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何喜欢吮手指、啃指甲?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b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吮手指、啃指甲是幼儿常见的不良习惯,危害甚大,程度轻的摄入细菌,严重的啃坏指甲和指甲周围的皮肤,造成感染。要纠正这个恶习,家长首先要弄明白幼儿吮手指、啃指甲的心理动因。
  究竟是不是恶习
  【案例1】吮指萌娃彭彭
  彭彭是个1岁半的男宝宝,因为整天把大拇指含在嘴里,甚至睡着了还在吮,样子十分可爱,被爸妈亲切地称为“吮指萌娃”。有人提醒彭彭妈,说幼儿吮指不卫生,应该及时纠正。彭彭妈不以为然,说只要把彭彭的手指洗干净,吮一吮怕什么?再长大些,他自然就不吮了,所以不算恶习。
  【案例2】疯狂老鼠涛涛
  涛涛是个4岁男孩,“疯狂老鼠”是幼儿园小朋友给他取的绰号。之所以有如此不雅的绰号,是因为他有啃指甲的恶习,十个手指甲都被他啃得尖尖的,经常无意中划伤小朋友,所以大家都躲得远远的。涛涛妈想尽了办法,软硬兼施,仍无法帮涛涛改掉恶习,甚至连医生都束手无策。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提醒涛涛妈,涛涛啃指甲可能是情绪焦虑的表现,若不及时干预,有可能酿成心理疾病。
  【分析】是否正常看年龄
  根据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从出生后到1岁半,婴幼儿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口部,他们靠吮吸、咀嚼、吞咽、啃咬等口腔活动获得快感和满足。这一阶段被称为“口欲期”。所以,婴幼儿吮手指、啃指甲是天生的本能。有统计显示,90%的正常婴儿有吮手指的行为,甚至有很多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会吮手指。有些婴幼儿吮吸欲望强烈,吮吸奶水无法满足其需要,他就会吮吸自己的手指,毕竟,手指的形状接近奶头和奶嘴。另外,婴幼儿在长牙的时候,牙床会发痒,也会刺激宝宝的啃咬冲动。一般而言,到2~3岁,宝宝吮手指、啃指甲的现象会自然消失。
  如果宝宝过了3岁仍有吮手指、啃指甲的习惯,爸爸妈妈就要警惕了,因为宝宝有可能患了心理运动功能障碍。心理运动功能障碍是儿童期发病率较高的心理疾病,美国心理学家的调查发现,在6~12岁的儿童中,“经常”和“几乎整天”吮手指的儿童占比12%,而啃指甲的儿童占比高达44%。值得强调的是,啃手指这种恶习可在儿童期的任何阶段发生,但多数出现在11~13岁孩子身上,大约10%~30%的学龄儿童有这种行为,顽固者可能形成终身怪癖。
  毋庸置疑,吮手指、啃指甲是恶习,有百害而无一利。
  第一,不卫生。众所周知,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经常将手指放进嘴里,是非常不卫生的,特别对于婴幼儿而言,在没有学会正确判断卫生与否的前提下,把手指放入口中是导致病菌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若不及时纠正,有可能导致宝宝口腔和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等。
  第二,破坏牙齿健康。啃咬指甲会导致宝宝牙齿畸形,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甚至脸部变形。
  第三,导致甲沟炎。长期啃指甲会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和感染,导致甲沟炎。
  第四,影响发音。由于吮手指、啃指甲恶习的形成期正好与宝宝学说话的时期重合,又都是口舌运动,所以有可能影响宝宝某些字词的发音,造成口齿不清,容易出现咬舌等问题,进而影响宝宝的语言发展。
  第五,影响心理健康。宝宝有吮手指、啃指甲恶习,有可能遭到幼儿园伙伴和学校同学的嘲笑和歧视,对宝宝的心理成长具有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形成恶习有原因
  要纠正宝宝吮手指、啃指甲的恶习,家长首先要弄清楚恶习是如何形成的。儿科医生和心理医生的研究显示,宝宝养成吮手指、啃指甲恶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欲望补偿。有的宝宝在口欲期正常的吮吸行为经常被父母制止,探索世界的机会和权利被剥夺,就会在心里埋下尝试未果的心愿,对宝宝来说就是一个“未完成的事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当宝宝有能力去实现这个未完成事件的时候,他就会本能地去做,尽管这时候显得非常幼稚和不可理解。在心理学上,这叫欲望补偿。
  第二,缺少同龄伙伴。现在的宝宝大多是独生子女,住在单元式的房子里,当宝宝从幼儿园回到家,常常是一个人在家做作业、玩玩具、看电视。当他感到孤独寂寞时,便不自觉地去吮手指、啃指甲,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
  第三,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父母工作太忙,对宝宝要求过严,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原因,使孩子得不到充分的爱和关注(特别是母爱)而失去安全感,从而产生焦虑情绪,而孩子又没有找到合适的释放途径的时候,有可能通过吮手指、啃指甲来自我安慰。
