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石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y8023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尚书·禹贡》载,青州产铅、松、怪石。《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地理文献,《禹贡》的作者据考应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士托名大禹所作。战国时,青州属齐国,魏国人写书知道青州这个地方出产怪石,可见,青州怪石在战国时期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至少名声从齐国传到魏国了。
  《尚书》又载:“泗滨浮磬”,说的是灵璧石。磬是一种古老的乐器,也是一种礼器,高悬庙堂之上。泗水之滨出产一种会唱歌的石头,很奇异。
  一部《尚书》,两大名石都有记载,了不起,直到宋代,中国第一部石谱《云林石谱》,列全国各地名石116种,灵璧石排第一,青州石排第二。
  前不久在朋友圈看到中山国的一组陶制山子,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某个博物馆藏品。根据那时视死如生的丧葬习俗,可以想见山石在中山国贵族的日常生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到汉代,有博山炉。这个炉上的博山,可以说是后期文房山子的远祖。又有姓刘的王爷造个园林,里面有对假山赏石的命名。据目前已知这是最早对赏石命名的记载。
  由于战汉时期假山赏石出土实物太少,历史典籍记载又过于简约,故而高古时期对赏石的态度只能猜想。也许是源于对自然山岳的崇拜,也许只是猎奇。
  魏晋时期,陶渊明发现了田园,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山水诗影响了后来的山水画,山水画又极大地影响了明清园林的构思立意。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者水乳交融。园林是立体的山水诗画,是满足文人士大夫诗意栖居的所在。而无石不成园,赏石是园林之骨。
  赏石虽然不是脱胎于诗画与园林,但与后者的结合才真正走向了成熟,完成了审美使命。
  补充两条史料,南北朝时期,已发现两处壁画出现赏石题材。一是洛阳发现的墓室壁画类似庭园太湖石的造型;一是青州发现的“北齐贸易图”,画面上有侍者托盘供玲珑石。
  隋的建立,大运河的开凿,为太湖石的北上创造了相对便利的运输条件。白居易的诗作《杨六尚书留太湖石在洛下借置庭中因对举杯寄赠绝句》:“借君片石意何如,置向庭中慰索居。每就玉山倾一酌,兴来如对醉尚书。”杨六尚书,杨玄度,隋杨素之子,由白诗可知,确切赏玩太湖石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隋代。
  到唐代,牛党李党之争,两位当朝宰相虽然政见不和,但都喜欢赏石,两位留下的赏石诗作不下十首。李德裕建的平泉山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赏石会所,白居易为会所落成作《太湖石记》,千古名篇,赏石的审美标准在白居易的诗作中已有完美的呈现。
  唐朝赏石在牛李二位宰相的带动下,是一个大发展时期。到宋徽宗造艮岳,“花石纲运动”的兴起,宋四家无一不玩石头,是赏石的巅峰。
  元明清不再赘述。
  民国有沈钧儒、黄宾虹结尾,特别是黄宾虹对灵璧石推崇备至。在与友人私信中自言:最喜灵璧卷云小石……次则周秦古印,再次则宋元明人书画……
  综上,上千年文脉不断,石脉不断。
  共和国建立,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石上风流都被风吹雨打去。石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声叹息!
