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年来,在语文高考中失分最多的地方,应该是现代文阅读试题。究其根由,并不是教师教得不认真,也不是学生的模拟套题做得太少。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呢?一些语文成绩考得好的学生在回答“为什么考得好”的问题时,几乎没有学生会说“课堂认真听讲”“模拟套题做得很多”等,相反,大多数回答的是“课外读的书多”。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让学生加强阅读,不仅要“多读”,还要“会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一、多读
  阅读的量是没有止境的,这主要是靠平时的积累。倘若临阵磨枪,不能达到一定的量,更不能使质有所保证。高中学生在经历了小学、初中的九年语文教育后,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并指导学生很好地阅读。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本语文书,三四十篇课文,大多数是精读课文,精读课文以外,不再有辅助读物。所以,在课堂上,应该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阅读课文,然后提出问题,或自问自答。在问答、谈论的过程中,深入钻研课文,同时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如,教学《肖像描写》一课,就可以讨论课的形式来进行。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讨论四个肖像描写的片段,说出描写的特点及为什么这样写;然后由每组挑选一个代表发言,再师生共同商讨、明确,完成教学任务,这样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同时,学生也乐于阅读,对阅读有一种主动性,而没有了那种被强迫的感觉。
  (二)指导学生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辐射延伸。即在抓紧课内阅读、重点课文阅读、优美文句熟读成诵的同时,让学生利用一切时间去阅读教材以外的东西。比如,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各种书籍报刊,古今中外的名著,凡是内容健康而又读得懂,都可以读,不要只限于课本。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才有可能多读。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培养和锻炼学生独具个性的阅读风格、能力和口味。
  现在,有的学校已经专门设“阅读课堂”用来引导学生阅读。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阅读,每学期要求学生定期阅读一些好的书刊,每个假期规定他们必须读三本以上的古今中外的名著。这种做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欣赏水平。
  (三)指导学生提高阅读的速度,有了速度,才有数量。阅读,有精读和略读之分。精读速度慢些,需要学生细细咀嚼;略读要提高速度,比如,跳跃式阅读就是一种适用的快速阅读方式。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课堂上精读的内容多,而且又局限于课内,课外阅读时间不多,通过快速阅读可以补充学生的阅读量。学生读的量越大越宽,学生对生活的认识、理解、感受、积累就越丰富。因为任何一本书,一篇文章,都浸润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认识,都反映着作者对时代、人生的体验和感受。
  二、会读
  阅读要讲究方法,除了借鉴前人的读书方法,还应该从高考的角度去考虑。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除了让学生爱读之外,还要让学生勤于动脑、动手,进行积极思维。指导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分享阅读成果,如何取长补短,那么学生在与他人商讨中,就启发了思维,拓宽了思路,加深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又不陷于盲从之中。这样,学生就逐渐掌握了阅读的技巧,掌握了阅读的规律,从而在比较阅读中比较顺利地解决了读什么、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这三个根本问题。
  (二)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感悟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受能力,它是阅读能力高低的具体体现。语言的感受能力,是脑神经受外在语言的有意刺激经过和本身固有知识“图式”的融合而迅速形成的一种理解力。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所以,阅读的数量是提高语感能力的前提,阅读的质量是培养语感的保障。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熟读精思,熟读成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精思是语言感受能力的一种积累,是获取阅读“金钥匙”的一种途径。所以,只有把扩大阅读量和熟读精思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会读就会写,“读能促写,写也能促读”。所以,多读、会读不仅能让学生在高考阅读试题上得高分,同时让学生在作文试题上也能获益,一举多得。一位多次在作文竞赛中获奖,后来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学生总结经验时说:“多读。从课内到课外,从文学到科技,多多益善。”有了数量,才有质量。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重视“阅读”教学,在阅读中既注意量的丰富,又注意质的精深,学生才能对碰到的难题迎刃而解,学生也才不会在高考阅读试题中失分。所以说,加强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主要途径。
