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三维视角下新时代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巩固问题研究

来源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sdfdf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巩固农村党组织领导权极其重要,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权理论是其深厚的理论基础,来自实践的“三重需要”则是其有力的现实依据。从权力来源、权力行使、权力监督三个维度围绕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巩固问题进行综合探究,对“农村党组织领导权”概念进行科学释义,并依此分析当前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巩固的实践困境,最后尝试提出相应的出场路径,以期推动新时代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不断深入巩固。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党组织领导权;中国共产党
  党的十九大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位居其首。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一切事情的根本前提。中国作为一个拥有6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问题纷繁复杂,农村事业千头万绪,农村社会千变万化。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农村社会在其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促进农村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有效领导。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巩固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学界众多学者们也关注到了这一热点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准确聚焦“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大多或是围绕着“领导权”打擦边球,或是将领导权作为其研究对象的内含部分,尚没有研究对“农村党组织领导权”作一个准确的概念界定。此外,笔者在我国不同农村地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并不十分稳固,更有部分地区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权陷入了巩固困境。因此,理论的缺失与实践的困境共同激发了笔者的问题意识,本文将首先论述新时代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与现实依据,接着从权力来源、权力行使、权力监督三个维度对“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概念进行科学释义,依此分析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巩固的实践困境,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出场路径。
  一、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的提出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新时代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巩固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充分的理论思考和广泛的实践调研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权理论是其深厚的理论基础,来自实践的“三重需要”则是其有力的现实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权理论是新时代巩固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理论基础
  自1847年共產主义者同盟建立和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共产党至今已经历了170多年的艰辛探索。在这一跌宕起伏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围绕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作了颇多重要论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向前发展。领导权是政党建设的核心与基础,领导权理论自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巩固党在基层乡村的领导权的理论基础就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权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学说,在其中简要论述了领导权理论,他们认为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从产生之日起就要领导无产阶级为取得政权和组织社会主义社会而斗争。“协会的宗旨是推翻一切特权阶级,使这些阶级受无产阶级专政的统治,为此采取的方法是支持不断的革命,直到人类社会制度的最后形式——共产主义得到实现为止。”在此基础上,列宁建立了完整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学说,提出了系统的领导权理论,对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领导对象、领导性质等均有论述。首先,在领导地位上,列宁指出,“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其次,在领导对象上,列宁认为,“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列宁所说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从总体上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对象,具体来说它又包括:对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对经济建设的领导、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对军队的领导、对工会和其他群众组织的领导。再者,在领导性质上,列宁认为党的领导是一种“总的领导”,即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还应正确处理党政关系,要正确划分党和苏维埃的职权,不能过分干预。毛泽东则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其进行了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提出了带有中国特色的政党领导权理论。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他还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综上所述,领导权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也围绕着政党领导权进行过诸多论述,它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权理论,为新时代巩固农村党组织领导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撑。
  (二)“三重需要”是新时代巩固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现实依据
