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降低了中国的贸易顺差吗?

来源 :金融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qr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汇改后中国对6个主要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的确导致了中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但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并不是影响我国贸易收支的唯一变量,中国的实际收入增加也会导致我国贸易收支恶化,中国实际GDP上升1%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减少0.0835%;贸易伙伴国实际收入的增加则会改善我国贸易收支,贸易伙伴国GDP上升1%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增加0.138%。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实际汇率;贸易收支
  中图分类号: 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8-0015-05
  一、引言
  自2003年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就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以纠正中国过度的贸易顺差。随后,中国于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形成了更富弹性的汇率决定机制。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单日波动幅度加大并稳步升值。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累计升值超过30%。人民币升值是否真的降低了中国的贸易顺差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是否对我国的贸易收支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文献综述
  因为实际汇率变动直接反映了国家间相对价格的变化,所以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然而大量的实证研究却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显示实际汇率对贸易收支存在显著影响。如克鲁格曼和鲍尔温(Krugman和Baldwin,1999)对美国的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有效汇率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阿里斯(Arize,2000)通过对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汇率波动在短期和长期都对这些国家的进出口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周(Chou,2000)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1981—1996年的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的总出口、制造品出口以及矿物燃料出口都具有长期的负面影响。奥斯库耶(Oskooee,2001)则采用EG两步法研究了中东国家实际汇率和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实际汇率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
  另外一些研究认为实际汇率对贸易收支不存在显著影响。如迈尔斯(Miles,1979)等人研究了14个国家货币贬值和贸易收支之间的统计关系,发现贬值不能改善贸易收支,贬值只会引起组合资产中货币和债券比例发生改变,并不会导致组合价值的大小发生变化。罗斯(Rose,1989)等人对美国和其他G7国家1960年以来的双边贸易季度数据进行检验,发现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并没有显著影响。拉赫曼(Rahman,1996)对美国1973—199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对美国贸易收支并没有长期影响。亚里斯多德(Aristotelous,2001)在引力模型的框架下研究了1889—1999年汇率波动、汇率制度影响英国对美国出口量的情况,检验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对英国和美国的双边出口量没有显著的影响,且汇率制度的选择不是影响贸易量的决定性因素。
  国内学者对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主要集中于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方面。戴祖祥(1997)等人的研究结果认为中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人民币升值会恶化贸易收支。谢建国和陈漓高(2002)采用1978—2000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贬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不大。卢向前和戴国强(2005)使用协整方法,对1994—2003年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进出口间的长期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存在着显著影响,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并且存在J曲线效应。马丹和许少强(2005)采用Johansen协整技术分析了1994—2004年的季度数据,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能够缓解中美双边贸易收支顺差。叶永刚等(2006)的实证研究表明,长期和短期人民币有效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均不存在因果关系,但中日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中美、中日贸易收支均不存在J曲线效应。何建奎和马红(2012)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长期影响及短期影响,发现单纯的汇率调整不能有效改善我国的贸易失衡问题。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没有得到一致结论。此外,目前还很少有通过分析汇改后的数据来研究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关系的文献。鉴于此,本文采用2005年第3季度至2011年第2季度的季度数据来研究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三、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根据传统的国际收支弹性论,[β1]的符号可正可负。若[β1]为正,则意味着本币升值改善了贸易收支,此时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若[β1]为负,则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即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会导致贸易收支恶化。我国实际收入的上升既会促进我国的出口供给也会增加我国的进口需求,但通常认为其对出口供给的促进作用小于对进口需求的拉动作用,故预期[β2]为负数。贸易伙伴国实际收入的上升既会促进我国的进口供给也会拉动我国的出口需求,但通常认为其对进口供给的促进作用小于对出口需求的拉动作用,故预期[β3]为正数。
  本文的考察期间为2005年第3季度至2011年第2季度。其中,[lnTBit]是通过第t期我国对[i]区域出口额的对数值减去我国对[i]区域进口额的对数值计算得出的;[REERit]是以2005年第3季度为基期的第t期人民币对[i]区域实际有效汇率指数;[Ydit]是以2005年第3季度为基期的中国实际GDP指数;[Yfit]是以2005年第3季度为基期的第t期[i]区域的实际GDP指数,它是[i]区域内各国家GDP指数的加权平均值。以上所有数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都经过季节调整。   实际有效汇率是本文测算的主要对象之一,受研究能力所限,本文没有像IMF一样选取那么多的贸易伙伴国来测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只能根据双边贸易额的大小来确定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贸易伙伴国进行测算,同时还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基于此,本文选取了6个经济区域(共24个经济体),分别是:东盟(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欧盟(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南美(阿根廷、巴西、秘鲁)、日本、英国和美国。本文利用这些国家的数据测算人民币对这些重要地理区域的实际有效汇率,并分析它们各自的走势。本文中的所有实际有效汇率均采用间接标价法,即汇率值上升代表升值。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是25个经济体(包括中国)的名义汇率、消费价格指数(CPI)、进口额、出口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在测算人民币实际汇率时所选取的各国货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均为其官方汇率①。
