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尚:士可杀,不可慢

来源 :名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i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ARA、H&M这些你耳熟能详的名字又一次上了质检黑名单,在快速扩张的蓬勃大势中,
  质量成了这些快时尚品牌一再牺牲的元素。一种声音说,快时尚应该慢下来,但这些以“快”为根本的品牌
  到底能不能慢下来?也许只是消费者的一厢情愿罢了。
  又一家快时尚品牌进入了中国内地市场,8月8日,美国时尚零售连锁巨头Forever 21在王府井开业,门店面积2500平米,可以承载上万款服装。当天排队前300名可以获得100元礼品卡,即使没有这礼品卡,也有人奋不顾身想要冲杀进去,让店内人满为患。
  这是Forever 21精密筹划的结果,去年12月它开设了中国区网店,今年1月在香港铜锣湾开店,都大获成功,Forever 21对内地市场充满了期待,而它捷足先登的同行们,比如ZARA、H&M,已经赚得盆满钵满。ZARA的老板奥特加已经以466亿美元的资产,取代沃伦·巴菲特,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富豪。 通过在中国等新兴市场开设新店,奥特加的Inditex 集团(旗下品牌有ZARA、Massimo Dutti、Pull&Bear、Bershka等等)已经实现利润连续12个季度增长。
  这是多辉煌的数字,证明快时尚真的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崛起和失落都那么快
  也许你到现在还记得2009年4月23日H&M在北京前门大街开设大陆第一家门店时的情景,前一天晚上就有人排队,一开门就潮水般汹涌,全天人头攒动,试衣服要排半小时或更长时间的队,但这依然无法阻挡那些热情的消费者,他们胳膊上挂满衣服,在排队的同时还不停张望着,以免有什么新款式被自己漏掉。很快H&M的店里出现了一条贴心的标语:“何不在家试穿?”但品牌知道,即使有30天的可退换期,一旦拿回家也有很多人图方便不来退换。
  两年前的5月15日,优衣库(Uniqlo)上海南京西路旗舰店开幕,因为店内几乎已经水泄不通,门口排起了长队还拐了好几道弯,工作人员举起了“在此排队,进入店内需1小时”的牌子,但这骇人的阵仗仍没能吓跑顾客,直到晚上九点,队伍只见加长。
  在国人心目中这是一些神奇的品牌,它们创造了一个个神话,譬如ZARA短至12天甚至7天的周期,为了让产品最早摆到消费者面前,ZARA设立了20个高度自动化的染色、剪裁中心,把人力密集型的工作外包给周边500家小工厂甚至家庭作坊,再用地道把这些机构连接起来,面料和成品的传输不再需要其他交通工具。同样的,H&M的流行款周期只需要一两个月,全球所有门店每天都有新款上架。相对一般品牌几个月甚至半年的周期,快时尚品牌每天都在给人惊喜。
  时尚评论家林剑说起他第一次看到快时尚品牌是在2002年到2003年,在国外他看到这样一些店铺迅速崛起—款式时髦,更新极快,价格也相对便宜,加上当时流行的风潮是将大牌和快时尚产品MIX&MATCH,是以快时尚品牌借时尚之风,迅猛发展势如破竹,中国市场也在这股攻势下举起双手,渴求被占领。
  据波斯顿咨询集团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每人每年在服装上的投入为1150元,只有美国消费者的五分之一,但这个数字正在飞速增长,估计到2015年中国服装销售额将达到8000亿元。中国已经成了一大块鲜肉,吸引着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到来,ZARA、H&M、优衣库、GAP等四大巨头已经先后入驻,ASOS、C&A、TOPSHOP、Abercrombie & Fitch 把市场包围,现在Forever 21也来了。有人说,快时尚快速发展之后,将要迎来一个瓶颈,林剑说,服装市场永远不会饱和,因为用外在表现自己成为最快速的需要,微博上那么多靠秀服饰成名的所谓“时尚达人”,他们只能拼命地买衣服好让自己永远不OUT。