  1.巩固国家基层政权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目前已发展了近9000万名党员,形成了中央到地方层次鲜明的组织体系。其中,农村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的基层单位,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前沿阵地,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不仅行使着政党逻辑的功能,而且行使着国家代理人——政权执政的功能,在角色定位上不仅是农村政权系统的领导核心,而且是农村社会系统的领导核心。”其实,乡村党组织的这两种领导核心角色既是相互区别又是一脉相承的。从政权系统的角度来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作为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农村党组织理应执掌国家基层政权——农村政权,因此它是农村政权系统的领导核心。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说,现代农村社会系统不可能是自发而为的无序状态,而应是由特定组织或单位作为国家代理人进行领导的方向明确、规律可循的一种有序状态。在中国,这一代理人便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党组织,因此它也是农村社会系统的领导核心。但在另一方面,这两者都是一脉相承的,因为无论是农村政权系统的领导核心还是农村社会系统的领导核心,它们都是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重要内容,都是为了巩固国家基层政权,实现农村社会的更好发展。因此,巩固党在基层农村的领导权是巩固国家基层政权的需要。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三农”工作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提出实施这一重大战略,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乡村发展的高度重视、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殷切期望。201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这是因为: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内含广阔的重大国家战略,涵盖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要想有序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然离不开农村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另一方面,农村党组织具有凝聚人心、动员群众的重要功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就能动员广大群众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潮之中。因此,巩固农村党组织领导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3.强化自身核心地位的需要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各领域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了农村党组织是基层农村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只有不断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才能有效巩固党在基层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农村党组织建设内容十分丰富,包含诸多方面,主要有组织制度建设、党员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功能建设、法治建设等。但是,农村党组织建设并不是毫无重点的,正如上文所述,领导权是政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巩固自身领导权自然就是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核心重点,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它来开展。如果农村党组织领导权不能得到有效巩固,那么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便不能顺利开展,农村党组织在基层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便不能得到应有强化。因此,巩固农村党组织领导权是农村党组织强化自身核心地位的需要。
  二、“农村党组织领导权”概念的三维考察
  通过对有关成果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学者们已经从多视角、多维度开展党的领导权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同时也存在着突出问题,主要是研究内容过多聚焦于党的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对于党在其他方面领导权的研究数量较少,形成了鲜明对比。党的领导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如果对其进行的研究只关注于某个单一方面势必不能对党的领导权的科学内涵有一个宏观把握,因此我们既要加强对党在各领域领导权的研究,同时也要注意从多维度对党的领导权进行综合考察。本文正是选取了农村党组织领导权作为研究对象,试从权力來源、权力行使、权力监督三个维度对农村党组织领导权进行科学释义。
  “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权力,对它的多维度考察应从对权力的关注开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权力作了如下定义:“权力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说明了权力的来源是国家的政治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则指出了权力的行使范围是在权力主体的职责范围内。此外,在现代法治国家,权力的运行必须要置于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之下。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建立起对“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三个维度的考察,即权力来源维度、权力行使维度和权力监督维度。特别要注意的是,我们对“农村党组织领导权”进行分析的时候千万不能忽略该概念的前置条件,基层农村是该权力置身之内的大环境,对“农村党组织领导权”进行的任何分析都必须以此为前提。
  (一)权力来源维度
  1.国家宪法是“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直接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第一章的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便决定了党的领导权具有宪法效力。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对国家所有领域、一切工作的领导,对国家所有领域、一切工作的领导权都是具有宪法效力的,农村党组织领导权自然也具有宪法效力。因此,国家宪法是“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直接来源。
  2.人民赋权是“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根本来源