  本文采用的加权方式为几何加权法。首先需要确定中国各贸易伙伴国的权重才能测算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此选择按中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出口额加上进口额)占中国对这些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总额的比重来确定权重,并按照每一季度的贸易额来确定每一季度的权重,这样测算出来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要比按照不变权重测算出来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更精确一些。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为了比较直观地了解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本文给出了以下6幅图。图1至图6是样本期内贸易收支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图。左纵轴代表实际有效汇率(取对数),lnREER上升说明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反之则贬值;右纵轴代表贸易收支(取对数)。
  由以上各图可知,中国东盟实际汇率在2005年第3季度至2006年第1季度期间是贬值的,之后则呈现出稳步升值的趋势,中国东盟贸易收支在样本期内先升后降,但是整体趋势是下降的;中欧实际汇率在样本期内既有升值也有贬值,但是它的整体趋势是贬值的,中欧贸易收支前期是上下震荡,后期呈下降趋势;中国对南美实际汇率先小幅贬值后急剧升值再逐步贬值,整体是贬值的,中国对南美贸易收支在样本期内有升有降,但是整体趋势是上升的;中日实际汇率先升值后贬值,但整体有小幅升值,中日贸易收支有升有降,整体有小幅下降;中英实际汇率先贬值后升值,但整体是大幅升值的,中英贸易收支在样本期内有升有降,但是整体有小幅下降;中美实际汇率呈稳步升值趋势,中美贸易收支在样本期内有升有降,但是整体趋势是下降的。
  总体来看,中国南美、中日、中英以及中美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具有比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中国东盟和中欧的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不是特别明显。虽然能够从图中大概了解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但是并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因此需要进行实证分析。
  (一)面板单位根检验
  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之前,有必要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防止伪回归问题的出现。近些年来出现了多种面板数据单位根的检验方法,由于不同检验方法得到的结论可能会不同,为了避免检验方法的局限性影响检验结果,本文同时采用LLC检验、IPS检验、Fisher- ADF检验和Fisher- PP 检验四种方法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发现,模型中的4个变量在未进行差分的情况下,均不能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所有检验,不能排除存在单位根,因此需要继续对这4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由以上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所有变量在一阶差分后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因此,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所以这4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符合协整检验对变量平稳性的要求。
  (二)面板协整检验
  为了更好地判断面板变量的协整关系,本文还进行了Kao检验(见表3)。Kao检验的结果也显示拒绝原假设。由上可知,这4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排除伪回归的可能性,直接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三)估计结果分析
  本文的模型参数估计使用的计量软件为STATA11.0。首先,通过Hausman检验来确定本文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应为随机效应模型,这里的模型选择很重要,如果模型选择不当将对估计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然后,对面板数据进行异方差检验(LR检验)、组内自相关检验以及组间截面相关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只存在异方差和截面相关,不存在组内自相关。鉴于此,本文使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来修正依横截面而变化的异方差,回归结果见表4。出于稳健性的考虑,本文同时给出了不同估计方法的回归结果。
  从表4可以发现,FGLS的回归结果比较显著,FGLS的回归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系数是-0.224,中国实际GDP的系数是-0.0835,国外实际GDP的系数是0.138。这些系数都至少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其中,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世界实际GDP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中国实际GDP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虽然中国实际GDP的系数数值比较小(-0.0835),但是这些系数的符号与理论预期基本一致。从这些系数可以发现:汇改后,人民币升值的确降低了中国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将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减少0.224%;中国实际GDP上升1%将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减少0.0835%;贸易伙伴国实际GDP上升1%将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增加0.138%。由此可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并不是影响我国贸易收支的唯一变量,但是它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最大,即它是中国贸易收支3个解释变量中最重要的解释变量。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汇改后(2005年第3季度至2011年第2季度)中国与6个主要经济区域的季度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较为明显,它的升值的确导致中国贸易收支恶化,中国的实际收入增加也会导致我国贸易收支恶化,贸易伙伴国实际收入的增加则会改善我国贸易收支。
  由此可见,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于缓解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失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国家可以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要解决中国与贸易国之间的贸易失衡,不能仅仅寄希望于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一方面,中国需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升级,扩大国内需求;另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应当积极调整其出口政策,取消其对华出口的贸易限制,使其对华出口能够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迅速增长。
  注:
  ①数据均来源于IMF的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和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数据库。
  参考文献:
  [1]Aristotelous K.2001.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exchange rate regime, and trade volume: evidence from the UK-US export function (1889-1999)[J].Economics Letters, 72(1).