  在消费者疯狂的购买中,上述品牌崛起了,另一些品牌失落了,比如ESPRIT。在最早符合快时尚定义的品牌中,ESPRIT算是最广为人知的,连那个年头的“装13圣经”—安妮宝贝的小说里,都刻意提到过,都市白领女在周末买一条ESPRIT的吊带裙子都能笑靥如花。现在,这个品牌早已失去了曾经的魅力,商场里它虽然仍占据着一席之地,却悄悄移动到不起眼的位置,墙上永远有“打折”的标记,商品的款式和色彩远不如H&M或ZARA那么鲜明,当然人流也不再汹涌。
  林剑说,ESPRIT有先天的劣势:它的店都比较小,远不及H&M或者ZARA动辄上千平米还上下两层,在潮流迅速的变化中不再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而在关于“快”的终极PK中,它再度惨败。很长一段时间,与ESPRIT纠缠的不是股价下跌就是业绩“再度下滑”。但最近的消息,是这个品牌绝地大出击,以至少425万欧元的年薪挖来ZARA前高管Jose Manuel Martínez Gutiérrezz,使股价爆升38.4%,市值一日猛增36亿。但ESPRIT到底能不能重返盛景,还需拭目以待。
  一切只会越来越快
  在快时尚品牌快速的发展、骄人的业绩之外,也总是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ZARA数次登上工商局质量黑名单,H&M的部分服装则爆出pH值、色牢度、纤维成分含量等达不到国家规范而被划归不合格产品的消息。在各大论坛,经常出现买家声讨这两个品牌产品质量差的帖子,比如裤子有洞、衬衫穿一天就破,还有人发帖称自己花1200元购买了一件ZARA大衣,腰带扣里嵌着红色饮料罐头铁皮,铁皮上清楚地标着“王老吉”,标签上却打着“Made in Morocco”。虽然还不能确认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只是个闹剧,但从超高的点击量及回复来看,相当数量的网友相信这不是不可能。
  H&M的公关Amy Fu表示,她并不认为H&M是“快时尚”服装品牌,“优惠的价格并不等同于不耐穿的质量,H&M每年在本身和外部实验室进行约50万次质量监控测试,以确保其生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看来在消费者的要求和品牌对自身的看法之间,有一道鲜明的沟。
  同时,快时尚品牌被诟病的还有原创力的匮乏。这些品牌的设计师总是守在纽约、巴黎、米兰各大服装周的秀场上或各种时尚场所,观察和归纳最新的设计理念与时尚动向,同时特聘一些时尚买手和情报搜集专员,将他们买下的时装款式或者观察到的时装领袖的服饰特征汇报给设计总部;而遍布全球的门店也是品牌汲取消费者需求的最便捷之处,消费者每购买一件产品总部都会立刻收到具体信息,除了衣服款式,还有消费者反映甚至当时天气。Amy Fu称,H&M所有服装由150名设计师和30名平面设计师“配合买家创作和提供”,H&M“绝不会抄袭其他设计师的作品”,也“不会姑息任何抄袭行为”,那些所谓的“抄袭”,是“由于许多设计师都从同样的东西中汲取灵感,因此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的流行趋势可能相同。”   H&M有理由这样说,起码在设计方面它做出了迅捷反应:与大牌设计师联手。2004年秋季,H&M和时尚大帝卡尔·拉戈菲尔德的合作虽然只有短短一周,却使它声名与销售额同步狂飙,数年后一件“Karl Lagerfeld For H&M”依然是收藏佳品。尝到甜头的H&M开启了聘请大牌设计师担任客座的惯例,Stella McCartney、Jimmy Choo、Lanvin、Versace每次合作都能带来H&M门店外的彻夜排队、衣服被整架购买、当天eBay上被高价叫卖的盛景。此后这种合作方式被许多快时尚品牌模仿,TopShop、Uniqlo、GAP、Nine West都曾以大牌设计师为由招徕顾客。