其他文献
内蒙古蒙天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坐落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大盛魁。主要经营、销售优质九眼石页岩原石和天然蒙天珠及相关饰品等。  天然蒙天珠(九眼石页岩)作为宗教圣物由来已久。盛世收藏,近年来,随着蒙天珠(九眼石页岩)的发现和开发,天然蒙天珠(九眼石页岩)逐渐开始被人们喜欢、佩戴和珍藏。  内蒙古蒙天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目前国内较大的天然蒙天珠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公司之一。而在几年前
期刊
如同浑金璞玉,瑟琼斑瑄,琬琰耀目,膏脂欲滴。这是此石给观赏者的第一印象。  石肤上缀繁不乱的绣锦彩缬,灵气缠绕,动静有神,浓淡相间之处,隐约可见枝干虬劲,细理入微。可是黄橘丹荔,燃柿霜枫?  灿灿的红色,表现了金叶的足赤,而那斑驳凹凸,又仿佛刚浇铸未经锻打之胚形。  越王尊贤,铸金像以敬范蠡;杨震辞金,言四知而显廉明,笑崔烈以钱买官,人皆恶其铜臭;叹秦嫂不敢视叔,自言畏其多金。  以铜为鉴,可正衣
期刊
顾默修,影像艺术家,旅法多年,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业余爱好收藏。  毕减索者,盖毕加索创作后期由繁而简,由绚烂而至平淡之意。人生由做加法,而至做减法,赏石亦是如此。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们梳理了古典赏石的几种样式,在这一期中,我们来谈一谈古典赏石的表征。  表征的范畴  今天,在赏石界,提到“瘦、皱、漏、透”这四字真言,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每一个玩石头的人来说,这四字真言都是必经的洗礼。但
期刊
一个土豪朋友兴致勃勃,来看我的石头。“哦,这是个老头儿坐在那钓鱼”,“这个好,是个美女”,“那是个小树林,还有条路”……朋友悟性好,不少石头都“看懂了”。我不由得感叹,以这水平入石市,花个千八百万,不就又一个“大师”诞生了!朋友也越发得意,在我的石头们面前指点江山,脸上挂着“你们所说的博大精深也不过如此”的笑容。  “石头是发现的艺术”,真是句极有包装水准的话。毕竟先贤说了“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
期刊
奇石连环画
期刊
1990年夏天,台湾教育厅福利会总干事赖智民对我说:“教育厅每年暑假都会为教师举办暑期活动,可是我们已经没有什么新奇项目了,想请您来替他们办个觅石活动,您说怎样呢?”我一口就答应了,并立即着手写出了计划书:周六上午报到,下午上课,晚上联谊,第二天觅石,第三天欣赏、研讨,然后是惜别会。计划聘请讲师,决定上课、住宿地点、准备两部车、预定名额80名……等到一切都准备就绪,便开始报名。没想到活动一公布,立
期刊
欧冶子得玄黄石九百九十九方,取第九、第四百九十九、第九百九十九三方,三年剑成,玄黄石封存。大宋绍兴二十二年,朱子上湛卢北岭,寻得玄黄石九百九十六方,皆过火成釉。朱子垒玄黄石筑湛卢吟室。翌年,朱子赴任,石室抛荒湮没,又经年洪水,崩于冷泉崖下,入湛卢河……  黄白黑又去清凉寺,上回观荒长老给的名单,第一个上山找玄黄石的,是他最陌生的人,西汉初年的无诸。作为越王勾践的后裔,无诸经营闽越国,率闽越人参与秦
期刊
既不需要人工书写,也不需要人工镌刻,是自然形成的具有书法意味的汉字或线条构成,也就是说是长在石头上的书法。  一开始想用“石头上的书法”这个题目,后来感觉这个概念太模糊,涵盖面也太广,比如,历代名家碑刻、名胜古迹题字、墓志铭,还包括当代人建造的现代碑林等等都属石头上的书法,但这些都是人工书写和镌刻上的,不是我要表达的范围。我要说的既不需要人工书写,也不需要人工镌刻,是自然形成的具有书法意味的汉字或
期刊
玺谓之印,古时通曰“玺”。玺从土从金(秦统一后为“玉尔”),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古有言:“石之美者为玉。”这方石通体赤金色,石形周正,纽部似虎首。按规制,皇帝、皇后的玉玺才能“纽用螭虎”,如此这方石藏者名之以“玺”,“石”至名归。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玺也好、印也罢,都是身份的外延,见玺如君临、见印如面。“无玺书则王言无以达四海”。数年前读《十翼》之《文言》时恰逢美展中携誉而归的
期刊
人的精神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生的愉乐存在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中。自然界有序地循环,奠定了赏石文化基础。此Logo采取传统水墨山水写意画风格,利用现代抽象对比,象形符号手段,构成多元素的视觉冲击效果;黑色上部为两座比例不等连接成M形状的山石;由于山石的存在引出了水的延伸,关键在于其中一处峰顶做了“人”字形的突破,构成了人与山水的自然关系。两峰连接暗喻群峰叠嶂,有崇尚自然、寄情于山水、怡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