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加强德育教育成为了每一位生物教师的重任。因此笔者根据学生高中阶段学习必须要具备的德育关键要素,提出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品质、爱国主义精神、抗挫则能力、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关键词:高中生物;德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1]。由此可见,德育已经成为了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高中生物学习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认识生命熊的规律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因此高中生物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无法替代的德育价值。但一直以来,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德育在高中生物没有发挥出对应的价值。因此本文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德育进行了探讨。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科德育教学是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成为高中教学的共识,德育教育包含了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并且还与体育、美育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肩负着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高中生物都是被分到理科的课程,德育教学工作主要由政治、历史和语文等学科开展,因此导致了许多师生都认为德育教育与生物教育没有关联,这种观点极大地影响了德育在高中教学开展的工作。实际上,高中任何一门学科都和德育有着一定的关系,生物学科长期被分到理科课程中,但是从生物教材来看,蕴含了丰富的德育素材。如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学科精神教育、爱国注意教育等。除此之外,生物教材还包含了许多隐性的德育教学内容,如造福社会的发展美等。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在生物课堂上将德育与学科知识点进行融合,将课堂作为德育的主阵地,让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思想品德[2]。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关键要素探究
(一)培养持之以恒的品质
生物作为自然学科,许多生物研究成果是數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采取得的,所以持之以恒是从事生物学科工作必须要具备的一项优良品质。比如在生物科学史上就有许多伟大的人物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己的事业,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将这些科学家的相关事迹作为课堂导入,并作为德育案例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提升课堂趣味性,另外一方面也强化德育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过程”时,著名科学家英格豪斯一直重复了500多次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最后通过严密的论证发现了光合作用是需要光的。再比如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可以将袁隆平一生都在持之以恒地研究杂交水稻的事迹作为德育素材。通过介绍科学家生平事迹,让学生明白生物学科研究工作需要不怕失败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教材中的每个生物知识点都是人类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拼搏才得来的。对于高中生而言需要面临高考的压力,容易出现懈怠、消极的态度。在教学中用科学家的持之以恒的品质鼓励学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每个人都应当具有家国情怀,自觉形成政治认同。培养中国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将我国科研成就和课堂的知识点进行了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外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研进展,从而对祖国的成就生成荣誉感与自豪感。比如在学习蛋白质时,笔者在课堂导入时,介绍1965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牛胰岛素案例,紧接着介绍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在生物课堂上导入中国科学家成就,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为祖国奉献自我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唤起学生的国家荣誉感。
(三)培养抗挫折能力
抗挫则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实施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经历挫折,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所以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实施挫折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教材中介绍了孟德尔自小喜欢自然科学,并且在21岁时就开始做了修道士,并且后来他被送到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后来孟德尔利用自己修道院一块园地,种植了大量的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农作物,开展杂交实验,在8年的重复实验中,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取得了成功,并且发现了生物遗传定律。但孟德尔成果并没有获得当时世人的理解,三十年后遗传定律才被世人所认识。上述的这段内容可以作为挫折教学的素材,以笔者教学经验为例,大多数学生在进入高一后,由于不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导致在学习中形成了挫败感。因此在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孟德尔人物生平经历作为挫折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形成面对挫折的良好态度,帮助学生度过当前学习难关。让学生发现学习和科学研究一样,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自己想法。
(四)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习近平主席一直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生活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家园,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具备的素养。比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笔者就引入保护生态环境的素材。笔者利用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我国各个地区河道治理的现象,展示生态破坏对于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比如燃烧化石燃料会出现温室效应,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其次笔者还介绍了我国西部人工造林的工程以及中国退耕还林工程,进一步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是学生思想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是开展德育教学的最佳场所。由于生物学科德育要素一直被忽略,课堂教学内容缺乏人文性的因素,笔者认为要帮助学生形成持之以恒的品质、爱国主义精神、抗挫则能力、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参考文献
[1]王轲.高中生物教学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及优化策略[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4(31):1.
