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独立的自己,专注于自我的表达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ue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地时间2018 年4月19日,由世界摄影组织举办的索尼世界摄影大赛(SWPA)在伦敦举行了颁奖典礼。今年是大赛举办的第11届,共收到来自世界200多国家和地区的320,000余份参赛作品,参赛作品数量较去年增加约40%,创下大赛举办以来的新纪录。SWPA所有奖项的获奖、入围、以及推荐作品于4月20日至5月6日在伦敦的萨默塞特宫展出。
  来自英国的艺术家Alys Tomlinson荣获本届SWPA年度摄影师大奖,比利时摄影师Veselin Atanasov获得公开组年度摄影师称号,青少年组年度摄影师奖由美国的16岁少年Megan Johnson获得,专业学生组年度摄影师奖则由来自加拿大20岁的学生Samuel Bolduc赢得,杰出贡献奖则颁给了德国艺术家Candida H·fer。
  据此前SWPA公布的数据,本届中国摄影师入围人数是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最多的,共有53位入围,是最有可能冲击各项冠军的群体,但是,最终公布的结果则是中国摄影师与本届的专业、公开、青年及学生四大组别、众多类别的各项大奖无缘,只有三位中国摄影师获得了国家专项奖、一位学生获得专业学生组最终入围。回顾历届SWPA,李泛、冬尼、陈利、袁鹏、张辉、任世琛等众多摄影师都曾摘取过SWPA的重要奖项,而本届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摄影师与大奖无缘?中国摄影师的作品存在些什么问题?就此,本刊记者在伦敦萨默塞特宫,专访了世界摄影组织主席斯科特·格雷(Scott Gray)先生。


  本刊记者:SWPA来自中国的摄影作品越来越多,中国有着数量众多的摄影团体及摄影爱好者,他们创作过程中有时会相互影响,出现作品类似或雷同的情况。本届投稿作品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请对来自中国的作品提出建议,让更多的中国摄影师了解SWPA,并激励更多中国摄影师参与到SWPA中来。
  斯科特·格雷:来自中国的摄影师投稿数量今年又有很大提升,投稿质量也比去年有很大提升。我知道,去年有很多中国摄影师获奖,我想说的是,今年来自中国的投稿质量也有很大提升,只是今年大赛的整体水平都上升了,所以中国摄影师的作品想要脱颖而出就变得更具挑战。
  来自中国的作品很棒,我们也一直期待中国摄影师能提供不同的视角。我们先说说墨西哥,过去有很多纪实作品涌现,但正如你所提到的,很多都在延续前人的风格,作品就变得普通。我们并不希望看到普通的作品,我们希望看到新的与众不同的作品,但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人们会翻看往届获奖的作品,然后模仿它。比如,去年专业组获奖摄影师Fredrick凭借黑白风光作品获得了好评,今年在公开组中我们就收到了很多类似的作品。每年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公开组的作品会模仿专业组的作品。事实上,SWPA总是期待新的与众不同的作品,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
  我们希望摄影师们能从看到的作品中受到启发,而不是模仿它,将获得的灵感用于自己的拍摄项目,而不是复制别人的项目,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中国,全世界都有类似的情况,人们喜欢研究上一届获奖作品的风格来揣摩并迎合评委。绝不是“哦,他们希望看到这些,所以我就拍这样的作品”,事实上我们希望看到你自己想要拍摄的作品。
  所以摄影师应该热爱自己的项目,不要考虑评委想要什么,而要专注于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从别人那里获得灵感,同时坚持自己的独特性。深度思考自己的拍摄项目,然后回到Edgar Martin的静物作品,这时你看待它的角度会变得不同。我们在业余爱好者的大量投稿中看到很多雷同的作品,不仅限于中国,也包括欧洲,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我们希望看到新的作品,我的建议是思考什么是你自己的独特性,然后保持这一独特性,坚持你的创作。可以受到别人的启发,然后思考自己能从中学到什么。
  有的摄影师不想冒险,他们模仿获奖作品,借此用更安全的方式参赛。但是我们不喜欢这样的方式,我们希望看到新的想法和方式。很多艺术家将本国的文化作为创作的根基,而中国有这么丰富和多样的文化,所以保持这一创作根基,保持对于丰富文化的深刻感受拍出新的东西,这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我觉得这才是摄影真正的机会。中国有一些作品很棒,但我们希望看到新的元素。


  我想表揚一下今年专业学生组最终入围的中国学生,她叫曹红梅,她没有因为别人的影响而偏离自己的轨道,坚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要表达的,这非常好。我想,假如她参加专业组的比赛,也会轻松入围。她的作品那么棒,她没有模仿任何人的作品,她从别人那里获得灵感,但是坚持自己的独特性。我再补充一下,曹红梅来自山东,所以我认为她较少受到北京、上海、纽约、伦敦的影响。她的作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非常纯粹和敏锐,很有中国文化的韵味。从拍摄呈现方式看,她似乎没有进行过什么处理,但其实包含了自己的巧妙构思,这就是我们想看到的。也许有的摄影师会思考“欧洲人希望看到什么?”坦白说,我们想看到你的最佳作品。也许你们也知道,索尼还资助专业组和专业学生组的拍摄项目,曹红梅今年入选了专业学生组的资助计划,明年我们将会看到该项目的最终成果。我认为,恰恰因为她的作品是源自内心的,她才获得了成功。
  本刊记者:SWPA分类是非常科学和细致的,但是来自中国的摄影师是否有时会对分类产生迷惑,本届投稿中,来自中国的作品是否存在对分类理解不清的问题?
  斯科特·格雷:对于评审工作,我们必须有一个框架,还需要各种分类,就好像奥运会一样,由各种的项目来选出最好的赛跑选手或跳远选手。为了评审的方便,分类是必须的。我们在类别的划分上一直试图保持相对广泛,对于类别的阐释也是非常开放的。就像今年专业组建筑类的获奖者,他对于“建筑”这一概念的开放性看法是他获奖的原因之一。由于类别的界限是很宽泛的,所以界限在哪取决于你的理解。我们不期望看到的只是一座大楼,你可以拍摄在一个大石头外面或者里面建造的建筑,来解释你理解的“建筑”是什么。所以每个类别的描述都是广义的,但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个框架来界定。
  如果存在理解不清的情况,SWPA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在中国市场推广,我们是否需要重新定义这些类别?是否需要更好地解释那些类别?只要是能帮助到中国市场本地化的工作,毫无疑问我们都将尽力做到。







