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真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cun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目标有明确的表述:一作文的生命力来自于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因而必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二是“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的理性精神”。针对学生提出写作的个性化要求时,又明确书面表达的基本目标是: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而感情的真实健康是写作的灵魂。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是作文教育的核心目标。问题就在于现在的学生整天埋头在题海中,既不能发现自然及生活中美,也不会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作文东拼西凑,语言干瘪,内容空洞,情感淡漠,缺少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独特感悟。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也确实要引导学生关照自己的心灵,保持对生活的真切感悟,拓展写作的资源,让作文充满真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词着手:
  1.观察。席勒说过:“感受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最迫切的需要,这不仅是因为它是一种改善对人生的洞察力的手段 ,而且因为它本身就会唤起洞察力的改善。”而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具体: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看法。可见,积极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素材,开拓写作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的学生,每天带着麻木的神情穿梭在三点一线中。春天来了,他们体会不到一天比一天温暖的阳光。中秋的月亮圆了,又是桂子飘香的时候,他们也丝毫感受不到氤氲在校园里的香气,对生活永远是一副漠然的样子。正如“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不死去的心》 ,文章讲到:外婆得了老年痴呆症。作者截取外婆平常生活的几个小片段,把外婆的“病状”通过几个传神的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特别是外婆自作聪明“偷菜”给自己女儿吃的细小情节,读来令人鼻酸。这样的好文章不正是来自对生活的用心观察和感受吗?因为“真情”是 从“实感”中产生,无生活实感,就很难有真情。而情感是写作的血液,写过文章的人都懂得“文以情生”,情感与作文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无论哪种文体,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只有打开作者情感的闸门,才能情随意至,妙笔生花。有了真正“从肺腑中流出”的真情实感,才能做到“写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让作品富于永久的生命力。
  2.对话。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生活确实没有多少叫人感动的场面或情景,其生活面相对来说,是狭窄了些,但人生的经验积累,如果都只能来自于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话,这实际也是不可能的。而且人生就短短几十年,无论生活面怎么广阔,又能经历多少呢。古今中外的大文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完全由真实的的经历获得,更多可以从别人的作品中获得间接体验。例如我们在阅读《一碗阳春面》的时候,同样也会为书里面所体现出来的真情所打动,虽然我们并没有这样的经历。因此,与文本真诚对话,借他人的生活经验来开拓我们的眼界,这是提高自己感知生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即我们要实实在在的全身心的投入到与他人的文学的对话中,将他们作品中真实而丰富的生活化为自己的生活,并力求为我所用。悉心倾听作者的思想倾诉,准确领会文本中所蕴藏的作者深刻而博大的思想,从心灵深处模仿体验作家的真实情感,以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思想敏锐性和思考的深刻性。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主要目的是为了悉心倾听作者的思想倾诉。作者有什么样的思想,他们为什么要表达这样的思想,这都是我们阅读作品——与文本对话中所要深入了解和仔细研究的。我们在“倾听”中要准确领会文本中所蕴含的作者博大精深的思想,从心灵深处体验作家的真情实感,就会使我们的思想成熟起来、丰富起来、敏锐而深刻起来。
  3.想象。想象力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想象能让人保持对生活的敏锐直觉。而我们平时也可以进行想象训练。而诗歌则是训练想象力一个很好的媒介。例如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眼前要有一实一虚两幅画面。第一幅是秋雨淅淅沥沥,诗人伫立窗前,透过雨幕:看近处秋水涨满;远处青山隐隐。绵绵秋雨将诗人的思绪牵到遥远的北方,这是眼前景。第二幅是想象之境:西窗下,诗人与妻子灯下话家常,诉说两地的分离的相思之情,不时的剪着跳跃的灯花。但昏黄的灯光也有一丝的暖意和温馨。这与前面的秋雨暗夜有了明显的对比,寄托了诗人的单纯而复杂的心境。因此,通过平常的想象力训练可以保持学生自我感受的“新鲜”。
  4.自省。荀子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只有经常自我反省的人,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拥有强烈的自省意识。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景物几乎成了某种感情的替代,成了固定的符号。比如,对先烈表示尊敬之情常常会想到用青松,赞扬普通人就会用石子,歌唱祖国一定会联想长城等等,有了这些先入为主的先例,学生也只好藏起真情而人云亦云了。既然感情出现了套子,那么就要鼓励学生以个性化抒情替代情感套路。班上的同学去某古镇游览,回来后大部分都是在写美丽的古镇风情,其中不乏语言优美的。但是有一个学生却写了篇《变了味的古镇》。他实地游览古镇的感受是:畸形的商品经济早已将古朴的民风冲刷的一干二净,过度的旅游开发,已使游人体会不到原生态的民俗风情,古镇已失魂,河水肮脏,再加上古镇游人的喧闹。古镇已失去往日的优美和宁静。居住在都市的人是来享受古镇的古朴和宁静,释放幽情的,可是真正的古镇已失去了本来面目。这篇文章给老师和同学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不人云亦云,对古镇的理性思考,使我们都获得启发。