  这是否能证明快时尚品牌正在以自己的力量创举时尚?林剑认为,这只是一种营销手段,说得更好听一点是良好的互相利用,品牌借助设计师的名气反衬品牌在时尚界的品位,而设计师也借由这些品牌走出最高端的象牙塔尖,让普罗大众体验到自己的设计,哪怕是经过简化的。
  快时尚从出生开始就决定了它和时尚的寄生关系,它们从每季巴黎、米兰、纽约的时装大秀中获取灵感来滋养自己,而无需花大价钱投入创意,品牌从不长期聘用大牌设计师就是明证,追逐时尚而非创造时尚,方便的代价是一年数千万美元的赔偿金以及没完没了的官司,但对于总收入来说那只是九牛一毛。快时尚品牌依然会最大限度地享受方便的好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的方便:低价、新潮,快。
  有人说,快时尚应该慢下来,好好把如何提升自主设计和产品质量上做一番考量。但林剑说,这是不可能的,“它的核心就是快,第一时间把创意放在消费者面前,一慢下来它就不再存在。唯一可能的变化是越来越快。”林剑觉得,快时尚品牌对那些对款式有要求对品质少要求的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毕竟用不多的钱就能买到最接近大牌的设计,但他崇尚“有钱买好东西的时候还是买好东西”,自始至终不信任快时尚产品的质量,觉得那些产品都是些穿过两次就可以扔掉的东西。“指望它陪你一生一世?这种心态是不对的。那是不可能的事。”以大牌的精工细作要求快时尚产品,本身就文不对题。
  至于快时尚到底是否应该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意能力,还是由市场说话,当消费者觉得快时尚的质量不可容忍,自然就不再购买,在此之前,外界的声音在庞大的利润面前可以忽略不计。林剑对这些资产庞大的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唯一期待,是它们可以多给年轻设计师一些机会,比如通过合作的方式,扩大年轻设计师的受众,或者做一些教育基金投入设计师的培养,促进设计行业更快地推陈出新。
  本土快时尚的品牌困境
  在国际快时尚品牌的汹涌来袭中,中国本土品牌也在奋起,曾经用五年时间将50万资产扩大到数亿元的美特斯·邦威,希望在此潮流中分一杯羹,它旗下的ME&CITY,定位22到35岁的白领人群,强调都市感,在经过最初ME&CITY只在美邦门店占据一角的阶段之后,美邦下大力气为ME&CITY储备地皮,目前两个品牌门店已经独立经营,力图避免在学生人群中深入人心的美邦带给ME&CITY“低端、幼稚”的影响。
  但这似乎并不容易,时装业早有经验,品牌从上往下走容易,譬如PRADA开辟MIUMIU这样偏年轻态的副线,后者可以借助前者的高端形象迅速打开市场;而从下往上走难,新品牌难免让人以老品牌的形象为依据进行联想。早在2002年,美邦就推出了一个叫CH’IN(祺格)的中高端品牌,定位和今日的ME&CITY不乏相似之处,在美邦旗舰店及部分商场售卖,两年之后这个副牌亏损百万,美邦暂停了它的运营,老板周成建说,那时美邦对高端成衣品牌还缺乏经验,同时市场对陌生的中高端品牌接受不足。
  国际快时尚品牌也做过类似尝试,譬如优衣库和Theory其实同属一个集团,但在Theory进入中国的时候刻意避开它和优衣库的关系,这种不为人知的区隔避免了低端品牌对中高端品牌的不良影响。所以当四年后美邦再度想走上坡路,品牌区隔成了必然,但在ME&CITY创立阶段两者隔得并不明显,这也造成ME&CITY如今的一系列的困扰:它有一个“洋气”的名字,却改不了消费者对它本土的印象。
  但这不能折毁周成建的决心,他砸下重金,在上海南京路上开ME&CITY门店,还专门请来彼时大热的《越狱》男主角温特沃什·米勒站台,一时场面火爆,算是娱乐圈盛事—但在时尚圈呢?看看业绩就知道了,ME&CITY在最初的两年持续亏损,周成建对外称,“非常不满意”。
