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与“指”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mlig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之所以能称之为人,是因为有与动物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我们不断的向自己提问,例如:我们从哪来?等等。千百年来,人类为了回答自己的问题创造出称之为信仰的构架,每个民族的信仰在不同程度上得以传播。由图腾到祭祀,由祭祀到宗教,由宗教到文化,由文化到文明;由人权到神权,由神权再回到人权;由部落到村庄,由村庄到城镇,由城镇到城市,由城市到国家。在这一系列的辗转反侧中,人类甚至摆脱了基因里为生存而生存的本能。在这期间,产生了大量的表象的语言,这是我们所察觉到的所有事物的各种形体,这更是我们赋予周边环境一种具体化的意象,我们所用来描述的概念,往往隐藏在表象性语言之中,不易被人们正确解读。
  当然,表象语言并不等同我们在当代艺术里所运用的个人符号,符号的作用由古至今都相当直接,在当代艺术的一些平庸的作品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为了标示而刻意出现的符号。符号可以构成视觉、文字语言的一部分;符号也可以是公路上起指引作用的安全标示;符号更可以是某些令人记忆深刻的快餐店标志或豪华汽车标志;符号更多向我们传达的是一种可以使人们瞬间明白并进行知觉检索的简单信息。
  表象语言可以归到哲学范畴,哲学家常常以表象世界为对象,开创出相应的精神理念,而在艺术创作中,表象语言从来不曾缺席。一些具有公认特殊意义表象化的“物”,如内经图、太极图、凤凰、中国文字,等等。这些具有中国艺术语言的“物”更是常被中国当代艺术家运用到观念艺术作品中,用其摆置方式(解构、重构)构成作品或直接放置使之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以此表象化的“物”的直观表象及其附属的诸多精神层面意义作为作品的“材料”。当艺术家有足够的文化底蕴与观众探讨社会压力、哲学等问题时,表象化语言必然出现在其作品中,而不是浮躁的重复个人符号或一味的重复前人,当在作品中不断地重复“符号”和抄袭前人,艺术家会堕入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中,艺术作品无法变得成熟。
  在关于表象化语言上,一些具有相同表象化的形式广泛的出现在世界上的不同地区,当然,它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或不同的时间段下,所被赋予的概念与精神特征都有所出入。例如说:龙。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象征着祥瑞,我们更是自称龙的传人,而在古代中国,龙也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但是在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作品中,龙被描绘成贪婪、邪恶、暴戾的,这些艺术作品中描绘了许多骑士与喷火恶龙争斗的场景。现今我们无法判断许多表象化语言的出处,这些“物”是古代人无意识状态的产物,还是一个文化对另一个文化的思想灌输?笔者拒绝一切独断的臆想,只能在当代艺术范畴内,把表象化艺术语言的运用当成一种解释性的视觉语言。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是由各种不同的表象化的“物”累积起来的历史,“物”因为生产、祭祀、文化等各种原因被创造出来,又因为各种相似的原因被摒弃或被别种样式的“物”所取代,这使得人类的精神生活不断的丰富起来,随着积累,我们从表象的“物”所传达出来的信息,看到某些更深入的问题,并学会用这种方式看待周边事物,这是我们开始认识到事物存在的双重性的一个征兆。当然,秉持这种态度将表象化艺术语言深植到艺术作品当中去,考验的是艺术家自身的文化底蕴,这决定了展出的作品在符合艺术家自身审美情趣的这张“表皮”之下,是否具有旺盛的内在生命力。例如梯子,不仅可以供人攀爬,也象征着人的自我战胜,在《圣经-旧约》中更是雅各梦见的天梯,象征着天堂与人间的来来往往;又例如密宗里一个简单的手的动作,便施展出有着让众生不要恐惧的寓意无畏印。这些表象化的“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常常见到,例如我们中国传统的生肖文化,从科学上说,猴子可以是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之一,也可以是友人或亲属的生肖,生肖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甚至附带了动物的特征成为属相主人的精神特质。从理解表象“物”内在的眼光去看待事物,那些内在的生命力指引、拓展了我们的认知范围,在艺术范畴更好的作为“材料”,供艺术家使用。
  战国时期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的指物论里曾说道:“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谓指乎?”,公孙龙在《名实论》中阐述了自己对“物”的理解:“天地与其所产焉,物也。”也就是说,包括天地自身在内的万事万物都属于“物”的范畴,也就是说“物”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指”实际上就是各种表象化“物”之下的不同信息与附属产物。在许多优秀的观念艺术作品中,各种形式也许不被观众所理解,甚至被一些所谓的艺术品论家曲解,但这些作品的广泛传播已获得众多人的认可,证明艺术家们确实达到了哲学探讨的高度,例如徐冰的《天书》,四千多个自创的别字使得观看这件作品时产生巨大荒谬感,正是艺术家在向大家传达自己对“物”与“指”之间的困惑,文字这件“物”所承载的“指”是谁人赋予?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用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将问题抛出,引人深思。当符号可以传达一种可以瞬间知觉检索的简单信息时,人们产生意识上的惰性,艺术家也为了迎合藏家与艺评,逐渐将深刻的、引人深思的创作理念抛弃,使得表象化“物”在作品中的使用逐渐缺失,最后使得我们越来越习惯肤浅,并进入一个在看到较有深度艺术作品时,我们很难去理解其背后所隐藏的意境的尴尬境地。在赋予有既定概念的“物”的新的意义时,我们更多的考虑应该是新的意义是否是原有概念的延展。早期佛教认为,佛的形象是无法被表述出来的,因此,这一时期的佛教艺术作品都是以表象化的“物”来描绘佛祖,莲花宝座背后的意义是佛祖曾经在此讲经布道,脚印则表示佛祖所到之处,但是到了现今,我们看到的莲花宝座上都是有一尊或坐、或摆出姿势的具象佛像,这在以前的佛教文化里是不可想象的,但这种形式存在并且在我们眼中是合理的,这就是概念的延展。一些象征物出现在各种文明里,它们的起源往往有很大的争议,那些概念相似的“物”在历史上甚至看不到有所交集,但它们如此相似,并且很有可能是在同一时期由许多不同文明所孕育出来的,我们可以把他们当做几条并行的线进行对比,发现它们的出现与当时人们的崇拜与渴望有关,比如我们经常在一些文化中看到母神造型的表象,无论是雕刻、岩画,那些母神的造型大多有着硕大的乳房、宽大的腹部、饱满的臀部,这也许意味着,那一时期的人类与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抗争,孕育出新的生命代表着族群与血脉的延续,进一步研究,母神所附带的概念更是包含了富足与丰收。在不同的文化里,母神的表象更是有各种形式,有具象的,也有将母神表现为一个简单的三角形,三角形象征着女性生殖器官。通过结合历史并从概念延展的角度去研究,往往较容易梳理清楚大致脉络,也便于艺术家对表象进行研究运用,使得作品更加容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获得认同。