  第四,适应困难。当宝宝适应新环境感到困难时,比如搬家到新小区、更换幼儿园,对环境和小朋友感到陌生,有可能出现吮手指、啃指甲的行为。
  第五,心理焦虑。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当宝宝长期处于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敌对等情绪状态中,会不自觉地通过吮手指、啃指甲来缓解这种焦虑,因为吮吸会让他们想起喝奶的感觉,而喝奶意味着放松和满足。事实上,吮手指、啃指甲的确能给宝宝一些安慰,对缓解焦虑有帮助,但这种帮助不能长久,而且会反过来造成紧张和焦虑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家庭气氛不和谐、家人关系紧张、父母之间经常发生争吵、父母过于严厉经常否定孩子、受到家人和老师的批评责骂等都可能让孩子感受到紧张和焦虑。
  第六,模仿和反面強化。有的宝宝吮手指、啃指甲是在模仿小朋友,这种模仿行为通常不会长久,只是玩玩而已,但是,如果父母此时粗暴介入,反复阻止、指责宝宝,宝宝反而得到了强化,为了吸引父母的关注而固化恶习。
  第七,转移痛苦。当孩子处于饥饿、疼痛或其他不舒服的状态时,吮手指、咬手指可以转移、分散宝宝对痛苦的注意力。若此类痛苦经常出现,可能使这类动作变成习惯性动作。比如父母喂养方法失当,当孩子感到饥饿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获得填饱肚子的食物,只能把手指放进嘴里当作安慰,久而久之就成习惯了。   第八,教育不及时。当宝宝从吮手指、啃指甲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快感后,便会时刻想着去吮指甲、啃指甲。如果父母对宝宝的这种行为不及时进行教育和制止,听之任之,很容易使宝宝的恶习固化。
  第九,营养不良。当宝宝身体缺少某种微量元素,如锌、铁等,也会引发吮手指、啃指甲行为。
  矫正恶习有技巧
  宝宝有吮手指、啃指甲的恶习,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同时也对心理健康不利,所以家长要及早进行预防。对已经形成恶习的宝宝,家长应首先查明宝宝形成恶习的具体原因,定位好真正的原因之后才能采用最快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矫正。如果自己无法判断的话,可以借助专业的医疗评测机构进行诊断。父母可采取的矫正措施如下:
  1.正面指導,避免冲突。宝宝吮手指、啃指甲的恶习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家长的注意、指责和纠正可能会负面强化恶习,所以,在对孩子进行矫治时,态度要亲切,语言动作要轻柔,不要大声地呵斥、恐吓、打骂。另外,当孩子在矫治的过程中有所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及鼓励。
  2.尽量满足宝宝被爱被关注的需求。父母要注意改进喂养方法,定时、定量地观察和喂养孩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定时吃喝的习惯,一方面也能防止其出现吮手指、啃指甲之类的行为。对已经出现吮手指、啃指甲恶习的宝宝,父母要尽量满足其被关注的需求,如多与孩子交流感情,进行肌肤接触,陪孩子做游戏,带孩子郊游,睡前给孩子以温情,让他能愉快安详地入睡,使孩子有一种安全感、满足感与幸福感。
  3.增添生活乐趣。宝宝生长的环境比较单一,或者父母平时工作较忙没办法陪伴宝宝,不妨把宝宝送到幼教机构,让宝宝有机会与同龄人一起玩耍,或给宝宝买些新奇有趣的玩具,分散宝宝的注意力,一方面可以减轻宝宝孤单无聊的体验,另一方面可以让宝宝没有机会或时间去关注自己的手指。
  4.改善家庭环境。尽量给宝宝宽松、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让宝宝有表达自己意愿和想法的机会,尤其是让宝宝敢于并愿意在家庭中表达生气、失落、不满等负面情绪,避免积郁成疾。
  5.定期剪指甲。父母应该每周为宝宝修剪指甲一次,使其啃不到。同时应注意孩子手部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疾病。
  6.厌恶疗法。在宝宝经常吮吸、啃咬的手指上撒一些胡椒粉,或涂些黄连水等苦味剂,或缠上胶布,使之在吮吸、啃咬时产生厌恶感,可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
  7.脱敏训练。规定宝宝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不停地吮手指、啃指甲,直至感到不舒服、不愉快,促使其慢慢改掉这一习惯。
  8.代币奖励。父母和宝宝约定好,每天给宝宝记录吮手指、啃指甲的次数或时间,当宝宝连续多少天减少了多少次恶习,父母给予相应的奖励,例如小贴纸等,以此来逐渐减少恶习的次数和持续时间,达到最终消除的目的。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如果你是一个积极的人,你就会看到一个积极的世界,就会生活在积极状态之中;如果你是一个消极的人,你就会看到一个消极的世界,就会生活在消极的状态之中……  我在心里祈祷:儿子,你可以玩玩游戏,但是千万别上瘾!千万别上瘾!……结果,儿子真的上瘾了  咨询室里,白女士讲述自己和儿子的故事,不时被自己的抽泣打断。她的儿子小双今年14岁,上初二,因为痴迷手机游戏而荒废了学业,目前休学在家。她的丈夫费先生经营国