  当然这几种方法也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渗透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之真境界。”一个心灵世界丰富,热爱生活并关注生活的人,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快乐,发现哲理和思考。对人生这样一部大书,用心来读,通过自己对生活的反思、想象,并且在平常注意拓展自己的视野,就会有写不完的源泉,也就能在“肺腑”中流出真情实感,写出有“血”有“肉”的、有境界的好文章。
其他文献
在语文试卷中,作文60分,占语文试卷总分值的40%。可以说:“胜作文者胜语文,胜语文者胜高考。”我们要重视作文,要写好作文,高考满分作文并不是遥不可及,只要我们肯努力。当然,写好作文包括很多方面的知识,下面是就议论文体写新材料作文开头的技巧的教学设计。  一、明确本节课的训练目标  1.明确议论文开头的一些要求和基本方法。  2.掌握几种议论文开头的写作技巧,力争在引材料的基础上写出精彩开头。  
期刊
【考点扫描】  根据2011年语文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版)的要求,文言文复习一定要对120个实词、18个虚词逐个落实,加强对文言翻译句子的练习,明确三条要求(信、达、雅),掌握六种方法(留、删、换、调、补、变)。  【高考回眸】  (2011年新课标全国高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原句: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译句: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
期刊
学习目标:  一、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二、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三、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学习重点: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品读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学习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副挽联“荷风荷雨荷花淀,文伯文豪文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大家都知道,何止于阅读文学作品需要这些做法,阅读其他作品也同样需要。阅读的目的是多种多样。在这里,我列举在教学实践中所采取的指导思想和做法。  教师的作用首先表现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提供足够的参考
期刊
现行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重视师生间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学会学习。  (1)放手发动学生,强化参与意识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口说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问题。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每个人则有两种思想。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职责
期刊
李镇西老师有言:“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些话让我感触颇深。  作为班主任,要和许多问题学生打交道,苦累难免。反思自己的工作,我有许多时候工作太简单,甚至粗暴,没有做到对学生充满爱心,为学生着想。所以工作没少做,心没有少操,气没少生,成绩却甚微。有一件事对我
期刊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困生司空见惯。一般来讲,他们的存在,对班级管理和发展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可是,绝大多数学困生,并不是本身的智力问题,也不是基础很差,主要原因在于自我要求低,日常行为习惯差。他们是潜力股,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一旦他们觉醒,将会爆发出无穷的能量。  班级中有个叫高镇的学生,脑瓜聪明,多才多艺。但自制力很差,小毛病多多,甚至出现几次顶撞老师的情况。几经批评教育,不见成效。怎么办
期刊
现在时常听一些老师抱怨,我怎样怎样做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他怎么就不理解呢,还觉得我是故意找事……其实,在我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矛盾,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一种真心的交流。高中生不是小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感情,他们渴望别人的关爱、理解和肯定,而不是批评和责备。我一直坚信,人心可以换人心,只要我是真心爱他们,孩子们就会理解,就会明白,就会回报我以真心。  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聪明、活泼、上
期刊
时下的高中校园流行一句话:“一切为了高考,为了高考的一切。”就在老师、家长努力“践行”这句话的同时,多少求知少年是“未进课堂头先痛”。这也难怪孩子们,整天带着镣铐在题山题海中跋涉,哪有快乐可言?哪有求知的欲望?中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是“知”的前提,没有“乐”也就谈不上“知”了。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了教师“讲”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
期刊
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时常会有些理想主义,总希望口干舌燥的上完一节课,学生们能够把所讲的知识牢牢地记在脑子里。但是事实却总是事与愿违:部分学生说不懂,有的学生懂了也常常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两三天以后便全都忘记了。每每这时,我便会火冒三丈,严厉的批评他们:“上课在干什么?下课为什么不复习?”几次三番之后,班级的成绩不但没有提高,上课时气氛也沉闷了。  其实,发生这样的尴尬情境不但老师生气上火,受害的更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