论她年龄多大,在她自己看来都没长大,沉醉在自己的美颜相机中做美美哒小姐姐。  于是“姐”这个词便成为称呼女生最流行的词,凡是能叫姐姐的一
期刊
红灯绿酒、水马车龙,不相干事一锅乱炖——“不亦快哉”!竟自成一篇文章,且面面俱到、文脉畅通,笔下时时生风。但仅记“快哉”有肤浅之嫌,不妨紧接“痛哉”,加点剧情反转,来点直面人生。来吧,以下几组“痛快”,供君一笑。  4月份猛刷黑格尔《小逻辑》至180页,极感恶心:语言玄妙,意义繁杂,翻译还稀烂。想起某某高人指点过我读《小逻辑》一类唯心哲学高招:得饶人处且饶人,该放手时就放手。把心一横,打入冷宫。直
期刊
打开窗子,阳光穿过古朴的屋檐,银鱼样跳跃着,刺入我有些倦懒的眼睛。忽然一股梅香拂过,我拼命呼吸着这氤氲馥郁的芳香。  窗上,一丝若有若无的线条引起了我的注意,似影子一般摇曳窗前,又宛若一位山中隐者,或隐或现。我轻拈一看,原来是一根蛛丝。我的心情随着这若有若无的蛛丝而起伏。  从未想过,这毫不起眼的蛛丝,竟与梅联系了起来。几根蛛丝萦绕而上,直至梅梢,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偏偏搭在了梅花上,一根根超尘
期刊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在想,热爱吗?我到底热爱什么呢?  学习吗?不是吧,我常在自习时被作业逼得头痛欲裂,感觉眼睛、头、脖子都不在原来的位置了。  唱歌吗?应该也算不上热爱吧,不过,别人讲我唱得难听,我就忿忿地不唱了。  写作这件事自己也不知道是否称得上热爱。  小时候常被老师表扬,说我字写得好,作文也写得好,但我再翻出原来写的那些东西,只见字像醉汉,内容也像少儿频道的节目一样,幼稚得让人嘴角向上一
期刊
问题一:   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新课标背景下的新闻访谈写作”。我首先向您讨教的问题是,新闻访谈是一种什么文体?平时我们几乎没有阅读过,那么为什么还要学习写作呢?  师:新闻访谈是以访谈形式报道新闻人物的一种体式。生活中需要对新闻人物、商业人物、科研人员等进行采访,以帮助了解情况、获取信息、推广经验等,这样写出的文章叫访谈录。它是新闻体裁的一种。按内容分为新闻访谈、商业访谈、科技访谈、军事访谈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