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对大学生性别意识的误区进行了概括,说明了对大学生进行性别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以《长恨歌》的教学为例,说明其中蕴含的性别文化:从唐玄宗这一形象的角度,分析对男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从杨玉环这一形象的角度,叙述对女大学生的审美观与爱情观教育;从当时社会的男性霸权文化,看白居易作为封建士大夫代表者的局限性,促成大学生建立正确婚恋观。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学 性别意识教育 《长恨歌》
一、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
1.大学生的性别意识误区
性别意识是社会中的人们在自身文化背景和社会活动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对男女两性特点及两性社会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它包含对两性地位、作用和价值的清醒认识,对自我性别角色的高度认同,对社会文化中不合理的性别因素的敏锐察觉等内容,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恋爱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性别意识呈现出或幼稚、或保守、或自卑的特点,容易走入误区。表现在:男大学生片面地理解“男人味”,常因个人外部形象或个性气质不够“威猛”、“豪爽”产生自卑,或盲目地通过抽烟、酗酒、骂粗口、寻衅闹事等行为彰显自己的“英雄气概”。女大学生则表现出对传统性别角色定位的认同,不同程度存在依赖和自卑心理;主体意识薄弱,对自我期望值过低,存在“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想法,甚至有一种“害怕成功”的倾向,害怕自己优于男性而失去女人味。
2.对大学生进行性别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性别意识对男女大学生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男大学生来说,传统性别观念认为男性应阳刚、坚强,较为刻板。很多男生为了树立这种符合社会期望的形象,不得不极力压抑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即使受伤、惧怕,仍一味假装坚强,对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另外,受这种心态的驱使,必然导致性别暴力的增加,如校园性骚扰、性侵害等其他形式对女性的伤害。对女大学生来说,习惯将自己定位成弱者,不思进取,一味依附。而且,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激烈的社会竞争已经不允许女性柔弱,她们在传统性别形象和现代职业要求的矛盾冲突中产生困惑,阻碍自身发展。
再者,由于性别偏见等不合理性别观念根深蒂固,高校教师未必都拥有进步合理的性别意识。由于性别文化中的不合理因素有其隐蔽性,部分高校教师不自觉地将“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等思想观念融入教学理念和实践中,对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发展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3.大学语文课程与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
徐中玉先生在他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修订前言中说:“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其定位若是以工具性、知识性为重,那么,专科及大学阶段即当进而在不废工具性、知识性的同时,着重体现人文性、审美性,兼具研究性、创新性乃至深刻的哲理性。”其中所说到的“人文性”,可以说是大学语文课程与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的连接点。
“人文”集中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首先应该表现在认识人。性别属性既是人的一种基本生理属性,又是人的一种基本社会属性,是大学生全面认识“人”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对人的性别意识有了正确且深刻的理解,才能对“人生”、“生命”、“人性”等与“人文”有关的其他命题有进一步的体会。性别意识教育应是大学语文课程中“人文性”特点的题中之意。
二、《长恨歌》中蕴含的性别文化及其对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的启示
1.从唐玄宗的形象看
《长恨歌》中,白居易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痴情又无奈的唐明皇形象。这个万人之上的皇帝,在动乱爆发之际,只能亲自赐死自己心爱之人,而徒留“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的遗憾。特别是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作者反复渲染马嵬兵变后唐玄宗对贵妃的思念,感人至深。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帝王,拥有后宫佳丽三千,但能如此专情,实属罕见。
如果说玄宗的爱仅仅是因为和一个女子有音乐、舞蹈方面的共同爱好而特别宠爱这个女子,让她“侍宴”,给她“赐浴”,这也算人之常情。但发展到“不早朝”、“夜专夜”,可以说是因为儿女私情而失职,没有履行作为一个皇帝正常的社会职责,这已是荒唐失度。及至后来,又因宠爱杨妃而提拔她的家人,使得“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已是毫无原则、滥用权力,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伏笔,也是唐王朝由盛入衰的潜在起因之一。
