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3分钟背200多国家名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uyh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您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这些国家都叫什么名字吗?知道答案的人并不多。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的66岁老人司长有却能在3分钟内把这些国家全背出来。
  司长有今年66岁,住在司家庄。他只上过一年小学,却特别喜欢国际新闻,几十年来看书看报也记住了不少字。像《参考消息》、《中国军事外交》等,他每期必看。
  2005年,司长有偶然间读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提到一些国家的名字。司长有觉得很有趣,就尝试着背。从此,只要在电视新闻、报纸书籍里碰见国家或地区的名字,他就拿笔记下来,一年多下来他就记住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名字。“文莱达鲁萨兰国”、“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等一些拗口的名字他都能流利地背出来。
  因為会背国家名,司老汉成了社区里的名人。他出去转时,总有同社区的人说:“老司,背一段。”他也毫不谦虚,“中国、日本、韩国……”不到三分钟,司老汉就一字不落地背完了。社区居民都夸他“记性好、有毅力”。除了记国名,司老汉还能背各国首都名以及美国历届总统的名字。
  有人好奇,这么多名字咋记下来呢?司长有说,他没啥巧办法,就是五个五个放一起背,一有时间就背。越背越流利,去年背完200多个国名用3分钟,现在只要两分多钟。
  司长有这爱好特别吧!您也有相同的爱好想和他切磋吗?另外,司长有还想请人给他介绍一些更好的背诵方法,他现在想背的内容多着呢!
其他文献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观众印象中,于洋这个响亮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他主演的电影《英雄虎胆》、《青春之歌》、《水上春秋》、《革命家庭》、《暴风骤雨》、《大浪淘沙》、《火红的年代》、《戴手铐的旅客》等多部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的夫人杨静,同样在演艺圈大名鼎鼎,周总理看过她主演的莎士比亚话剧《第十二夜》后,还清楚地叫出了杨静的蒙古族名字“德勒格尔玛”。她从1949年进入电影界,《
期刊
中国老龄办在北京发布《十城市万名老年人居家養老状况调查报告》称,托老所、长期照料、社区小型养老机构、健康与医疗卫生、心理咨询等是急需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医生亲自到老人家中为其服务。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介绍,调查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调查对象以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主。  调查显示,十城市被访者整体文化程度较高、经济和健康状况较好。89.2%的被访者及其配偶
期刊
再过几天,就是太原市“文明市民学校”成立整整18年的日子。  为了这个学校,80岁的老校长卫中奇,一年时间住了7次医院,大家都劝他赶快退休,老人扶着受伤后刚刚好了一点的腿说:“干了58年教育工作,舍不得,放不下,但不服老不行了,希望找个接班人接替自己,也希望有更多的公益组织能参与到市民学校的建设中来,让学校变得丰富多彩,让更多市民能高高兴兴地走进课堂。”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山西首家“市民学校”,
期刊
从降生的那一刻起,杨天意注定着不幸,因患有脊髓栓系综合征,脊膜、脊髓膨出,出生刚两天就被亲生父母遗弃。也许是缘分,也许是老天垂怜,让他遇到了现在的养母杨中云。虽然经历了婚变与身体的多次伤痛,杨中云仍将患病无法行走的杨天意视如掌中宝,给他起小名“小宝儿”,随母姓,大名叫“杨天意”。  时间一晃12年,如今的小天意已经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小学生,但他无法像其他同学一样蹦蹦跳跳,除了躺下睡觉,永远都只能保持
期刊
年轻人坐过山车是寻找刺激,如果一位70岁高龄的老奶奶去坐过山车呢?近日,在美国真就出现了一位78岁女汉子奶奶坐过山车,听到这年龄去坐如此刺激的项目,要是你在现场也会替她捏把汗吧!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事,通过安装在过山车上的视频可以看出,这位女汉子奶奶坐过山车不但不紧张,还狂笑不止。当女汉子奶奶坐过山车的这段视频上传网络后火速走红。  据了解,老人家是为了消除坐飞机恐惧,特意先体验一把过山车的感觉,女
期刊
在老北京大街小巷的名称中,作为最具京味特色的称谓——胡同,占有很大比例,但也不乏叫街、路、条、道、里、巷和大院的。称街的如府右街、象来街,叫路的有二龙路、虎坊路,称道的有同福夾道、北海夹道,叫条的有东四六条、草厂十条,称大院、里、巷的胡同分别有后局大院、平安里、锣鼓巷等。在元代,对元大都街制的建设曾有严格规定,据元代熊梦祥著的《析津志》记载,元代规定大街宽24步,约合36.96米;小街宽10步,约
期刊
一般的老人退休后,喜欢出去散散心、伺弄个花草什么的,可广州天河南一路有一位七旬老汉却闲不住,竟想着飞上天!这个怀揣飞行梦的七旬老翁叫彭孝平,他要自己制造一架无动力飞行器。  今年70岁的彭叔是一位退休电子工程师,他是重庆人,在成都国营九一三厂当过高级工程师,1991年调来广州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无动力飞行。他想,这样的飞行器,我自己也能做出来。此后,他开始有了自己的“飞行梦”。他说:“一
期刊
林微润是谦虚的,他从事文艺创作六十多年,从他少年时代就开始在文学杂志上发表作者,包括《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文艺》、《散文》、《福建文学》、《福建日报》等报刊都有他發表的文章。而且他的作品还入选过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等编印的作品选集。尽管小说和诗歌方面都有不俗的成绩,可是,本次收录进他个人文集《军中岁月》(时代文化出版社个人出书网2010年
期刊
“为促进家庭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好下一代……特办此家庭不定期小刊,望每个家庭及时提供信息,为办好这个小刊物献计献策。”1991年6月30日,伴随着这份创刊词,冯树凭和妻子罗巧珍创办的《家报》正式亮相。23年来,已经刊出1343期的《家报》。  办报始自1991年  记者近日来到了秦淮区月牙湖街道石门坎社区,热情的冯树凭、罗巧珍夫妇早已等候在了家门口。步入馮树凭家的客厅,最醒目的就是一摞摞已经装订成册
期刊
大牛在城里打工,不慎摔伤了腿,落下了残疾。他一时找不着合适的工作,再加上已经好几年没回过家了,心里就萌发了回老家看看母亲的念头。  谁知,到了家才听说,母亲病得很严重,是食道癌晚期,住在县医院里。大牛急忙赶到医院,母亲已被病魔折磨得瘦骨嶙峋。她一看到儿子回来,立刻高兴起来,口中却埋怨道:“孩子,你回来干啥?妈没事的。”见儿子走路有点跛,又心痛地问,“孩子,你的腿怎么了?你怎么瘦成这样?”  大牛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