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想天开:野花变金钱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velgato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外:野花也能卖钱
  
  张毓,一个进城打工的普通乡下女孩。2001年3月,张毓周末回到乡下老家。这里山峦叠嶂,风光秀美。她在山上采摘了很多野花,带回城,放到房间里。张毓的朋友们都很喜欢这些野花,她们围着张毓让她讲解这些野花的名字、种类和生长情况,张毓很开心地给她们讲了半天,还送给她们每人几枝。
  张毓有个在花店上班的朋友李霞,拿了一束花,决定到花店里试着卖一下。
  第二天一下班,李霞就兴冲冲地跑来找她,说那束野花下午被一个女孩以30元的价格买走了,她还说以后要经常来买。拿着李霞递来的30元钱,张毓动心了:难道野花真的有这么好的消费市场吗?她决定再试试。于是她约了李霞周末一起去再采些野花回来卖。果然,几百枝野花一个星期内全部卖完,老板还让她继续去采集野花,有多少他收购多少。除去给花店老板的折扣,她一下挣了700多元,这些钱相当于她在书店上班一个月的工资。有了这笔“意外之财”,张毓意识到一个难得的机会来了。
  
  辞职:野花里寻找商机
  
  看到市场反应不错,张毓想走卖野花这条创业之路。但是,采集野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方面,野花遍布在山野之间,采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另一方面,各种野花的花期也不一致。她想,要把野花的生意长期做下去,只能去专门种植野花,然后再定期卖给花店。
  主意一定,她果断地辞职,带着积攒的几千元钱回家了。听说她要回家种野花,朋友、父母都劝她打消这个念头,在他们看来,很少有人能靠野花做出一番事业的。
  张毓是个有主见的女孩,她相信自己的想法没错,父母也只得“缴械投降”。于是,张毓很快把父亲的苗圃进行了扩大和改造,把原来只有一两亩地的苗圃扩大成了五六亩地,并拉起了一道篱笆墙。她从山上移植来了不少木本野生植物,同时也采集了一些野花的花种,准备播种。附近的村民们知道她的想法后,纷纷笑她异想天开。
  张毓不理睬别人的嘲讽,继续忙碌着。她还发动父母一起采集野花种子,同时又在村里打出了收购野花花种和野花幼苗的广告。很快张毓采集了很多花种,挖来了很多野生花草。
  张毓把草本花种按不同的种类种在地里,把一些适合观赏的红毛杜鹃、野蔷薇等木本植株移植到了盆里。虽然野生花草的生命力很旺盛,但她还是一点都不敢大意,除草、施肥、浇水,一丝不苟。几个月后,种植园里开满了野菊花、小紫罗兰、蒲公英、白头翁、开口箭等野花。
  张毓摘下一些花,并订做了一些塑料包装纸,把野花按照不同的花色搭配包装好,来到西安推销。她先把花放到十几家花店里让别人捎带着卖。果然不出她所料,花刚放出去不久,她就接到了电话,这些野花很快就被热衷时尚、追求情调的年轻男女买走了。她乘胜追击,和这些花店签订合约,每个星期给他们提供一批鲜野花。
  有了固定的销路,张毓的干劲更大了。为了保证冬天也有鲜花出售,她建起了保温棚;为了确保实验能成功,她专门跑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请教有关专家,虚心学习野生植物种植和冬季保温的技术。
  2001年底,辛苦了大半年的张毓算了笔账,除去各种开支,她发现半年忙碌下来并没有挣到多少钱。郁闷之余,她开始分析原因,原来自己把野花作为一次性消费品出售,这个办法不太合理。一方面,野花的生长周期长、花期短,一次剪下来后只能重新再种,这期间她就无花可卖,自然生意也就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野花比普通花草照顾起来要费神得多,但价格却差不多。分析完这一切后,她决定在来年分批次种植野花,让每个月都有野花开放。
  
  目标:把野花做成产业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毓决定转换经营思路,把野花从“一次性消费品”变成艺术品和纪念品。她首先想到的是把像熏衣草之类花冠细小、不易褪色的花制成干花,摆放在室内作为装饰品。第一批干花在2002年初一上市,就显示出很旺盛的销售势头。
  初战告捷,张毓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她想到,城里有不少孩子没有机会到山里來,他们在课堂学的一些野生植物根本无法见到,要是能制作一些野花野草的标本,注明其名称、学名和英文名称,应该会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另外,要是给风干后的标本加个相框,也可以作为装饰品挂在室内的墙上。城里很多人都向往田园风光,这些散发着泥土气息的野花野草就可以带给他们视觉的享受!
