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ue3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林酷爱书法和钓鱼,老伴也一向支持他。说:“写得好不好,能不能钓到鱼,都不重要,关键是能活动筋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
  得到了老伴的支持,退休后的老林,不仅书艺大增,业内人士好评如潮,钓兴更是大涨,除了天气不好或有特殊情况,经常约着钓友,驱车前往钓场。老林每次垂钓回来,看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鱼肉,像欣赏自己的一幅得意书作,慈祥地说:“吃吧,多吃一点,下次我争取钓更多更大的回来。”
  老林的垂钓,让家人时常有鲜鱼吃,也提高了家人对鱼肉的品味。河鱼味鲜,江鱼肉厚,池塘鱼稍腥,等等。时间长了,一家子似乎个个是品鱼高手,吃鱼比老林还在行。
  一晃,老林退休几年了。老林每次出竿,都没有空手而归的,这让家人对他的钓技十分钦佩。
  有一天,老林早早地又去垂钓了。临行前告诉老伴,吃过午饭后把炖鱼用的面酱、薄荷等佐料准备好,今晚再来一顿鲜鱼大餐,老伴照做了。
  然而那天老林手气不佳,钓了一天,居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夕阳西下,同行的钓友刘伯伯边收拾钓具,边打趣老林:“老林,今晚拿什么回去‘交差’啊,怕是只有面酱煮薄荷了,呵呵。”
  老林笑呵呵地说,“没事没事,我倒是自有办法,不知你们愿不愿意学我?”
  这是老林的女儿林荫后来在刘伯伯那里知道的,老林的“办法”,就是去菜市场买了一条鲜活的大鲤鱼,作为“战利品”提回家。
  那天傍晚,老林一如既往地,人还没進屋呢,便爽朗地对老伴喊道:“老伴,今天运气可好了,整得一个大鲤鱼呢。”
  老伴接过鲤鱼,足足有五斤多重,笑盈盈地说了一声,“辛苦你了,不错不错”。然后手起刀落,熟练地处理好。不一会儿,一锅诱人的“面酱炖鱼”便呈现在了餐桌上。林荫小学六年级的儿子迫不及待地动起了筷子,然而刚吃了一口,便眉头一皱,嘟哝着说:“这鱼大是大,可吃起来怎么像是从菜市场买来的?”
  “怎么可能!”林荫说,“你怕是吃多了撑的吧?”
  接着她也尝了一口最爱吃的鱼肚肉,确实有一股土腥味往嘴里窜。
  “我没说错吧?”孩子执拗地看着林荫。
  没等我说话,老林便开口了:“那也许是人家买去放在塘子里的吧?今天的鱼,是去城南鱼塘里钓的。”
  当时家人都没注意老林的神色。
  趁着大家说话的功夫,老伴也夹了一块,放在自己的碗里,吃了一口后,十分肯定地说:“鱼没问题,是我处理的时候,忙着招呼锅里面,忘了拉筋了。”
  “拉筋”是老伴烹调鲜鱼的绝技,用刀子从鲜鱼的两腮旁边斜着切开一个口子,然后将两条类似血管的被称为“腥筋”的东西,从鱼的身体里抽了出来。这样处理过的鱼肉,不论是清炖还是红烧,吃起来都几乎没有腥味。
  老伴说完,老林便有些得意地笑着说:“看吧,我就说没问题的嘛。”
  父母亲都说没问题,一家人当然就不会去想这条鱼会有任何问题,这事就过去了。
  直到后来,过了很长时间,孩子都上大二了。邻居刘伯伯在一次酒后,无意间说起了老林没钓到鱼而去菜场买鱼的事情。林荫听后觉得有点幽默、滑稽,便想找个时间,向老林“证实”一下。然而老林去垂钓,经常是走得早回的晚,林荫只好先向母亲讲起老林“买鱼充钓”的事来。
  林荫以为母亲会同自己一样感到幽默、滑稽,或是有些惊讶。没想到,母亲竟平静地说:“当时你父亲把鱼交给我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鱼是买来的,但我不能打击你父亲的一片心意。而且我还知道,这几年来,他不只买过一次鱼回家。”
  老伴真是贤妻良母,听了这番话,父母亲的形象在林荫的心中更加伟岸起来。当晚,林荫在电话中把那条大鱼的真相告诉了孩子。电话的那头,孩子沉默了片刻,然后颇有感触地说:“妈妈,外公的这条大鱼,真是很‘大’呀。”
  林荫停顿了一下,说:“是啊,大鱼真‘大’,永远游在我们的心里。”
  责任编辑 李小松
其他文献
那幅字是梁启超的集联:  春已堪怜,更能消几番风雨;  树犹如此,最可惜一片江山。  陈先生落款客气:竹峰弟北上嘱题梁任公集宋人句联,丹青。这一行小字行书比大字更漂亮,又峭拔又文气。可惜书联时丢了一个字,更能消几番风雨,丢了消字。并不打紧,到底是陈丹青的手迹。笔画苍劲,笔笔透纸,功力之深近乎晚清民国旧人,又倔强又流利。  二0一六年九月北上转机台北,顺道拜访陈先生,在画室里请他题字留念,一时无合用
期刊
初秋,午睡醒来  午睡醒来  割草机正在割草  间歇的潮水  漫过纱窗  低年级的孩子已经放学了  他们在街心花园里奔跑,欢叫  声音清澈而喜悦  秋风飒飒  小心地摇着  树梢上的鹅黄即景  又接近假期了  狂奔。娱乐堵在路上  圆圈无法画圆  萨克斯风,飘得很慢  格子衬衫的湿气,丝丝滤净  等一个远方的怀抱  ——像那个吸烟的隐形人  站在窗前。枫树摇曳  树梢儿的鹅黄,嫩得惊心  小区里,
期刊
