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的MRI影像特征与其性状的相关性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物理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83例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术前对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类,术中详细记录每种影像学特征在术中对应的PAHG性状。对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RI不同影像学特征与PAHG性状的相关系数等于0.704,P=0.00(<0.01)。结论:MRI不同影像学特征与PAHG的性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MRI特征的认识,可以对PAHG性状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有利于对手术风险及预后的估计,进而提高PAHG取出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MRI
  [中图分类号]R622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9)02-0157-04
  
  Research on correlations between MRI signs and PAHG trait of breast augmentation with PAHG
  ZHANG Zhuo-qi1,LUAN Jie2
  (1.Department of Oncological Surger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Hebei, China; 2. Department of Breast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on,Plastic Surgery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14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MRI signs and PAHG trait in patients after breast augmentation with polyacrylamide hydrogel injection.Methods83 patients had MRI examinations,and the signs of imaging was divided into 4 categories preoperatively. We recorded the PAHG trait corresponded to each sign of MRI. Statistical treatment was done to the recoded dada.Results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MRI signs and PAHG trait was 0.704(P=0.00 <0.01).ConclusionsThere has evident correlations between MRI signs and PAHG trait. MRI signs can help us to evaluate the PAHG trait, so as to predict the difficulties of oper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securities of operation.
  Key words: polyacrylamide hydrogel; breast augmenta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作为一种注射性软组织填充剂于1997年引进我国并进入临床应用,国内有大量的患者接受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诸多接受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的患者,由于并发症的出现(如乳房疼痛、硬结、胸背不适感或疼痛、上肢疼痛、感染、血肿、移位等)和(或)担心注射材料对身体的危害,积极就诊并要求取出注射材料。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选取高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不仅可以明确PAHG的分布层次还能对手术取出PAHG提供直观的参考依据。X线检查、超声、CT、MRI等检查方法都曾在此领域应用。但是既往相关报道[1-8]病例数较少并缺乏MRI对PAHG影像学资料的深入认识。影像学医生因不了解临床情况而无法对影像学特征的意义进行归纳,而临床医生也无法根据MRI报告或图片对PAHG的性状、分布层次、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做出准确判断。本研究通过对PAHG注射隆乳患者的MRI影像特征进行分类总结并与术中实际情况相对比,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各种PAHG注射隆乳MRI影像学特征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比较准确的MRI分析与评估依据。
  
  1临床资料
  2006年6月~2008年1月,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出现入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再造中心)行手术取出且术前行MRI检查的患者共83例。此组患者年龄22~54岁,平均34.0岁。注射时间1~10年,平均4.8年。其中:19例患者有抽取手术史;3例有硅凝胶假体植入史;伴乳房疼痛35例(8例为单侧);乳房结节50例(9例为单侧);注射材料移位4例(2例为单侧);感染5例(均为单侧);乳头溢液2例。
  2方法
  2.1 影像诊断方法:所有83例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西门子1.5T超导MRI),间隔3mm扫描,结合水平位、冠状位、矢状位并结合三维重建图像综合判断PAHG的注射部位与层次,总结其影像学特点。
  2.2 手术方法:在全麻下行手术,应用环乳晕下半或上半弧形切口,经乳腺下极或上极进入乳腺后间隙,对于感染的患者在必要时做附加切口,尽量保护乳腺腺体,应用负压抽吸、电刀切除、刮匙刮除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去除不同层次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以及部分被注射材料浸润而失活的肌肉和(或)腺体组织(感染的患者则完整去除或刮除感染灶)。
  2.3 记录和统计方法: 详细记录术前影像学特点,并对特点进行分类。详实记录每一种影像特点对应的术中具体情况,应用SPSS13.0统计数据,分析总结影像学特征与术中实际PAHG性状的相关性。
  
  3结果
  3.1 术前影像学特征的分类与定义:根据MRI影像学信号形态及信号杂乱的程度,依次分为以下四类:“假体样”征;“碎石块样”征;“蜂窝样”征;“絮状”征。
  3.1.1“假体样”征:①均质“假体样”征:PAHG如假体样分布,边界清晰完整,其内信号较均匀,呈“毛玻璃”状(图1A);②不均质“假体样”征:PAHG如假体样分布,边界清晰完整,但内部信号不均匀,有“雪花样”、“沙粒样”或“气泡样”高信号影(图1B)。
  3.1.2 “碎石块样”征:PAHG呈散在的石块样信号(箭头所示,见图2)。
  3.1.3 “蜂窝样”征:信号高低杂乱,呈交错相织的条索,如“蜂窝”状或“雀巢”状(箭头所示,见图3)。
  3.1.4 “絮状”征:信号杂乱,呈条带或其他不规则形态,层次分布紊乱(图4)。
  163只乳房MRI检查中:123只乳房有“假体样”征出现(其中均质“假体样”108只,不均质的“假体样”15只);119只乳房出现“絮状”征;45只乳房显示“碎石块样”征;22只乳房可见“蜂窝样”征。共计有309个征象(见表1和表2)。其中51只乳房仅存在一种征象,78只乳房表现两种征象,34只乳房显示三种征象。
  


