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的沸腾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61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爷爷很早就教导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曾经的摩尔定律也告诉我们,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2008年到现在,60个月过去了,科技进步的速度早已将摩尔定律甩在身后,你肯定也感觉到,科技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学术期刊、实验室,以及CCTV的报道里,而是越来越紧密地包围着我们,并且深刻改变着你我的生活方式。
  在让人眼花缭乱的科技与产品中,有一些当之无愧的“明星”,它们以巨大的创新性和异常火爆的人气,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足印”。它们是老古董的颠覆者,它们引领着移动互联的潮流,它们开创了新的领域与模式。更重要的是,它们让社会地位千差万别的人群,统一为身份平等的用户。就此而言,科技确实在让人类更公平!
  下面,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来盘点下最近五年中这些最具颠覆性的产品和技术。

功能机颠覆者


  为了寻回一些记忆,我们要从2008年的一部电影说起。它就是让剧情拥抱广告的《非诚勿扰》,还记得葛优用的是什么手机吗?拥有透明翻盖的Moto A1600。作为商业电影,它的选择代表了当时大众的审美趣味,但从今天看来,这或许是功能手机在中国的最后一次闪耀。
  摩托罗拉推出这样一款手机一点都不令人意外,因为在黑白屏的时代,它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全触屏产品,但以今天的视角,这批手机的特点也仅仅是可触摸操作而已。功能拓展性差、娱乐能力不强,让其对键盘手机并没有产生什么颠覆性影响—或许是2007年iPhone的推出让摩托罗拉坚定了对这款手机的信心,但它也从反面印证了iPhone的成功并不仅仅因为那一块屏。

互联网新贵


  iPhone+iOS+3G的组合正式拉开了移动互联网的序幕,最初人们只将其看作互联网的补充——最多是延伸,但它却用不到5年的时间展现了自己的魔力。如果说互联网的商业基础在于搭建并利用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那么移动互联网则让这种联系变得增强、繁复、无处不在:基于LBS的信息推送、新的社交方式、移动办公……它甚至颠覆了原有的商业模型;同时,移动互联网也让创业门槛降低,小而美的App开发团队不在少数。手机成为人的必备工具,而原本需要亲力亲为的事,都会被发掘出新的商业模式。
  但互联网的这5年不是没有惊喜,伴随着移动端的发展,互联网自身也在进化,一些产品同样在给商业和生活带来变革。


1 iPhone


  创新指数:★★★★☆
  影响指数:★★★★★
  发布时间:2007年1月
  出品公司:苹果
  iphone虽然发布于2007年,但作为系列产品,5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手机界。iPhone让手机形态统一于全触屏,让智能手机和功能手机的区隔第一次如此明显,也让曾经的巨头明白:手机并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它必须足够好玩。iPhone的魅力就在于其功能似乎其他手机都有,但却做得如此极致和不一般。它在交互体验、工业设计上的追求,直接拉高了大众对通讯产品的审美品位。有人说苹果封闭、傲慢,但即使这样,也没有挡住众多模仿者追赶的脚步,因为它重新定义了手机。

2 iOS系统


  创新指数:★★★★★
  影响指数:★★★★★
  发布时间:2007年1月
  出品公司:苹果
  曾经,诺基亚会给其中高端手机配一本厚厚的说明书,但在iPhone的包装盒中,却仅仅只有几页纸——上手就会操作,这源于iOS系统极大的易用性。iOS最初并没有被寄予厚望,被命名为iPhoneOS,后来才陆续运用到到iPod touch、iPad以及Apple TV等产品上,2010年6月才改名为iOS,成为整合苹果产品线的一大平台。
  iOS的意义还在于为苹果搭建了一个生态系统。有了在iTunes上卖音乐的经验,苹果很自然地建立起了App Store。强大的手机出货量和完善的分成模式,让原本还是散兵游勇的开发者纷纷被iOS收入麾下,而这些小创业者也成了移动互联网的首批掘金人。2011年10月,iOS平台上的应用数量突破50万个。苹果建立起了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第一个生态系统,展现了一个新兴领域的生机和潜力,而就在几年前,苹果还被视为一个硬件公司。