  “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实效性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人民是否信任和拥护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具有实际的控制力和支配力,是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绩效的认可。”中国共产党发源于中国农村,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了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并且这种支持和认可正在升华为对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绝对信任。因此,农村党组织领导权是人民赋予的权力,人民赋权是“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根本来源。
  (二)权力行使维度
  权力行使实际上是一种权力主体和权力客体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的实质是权力主体对权力客体的支配、控制和权力客体对权力主体的服从与接受。从权力行使维度对“党在基层农村的领导权”进行考察,就是要从权力行使的主体、客体及权力行使的方式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1.权力行使的主体
  顾名思义,“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权力行使主体就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党组织。总的来说,这一主体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成员身份多样。农村党组织是由众多农村党员组成的,他们往往职业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收入来源不同,有的甚至籍贯不同;二是组织设置形式多样。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农村党组织的组织设置形式也十分多样,将支部建在产业上、社区里、村企内等都是组织设置形式多样化的表现。三是工作内容多样。作为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农村党组织的工作任务繁多,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正是对目前农村党组织各项工作的一个简要概括。
  2.权力行使的客体
  “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权力行使客体指的是活跃在农村社会中除农村党组织之外的各类社会活动主体(以下简称为农村社会活动主体),目前主要包括三类主体:农民、社会组织、农村企业。他们统一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之下,服从农村党组织各项安排,与农村党组织存在着多方面的互动关系。与此同时,农村各类社会活动主体互相之间也存在着许多互动。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农村各类社会活动主体的构成及动态变化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农村社会活动主体同农村党组织以及各农村社会活动主体内部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综合考察。   农民作为数量最大的农村社会活动主体,是巩固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中坚力量。新时代的农民有别于我们印象中的传统农民。一是农民的构成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生产与经营方式的变革不仅促进了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且催生了新型职业农民群体。新时代的农民应是传统农民与新型职业农民的混合群体。二是农民流动性大大增强。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流动不单单是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还有村村之间的双向流动,本村人口不在村和外村人口长在村等现象都已是常态。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村民自治机制的日渐完善,农村社会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总的来说,农村社会组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传统社会组织,它们根植于当地农村并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现如今在正确引导之下仍然能够发挥着一定积极作用,主要代表为宗族组织;二是政府社会组织,它们是由国家规定设立,隶属于基层政府行政系统,需要承担上级组织分派的任务,主要代表为村委会、监委会、妇联、共青团等;三是非政府社会组织,它们是由村民自发成立,独立于政府行政系统之外,主要代表有经济合作社、互助会、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等。
  除了广大农民和农村各类社会组织,农村企业也是活跃在当今农村社会中的一大主体。我国农村企业的兴起最早可以追溯到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社队企业,改革开放之后农村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在20世纪90年代到达发展高潮并涌现出了一批知名农村企业。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涉农方针政策的出台,国家向农村投入大量资源,下发大批支农扶农的项目,为农村企业的发展又重新注入了活力。目前,农村企业主要包括村办企业与非村办企业,他们是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和提升村庄发展活力的重要基础,不仅可以为当地农村带来地租、分红等直观的经济收入,而且在促进产业发展、拉动就业、脱贫扶贫、参与治理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3.权力行使的方式
  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行使方式就是农村党组织通过充分发挥各种领导功能来实现对各类农村社会活动主体的有效领导。农村党组织的领导功能主要包括领导政治稳定的功能、领导经济发展的功能、领导文化建设的功能、领导社会和谐的功能、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功能。这五个方面的功能既符合“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又同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内在价值高度一致。因此,发挥各种领导功能是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行使方式。如果各种领导功能不能得到充分有效发挥,那么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行使必然也是不彻底的、不稳固的。
  (三)权力监督维度
  1.党内监督
  在中国共产党权力监督体系中,党内监督是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文件,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为了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到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全过程,对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实行党内监督是十分必要的。并且,这种监督应是一种兼具广度和深度的全覆盖式监督。在监督广度上,它是没有禁区、没有例外的监督,农村党组织的所有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在监督深度上,它是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同自下而上的党内民主监督以及同级组织的相互监督相混合的一种监督体系。
  2.党外监督