[3]林燕.对高中生物课本德育素材的挖掘利用[J].关爱明天,2014(12):129-129.
关键词:高中生物;德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1]。由此可见,德育已经成为了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高中生物学习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认识生命熊的规律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因此高中生物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无法替代的德育价值。但一直以来,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德育在高中生物没有发挥出对应的价值。因此本文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德育进行了探讨。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科德育教学是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成为高中教学的共识,德育教育包含了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并且还与体育、美育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肩负着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高中生物都是被分到理科的课程,德育教学工作主要由政治、历史和语文等学科开展,因此导致了许多师生都认为德育教育与生物教育没有关联,这种观点极大地影响了德育在高中教学开展的工作。实际上,高中任何一门学科都和德育有着一定的关系,生物学科长期被分到理科课程中,但是从生物教材来看,蕴含了丰富的德育素材。如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学科精神教育、爱国注意教育等。除此之外,生物教材还包含了许多隐性的德育教学内容,如造福社会的发展美等。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在生物课堂上将德育与学科知识点进行融合,将课堂作为德育的主阵地,让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思想品德[2]。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关键要素探究
(一)培养持之以恒的品质
生物作为自然学科,许多生物研究成果是數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采取得的,所以持之以恒是从事生物学科工作必须要具备的一项优良品质。比如在生物科学史上就有许多伟大的人物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己的事业,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将这些科学家的相关事迹作为课堂导入,并作为德育案例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提升课堂趣味性,另外一方面也强化德育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过程”时,著名科学家英格豪斯一直重复了500多次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最后通过严密的论证发现了光合作用是需要光的。再比如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可以将袁隆平一生都在持之以恒地研究杂交水稻的事迹作为德育素材。通过介绍科学家生平事迹,让学生明白生物学科研究工作需要不怕失败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教材中的每个生物知识点都是人类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拼搏才得来的。对于高中生而言需要面临高考的压力,容易出现懈怠、消极的态度。在教学中用科学家的持之以恒的品质鼓励学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每个人都应当具有家国情怀,自觉形成政治认同。培养中国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将我国科研成就和课堂的知识点进行了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外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研进展,从而对祖国的成就生成荣誉感与自豪感。比如在学习蛋白质时,笔者在课堂导入时,介绍1965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牛胰岛素案例,紧接着介绍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在生物课堂上导入中国科学家成就,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为祖国奉献自我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唤起学生的国家荣誉感。
(三)培养抗挫折能力
抗挫则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实施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经历挫折,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所以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实施挫折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教材中介绍了孟德尔自小喜欢自然科学,并且在21岁时就开始做了修道士,并且后来他被送到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后来孟德尔利用自己修道院一块园地,种植了大量的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农作物,开展杂交实验,在8年的重复实验中,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取得了成功,并且发现了生物遗传定律。但孟德尔成果并没有获得当时世人的理解,三十年后遗传定律才被世人所认识。上述的这段内容可以作为挫折教学的素材,以笔者教学经验为例,大多数学生在进入高一后,由于不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导致在学习中形成了挫败感。因此在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孟德尔人物生平经历作为挫折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形成面对挫折的良好态度,帮助学生度过当前学习难关。让学生发现学习和科学研究一样,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自己想法。
(四)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习近平主席一直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生活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家园,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具备的素养。比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笔者就引入保护生态环境的素材。笔者利用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我国各个地区河道治理的现象,展示生态破坏对于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比如燃烧化石燃料会出现温室效应,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其次笔者还介绍了我国西部人工造林的工程以及中国退耕还林工程,进一步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是学生思想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是开展德育教学的最佳场所。由于生物学科德育要素一直被忽略,课堂教学内容缺乏人文性的因素,笔者认为要帮助学生形成持之以恒的品质、爱国主义精神、抗挫则能力、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参考文献
[1]王轲.高中生物教学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及优化策略[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4(31):1.
[3]林燕.对高中生物课本德育素材的挖掘利用[J].关爱明天,2014(12):12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