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愿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来源 :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j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认为共同愿景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学校领导的思想与全体学校成员个人愿景的高度统一,共同愿景能使全校师生在振兴学校中发挥无限的创造力和驱动力及强大的凝聚力。建立共同愿景不仅需要具有教育家长远的战略目光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还需要一个不断演化的并与时俱进的过程。
  关键词:共同愿景 教育 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0-064-02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上说过:扬气就义,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教育和作用。这说明了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潜移默化,滴水穿石。教育的过程就是以文化育人的过程。那么,文化是如何发挥对学校的影响力和内推力的?世界顶尖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提出"共同愿景"的概念。他认为,共同愿景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是蕴藏在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学校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供人上学的去处,获得知识的所在,更是生动展现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阵地。因此激发包括全体教职工的内在动机,培养其主体意识,提高全体成员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必须建成共同愿景。因此,形成有向心力的共同愿景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共同愿景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必须有其独特的、以师生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来引领和支撑。师生的价值取向对于学校文化起着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师生价值取向,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学校的共同愿景,作为师生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是师生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是价值取向的真实存在。因此,共同愿景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影响着学校文化的塑造。学校文化,基于师生的共同愿景,成于师生的深度关切和自觉锤炼。因此,共同愿景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八十多年前,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以经亨颐为首的春晖人创生了“与时俱进”、“人格自尊,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的共同愿景,吸引了众多名师:夏丏尊、李叔同、丰子恺、朱自清、叶圣陶、朱光潜等人,成为了该校的教员。璀璨群星使得春晖成为中国现代中小学的典范,产生深远的影响。
  共同愿景,是学校师生的共同热望,是学校发展的巨大能量。一所学校,没有共同愿景,师生们所从事的只能是“适应型的教与学”,这样的教与学常常是被动的、无趣的和低效的;有了共同愿景,并成为塑造学校文化的基础,师生所从事的则为“创造型的教与学”,沉浸其间,能获得舒展自我、创造价值的能力。正如彼得·圣吉所说“一个缺少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的组织,必定难成大器”,而“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大家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因此,共同愿景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二、共同愿景的生成需要校长具有教育家的眼光和理念
  1.孕育共同愿景
  其一、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教育家。在祝贺同济大学100周年校庆的讲话中,温家宝总理指出:“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教育家就是教育行业中那些“关注天空”、“仰望天空”的人。
  从孔子创办私学教育吸引了无数学子,培养了为数众多的贤达人才;到王安石倡导“通经致用人才”、“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从陶行知心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大爱;到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他们都是伟大的教育家校长。教育家们的足迹,汇成了一部蕴含着人性光辉的鸿篇巨著。校长要成为当代教育家,一方面要坚守教育信念,坚持实践的路径取向,还须从前辈教育家的身上寻取力量,以不断指引和激励自己成长,还必须具有教育的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集众人之智慧,聚众人之愿景,创设共同之愿景。
  其二、需要有先进教育的理念做导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思想的高度决定学校发展的高度,也决定学校的愿景的高度。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杨贤江的“教学相长”;从外国的“儿童中心”到我国的“以人为本”;从古代的“因材施教”到现代的“多元智能”;从毛泽东的“全面发展”到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从江泽民的“创新是灵魂”到胡锦涛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教育”等都是先进的思想。校长都要吸收借鉴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确定本校可行的发展目标,实施有效的教育主张。定位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发展目标和治校方略。创建学校发展之共同愿景。比如:北京十一学校把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作为愿景,就是“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最好诠释;广东广雅中学以“和谐创新”为核心的共同愿景正是“以人为本”、“创新是灵魂”的思想的践行;深圳中学校长“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常者不平常”的梦想是对“因材施教”教尊重个性教育科学发展的全面把握;东莞中学的“星级管理”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运用。这些学校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统领学校文化,统领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