  为了对农村党组织领导权进行有效监督,不能单单依靠党内监督,党内监督运作不当也会有陷入封闭式自我监督的风险。因此,需要将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一般而言,党外监督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监督、行政和司法监督、民主党派和政协的监督、社会监督等形式。但是,针对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实行党外监督的主要形式就是社会监督,就是发动广大农民群众等各类农村社会活动主体参与监督,农村党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都离不开他们的支持配合。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试着给“农村党组织领导权”作如下概念界定:农村党组织领导权是人民赋予的并在宪法中有明确规定的,由中国共产党农村党组织在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各种领导功能对农村各类社会活动主体进行有效领导的权力。
  三、新时代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巩固的实践困境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巩固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对于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的发展活力,领导农村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不仅给巩固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了新的挑战,巩固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艰巨。应该看到,当前在推进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巩固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实践困境。运用本文提出的“农村党组织领导权”概念对它们进行分析归类,可以发现新时代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巩固的实践困境主要发生在权力行使和权力监督两个环节之中,具体包括:权力行使環节中的权力主体即农村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困境、权力客体即农村社会活动主体的互动困境和权力行使方式即农村党组织领导功能发挥的困境,权力监督环节中的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党内监督困境与党外监督困境。
  (一)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困境
  巩固农村党组织领导权是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核心任务,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党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相关内容已连续多年出现在涉农“中央一号文件”中。但是,目前农村党组织在进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境。
  首先,党员队伍状况不佳。农村党员构成了农村党组织的全部战斗力,是农村党组织建设的生力军,应在农村社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然而,当前在部分农村地区,农村党员队伍却出现了“三难”现象:一是领导干部难选。农村党员数量严重不足,无人愿做、无人可选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党员素质难升。部分农村党员政治立场不坚定、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淡薄、进取意识不强。三是党员队伍难管。部分党员长年不在村,与村庄、党支部基本脱节,更有甚者信仰已经发生改变。
  其次,组织设置形式落后。一方面,随着农村大量人口外出务工经商,农村党员流动性大大增强,从业多样化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按行政村设置党支部的单一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农村的具体情况不同,如果按照同一方式设立党支部也必然会产生矛盾和问题。   再者,党建目标定位模糊。农村党组织建设是组织建设,其目标应是巩固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发挥自身领导核心作用,在此基础上领导村庄整体的发展。而目前一些地区的农村党组织却对农村党建定位不准,要么是就党建抓党建,要么是以发展代党建,没有将农村党建与村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农村党组织建设注定是不完善的。
  (二)农村社会活动主体互动困境
  农村社会活动主体互动困境指的是农村党组织与农村社会活动主体的互动困境和农村社会活动主体内部之间的互动困境。
  首先,农村党组织与农村社会活动主体的互动困境。第一,在农村党组织与农民的互动中,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党群关系紧张的现象。一方面是党员干部脱离农民群众,部分党员干部做不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群众的情况了解不多、生活关心不够,部分于部官本位思想严重,耍官威、玩特权,将农民群众的利益抛之脑后。另一方面是农民群众疏远党员干部。由于部分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和群众诉求长期得不到回应等原因,农民群众逐渐对党员干部和农村党组织产生了不信任,对农村党组织的各项组织活动和工作安排“敬而远之”。第二,农村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互动中产生了若干矛盾,如传统社会组织中宗族复辟挑战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政府社会组织中村委会与农村党组织发生“两委矛盾”,还有一些非政府社会组织随着自身影响力的逐渐增大,对农村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带来了强力冲击。第三,农村党组织与农村企业的互动中也有若干问题。在与村办企业的互动中,一些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村办企业资产,获取股份分红,严重破坏了集体经济的应有效益。在与非村办企业的互动中,一方面,部分党员干部将村庄利益置若罔闻,进行权力寻租,为非村办企业的发展开通“绿色通道”;另一方面,一些党员干部为了侵犯非村办企业的利益,在租地、环保等环节故意出难题,干涉企业的正常运转。长此以往,这些地区就会落入企业投资选择的黑名单。
  其次,农村社会活动主体内部之间的互动困境。虽然这类困境发生在各类农村社会活动主体之间,但农村党组织作为农村社会的领导核心有责任和义务化解这些困境。并且,如果不能保持各社会活动主体之间的良序互动就不能创造安定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巩固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权又从何谈起呢?总的来说,这类困境通常表现为下述两种类型:第一,农民与村委会等政府社会组织发生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村民自治运转过程中出现偏差。例如,村委会换届选举时的内定贿选、村民大会长年不开等,它们致使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四个民主”沦为空转。长此以往,农民群众就会排斥村委会的一切工作,激化矛盾。第二,农民与农村企业发生的矛盾,这种矛盾大多发生在征地、用工、分红等方面。除此之外,农村社会组织与农村企业也存在少许矛盾,此处就不再赘述。
  (三)农村党组织领导功能发挥困境
  当前,一些地区的农村党组织出现了功能弱化的现象,使其自身陷入了领导功能发挥的困境。这一困境首先表现为领导功能发挥不全面,诚如上文所述,农村党组织领导功能涵盖了农村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的内容,缺一不可。农村党组织领导功能发挥应是一道加法题,而不是一道选择题。但在实践中,许多地区农村党组织的领导功能发挥却难以做到面面兼顾,或是重此轻彼,或是缺三短四。