  张毓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感到很兴奋并付诸了实践。果然不出所料,这些标本在礼品店一炮打响,来买标本的大人、小孩都有,把礼品店的老板乐得合不拢嘴。
  同时,她移植的一些适合观赏的植物也可以出手了。她联系到某花木交易市场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助代卖,一个月下来,卖出了100盆,收入5000多元。
  为了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以便增加利润,2003年9月,她把家里的种植园交给父亲料理,自己在西安市开了一家花店。她的花店很特别,不仅卖野生鲜花,还有干花、盆栽和盆景,野花店生意很快红火起来。她买来了很多关于插花的图书,仔细研究插花的花色搭配、花叶搭配。张毓还办了个插花艺术培训班,免费教来店里看花的女士们插花常识,营造一种良好的消费文化,让人们接受野花这个新鲜事物。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参加过学习的女士们大多成了她忠实的消费者,她们还把这个特色小店介绍给身边的熟人和朋友。于是,更多的顾客拥向了她的花店。
  进入2004年,张毓的花店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她的干花制品已经形成了10多个系列,标本相框也丰富到了100多个品种。她一连开了5家连锁店,经营状况都比较好。
  2004年,她成立了自己的花木工艺制品公司,通过参加全国农高会和商贸会,又有几十家外地客商代理了她的干花制品和标本相框。
  现在,张毓的种植园已经扩大到了50亩地,种植了几百个品种的野生花草。随着“自驾游”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周末开车到山里去游玩。张毓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她把自己的种植园改为免费参观的植物观光园,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种花DIY”的概念,让城里人在自己的种植园里参观种花的步骤、过程,向他们提供花种、苗株和泥土,让他们自己动手种花养花,并传授养花的知识。这一招吸引了很多城里人去她的植物观光园去参观,由此她又多了一个创收项目。
  如今,张毓靠卖野花买了房子和车子。她认为自己的成功很简单,仅仅是把自己的想法一步步地变成现实,而不是像很多人,虽然有美好的理想却没有行动,直到把自己的想法带进坟墓。
其他文献
“正宗卤鸡蛋,一块钱一个,吃了还想吃……”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皮衣挥泪大甩卖,卖机会,卖优惠,实惠啊……”   类似以上的吆喝声,可以说在中国各地比比皆是,令人烦不胜烦。可今年32岁的打工汉曹明仁却在这些通过便携扩音机里传出的刺耳的广告声中,发现了商机!他通过替人录制便携扩音机里的广告,一年居然赚了近10万元!     帮人录“吆喝”能赚钱    2002年6月,曹明仁失业了。失业后,他跟随
期刊
广州有一位年轻人,只花1.8万元就红红火火地办起了一家“报社”!不过这家“报社”出版的“报纸”都是“发行量”很小的“喜报”,读者只限于要求“上报”的新郎、新娘及其亲戚朋友,最大“发行量”也没超过500份!但这家“报社”的“社长”却拿着月收入2万元的“高薪”!  他是怎样将这个时尚的新鲜职业,做得有声有色而又利润丰厚的呢?    新婚打工汉决定大赚“结婚喜钱”    1993年,贵州青年李志旺来到广
期刊
张素梅出生在井冈山下的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一家6口的生活全靠父母土里刨食,日子过得异常艰苦。初中毕业后,年仅14岁的张素梅为了弟弟妹妹能继续上学,主动放弃升高中的机会,南下打工。  然而一切并非像张素梅想像的那么容易。张素梅先是进入一家制衣厂工作。可是,快到月底发工资时,因劳累过度,张素梅不小心将一件衣服烫坏了,结果被老板扣掉了所有的工资并炒了鱿鱼。张素梅伤心地哭了。  这时,张素梅动了回家的念头,