其他文献
5月18日,第六期杂志的编排已经基本完毕,第三次彩色打样从印刷厂返回编辑部,只等前方的记者编辑从郑州传来2018 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中国第17 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后文简称 “节展”)当天开幕的照片和相关信息的确认修改。从确定把此次“节展”作为本期专题,到这期杂志正式出版,只有40天的时间。承蒙摄影节组委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国际联络处的帮助,我们提前从此次“节展”的数千幅参展作品中,精选出7个展览
期刊
2018年4月7日,“白头盔” (叙利亚民防组织,Syrian Civil Defence)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和照片,称反对派坚守的叙利亚大马士革东古塔地区遭到沙林毒气攻击。此次疑似化武袭击最终引发了4月14日凌晨美英法三国对叙利亚的“精准”军事打击。数周后,俄罗斯对化武袭击的视频和照片提出“造假”的指证,称已找到“白头盔”自编自导拍摄上述视频的“演播室”。  等等,这一切似曾相识,不是吗?  
期刊
波士顿的查尔斯河边,比邻雄踞两间世界顶尖大学,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以下简为MIT)。哈佛大学,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人们无法不承认其辉煌的学术贡献。但它的工科由于历史原因而成为其短板。当然,一个大学真正“全科”了,可能也没有太大意思,而且也没有必要或可能。但有意思的是,它边上的MIT似乎就是上天专门派来弥补它的不足的。
期刊
“马与马”,是世界著名摄影家雅安·阿瑟斯-贝特朗先生和中国以拍摄马而著名的摄影家李刚先生的主题联展。  两位之缘始于2014年。当时雅安先生在法国的《费加罗》杂志上看到李刚先生的《雪原马》,颇为惊讶。发现他正在拍摄的电影《家园》所需中国马的画面恰在其中,且很似法国岩画中的某个场景,遂邀请李刚到法国访问协商。后来,我与李刚助他完成了此画面的拍摄。  今天,中法两位与马有渊源的艺术家联手展出《马与马》
期刊
在众多体育摄影师中,付增凯是极具“商业”色彩的;在芸芸商业摄影师中,付增凯又是富有“体育”特色的,或许将他称为“商业体育摄影师”更为合适。在“商业”与“体育”之间,他是如何把握好平衡的呢?  你是如何与摄影结缘的?又是因为什么契机进入商业摄影领域?  我在高中是美术生,当时经常会看到摄影方面的杂志,逐渐对摄影很向往。我舅舅有个凤凰照相机,我一到放假就拿着这台凤凰相机到处拍,拍人、拍风景,这算是最初
期刊
城非城,村非村,注定这只是一块暂时的栖身之地。暂住此地的人,因远离故土,又不能融入近在咫尺的新环境。我试图了解这样的一个群体,是怎样生活的,我与他们是否有某种连接。这是我最初拍摄的想法。我不想把他们当作特殊群体去展现,那样会让他们平面化、概念化;我也不会先入为主地在照片中注入一些廉价的情感,那是对他们的不尊重;我更不想在这个拍摄主题上贴上发展这个标签,那样只会显得空洞而冷漠。  三姚村隶属于安徽省
期刊
2017年11月16日,2017丽水摄影节举办期间,由《中国摄影》杂志社和丽水摄影节组委会共同主办、“我享拍”摄影共享平台协办的摄影共享经济研讨会,在丽水摄影文化产业园举行。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顾问王悦、王玉文、朱宪民,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彭文玲,中共丽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葛学斌,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吴宗其,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陈志
期刊
2018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以下简称“国际摄影节展”)以“与新时代同行”为主题,该主题的设置是如何考虑的?  徐大庆:一方面从摄影自身的发展历程来说,两千年前我国哲学家、科学家墨子提出的小孔成像原理是现代影像技术的光学理论基础,从1839年摄影术的发明到今天的数码技术,摄影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创新。另一个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
期刊
“视觉”展览也是一次亲密的旅程,这一旅程覆盖了参展摄影师自身在当代环境和私人生活中的经历和人生起落,如今他们中的许多都来到了自己藝术创作的成熟期,彼此的作品暴露出强烈的矛盾和巨大的可能性。他们的艺术直觉作为一种叙述和反思世界和自身的工具,正参与定义着全球性和社会性。  此次展览的目的是确认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不那么传统,不那么具有描述性,而是要重新找回我们意大利艺术史的深厚根基,成为新摄影文艺复兴时
期刊
酷爱拍摄户外风光的郭建永是名佳能“老炮儿”,佳能EOS-1D X Mark II、EOS 5D Mark Ⅲ、EOS 5D Mark Ⅳ都是其近年来的主力机型,但他此行主要使用了EOS 6D Mark Ⅱ和EF 14mm f/2.8L Ⅱ USM镜头。通过实地拍摄与测试,他收获了一系列类型多样的摄影作品。郭建永认为,关于EOS 6D Mark Ⅱ的畅销有四大理由:小型轻量化、全像素双核CMOS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