  其次,农村党组织领导功能发挥困境还表现为领导功能发挥不充分。如果农村党组织的领导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那么农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必然是不稳固的,其所领导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必然是不顺畅的。领导功能的充分发挥绝不是做表面文章,而应以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为衡量标准,最终要看农村党组织领导的农村社会五个方面的建设是否取得实效。然而,当前一些地区的农村党组织将领导功能建设当做一项下派任务去敷衍了事,在对当地情况没有深刻把握的基础上盲目推进五个方面的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打造了一批汇报材料漂漂亮亮、实践事实漏洞百出的“模范村”。
  对于这两方面困境存在的原因,一是由于农村党组织的执行能力不足,主观上不能坚决推进农村党组织领导功能建设的各项工作。二是由于农村党组织应对外部环境的调适能力不足,不能有力克服客观环境所造成的现实困难。
  (四)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监督困境
  权力的规范运行离不开对权力的有效监督,目前对中国共产党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监督主要包括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两种形式。党内监督是政党内部的自我约束,党外监督则是一种体制外的约束,二者都是对中国共产党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监督与制约,各自有不同的作用。但是,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困境。
  首先,党内监督困境。在实践中,对农村党组織领导权的党内监督总是会遇到一些监督禁区,致使监督无法有效进行,这是党内监督的根本困境。腐败主体正是利用这些监督禁区肆意行使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借权力之便实施腐败行为。这些监督禁区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腐败主体借助农村熟人社会的现实迅速结成腐败同盟,进而建立起权力监督的禁区;另一方面是因为上级党组织监督的缺失或者同流合污则进一步巩固了权力监督禁区的存在事实。
  其次,党外监督困境。对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党外监督主要是发动农村各类社会活动主体进行的社会监督,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党外监督依然存在着一些困境。一是监督能力不足。农村各类社会活动主体如广大农民因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履行自己的监督权甚至部分农民不知道自己有监督的权利。二是监督成本过高。即使一些农民知晓如何行使监督权,但是向上级举报反映问题过程繁琐,一来二回误工误事,还要面临着举报外泄遭遇报复的风险,监督成本过高。三是监督热情不高。许多农民觉得农村党组织领导权与自己无任何关系,对权力监督持有一种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加上监督能力不足和监督成本过高的问题,许多农民都没有监督热情。
  四、新时代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巩固的出场路径
  面对上述诸多困境,必须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决破除各种障碍,开辟新时代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巩固的新路。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一)坚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提升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主体活力
  作为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权力主体,农村党组织必须要坚持加强自身建设,聚力提升主体活力。
  第一,明确党建目标定位。在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明确农村党组织建设绝不是闭门造车,农村党组织置身于农村社会的大环境之中,服务于农村社会发展自然是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应有之义。因此,农村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应是以巩固自身领导权为中心,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农村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创新组织设置形式。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农村千差万别,提出具体的组织设置创新形式似乎并无多大意义。因此,只能尝试提出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形式的一般原则,即农村党组织设置形式应根據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进行相应调整,这一调整既要做到“三个符合”: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地区特点、符合党员意愿,也要做到“三个便于”:便于组织建设、便于开展工作、便于发挥功能。
  第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首先应该选好党员干部,将那些政治素质硬、致富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党员同志作为党员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同时,在党员干部的工资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做足保障,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如有条件的话,应该选优配强大学生村官和驻村干部,为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其次,着力提升党员综合素质。一方面,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既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等优良传统制度,也要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适应形势要求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员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提高党员的专业素质。要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技能培训等形式促进党员对政策精神的理解,增强党员带头致富的能力。再者,严管党员队伍。为了保持党员队伍充满活力,应该对那些“隐形党员”和“档案党员”及时进行处理,尽早清除那些政治信仰已经发生改变的或自身行为已与党员身份严重背道而驰的“脱轨党员”。
  (二)坚持促进农村社会活动主体和谐互动,维护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客体关系
  作为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权力客体,农村社会活动主体必须要保持和谐有序互动,打造维护好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各类客体关系。