冰水,生于七十年代,居浙江义乌。美术学博士,《浙江诗人》执行主编。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歌月刊》《扬子江》《飞天》等刊物,著有《一路花开》《“湖州竹派”研究》等多部作品。雨中林居  春天藏不住雨水——  山道上的小雨似乎从地面下到山巅  春日深深  小雨是低调的。一束束细细羽毛碾压草籽路  路旁有疯长的桂花丛  是雨水把我们带向山顶  是我们把“林居”酒馆端到满觉陇  ——楼高三四丈,酒桌两三隅 
期刊
朱绍章,1967年生,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文学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诗神》《诗歌报月刊》《滇池》等刊,著有诗集《漫步书》、散文集《一个人取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纪念曼德拉  那些年我和风打架  风从东吹来,吹皱春江水  鱼儿跃起像一记直拳  击中太阳穴使少年疼得往上跳  到达盛夏之巅,像囚徒  日以继夜朝风眼打组合拳  耳畔传来罗本岛上他的低吟:  “我胸怀大海,因为我咽下了  所有的
期刊
徐庶,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协会员,重庆文学院签约作家,重庆沙区作协副主席。参加鲁迅文学院第29届高研班、第2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研班、第16届全国散文诗笔会。供职于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著诗集《骨箫》《红愁》《梦落花》。竹篓  竹一生清高,捕风、捉影  并非它的嗜好  而篾匠一生要干的事就是  让竹驯服  在篾刀看来,竹也有反水的时候  一只竹篓  能捧起江湖太平,也能  把渔人
期刊
夏羽,彝族,1970年代出生,云南永仁县人。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工作者。十四岁发表处女作,迄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中国民族》《凤凰周刊》《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红岩》《边疆文学》《滇池》等180余家报刊杂志发表过诗歌、散文作品;其采写的60余篇深度调查报道,人物专访等作品获国家、省级新闻类特别奖,一、二、三等奖。有诗集、散文集出版发行
期刊
杨康,1988年生。在《人民文学》《诗刊》《扬子江》发表诗歌,著诗集《我的申请书》,获重庆文学奖、巴蜀青年文学奖、入围华文青年诗人奖,系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协会员。居重庆。生病的孩子  他问我现在几点,突然凑在我身边看我  玩手机。他与我仅有二十厘米的距离  我猛然抬头——可我并不认识他  我真的不认识他呀  恐惧像一阵电流,麻酥酥地穿透我的灵魂  我习惯了保持距离,举起孤独这杯酒  独自
期刊
曹婷,1988年1月生于云南昆明。有作品散见于《民族文学》《边疆文学》《滇池》等刊物。花语  我以为深秋褪去土地的颜色  世界只剩枯燥的灰  鼠尾草还将盛夏倔强地  拽回大地  海棠就已耐心等待  你的归来  初见吊兰小道  站在烟雾中的你满是  重逢初夏的喜悦  醉蝶花是那么直白  花球之下已没有心事隐藏  无论我怎样急切地奔跑过  油纸伞撑起的天空  一串红也泄露了我的童年秘密  露水将你的注
期刊
阿裤 80后,本名禄汉卫,禄劝乌蒙人。昆明作家协会会员,曾有中篇小说《废铁时代》、散文《失落故园》公开发表。现供职于禄劝县文联。酒狗  在县医院的病房,老李给我讲了这个离奇的故事,老李死后,我觉得必须给它写出来,虽然很荒诞离谱,但毕竟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已经快不行了,我想他不至于在临死前和我撒谎,而且我一直相信老李的为人,他既然只说给我听,叫我别告诉别人,我就应该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  老李所讲
期刊
陆晓旭,笔名:麦穗。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散文诗》《星星·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滇池》《诗林》《诗选刊》等报刊杂志,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和全国“十佳散文诗人”提名奖等多种奖项。著有散文诗集《心灵牧歌》,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难忘的100篇散文诗》等各种选本,曾参加过第三届全国散文诗笔会。向泥土致敬  供养万物又埋葬万物  再深的红尘也深不过它的沉默  五谷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