3 微博weibo.com


  创新指数:★★★☆
  影响指数:★★★★
  发布时间:2009年8月(内测)
  出品公司:新浪网
  新的发声模式+成功的早期运营,让中国互联网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巨大入口。从社会角度而言,脱胎于Twitter的微博,继承了前者的信息集散性,但在中国,这让它逐渐演变成一个媒体平台。曝光、讨论、救助,从没有一个工具能让人以如此低的成本来表达观点。
  如果没有微博,你永远无法想象140个字的商业威力有多大。当一个账号拥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粉丝时,它自身就变成了一个鲜活的媒体,而文字、图片、视频,多媒体的组合也让其在营销上拥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不过,比起微博的社会意义,其商业力量或许只是一时的狂欢。几年来,微博上的玩家们仅仅在其媒体属性上挖掘营销价值,而这仍然是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微博的最大价值在于其上沉淀的社交关系,挖掘“联系”的价值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根本。而阿里的进入也正是看中了新浪微博在这方面的潜力。

4 大数据


  创新指数:★★
  影响指数:★★★★
  大数据是新概念,但不是新事物,因为它实质就是早已有之的数据挖掘。大数据今天被人们拎出来,不是因为数据量终于大得爆棚,而是它的结果正被直接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中。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的普及,人们在其上留下了越来越多的使用习惯和行为路径。通过梳理、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分析出人的喜好和未来的行为趋势,所以美国人能通过twitter预测了流感的爆发。   人类自古以来就热衷预测未知。今天,电商网站可以通过你的购买记录推荐商品,微博可以通过你的关注喜好推荐好友—机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懂你。未来,这或许涉及伦理问题,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大数据让商业活动更精准、更有针对性。

5 云计算


  创新指数:★★
  影响指数:★★★★
  “云”真的是一个形象的概念,本地计算机可以与一个看不见的“空间”进行数据交换,而你也不必购置过多的服务器,甚至PC也不需要主机——只需要一根网线,运算和存储都在“云”上进行,这里的“云”就是远在某地的服务器群。如果说大数据满足了人们的八卦心,那么云计算则来自于人类追求高效率的本性。
  早期,科研人员为了让每一台计算机都充分发挥作用,将不同地区的计算机彼此联网、互可调用,这样某台设备在本地空闲时,异地就可利用它的计算能力,这便是云计算的雏形。今天的云计算同样如此,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等终端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与“云”联络,避免自身负担过大的计算、存储能力,从而减小体积、降低成本,而这也为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人们的身上或许只需携带一块屏,其他事情交给“云”来处理就好了。

移动互联网玩家


  iPhone最初只被视作功能机的颠覆者,人们不知道它身后紧跟的是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但如果智能终端格局只有iPhone一家,那么移动浪潮恐怕又要延缓几年到来。好在,Android适时出现了。

6 Android


  创新指数:★★★★★
  影响指数:★★★★★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
  出品公司:Google
  Android由Andy Rubin等人于2003年创建,但过了不到两年,这家公司就被Google收购,当时人们并不知道Google的真实意图。2007年11月,Android发布,并且免费开源。Google与苹果迥异的移动策略,也体现了两家公司性格的根本不同。
  Android的开源恐怕是商业史上最杰出的免费案例,目前其全球市场份额业已过半,庞大的Android生态让Google在移动领域得以与苹果匹敌。但Android的意义更体现在对手机智能化、廉价化的推动,由于具有较好的平台性和拓展能力,它掀起了硬件智能化的浪潮,为“软”与“硬”结合创造了条件。

7 微信


  创新指数:★★★☆
  影响指数:★★★★
  发布时间:2011年1月
  出品公司:腾讯
  微信是不是腾讯的船票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让人们第一次深刻地感知了移动互联网的魅力。它基于熟人关系,又跨过了陌生人的边界;它是一个移动IM工具,但又让“朋友圈”成为上班族寻觅已久的线上社交平台;通过移动支付、扫一扫等功能,人们从它身上看到了O2O的雏形;当然,这里还能“打飞机”。
  理论上,微信会具有更强的媒体属性,但腾讯不希望它变成一个单纯的小喇叭,而希望它能成长为一个掌上工具、一个个人们彼此联系的入口。今天,微信日活跃用户和海外注册用户均已过亿,这一次腾讯真的动了电信运营商的奶酪。