  第一,促进农村党组织与农村社会活动主体的和谐有序互动。在与农民的互动中,农村党组织要时刻保持着与农民的血肉联系,既要“沉下去”,根除官僚思想,贴近农民,主动发现农民问题,倾听农民诉求,也要“升上来”,切忌只倾听不回应,应将广大农民的意见诉求在组织内部集中讨论并及时予以回应,若农村党组织解决不了的,还应及时上报上级组织予以解决。在与社会组织的互动中,农村党组织首先要明确自身对各类社会组织的领导关系,这是不可动摇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农村党组织对各类社会组织进行领导的同时也要给予并尊重各社会组织的自治空间,不能过分干预其内部事务。农村党组织应当做好各类社会组织的“领航员”,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在正确的轨道上不断向前发展,使其能够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参与到乡村治理之中。在与农村企业的互动中,农村党组织应公正对待村庄利益和企业利益,既不能将二者互为交换,因此失彼,也不能企图侵占二者利益,实施贪腐行为,而应创造条件实现企业和村庄的双赢发展。无论是村办企业还是非村办企业,农村党组织都应该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友好的政策,至好的支持。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农村党组织与农村企业的和谐互动关系。
  第二,促进农村社会活动主体内部之间的和谐有序互动。由于农村各类社会活动主体代表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具有不同的利益和诉求,如果任凭它们自身进行协调,难以形成和谐有序的互动关系。因此,农村党组织必须要参与协调农村社会活动主体内部之间的互动。首先,农村党组织应合理引导农村社会活动主体有序互动,促使他们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其次,农村党组织应有效监督农村社会活动主体的互动行为。各社会活动主体是否在遵守了法律法规?是否履行了权利义务?是否发挥了职能作用?发挥得怎么样?……这些问题都应置于农村党组织的有效监督之下,再者,农村党组织应及时化解互动矛盾。当农村社会活动主体之间出现互动矛盾时,农村党组织应及时介入并解决问题,帮助农村社会活动主体之间的互动重回正轨。
  (三)坚持发挥农村党组织各项领导功能,完善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行使方式
  农村党组织通过发挥各项领导功能来行使领导权,这种权力行使方式决定了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行使极大地依赖着农村党组织各项领导功能的发挥。因此,要全面、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各项领导功能,为农村党组织行使领导权提供有力保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提高农村党组织的执行能力,在主观上坚决推进农村党组织领导功能建设的各项工作。主观意志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基础,农村党组织在主观上必须要提高执行能力,统筹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方面的领导功能建设,使各项领导功能全面发展、齐头并进。针对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农村地区领导功能建设不平衡的问题,切不可任由其发展,农村党组织必须采取积极对策,予以改变。对于已经具有一定优势的领导功能要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而对于那些相对薄弱的领导功能要不断加大建设力度,投入更多精力尽早消除劣势。总之,唯有推进农村党组织五个方面领导功能的建设,才能确保农村党组织领导功能得到全面发挥。
  第二,增强农村党组织的调适能力,有力克服客观环境所造成的现实困难。如今,农村客观环境纷繁复杂且处在持续变化之中,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党组织领导功能发挥造成了不少现实困难。农村党组织必须要通过增强自身的调适能力来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而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各项领导功能。这一调适能力首先表现为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农村党组织必须要认清形势变化,及时融入环境、适应环境,在对农村当地环境有深刻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各项领导功能建设。其次表现为克服现实困难的能力,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也带来了不断更新的现实困难,农村党组织必须要以巨大的决心和勇气坚决克服各种困难,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为推进农村党组织领导功能建设披荆斩棘。   (四)坚持推动党内党外监督相互结合,保障农村党组织领导权的有效监督
  巩固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必须要加强对农村党组织的监督管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党同志一定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拿出恒心和韧劲,继续在常和長、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管出习惯、抓出成效。”为了保障农村党组织领导权能够长期置于有效监督之下,必须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推动二者相互结合。
  第一,完善党内监督。农村党组织应从加强党内监督开始自查自纠,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先,应建立长效的发现问题机制。既要扩大监督广度,扫除一切监督禁区,坚持贯彻党内监督是对党内所有事务、所有党员的全面监督,也要兼顾监督深度,完善多层监督体系,将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同自下而上的党内民主监督、同级组织的相互监督结合起来,使党内监督能够起到实效,及早发现问题。其次,应建立严厉的违法惩治机制。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于那些违反法规和组织纪律的个人进行严厉惩处,尤其是对小微权力腐败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再者,应建立配套的教育引导机制。惩治不是最终手段,教育引导才是关键。努力探索多元化的教育引导机制,通过开展典型事迹宣传、正反案例对比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农村党员的示范引导。
  第二,完善党外监督。党外监督的主体是以广大农民为代表的各类农村社会活动主体,完善党外监督就是要促进农村社会活动主体积极参与到党外监督之中。首先,激发监督热情,使监督主体乐于监督。宣传普及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使广大农民知晓自己享有民主监督的权利,懂得积极参与监督是利己利村的行为,激发他们的监督热情。其次,提高监督能力,使监督主体精于监督。开展专题培训,向广大农民讲授履行监督权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广大农民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监督的能力。再者,简化监督程序,使监督主体勤于监督。精简冗繁的监督程序,应以便于广大农民参与监督为原则,考虑设置多样化的简明易懂的监督途径,还应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促使广大农民勤于监督。
  五、结语