  只不过这次美邦似乎铆足劲要把ME&CITY持续下去。在米勒之后,它又签下“精灵王子”奥兰多·布鲁姆作为代言人,还找来多位国际知名摄影师掌镜每季海报。相对ZARA、H&M这样的国际快时尚品牌,ME&CITY号称“更了解中国人的体型”,而老板周成建处心积虑多年构建的服饰博物馆收藏的清代以来上万件各种民族服饰,也是品牌丰富的灵感来源。
  为了与国际快时尚品牌竞争,本土品牌还打出了低价牌,定价与打折幅度都透露着诚意,但林剑并不看好本土快时尚品牌,一方面,在“快时尚”以此立足的“快”上,国内品牌离ZARA12天的出货周期还太远,产品反馈速度也有待加强,更重要的是,“时尚这个东西需要有全球视野,品牌需要比本土市场的需求稍微多那么一点点,当然你也可以脚踏实地的卖中国消费者细化的衣服,但最大的问题是,本土快时尚品牌不能给人品牌的价值,你必须站在更高的位置、被世界范围认可是时尚的,才有可能有品牌价值。”
  本土品牌面对着消费者只向西方低头的挑战,国际快时尚品牌则有着水土不服的困扰,Amy Fu说,H&M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学习并适应中国文化,将H&M的理念和产品带到世界的另一端,同时品牌还要培训本地员工,经过磨合之后,最终将管理权交给他们。”
  但林剑觉得国际品牌并未真正打算改变自己以“适应”市场,因为当下的消费者已经太“适应”它们了。这就是时尚的残酷之处—有的时候它跟所谓的创意或者适合度或价格没有关系,当整个世界朝那几个设计师俯首称臣,时尚就意味着一种无法超越的权威,你只能服从这个欧美为王的游戏规则。林剑和一些国际设计师讨论过相关问题:欧洲设计的衣服比例并不符合中国人身材比例,比如袖子大多偏长,但设计师的回答是,他们绝不会因此为中国人改变设计,“因为对当地市场做调整的话会让他么丧失西方市场。”所以林剑觉得,“更熟悉中国人的体型”,不能成为本土快时尚品牌吸引消费者的绝对优势,“我也看到许多温州制衣厂老板穿着意大利设计师的服装,袖子也长,他们照样穿,还觉得挺美。”当老板们都以西方设计为荣,本土品牌想要真正深入人心,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快时尚到底有多快?
  据统计,2011年,ZARA在中国共有156家新店开业。而到今年年底前,这一数量将达到400家,增幅达到256%。该品牌也将继续稳坐中国快时尚市场占有率前三宝座。
  截止到今年6月底H&M的门店总数达到2305间,较去年同期的2062间,净增加新店
  243间,而与此同时,该品牌在44个市场大区的门店数也达到2596间。
  每款服装,ZARA只生产3万件,其全球分店每店也只能摊到10件。但于此相对应的却是款式的多样,,每年ZARA能有1.2万款服装进入市场,是对手的3倍。
其他文献
阿丽雅的英文Aria是咏叹调、独奏曲的意思,餐厅装修和这个名字很相称,老式的优雅,不是复古,而是有点怀旧的感觉。作为中国大饭店的招牌西餐厅,如果从一楼的酒吧过去,你还会走过一段旧式的旋转扶梯,宛如进入一家老式的绅士俱乐部。  然而翻开菜单,映入眼帘的却是当代时尚的欧式美食。没有繁琐的用餐礼仪,不用一顿大餐吃上几个小时,商务午餐菜单颇受食客欢迎。在用餐之前,你还可以到酒吧试试北京最强的红酒储备。新任
期刊
近期,《中国好声音》作为一档音乐强档节目, 引发收视狂潮。各大媒体惊呼:《中国好声音》传递的正能量打破了音乐选秀类节目的“七年之痒”。庾澄庆、那英、刘欢和杨坤一道作为导师出席。人们发现,看上去忒年轻,又像个活宝一样乱蹦乱跳,卖萌自HIGH的顽童庾澄庆居然是四位评委里年纪最大的!庾澄庆开玩笑道:自己只有18公岁。  庾澄庆是谁?  庾澄庆,他,是一棵华语乐坛的常青树,是一位自己作曲、编曲、演奏、演唱
期刊
纵然水火无情,我们还是不希望把话题变得忧伤。  有了这些装备,在后面的雨天,  你也许能找到一丝情趣。  Haglofs Rose  不知什么时候,下雨都变得有危险了。但是一味的躲避可能会错过最佳逃生机会,倒不如换上超强的凉鞋趟出一片天地。Haglofs Rose拥有舒适的支撑和良好的稳定性,鞋底可以在潮湿环境下提供良好的抓地性,另外它还采用了天然Polygiene银盐技术,可以抑制异味。为了保护