其他文献
创造力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功能,也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扩大效益的内在动力。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学生必须要有强烈而持久的语文学习动力。按心理学的原理,学生学习动力有外在动力(如,奖励或惩罚等刺激所产生的动力)和内在动力(人的认知需要——认识和发现的需要与审美需要所产生的动力)。外在的动力是短暂的,作用是很有限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奖励或惩罚刺激。持续不断地反复使用相同性质的刺激手段,刺激效果会逐渐
期刊
随着2013年新教材高考改革的开始,现代文阅读教学便面临着强大的挑战。因为不仅分值加大了(阅读分值为65分。其中现代文9分;文言文阅读19分;诗赏11分;文学类文体或实用文体25),而且题型也有所改变。在新教材启用前,贵州省高考采用的试题是从基础到阅读(即第一大题为基础知识题),而新教材启用后,不仅阅读量加大,且在试题形式上也有所改变(变成了先阅读,后基础,第五大题才是基础题)。一翻开试卷,赫然摆
期刊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年少的李白是风流的,爱女人,爱酒,和所有世家子弟一样,渴望大唐这个盛世可以给他们一个宽广的政治舞台,希望能居庙堂之高,谈兴邦之事,这或许是封建读书人内心的共同梦想。年少时期熟读的《庄子》让他满脑子都是自由、洒脱、奔放的思想,他为自己设计的仕途是从出仕到隐逸。既要建功立业,又要来去自由,不必如姜尚、管仲、诸葛亮等帝师,却只等“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便可“游五湖,戏沧州”。
期刊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可是目前写作教学中有一个较突出的问题: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批作文——即使辛辛苦苦批了改了,学生也只是往书包里一塞,看也不看,何谈修改与提高。如此循环,收效甚微。鲁迅说:“我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俄国作家契诃夫也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十分文章,三分写作,七分修改。可见,一篇成功的文章是离不开修改的。但
期刊
常常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来告诫自己,然而时光仍在指缝间悄悄溜走,常常暗下决心,然而时间的脚步从未停歇,匆匆的时光就这样流走。为人母之后,才懂得做母亲的心,才知道父母对孩子那种殷切的期盼是多么急迫。面对那群学生,有时是那么无奈,有时又是那么开心。常常感觉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无计可施,由于时代不同,环境变了,而思想有时候却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未变的书本,未变的知识,变了的学生,那教师是否应该
期刊
很久以来,很崇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处事方式。最近读了一篇文章,想了些事情,内心感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在是一位吃得开的“好好先生”。而有时候这位好好先生实在糊涂,经他处理过的事情,真有些不太地道。  存在的便是合理的,“好好先生”既然生存下来而且有口皆碑,那自有他的合理性,究其原因大致有两点:  一、世间万物各方面,各人所见均不同  一个人,或睿智,或愚钝;或博学,或学浅;或漂亮,或丑陋
期刊
随着时间的推移,2013年高考越来越近了,学生整天攀登在书山上,遨游在题海里,各个学科复习备考也进入了白热化状态。下面针对2013年高考语文学科的备考方案,简单地回顾总结一下:  一、复习规划细致,具体到天,细化到节  制定切实、有效的复习规划,加强复习内容的针对性,显示复习思路的明晰性,把握复习时间安排的合理性,这是进入高三以来领导在第一次教师会上明确提出的要求,于是语文组全体同仁,在一起讨论探
期刊
近年来,中学生写作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学生从小学开始接受写作训练,十余年的创作经验,使他们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作文方法:逢抒情必排比,每结尾必升华。这样的作文,看似文笔优美,结构完整,实际是以表面的热闹去掩饰内容与情感的贫乏,经不起认真推敲。如何使学生作文摆脱这一困境?关键是让文章融入真情实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动于中,方能下笔成文。说真
期刊
一、学习目标  1.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言文断句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追本溯源寻其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前人读书要自己断句,常在一句的末尾用“。”断开,叫做“句”。在语意未完而又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做“读”。  (二)方法指导:  拿到一段文字,该如何断句呢?  步骤一:通文意。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
期刊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提炼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这样,使课堂教学形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课程内容的内涵,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