从唐玄宗这个人物形象看其中蕴藏的性别文化,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一个男人不仅要对爱情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在感情世界中,既然爱了,就要从一而终,不可三心二意。正如李杨二人,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合,才能演绎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千古绝唱。特别是,当下某些男大学生仅把谈恋爱当成一种体验,体验完这种类型又想体验那种类型,扬言是为了“积累经验”;甚至把谈恋爱的次数当成炫耀的资本,相互攀比,仿佛谈得越多就越证明自己有魅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这些现象并指出其中的危害。
除开爱情世界中的责任感,人(不论男女)在世上生存还理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李隆基是封建时代的皇帝,承担的社会责任特别重大,造成的悲剧效果也特别严重。对于一般的男大学生来说,不坚守自己的责任可能不会造成“亡国”这样严重的后果,但是一个男人如果只求在感情世界中一时的欢愉总归是不行的。放任自我,不在工作方面求上进,反而推卸责任,甚至滥用职权,可以说他已经走上了一条悲剧道路。
2.从杨玉环的形象看
《长恨歌》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杨贵妃形象呢?白居易在诗中不惜笔墨地赞美了她的美貌,正所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但她的魅力显然不限于此,她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所以才能“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样一个有外在美更有内在修养的女孩,才能从后宫佳丽三千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独一无二的杨贵妃。 不仅自己受到专宠,贵妃的三亲六戚也都得到皇帝提拔: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倨官鸿胪卿,杨铸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正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所以,当时都城中有歌谣唱道:“生男勿喜女勿悲,生女也可妆门楣。”
对于女大学生来说,现在有一些扭曲的价值观影响着她们。在网络上炫富、拼爹的女生大有人在。还有很多女孩子不愿意吃苦,也不再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想找个“富二代”,嫁个有钱人,甚至有了“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论调。教师要引导她们回归古老的审美观,女人要内外兼修,在文学或者艺术方面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对女孩子的自我修养很有好处。要引导她们回归古老的爱情观,回归“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温暖情愫。
杨贵妃倾国倾城、多才多艺且性格婉顺,但最后还是落得一个“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的下场,这又是为何呢?女生应该加以思考。完全凭借男性而获得的幸福就像一个脆弱的肥皂泡,一碰就碎——在封建社会如此,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女性一定要提升自我,有自己的事业,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妄想完全依附男性而不发展自身,只能使得自己与另一半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难免被抛弃。
3.从当时社会的男性霸权文化看
我们从史实中了解到,唐玄宗迎娶杨玉环,其手段并不是那么光彩的。杨玉环16岁时就已经嫁给玄宗的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为王妃,两人的小日子过得恩恩爱爱;五年的欢乐时光过去,玉环22岁时,李隆基因垂涎媳妇美貌,有意要娶玉环进宫,便以为自己的母亲窦德妃荐福为借口,让玉环出家为女道士,并钦赐法号“玉真”;天宝四载,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册为贵妃,距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整十年。但在《长恨歌》中,白乐天为读者讲述的却是一出美化了的宫廷爱情悲剧。
曾有细心的学生问道:诗歌极言唐玄宗对杨贵妃的专宠,但是杨玉环对这个硬生生把自己抢过来的皇帝,到底是什么感情呢?诗歌没有记载,或者说白居易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代表根本就无视封建时代的女性,在爱情中本就处在失语状态,更何况杨玉环面对的还是高高在上的天子。所以,白居易对李隆基抢儿媳这种在现代看来也有伤人伦的做法不仅不予批判,更刻意隐瞒不予记载。杨玉环嫁给寿王五年后,又嫁给自己的公公,这其中是否有委屈,是否有忍辱负重的一面,白居易对此都采取了“无视”的态度。
我们追溯《长恨歌》的创作缘由,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冬,三十五岁的白居易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陈鸿为此诗撰写了一篇《长恨歌传》,并在其中记载,白居易写《长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虽然诗歌后半部分的主题由讽喻转为了同情,但白居易在创作之初确实想把“误国”的罪名强加至杨玉环身上,由“惩尤物”这一表述来看,当是确定无疑的,这也是作者作为封建士大夫代表人物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的。
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时,男生应该尊重、包容、敢于负责,切不可玩弄女生;女生应自尊、自爱、自强,切不可唯唯诺诺。在女性和男性一样接受了高等教育、承担了社会责任、取得了经济独立的今天,还给女性贴上“顺从”的标签,这种做法显然已经被时代所抛弃。教师要引导大学生们知道,男性要承担起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责任,就需现在开始多加历练,成为一个能担大任的男人;女性要取得独立的话语权,首先就应该在经济上独立。正因为此,女性在求学阶段就更要努力,学得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与男性一较高下。
参考文献:
[1]曾艳.大学语文课中的性别意识教育——以小说《伤逝》的教学为例.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10.Vol32,5.