  农村党组织领导权本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很少被作为单独对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从权力三维角度对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巩固问题进行研究是一次崭新的尝试,新壶装老酒,短笔挥长卷,在获得了新的经验的同时也必须要承认农村党组织领导权意涵之广阔,研究之必要。总之,巩固农村党组织领导权任重而道远,必须将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进行贯彻落实。尤其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基层农村正面临着急剧转型,这一过程充斥着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巩固农村党组织领导权,努力使农村社会在新时代能够继续绽放光彩。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组织传播理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进行理论研究,并通过北京L西甜瓜专业合作社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传播,成员能更好地感受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会到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员自身也能更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传播  一、问题提出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期刊
摘要:我国景观型农业文化遗产所拥有的独特文化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合理的旅游开发能够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欠发达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也是国内旅游界热议的研究领域。文章总结当前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主要开发模式,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分析龙胜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主体和客体,总结其保护性旅游开发理论模式,探讨具有普遍性、可复制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路径。  
期刊
摘要: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是全球公认的养猪业第一杀手。2018年8月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以来,先后在31个省份和香港地区发生130余起疫情,给生猪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非洲猪瘟防控,农业农村部将非洲猪瘟防控列入2019年的五件大事之一。本文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我国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防控现状、面临挑战,并思考提出相关防控策略和措施建议,以期对防
期刊
摘要: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乡村战略实施过程中,毫无疑问会面临各种问题,其中,人口问题应该是比较重要的问题之一。对乡村振兴与农村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阐明了乡村振兴与农村人口之间关系理论框架并分析了两者的之间理论关系;指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村人口数量萎缩、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深、农村劳动力数量短缺和质量不高、农村人口的区域差异明显、农村贫困人口多且贫困程度深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在此
期刊
摘要:平湖市将“山海协作”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直接关联,使青田县经济薄弱村的土地指标“飞”到平湖市建设产业园,破解了青田县经济薄弱村脱贫和平湖市缺少建设用地指标两大难题,形成山海协作升级版的新模式一“飞地抱团”模式。“飞地抱团”模式的成功在于平湖市敢于创新协作模式,在协作思路、协作方式、协作动力和协作领域等方面精准发力,实现了“四个转变”、“四个突出”:即协作思路注重从“一时脱困”向“长效脱贫”
期刊
摘要:“世界茶”始于中国,然而“中国茶”却没能以绝对的优势地位傲立世界茶产业。我国茶类地理标志当下存在诸多问題,如徘徊在沦为通用名称的边缘;侵权判断时,对仅使用商标部分元素是否构成侵权、对地理标志采取普通商标的“混淆理论”或是“误认理论”均存在争议,另外,技术遭遇瓶颈,难以鉴定茶叶原产地也增加了侵权判断的难度;“有姓无名”的消费者印象更是影响“中国茶”的国际地位。继而,避免茶叶地理标志的不规范使用
期刊
摘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对于提高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学习力和创造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意义重大。文章在对滇西边境山区具有典型代表的三个民族乡镇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脱贫攻坚背景下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设策略。  关键词:脱贫攻坚;滇西边境山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重大战
期刊
摘要:乡村是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大城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有利于城市发展和人民幸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利用自身独有的资源、禀赋和条件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本文以广州为例,来探讨超大城市的乡村振兴之路,期望能给目前各类别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经验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超大城市;乡村振兴;广州;农村现代化  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发展的重要讲话,党的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干部培训课程开发为出发点,探索讲授、研讨、实践三种教学方式的相关性,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三种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炼,再以《高绩效团队建设》课程开发为依托,实证并评价三种教学方式如何在一门课程中得到综合运用,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三种教学方法在一门课程中的综合运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可行性,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2)实证结果表明,三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培训
期刊
摘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走好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之路的关键之一是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对乡镇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基于典型欠发达地区江西省抚州市县域的调研,围绕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展开研究。文章认为抚州县域经济发展总体稳定、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生态经济特色鲜明,但存在经济综合实力不强、转型升级水平不高、资源集聚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为解决以上突出问题,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