  [2]Bahmani-Oskooee,2001.Kantipong.Currency substitution in thailand[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3(2).
  [3]马丹,许少强.中国贸易收支、贸易结构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6).
  (特约编辑 齐稚平;校对 XQ,SJ)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美联储成立百年之际,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系统回顾了过去100年中美联储在政策目标、政策框架、可信度和沟通方面的变革。成立初期,美联储以维护金融稳定为目标的政策框架主要受实质票据学说和金本位制度的影响。大萧条时期,促进就业和价格稳定逐渐成为美联储的新目标。大通胀和大通缩时期,获得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美联储控制通胀的能力逐步成熟。大稳健时期,货币政策目标和框架更加清晰,货币政策透明度逐渐提高。金
期刊
摘 要:借助突变点检验和数据生成结构分析等方法,本文发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差数据在2011年发生突变,其原因可能是我国经济增长态势出现转折性变化所致。而在研究期内,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利差则日渐缩减。分析表明:经济因素是利差变化的主导因素;大银行利差对经济发展指标较为灵敏;中小银行利差持续收窄;不同规模的银行利差有趋同的态势。我国实施价格型调控的基础已经具备,应继续进行利率市场
期刊
摘 要:本文以Z市担保圈的大量调查材料为基础,从四个圈层逐步剖析了担保圈的生成与演变。研究认为:由于“柠檬市场”效应、道德风险、市场失灵等现象存在,造成了担保关系实质上的无效性。对此,本文从政府、银行、企业、监管等多方面入手,提出化解区域性、系统性担保圈风险的新途径。  关键词:“柠檬市场”效应;市场失灵;担保圈风险;担保无效性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
期刊
一、山东省农村支付服务风险管理主要做法  2012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全覆盖,由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所主导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已经实现预期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对农村支付服务的风险管理是确保整个系统正常运作的前提。在这方面,山东省的基本做法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鼓励创新与严控风险相协调,确保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展创新  在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吉林省2006—2011年五大产业的产业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引入脱钩偏离度概念对其中的四大产业与基准产业的脱钩状态进行了偏离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五大产业的产业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较为乐观,尤其以第一产业最为理想,各产业处于“脱钩四阶段”的后两个阶段;四大产业中与第一产业的脱钩偏离度大小依次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工业,批发、零售、
期刊
摘 要:在现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下,土地及依附于其上的各类生产要素不具有充分交易的条件,进而因缺乏合格的交易客体而使农村金融交易呈现非对称状态。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立足于满足枣庄流转土地和寿光蔬菜订单的需求,在谋求对称农村金融交易主体上寻求突破,较好顺应了农村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的主流趋势,对破解农村金融交易困境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信贷;对称性交易;土地流转;订单融资  Abstract:
期刊
摘 要:本文研究了最近10年东南亚国家的汇率政策和汇率变动趋势,并且估算了东南亚国家货币篮子中的主要货币的权重。结果显示,在东南亚国家的汇率政策调整中,人民币已经变得比美元更加重要。这主要是由东南亚国家自身的偏好决定的,而其偏好则取决于国内政治经济关系及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关键词:东南亚;汇率;偏好;实力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1
期刊
摘 要:本轮美国经济衰退被认为是自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衰退后就业复苏迟缓,就业远未回到正常水平。建筑业就业改善迟缓拖累了整体就业复苏。尽管美国就业市场面临重大挑战,但就业增长疲弱的主因是周期性的而不是结构性的,这意味着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就业问题。美联储的复苏政策是以刺激就业增长为导向的,在中短期通货膨胀预期低于长期目标值的情况下,美联储采取了较为激进的非常规政策以刺激就业增长。
期刊
摘 要:本文选取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2012年底这一时间段,以山东经济转型和银行业发展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探讨银行业对经济转型的推动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探索银行业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转型的有效路径,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转型;银行业;政策效果;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12-0074-05  一、引
期刊
摘 要:银行承兑汇票等票据传统的融资变现渠道是分散型的零售交易模式。某银行设计应用票据池质押融资业务模式,将点状随机的市场交易纳入理性预期统筹的范围,通过“池化”市场存量票据,打包质押,开展信贷融资业务。这种新模式创造并利用了“集约担保”与“或有担保”的理念,灵活桥接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实现了信贷市场营销关系的渠道化创新。  关键词:票据市场;集约质押;或有担保;效率激励  中图分类号:F83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