[2]王宏民.大学语文教学与性别意识教育.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3]徐中玉.大学语文(第一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学 性别意识教育 《长恨歌》
一、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
1.大学生的性别意识误区
性别意识是社会中的人们在自身文化背景和社会活动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对男女两性特点及两性社会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它包含对两性地位、作用和价值的清醒认识,对自我性别角色的高度认同,对社会文化中不合理的性别因素的敏锐察觉等内容,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恋爱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性别意识呈现出或幼稚、或保守、或自卑的特点,容易走入误区。表现在:男大学生片面地理解“男人味”,常因个人外部形象或个性气质不够“威猛”、“豪爽”产生自卑,或盲目地通过抽烟、酗酒、骂粗口、寻衅闹事等行为彰显自己的“英雄气概”。女大学生则表现出对传统性别角色定位的认同,不同程度存在依赖和自卑心理;主体意识薄弱,对自我期望值过低,存在“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想法,甚至有一种“害怕成功”的倾向,害怕自己优于男性而失去女人味。
2.对大学生进行性别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性别意识对男女大学生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男大学生来说,传统性别观念认为男性应阳刚、坚强,较为刻板。很多男生为了树立这种符合社会期望的形象,不得不极力压抑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即使受伤、惧怕,仍一味假装坚强,对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另外,受这种心态的驱使,必然导致性别暴力的增加,如校园性骚扰、性侵害等其他形式对女性的伤害。对女大学生来说,习惯将自己定位成弱者,不思进取,一味依附。而且,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激烈的社会竞争已经不允许女性柔弱,她们在传统性别形象和现代职业要求的矛盾冲突中产生困惑,阻碍自身发展。
再者,由于性别偏见等不合理性别观念根深蒂固,高校教师未必都拥有进步合理的性别意识。由于性别文化中的不合理因素有其隐蔽性,部分高校教师不自觉地将“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等思想观念融入教学理念和实践中,对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发展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3.大学语文课程与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
徐中玉先生在他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修订前言中说:“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其定位若是以工具性、知识性为重,那么,专科及大学阶段即当进而在不废工具性、知识性的同时,着重体现人文性、审美性,兼具研究性、创新性乃至深刻的哲理性。”其中所说到的“人文性”,可以说是大学语文课程与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的连接点。
“人文”集中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首先应该表现在认识人。性别属性既是人的一种基本生理属性,又是人的一种基本社会属性,是大学生全面认识“人”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对人的性别意识有了正确且深刻的理解,才能对“人生”、“生命”、“人性”等与“人文”有关的其他命题有进一步的体会。性别意识教育应是大学语文课程中“人文性”特点的题中之意。
二、《长恨歌》中蕴含的性别文化及其对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的启示
1.从唐玄宗的形象看
《长恨歌》中,白居易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痴情又无奈的唐明皇形象。这个万人之上的皇帝,在动乱爆发之际,只能亲自赐死自己心爱之人,而徒留“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的遗憾。特别是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作者反复渲染马嵬兵变后唐玄宗对贵妃的思念,感人至深。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帝王,拥有后宫佳丽三千,但能如此专情,实属罕见。
如果说玄宗的爱仅仅是因为和一个女子有音乐、舞蹈方面的共同爱好而特别宠爱这个女子,让她“侍宴”,给她“赐浴”,这也算人之常情。但发展到“不早朝”、“夜专夜”,可以说是因为儿女私情而失职,没有履行作为一个皇帝正常的社会职责,这已是荒唐失度。及至后来,又因宠爱杨妃而提拔她的家人,使得“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已是毫无原则、滥用权力,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伏笔,也是唐王朝由盛入衰的潜在起因之一。
从唐玄宗这个人物形象看其中蕴藏的性别文化,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一个男人不仅要对爱情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在感情世界中,既然爱了,就要从一而终,不可三心二意。正如李杨二人,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合,才能演绎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千古绝唱。特别是,当下某些男大学生仅把谈恋爱当成一种体验,体验完这种类型又想体验那种类型,扬言是为了“积累经验”;甚至把谈恋爱的次数当成炫耀的资本,相互攀比,仿佛谈得越多就越证明自己有魅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这些现象并指出其中的危害。