硬件复兴


  十多年来,互联网上的模式被一轮又一轮地颠覆、洗牌,但硬件却始终沉默。“家电”、“消费电子”,这些称呼也已被唤了多年,却一直没有新类别的加入。但这5年移动互联网的沸腾,却引起了硬件创业者的悸动。Android的平台支持、智能手机性能的提升、蓝牙4.0及各式传感器功耗和成本上的优化、互联网对用户的教育,让硬件有了新的进化方向。
  无论是可穿戴设备还是智能家居,“新硬件”必将是软硬搭配、共同发挥作用的产品。事实上,它们已演化成为一种“Hard App”,一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吸引、截留流量,并将其变现的工具。


8 小米手机


  创新指数:★★★★
  影响指数:★★★★☆
  发布时间:2011年8月
  出品公司:小米公司
  从被诟病、吐槽,到一步步被认可,小米手机已走过三代,三年来唯一不变的是每次放货时的疯抢。作为一个老互联网人,雷军将互联网思想归结为“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作为一个硬件业的新入门者,他又给小米制定了软件+硬件+互联网——“铁人三项”的打法。思路清晰,产品迭出:小米盒子、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在硬件制造领域,中国人曾先有量、后有质,但能造出势的,要从雷军开始,他值得学习(更多内容请见本期关于雷军的详细报道)。

9 开源硬件


  创新指数:★★★★
  影响指数:★★★★☆
  你可以把开源硬件看成一组电路板,它的价值在于集成了底层技术,因而能让人即便没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一样可以开发硬件,从而降低了硬件创业的门槛。这组电路板上有处理数据的CPU、有接收数据的传感器和按钮,还有输出数据的屏幕、电机等等,发烧友通过选购配件可以尽情捣鼓。
  开源硬件的电路设计和控制程序都是开源的,使人们能够进行创意共享。它由来已久,但真正发挥作用却是在“软硬结合”的今天。目前,较成熟的平台有Arduino、BeagleBone和树莓派,而研发和销售开源硬件的企业也被创客们称作“军火商”。国内比较知名的“军火商”有Seeed Studio、DFRobot等。