  


  3.2 术中PAHG性状记录结果:术中所见PAHG物理性状(根据物理状态不同)依次可呈以下5种:稀薄的淡黄色可流动胶胨样(图5);粘稠的淡黄色可流动胶胨样(图6);淡黄色颗粒状(图7);半透明固态团块(图8);半透明的固态结节(图9)。
  3.3MRI影像学特征与术中PAHG性状的对应比较:①MRI术前影像学特征与术中PAHG性状记录见表3;②“假体样”征PAHG性状例数及其百分比见表4;③“碎石块样”征PAHG性状例数及其百分比见表5;④“蜂窝样”征PAHG性状例数及其百分比见表6;⑤“絮状”征PAHG性状例数及其百分比见表7。
  应用SPSS13.0软件对表1的原始数据进行秩相关分析,评估不同的影像学特征与术中所见的PAHG性状有无相关性。结果:相关系数=0.704,P=0.00(<0.01),二者存在显著相关性。
  
  4讨论
  4.1影像学特征与PAHG性状的关系
  4.1.1 图10结果显示:MRI影像学特征及信号杂乱程度与PAHG的物理性状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04,P=0.00(<0.01)。表4、表6显示的数据也显示了上述结论:“假体样”征又可分为均质的“假体样”征和不均质的“假体样”征。对于出现均质的“假体样”征者有98.67%PAHG呈稀薄的淡黄色可流动胶胨样;而呈不均质的“假体样”征者术中发现100.00%PAHG为粘稠的淡黄色可流动胶胨样。对于“蜂窝样”征术中记录PAHG性状81.82%为半透明固态团块。上述两种MRI形态特征都以一种PAHG性状占主要部分,而且形态欠规则、信号不均匀的“蜂窝样”征以固态PAHG为主。
  4.1.2 表5、表7的数据显示同一种影像学形态在不同的组织层次提示的PAHG主要性状是不同的。在皮下层出现的“碎石块样”征PAHG性状82.14%为半透明的固态结节;而在乳腺后间隙和肌肉层出现的“碎石块样”征则多提示半透明固态团块(58.83%)。在皮下层出现的“絮状”征,81.25%PAHG呈半透明固态团块;在乳腺内78.57%呈粘稠的淡黄色可流动胶胨样;在乳腺后间隙和肌肉层都以半透明固态团块为主,占80.90%。
  4.2 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类的意义
  4.2.1 表1的数据显示,由于“假体样”征形态最为规整;“碎石块样”征和“蜂窝样”征形态较为杂乱;而“絮状”征形态最为杂乱,因此PAHG注射隆乳术后的MRI表现是以不规则的信号影为主(60.19%),而呈较均匀的“假体样”征仅占39.81%。
  4.2.2 表2的结果显示:“假体样”征仅出现于乳腺后间隙;“碎石块样”征可出现于皮下、乳腺后间隙和肌肉层,而以皮下层出现几率最高(62.22%);“蜂窝样”征出现于乳腺后间隙和肌肉层,以肌肉层出现几率最高(77.27%);而“絮状”征可出现于皮下、乳腺、乳腺后间隙和肌肉层等多个组织层次,以肌肉层出现几率最高(51.72%)。显然对于分布于乳腺后间隙和皮下层的PAHG的取出术要易于取出位于组织深层的PAHG;分布层次单一的PAHG的手术取出要易于分布层次复杂的PAHG。因此对于仅出现“假体样”征的患者手术取出最为简单出现副损伤的几率亦最小,而其他征象的出现则提示手术难度和风险的增加,尤其是“絮状”征的出现,尤其是结合影像特征及其出现的组织层次进行综合判断。对于固态的PAHG(主要表现为“蜂窝样”征、“碎石块样”征、“絮状”征)无疑会增加手术取出的难度、术中风险以及手术时间。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取出分布于皮下组织的PAHG结节有可能遗留皮肤凹陷;取出乳腺内的PAHG有可能增大乳腺损伤以及哺乳期乳腺炎的风险;取出分布于胸大肌内的PAHG必然造成肌肉损伤,有可能增加术中出血,甚至难以采用假体修复;对分布于肋间肌内的PAHG取出则增加了胸膜损伤、气胸的风险。
  4.2.3 术前通过对MRI的影像特点进行分类,使临床医生对PAHG注射隆乳术后的MRI表现认识更加深入,同时对PAHG取出的难易程度,以及风险在术前有比较充分的术前估计。
  