期刊
Jacobs,“雅各布”,这个名字的发音就很性感。两个最基本的元音,被几个性感的辅音夹在中间。  所以,名字叫做Jacobs的男性大多雄性激素发达,健硕无比。  是的,《暮光之城》里的小狼人叫做雅各布,还有,就是那个时尚圈把玩性感的男人,马克·雅各布。  迷幻列车  当第一次来沪的马克·雅各布(Marc Jacobs)上台致谢时,观众竟然反应了几秒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一身笔挺西装的设计师分别走到火
期刊
这是一座热闹的围城。  来自全世界的年轻人,如同布朗运动的分子,云集到盛夏的Sónar电子音乐节,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当然,也有个别置身其中多年的分子,巴不得早点脱离这喧嚣的故乡。  在接近提比达波山顶的公路一侧,有一块硕大的观景平台,飙累了的暴走族们惬意地平躺在心爱的摩托上,脸上的大黑超对抗着地中海烈日。Jordi也将蓝色小奥拓停在这里,像一个城市规划者那般回首岁月,“前面那最显眼的怪物,
期刊
一个是蜚声国际影坛的魅力巨星,一个是一本正经的央视名嘴,章子怡和撒贝宁,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个人被风传走到了一起,到底靠谱不靠谱?答案是:很有可能。  以往明星恋情曝光,往往有炒作嫌疑,亦或是八卦周刊为吸引眼球,捏造不实消息。但章子怡与撒贝宁这个组合,实在太有创意了,若没有根据,谁想得出要如此炒作?更何况艺人团队实在难以从中获益。从制片方角度讲,章子怡目前参与拍摄《一代宗师》,按照电影制作与发行流程,
期刊
谍战的壳,心战的核  从题材来说,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麦兆辉与庄文强又在“吃老本”,  毕竟《无间道》《窃听风云》都已经用足了类似元素。  但对《听风者》来说,窃听只是一种手段。  当“麦庄”遇上麦家  麦家觉得麦庄电影在气质上接近他的小说:“悬疑,智性,都是把人物逼入绝境,对人性进行残忍的深层次拷问,甚至我们在题材上都一起走进了窃听领域。这大概是我们能一拍即合的原因。”  巧的是,早在2003到
期刊
金士杰是越来越稀有的剧院“遗老”,他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剧场运动,是台湾第一个  实验剧团“兰陵剧坊”创始人,这并非美差,演出收入微薄,还要靠打零工过话。他写的剧本《荷珠新配》可能是被台湾大学生搬演最多的剧本。在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中,他饰演一位患有“渐冻症”的老教授,他觉得死亡不可怕,对于每个人的剧本来说,这都是唯一笃定的结局。  “村民戊”开启舞台梦  我当年读的是专科,畜牧专
期刊
拟人、拟物是一种写作手法,如今,也被众多汽车设计师运用在车型中。  有天使、有猛兽、有公牛、有蝰蛇  它们中,谁的眼睛最美,你心中一定有了答案。  兰博基尼Aventador LP 700-4  兰博基尼的传统是其旗下的车型都得名于公牛,而Aventador则是公牛中的勇猛者。车如其名,LP 700-4正是一头勇猛的斗士。沿用剪刀门式设计、碳纤维硬壳式车体、12缸发动机、4轮驱动系统这是一
期刊
有人说香水如同女人的第二件衣服。从朦胧少女时期拥有第一瓶香水起,你就再也离不开那精美幽香的玻璃樽了。买下让自己心动的香水,把喜爱的味道“穿”在身上,仿佛就能让你莫名地心情愉悦。在活力绽放的夏日,你是否又在寻找一抹只属于你自己的花香呢?  梦幻花香水  1.洛俪塔花戒香水  30ml/RMB 470  洛俪塔花戒香水中苦艾花的香味,清新的气息中深藏着醇厚的花香。草莓叶与含羞草在花香中带来绿色清泉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