期刊
目前我國有各类宠物5000多种,宠物市场的潜力至少在150亿元以上。于是,各大城市纷纷涌现出宠物超市、宠物医院、宠物摄影店等。一位农大毕业的年仅25岁的甘肃农村姑娘,以自己独特的慧眼瞄上了“复活宠物”这个创业行当。她没有甘于做一个宠物医院的护士,而是独辟蹊径发掘出一条新鲜创富路——为上海人“复活”宠物。靠着制作栩栩如生的宠物标本,在救“活”一只只可爱小动物,给都市寂寞的人们带来了欢乐的同时,她也掘
期刊
他曾经教育自己的学生:“军人的理想是马革裹尸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累死在书桌上。”    [人物档案]  林毅夫,1952年出生于台湾省宜兰。  1978年获得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随后在台湾军队服兵役,任“陆军中尉”;  1979年5月,从金门冒险泅渡来到大陆,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  1981年赴美留学,1986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做博士后
期刊
一场怪病让张俊平看到蕴藏的商机。通过快速治理室内空气污染,并且将业务迅速扩展到其他相关领域,张俊平轻易成为年收入百万元的富翁……     生怪病发现商机    2000年6月,管宝兰,孝感市卧龙乡一个普通农村妇女,鼻子突发性出血不止,病因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因为这场怪病,她的儿子张俊平在5年后竟成了一个百万富翁。这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怪病呢?   2000年4月,张俊平买了套房子,母亲住进去以后
期刊
去年“五一”,林毅夫被评为全国劳模。经济学教授,获得这一称号,被认为有些意味。  2005年5月6日,劳模林毅夫接受记者采访,开篇的感言,就非常地“劳模”。他说,自己在境界上与张秉贵、王进喜“有差距”;而这个奖,对他,“激励远大于奖励”;如果非说奖励不可,那也是“奖励我所代表的海归群体,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  这位在27年前,1979年的5月16日,从台湾金门夹着两个篮球,游了2000米
期刊
著名导演徐克的电影《七剑》在各地的票房不断攀升,一场七剑争斗带动了不少都市人的武侠情结。“七剑”指的是“由龙”、“青干”、“竞星”、“日月”、“天瀑”、“舍神”和“莫问”这七把剑,它们各有所长,各有专攻。  相应地,风起云涌的理财市场也有七把剑——股票、房产、期货、基金、债券+储蓄、外汇、集藏。在这个没有腥风血雨只有财富瞬间转换的理财江湖,大家要想笑傲江湖,获取更多收益,就得运用好这七把理财之剑。
期刊
说话、做事大大咧咧,一口义乌普通话,举手投足有股豪侠之风,这就是俞巧仙给人的第一印象。  虽然已是浙江颇有名气的女企业家,但她多次表示,不管企业多大,不管赚了多少钱,她都没有忘记自己曾是一个卖过皮蛋的农家女。  她的第一桶金就来源于卖皮蛋。在经历一段令人眼花缭乱的商界风云后,她最终又回归农业,种起了一种传说中无法培植的铁绿色植物——有“植物黄金”之称的铁皮石斛。  义乌佛堂镇剡溪江畔,到处是仿野生
期刊
9年前,“煌上煌”还不过是南昌市绳金塔一家前店后坊的熟食小店,而今天,“煌上煌”已是拥有资产近亿元的集团公司。公司属下的煌上煌烤禽连锁店光在南昌市内就有约70家,在全国共有150多家,这样的业绩不仅在江西省首屈一指,在全国的熟食行业也算得上佼佼者。    从下岗到下海    1968年,刚满17岁的徐桂芬在“全国一片红”的号召下来到奉新县一个偏僻山村。在农村的5年时间里,艰苦的生活磨炼了徐桂芬的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