  5结论
  通过本研究证实了: MRI不同影像形态特征与PAHG的物理性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术前的MRI的影像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术前对PAHG的性状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更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医生对手术难度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从而更有利于较彻底地清除PAHG、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徐丽莹,孔祥泉,张一鸣,等.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MRI诊断价值[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4,20(3):197-199.
  [2]刘玲,刘文阁,陈惠,等. 超声定位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后取出术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 2004,13(1):54-55.
  [3]陈学强,陈平有,张云枢,等.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并发症的MRI诊断[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2):165-168.
  [4]林军,欧阳天祥,肖燕. 影像学检查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胸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及意义[J].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3):260-262.
  [5]林涛,谢毓芝,余强,等. 隆乳术后的MRI表现[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4): 357-359.
  [6]Kawahara S, Hyakusoku H, Ogawa R, et al. Clinical imaging diagnosis of implant materials for breast augmentation[J]. Ann Plast Surg,2006,57(1):6-12.
  [7]卢瑞梁,高明勇,谭湘萍,等. 3.0T磁共振在乳腺检查中的初步应用[J].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154-1157.
  [8]曹毅媛,夏黎明,饶晶晶,等. MRI对隆乳手术术后患者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7,22(12):1256-1258.
  
  [收稿日期]2008-10-07 [修回日期]2009-01-05
  编辑/张惠娟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索体内超声吸脂术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负压吸脂术比较。 方法:在肿胀麻醉下,采用体内超声乳化吸脂方法、对236例不同部位脂肪堆积受术者,进行人体曲线美的塑造。 结果:经过6~12个月随访、效果良好、易被受术者接受。 结论:该术式利用超声波“空穴效应”及相关效应的吸脂原理,选择性地破碎脂肪细胞,而对周围血管、神经、淋巴管等组织无不良影响,与传统负压吸脂术比较,操作简便省力、安全、精细。
期刊
[摘要]目的:对斑秃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探讨影响其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 问卷,每项指标分四个等级,分别对应分值0 、1 、2 、3,各项相加得出DLQI评分。评分结果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年龄、性别、家族史、病程、脱发面积DLQI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发试验DL
期刊
2002年3月~2006年6月,我们采用腋部小切口剥离结合电离子烧灼治疗腋臭患者73例,并随访半年,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73例,男14例,女59例,年龄18~40岁,平均为26.6岁。其中19例曾外用药物治疗,2例采用激光治疗后复发,1例行小切口搔刮术治疗后复发。  1.2 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剔除腋毛,患者取仰卧位,双臂上抬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inine,L-Arg)与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联合应用对伤口愈合过程的影响。 方法:建立大鼠背部创伤模型,在创面局部应用纤维连结蛋白同时应用L-精氨酸灌胃,分别在术后3、7、10、14天切取创面的愈合组织,进行HE、VG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结果用SPSS1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
期刊
足底足跟皮肤由于适应其行走功能而形成角质层非常厚,当遇到缺损时,很难直接拉拢缝合,一般常用皮瓣转移或植皮修复;我科曾选用岛状皮瓣、游离皮瓣、局部皮瓣、游离植皮等多种方法来修复。但对于小的缺损,不宜采用岛状皮瓣、游离皮瓣,常用局部皮瓣、植皮来修复。一般来说原则上选用临近的组织来修复,但由于局部皮瓣转移时常造成“猫耳”形成需二次修复,而植皮由于缺乏感觉常造成溃疡。对此经过改进,我科于2005~2007
期刊
2004年1月~2007年3月,我们采用超脉冲CO2激光烧灼疣体配合聚肌胞局部外搽治疗扁平疣患者,收到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仪器    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扁平疣患者均为我科就诊者,其中男5例,女95例。病程3个月~5年。其中有8例曾接受  过中药煎剂,并注射抗病毒药物治疗,但效果欠佳。将就诊患者随机分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1.2治疗设备及:超脉冲C
期刊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办,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第七届(2008)上海国际整形美容学术研讨会”定于2008年4月17~20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王炜担任大会名誉主席,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整复外科主任曹谊林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祁佐良教授担
期刊
2004年3月~2007年3月,我们采用维A酸霜与氢醌霜联合治疗黄褐斑,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均符合黄褐斑的临床诊断标准[1],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46岁,平均为36.5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为4.6年。按皮损发生部位分型:碟形型70例,面上部型16例,面下部型8例,泛发型6例。所有病例
期刊
乳房再造是整形外科领域常见的技术。下腹部因组织量大,血管来源较多,和兼得的腹壁整形术成为乳房再造最常用的供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useuloeutaneous,TRAM)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DIEP)。其缺点是手术对腹直肌及前鞘的损伤,术后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皱纹的运用效果。方法:对以面部美容为目的的300例患者应用A型肉毒毒素定点、定量注射治疗,注射点均匀、对称分布于面部肌肉层。其中包括额部皱纹、鱼尾纹、眉间皱纹、下睑纹、鼻唇沟纹。结果:300例患者行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显效者234例(占78%),有效者66例(占22%),无效者为0例。结论:A型肉毒毒素在治疗面部皱纹确切有效,操作简便、易行,无痛苦,不影响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