10 Google Glass


  创新指数:★★★★★
  影响指数:★★★★
  发布时间:2012年4月
  出品公司:Google
  声控、骨传导、眼前阅读邮件……尽管仍未正式上市,作为一款近乎科幻的产品,Google Glass从亮相的那一刻就吊足了人们的胃口。有人认为,其缺少实际的使用场景,是一款过于极客化的产品,即便这样,Google Glass依然透露出两个信息:科幻可以离人类更近、可穿戴时代即将到来。
  开源的Android、低功耗的蓝牙4.0、云计算、可提供后端服务的大数据,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整合,5年来的科技进展为可穿戴设备的诞生打下了基础。解放双手、自我量化,中国的硬件创业者第一次离这些酷的概念如此之近。
其他文献
关于“年度创业家”奖  2012年起,《创业家》每年都评出十位年度最具颠覆性、最具创新性、最具市场影响力和最具个人魅力的创始人,并为其颁发“年度创业家”奖。2012年的十大“年度创业家”是高德软件创始人成从武、YY语音创始人李学凌、蓝色光标创始人赵文权、探路者创始人盛发强、泰格医药创始人曹晓春、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美团网创始人王兴、聚成创始人刘松琳、贝达药业创始人丁列明、桔子水晶酒店创始人吴海。他
期刊
6月18日的黑马华为特训营上,一位学员向华为前党委书记陈珠芳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预测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将迎来‘冬天’,但中层团队普遍觉得我是杞人忧天,他们出现了惰性。受他们的影响,员工执行力和效率明显下降了。华为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事实上,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惰怠现象几乎难以避免。《华为基本法》起草者之一、黑马华为特训营导师包政说,管理学留下了这样一个疑难问题,当公司越来越大,工作热
期刊
无心插柳柳成荫,陈绍鹏的过去就是这样的。  报考大学专业时,梦想成为科学家的他接受大哥的提议学了计算机,并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联想时,本想从事技术研发工作的他阴差阳错地成了销售员。从此,他先入西南、再战西北、后征华南,足迹几乎遍布全国,把联想电脑的旗帜插满了那些“蛮荒之地”。而后,他又以大中国区总经理的身份带队做先锋,负责并购IBMPC第二阶段的整合业务。随后,这支队伍再次转战美国市场,第一次参与
期刊
过去14年,陈昊芝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一样。  1998年,20岁的陈昊芝以个人网站作价入股雷军的卓越网,远未等到它成为“亚马逊中国”即撤出,在联众公司短暂打工后创办了网络游戏点卡销售公司,并于2004年卖掉。接着,他相继创建爱卡汽车网、SNS社区、译言网及盛世收藏网,直至2009年年底与CocoaChina(一个苹果开发者社区)建立者刘冠群相识成立触控科技。  2011年1月,当来自波兰的一款名叫
期刊
五年前,我40多岁了,开始反思。  那时我在湖南广电做了20多年的广播新闻,那种累不是身体的累,主要是心里累,压力非常大,当时有一种站着进去抬着出来的感觉。我的身体基本被摧残,得了很重的病,我觉得要远离这个环境。  当时,我有两个大姐,她们55岁退休之后一年间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状况,一位大姐得口腔癌,还有一个大姐因为腰椎间盘的问题一条腿不能走路,这让我很恐惧。我想我要找一个人生的软着陆,退休之后让自
期刊
2010年七八月份,我在深圳的一个报刊亭里买了第一本《创业家》杂志。当时我蠢蠢欲动想创业,已经买了几本书在看,但感觉书的信息没有杂志快。  《创业家》杂志上有很多创业的故事挺吸引我,包括一些人成功的经验,一些人失败的心得体会。本来创业是需要一股勇气,毕竟辞掉工作去创业面临很大的风险。看《创业家》上的一些故事,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跟杂志报道的那些创业者比,根据我个人的经历,我还是有能力去创业的。我就真
期刊
博雅的四个重要决策  博雅团队的执行力非常好,在执行力之上,靠的是差异化的决策。回看过去几年,第一个重要的决策是,博雅决定自己不做平台。2008年左右页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多人觉得把自家产品放到别人的网站上会不安全。但博雅去和大型SNS平台合作,因为早,所以我们在平台上有用户红利。  第二个重要的决策是,博雅下大力气进军海外市场。当我们发现国内市场的成长性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或者SNS平台的开放理念
期刊
2009年,中关村有一个规格还挺高的论坛,我一个朋友有票,但她要出差,去不了,叫我去听听。那时候我儿子上大学了,我正好没事干(就去了),挺巧合的,要不然很难知道有《创业家》这样一本杂志。  我记得当时有《创业家》杂志社牛社长的演讲。牛社长还挺有魅力的,我忘了他具体讲什么观点,他的头发甩来甩去,讲的也不是特严肃死板的主题。  论坛上有很多厂商卖东西,牛社长也亲自推销《创业家》杂志。当时《创业家》杂志
期刊
创业不应该总是苦哈哈的,抬头奋斗之余,不妨看部电影放松一下。下面这五部电影是在微博上由创业者投票推选出来的。它们都展现了特定场景下,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奋斗。看完之后,或许能激发你新的创业动力!1 《中国合伙人》  得票数:126  推荐指数:★★★★★  导演:陈可辛  类型:剧情  上映日期: 2013年5月  以新东方为原型的创业电影,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创业者的奋斗史,以及合伙人之间的利
期刊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把商业领域领先的营销模式用到影视项目上。”安玉刚说。从最初的写稿、发稿、出创意,到今天的影视片全案营销,影行天下走了四年。  2008年,安玉刚和张文伯开始在本职工作之外,接一些影视片营销的私活儿,却发现自己越来越忙,时间完全不能兼顾。2009年初,安玉刚开始全职创业,随着承接的业务越来越多,人手、精力依然不够用,张文伯也被拉了下海。当时《锦衣卫》和《叶问》的团队找到了安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