大宝总是先打游戏后写作业,但他也很自律,玩是玩,不该玩的时候马上收手学习,不用大人督促。这对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并不容易。有人问我是如何培养的,我的经验是——  我让儿子对打游戏这事有充分的控制,这样他就不会轻易地被游戏所控制  儿子大宝在四年级的寒假参加了冬令营。在冬令营,他学会了玩网络游戏《王者荣耀》,随后跟球队去外地集训,学会了更多的网络游戏。  对网络游戏,我向来立场鲜明:打可以,但要限制
心理学上有个重要理论,就是“马斯洛需要理论”。这个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归属需求和尊重需求是人的中级需求,而自我实现是人的终极需求。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如敏感、自卑等,主要表现为:1.特别依赖妈妈;2.不愿和妈妈分离,上幼儿园哭闹;3.内向、没有主见;4.有很多小动作。  
电影《华氏911》的导演麦克尔·摩尔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刺头”和“扒粪者”,是一位积极介入现实的知识分子,他也是一位作家。无论是他的影片还是书,都带有强烈的政治讽刺意味和犀利的现实批判风格。他在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前,运用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新闻资料、文件、采访片断,通过剪辑加工再配上自己的旁白,制作出这样一部以布什政府为批评对象的纪录片。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就是要让观众在看完影片之后,不要
近年来,许多教育专家呼吁爸爸回归家庭,参与家庭教育,甚至有研究认为,爸爸带大的孩子更聪明。这样的声音让妈妈们很不服气:甩手掌柜凭什么更有价值?难道贪玩懒惰、粗心大意能对孩子有什么好影响?且慢,先来听听河南父亲张帅的故事,您再下结论。  张帅出身农民,只有高中文凭。见两岁的女儿尼尼迷恋电子游戏,张帅十分烦恼,却也无可奈何,毕竟生活中处处充斥着电子产品,躲也躲不开。  春节回老家过年,张帅的父亲手工制
梅拾璎是北京大学法律专业硕士,现为专栏作家。2020年10月,她的亲子畅销书《唤醒孩子的内驱力》由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出版。如今,她的女儿钱小雅是北京大学双学位在读生;儿子钱小能正读初中,是北京市海淀区的“三好学生”。当笔者问她,两个孩子如此优秀,究竟有什么家教秘诀时。她说——  如果你想让人们造一艘船,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不要发号施令,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小王子》的作者
乱 写乱画常被看成不认真的表现,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心理学教授杰克·安德拉德博士及其同事完成的一项研究却发现,涂鸦行为有益改善学习、创造力和行为表现。  首先,涂鸦可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使接受信息最优化。杰克·安德拉德博士及其同事在研究中发现,接听电话时,与边听边做笔记的参试者相比,边听边乱画的参试者能够回忆的信息多出29%。研究人员认为,涂鸦涉及大脑“执行资源”,有助于完成规划、执行多任务和集中注意
有些孩子特别怕输,比如与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当他落后时立马懊恼地张嘴就哭;或者当他觉得自己哪儿做得没有别人好時,也会失望地大哭。反正就是特别敏感,输不起!孩子间又偏偏喜欢比赛、比较,想比别人表现得好。如此一来,就会经常惹哭那些输不起的孩子。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虽然喜欢比赛和比较,但对结果不太在意,能坦然地接受输赢,继续快乐地游戏。为什么有的孩子输不起,而有些孩子却输得起呢?凡事有果,必有因。那些输
问:我正与丈夫协议离婚,他同意4岁的儿子随我生活。请问,我能否要求他一次性付清孩子的抚养费?如果可以,以后物价上涨了,我能否要求增加抚养费?  胡悦悦(广西桂林)  律师意见: 夫妻离婚时,子女抚养费的支付可以一次性付清,若日后情况发生变化,原定数额不足以维持子女生活的,则其有权要求增加抚养费。相关法律条款如下:  我国《婚姻法》第37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
13年,12批。  1995年开始起步,安徽省公开选拔厅级领导干部创造了一个全国纪录——批次最多、持续性最强。  安徽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安徽通过持续性努力,形成了公开选拔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和成熟的运行机制,为广大基层干部脱颖而出搭建起一个大舞台,有效扩大了选人用人的视野。在公开选拔的浪潮中,干部队伍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洗礼,不仅锻炼了能力,更提高了素质。  12批次年轻、充满活力的公选干部,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