除开爱情世界中的责任感,人(不论男女)在世上生存还理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李隆基是封建时代的皇帝,承担的社会责任特别重大,造成的悲剧效果也特别严重。对于一般的男大学生来说,不坚守自己的责任可能不会造成“亡国”这样严重的后果,但是一个男人如果只求在感情世界中一时的欢愉总归是不行的。放任自我,不在工作方面求上进,反而推卸责任,甚至滥用职权,可以说他已经走上了一条悲剧道路。
2.从杨玉环的形象看
《长恨歌》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杨贵妃形象呢?白居易在诗中不惜笔墨地赞美了她的美貌,正所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但她的魅力显然不限于此,她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所以才能“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样一个有外在美更有内在修养的女孩,才能从后宫佳丽三千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独一无二的杨贵妃。 不仅自己受到专宠,贵妃的三亲六戚也都得到皇帝提拔: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倨官鸿胪卿,杨铸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正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所以,当时都城中有歌谣唱道:“生男勿喜女勿悲,生女也可妆门楣。”
对于女大学生来说,现在有一些扭曲的价值观影响着她们。在网络上炫富、拼爹的女生大有人在。还有很多女孩子不愿意吃苦,也不再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想找个“富二代”,嫁个有钱人,甚至有了“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论调。教师要引导她们回归古老的审美观,女人要内外兼修,在文学或者艺术方面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对女孩子的自我修养很有好处。要引导她们回归古老的爱情观,回归“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温暖情愫。
杨贵妃倾国倾城、多才多艺且性格婉顺,但最后还是落得一个“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的下场,这又是为何呢?女生应该加以思考。完全凭借男性而获得的幸福就像一个脆弱的肥皂泡,一碰就碎——在封建社会如此,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女性一定要提升自我,有自己的事业,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妄想完全依附男性而不发展自身,只能使得自己与另一半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难免被抛弃。
3.从当时社会的男性霸权文化看
我们从史实中了解到,唐玄宗迎娶杨玉环,其手段并不是那么光彩的。杨玉环16岁时就已经嫁给玄宗的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为王妃,两人的小日子过得恩恩爱爱;五年的欢乐时光过去,玉环22岁时,李隆基因垂涎媳妇美貌,有意要娶玉环进宫,便以为自己的母亲窦德妃荐福为借口,让玉环出家为女道士,并钦赐法号“玉真”;天宝四载,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册为贵妃,距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整十年。但在《长恨歌》中,白乐天为读者讲述的却是一出美化了的宫廷爱情悲剧。
曾有细心的学生问道:诗歌极言唐玄宗对杨贵妃的专宠,但是杨玉环对这个硬生生把自己抢过来的皇帝,到底是什么感情呢?诗歌没有记载,或者说白居易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代表根本就无视封建时代的女性,在爱情中本就处在失语状态,更何况杨玉环面对的还是高高在上的天子。所以,白居易对李隆基抢儿媳这种在现代看来也有伤人伦的做法不仅不予批判,更刻意隐瞒不予记载。杨玉环嫁给寿王五年后,又嫁给自己的公公,这其中是否有委屈,是否有忍辱负重的一面,白居易对此都采取了“无视”的态度。
我们追溯《长恨歌》的创作缘由,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冬,三十五岁的白居易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陈鸿为此诗撰写了一篇《长恨歌传》,并在其中记载,白居易写《长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虽然诗歌后半部分的主题由讽喻转为了同情,但白居易在创作之初确实想把“误国”的罪名强加至杨玉环身上,由“惩尤物”这一表述来看,当是确定无疑的,这也是作者作为封建士大夫代表人物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的。
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时,男生应该尊重、包容、敢于负责,切不可玩弄女生;女生应自尊、自爱、自强,切不可唯唯诺诺。在女性和男性一样接受了高等教育、承担了社会责任、取得了经济独立的今天,还给女性贴上“顺从”的标签,这种做法显然已经被时代所抛弃。教师要引导大学生们知道,男性要承担起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责任,就需现在开始多加历练,成为一个能担大任的男人;女性要取得独立的话语权,首先就应该在经济上独立。正因为此,女性在求学阶段就更要努力,学得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与男性一较高下。
参考文献:
[1]曾艳.大学语文课中的性别意识教育——以小说《伤逝》的教学为例.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10.Vol32,5.
[2]王宏民.大学语文教学与性别意识教育.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3]徐中玉.大学语文(第一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