  当代艺术中,有艺术家会将自己孩提时代的经历表现出来,是为了在自己和观众之间寻找时代的共性,这些作品对很多不同时代或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来说是晦涩难懂的,也许这是一种捷径,但作品本身只对有相同经历的观众产生共鸣,此种表象语言的生命力也许并不强大。梦境所产生的表象语言却让大多数人有着认同感,相信每个人都梦到过奔跑、追逐或从高处跌落,这些表象性语言出现在潜意识的梦境中,附加的信息往往是人们对不同事物的恐惧或焦虑,所以描绘梦境各种怪诞的表象化“物”的题材也屡见不鲜,如西班牙超现实画家达利的作品就让人记忆深刻。大多数表象性的“物”因其具有特定附属信息,历经千百年之后依旧沿用,但是在此期间内也发展出很多表现性“物”深入现代人内心,有些“物”附属概念是美好,有些“物”附属的概念则是噩运与恐惧,例如广岛上的蘑菇云;倒塌的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等等。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细心观察,我们总能看到周边那些表象化的“物”所附带的信息,如果考虑到极致的地步,我们被“物”所包围,我们活在“物”中。这对艺术家自身而言,我们有大量有价值的“材料”供我们使用,通过观察、研究这些“材料”,我们在加深对自己的了解的同时更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来看待艺术本身。
  [胡毅,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白士勇  1958年生于江苏武进,自学绘画、雕塑。1980年应聘任武进师范美术老师,1993年创办大成雕塑艺术中心兼任艺术总监。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画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雕塑协会会员。
期刊
杨运高  1979年生于广西象州,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学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陈平工作室硕士,南京书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  杨运高是一位勤奋、善于思考和很有才气的青年画家。勤奋对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很重要,可以说是成功的基础。可是,只有勤奋而不善于思考和缺乏天赋的人,也很难有真正的作为,反之亦然。自幼爱好丹青的杨运高,在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学习
期刊
张葆冬  1958年生于兰州。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大美术系,1985-1986年在中国美院中国画系进修,2009-2010年在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研修。现为集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兼中国人物画艺委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大画展并获奖。  出版有《张葆冬速写插图集》《中国画名家精品粹编·张葆冬意笔人物》《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大系·张葆冬精品选》《当
期刊
黄强  1953年生于广西博白。1977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副研究馆员,现为博白县文化馆馆长。
期刊
唐寅,明朝苏州人。生于1470年3月6日,卒于1524年1月7日。自幼聪明伶俐,并在其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年轻时仕途曾经一帆风顺,但不久就因上层统治阶级的政治争斗而仕途遭挫,遂对功名心灰意冷,只能以作诗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最终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一、痛苦的经历体验  唐寅的一生,主要以书画成就令世人称道。然而,和中国古代大多数文人一样,真正令其心醉的却是仕途功名,在他29岁时,参加应
期刊
罗晶晶  1980年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深圳宝安画院特聘画家。擅长中国工笔人物画,作品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美术展览并获奖。
期刊
谭志军  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师范专业,现为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动画系副教授。
期刊
马兆琳,1979年生于山东烟台,200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写意人物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李孝萱教授。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二工作室。
期刊
吴海立  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  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收录《中国当代绘画艺术》 作品获深圳宝安沿海美术巡回展银奖 作品参加漓江画派新农村画展  作品获全国第二届风景——风情油画展入围奖  作品收藏于上海美术馆。
期刊
引言  风水术又称为堪舆学,萌芽于史前社会,东晋郭璞在其所著的《葬书》提及“风水”一词。《山海经图》是我国最古老的风水地图。风水术与山水画的发展关系得益于两者所追求的自然山水观。风水术主要是从自然山川的物质基础着眼,经过术士的观察、研究的体验之后,寻找适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地,而山水画是把这种理想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山水画与风水术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山水画作品中,而且也在山水画论中在所论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