  2.共同愿景的生成途径
  共同愿景的生成,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美国学者巴思提出了生成共同愿景基本构想:“尊重他人的愿景、坚守自己的愿景、努力创建共同的愿景及与此相一致的制度目标,共同构成了对学校领导权的非凡定义,这也是那些力图从内部改进学校的人士必须要做的重要行动之一。”共同愿景的建立虽然不容易,但也有规律可循,归纳起来主要通过三个途径。
  集成式:振臂一呼,应者云集,那些有相同教育理想的人组成一个集体,在集体中再进一步实现共同愿景的构建,这就是集成式。许多民营教育机构和培训团体共同愿景的建立就属于这种类型。他们在招聘新员工时,不仅看素质和能力,同时强调个人发展及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的匹配性,也可以看作是通过集成式路径建立组织共同愿景的方式。2006年在东莞美丽的松山湖畔,校长刘建平召集着一群追梦人,以“让教育从生活开始与生命同行”为共同愿景创办了松山湖小学。在共同愿景的指引下,学校飞速发展并成为全省示范学校。   凝炼式:是把组织成员心灵深处共同的意象挖掘出来,并进行凝炼,进一步构建共同愿景。这一路径的特点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适用于那些组织成员的同质性很强又积极面向未来的学校。随着学校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文化的建设,许多校长通过发动全体教师大讨论学校发展目标的方式,最终生成共同愿景。
  影响式:主要是通过从个人愿景来生成共同愿景。这可以是教育家办学,就像陶行知先生用博大的教育思想、执着的教育追求、切实的教育实践创设了大爱教育的共同愿景,造就晓庄师范圣地。此外也可以借助于前辈,或根源于本校历史。例如共产党重要的理论创基人李大钊创办的志成中学,“发展教育事业,改变民族落后,培养栋梁之材,有志者事竟成”的教育理念就是他们的共同愿景。
  建立共同愿景不能靠命令,不能靠规定,只能靠周而复始的沟通和分享。学校领导必须认识到,不断的强势宣传推动是可取的方式,但任何强迫和勉强性的举措可能都会适得其反。生成共同愿景,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良好的的教育环境作支撑。学校领导者要在认同师生愿景的基础上,为师生提供一个在组织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平台和系列促成机制:通过系统培训,让共同愿景深入师生的心灵,以利于师生深度关切,自觉地融个人愿景于整体之中;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师生的潜能,营造实现共同愿景的良好氛围;通过区域性教育环境的优化,使共同愿景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同,形成合力,实现共同愿景。
  建立共同愿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它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细致的工作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愿景”还必须得到“使命”的支持。生成共同愿景,是一个自觉固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共同愿景,得到了组织成员的固守和维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但更重要的是与真理为友”的共同愿景在哈佛大学370年的办学历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晓庄可毁,爱不可灭”则是晓庄师生成就自我的坚定誓言。同时,共同愿景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环境的改变,共同愿景必须得到丰富与完善,一成不变的共同愿景,不可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必然有悖于时代,成为学校发展的障碍。
  三、共同愿景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驱动力和凝聚力
  1.共同愿景孕育着无限的创造力
  真正的共同愿景能凝聚学校组织中每个人的力量,并使全体师生产生一体感,它能激起师生们巨大创造力。这种创造力表现在:它像一股强大的推力把学校推向真正想要实现的高度,并激发教师们对教育事业新的思考与行为方式;共同愿景就像一个导航仪,能使学校在遭受困顿或阻力时,继续遵循正确的教育路径前进;共同愿景还能培育出教育工作者勇于承担风险与实验的精神,为了一个高远的目标,不断地尝试与修正错误,从而一步步接近愿景。
  2.共同愿景激发强大的驱动力
  共同愿景通常是要把学校的发展建立在一个高远而又可逐步实现的目标中,它引导师生们一步步排除干扰,沿着正确的方向达到成功的彼岸。美好的共同愿景可以产生强大驱动力,驱动组织的全体成员产生追求目标愿景的巨大勇气,并把这种勇气转化为自己发自内心的行为动力。共同愿景自然而然地激发出勇气,这勇气会大到令自己都吃惊的程度。在追求愿景的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会产生勇气,去做任何为实现愿景所必须做的事。
  3.共同愿景创造未来的机会,能形成长期凝聚力
  共同愿景能创造明天的机会。任何组织的发展,如果只采取消除症状,解决今日问题的办法,就会舍本逐末。而共同愿景则使人们追求高远目标,为学校明天的发展创造更多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和生命力。只因它是全体成员发自内心的未来欲实现的愿望或景象,是学校发展长远的经得起推敲的未来,而这种未来应该是充满了挑战、机会和风险,不是一般的战略规划能具备的。这就是共同愿景具有凝心聚力的神奇力量所在。
  相反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共同愿景,该学校首先就失去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不知道何去何从随波逐流,最终淹没在历史进程的潮流中。其次如果没有共同愿景,教育事业就无法得到学校成员真正的忠诚。导致学校无奈地面对骨干教师流失跳槽。再次,如果没有愿景,学校组织在风云变幻的形势中很难真正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像曾经风靡一时的贵族学校,最终也改变不了倒闭的厄运。
  四、结语
  正如赫克曼说的“ 学校文化可以理解为教师、学生和校长所持有的共同信念,这些信念支撑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彼得·圣吉博士也说过,“当一群人执着一种心中的愿景时,便会产生一种力量,做出许多原本做不到的事情”。一个有着共同愿景的学校,孕育无限的创造力,能产生一股深受感召的力量,激发出强大的驱动力以及创造未来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继华,任建华.职业教育家:用文化的方式振兴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7-7(3).
  [2][美]彼得· 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J].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7).
  [3][美]Jane Bumpers Huffman & Kristine Kiefer Hipp著,贺凤美、万翔、王大凯、褚保堂译.学习型学校的文化重构[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3):25.
  [4][台]龙应台.文化是什么?[N].中国青年报2004-10-24.
  [5][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J].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2).
  [6]刘铁芳.教育如何走向哲学[J].教育研究,2005,(4):9.
  [7]沈曙虹.文化力: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J].人民教育,2006,(3-4):20.
其他文献
欣赏过森林公园景色的人,总对住在园内的那一对夫妻羡慕不已,因为那里有清新的空气,有大片的树林,有幽静的林间小道,有鸟语和花香。然而,这对夫妇却认为这儿没有多少值得观光和留恋的景致,远不如其他地方丰富有趣……是的,人有时就是这么矛盾,本来活得好好的,各方面的环境都不错,然而当事者却常常心存厌倦。这对夫妇对公园太熟悉了,花草树木,清风明月,在他们漫长的日子里,已不再有风景的含义,而是习以为常的一种东西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战略全局性。但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着差异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根本价值观,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为主要渠道,通过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构建和培育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培育  中图分
期刊
“孝行天下,从我做起”走进郭云堂寝办合一的住处,一幅他自己题写的条目映入眼帘,令人肃然起敬。  “郭云堂大孝子呀!俺打心眼里佩服他。”接受采访的人们总是用第一句话这样赞扬他,让人品到了德高望重的真正内涵。  郭云堂,今年七十一岁,中共党员,退休教师。现任付井镇东方学校总校长、沈丘县孝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周口市信用建设促进会副会长、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他满头白发,满脸红润,双目炯炯,精神矍铄,说起
期刊
摘 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一种崭新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人以人为本理念,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淮阴师范学院“草莓训练营”关注中间学生群体为例,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搭建平台,提升质量;精心设计,分类引导。  关键词: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 草莓训练营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近年来,文登实验小学在“教育因美而精彩”理念的引领下,历经20余年的发展,在省内外已享有良好的声誉。 “和美教育”的提出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2010年,苏爱萍校长上任后,充分挖掘“和美教育”内涵,做大做强“和美文化”,确立了 “丰润和美理念内涵,打造和美教育品牌”的新时期学校工作目标。几年来,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全面奏响了班子、教师、学生、家长和谐发展乐章。  
期刊
摘 要:结合独立学院实际情况,通过建立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系统、教学运行系统、教学信息采集和评价系统、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PDCA循环 大学物理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0-02
期刊
为探索学校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更好落实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促使教师创新德育方法,加强学生德育管理,落实全员育人责任, 我校推出了学生成长导师制。  一、学生成长导师制的育人原则  在新课改大潮中,我校坚持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特长教育,形成了“合格+特长”的办学特色,响亮提出了“三要三不要”的教育思想:不以牺牲德育为代价要分数,而要向德育要分数
期刊
在为期三天的班主任培训,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我对班主任工作的内涵有了新认识,更从优秀班主任的案例上,给了我处理班级事务的启示。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将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来指导工作,同时,不断学习、反思、总结,努力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通过这次学习,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爱心,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爱是无私的,是平等的,只有做到了平等的爱每一个学生,才会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而这一点正是做好班主任工
期刊
低年级的计算基础的夯实是十分必要的。如何提高计算训练的有效性,解决学生计算中的枯燥乏味的状态?我认为,以“趣”当先,在游戏中展开计算训练的平台;用“恒”提升,注重计算训练习惯养成。在“趣”“恒”中寻求计算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始于游戏,培养“算”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应尽可能的让他们品“学习之乐”,并在这种“乐”中催生出进一步的学习。我们计算训练也要尽可能地展现出它“趣”的魅力,把它培植到
期刊
摘 要:在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中,剧作家叶芝试图从古老的凯尔特文化中去寻求爱尔兰性并努力去重构爱尔兰民族文化身份。作者结合叶芝的两部戏剧,《呼力翰的凯瑟琳》和《凯瑟琳女伯爵》,来探讨他运用爱尔兰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神话传说 身份 爱尔兰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