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面临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双重考验。政府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创业,坚决贯彻“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就业问题 大学生 农民工 社会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田婷,中共普洱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9-189-01
一、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结构调整期
我国正处于产业调整的关键时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日益凸显。很多企业选择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型,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正在丧失。同时,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进行积极的转变的过程中,传统产业的劳动技能已经难以适应新型产业的专业素质需要。在劳动力中占比重较大的农业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约占1/6,小学文化程度约占40%,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是当务之急。
(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全面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但保证就业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还可以缓解就业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压力,促进劳动力资源充分流动以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也存在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法律保障不力等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三)劳动力市场不成熟
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看,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建设比较滞后,市场就业的导向机制还未真正建立,相应的就业培训、指导和介绍相当薄弱,劳动力市场组织就业的作用十分有限,难以发挥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依然是一个典型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由于不完善的户籍制度、人事制度、经济体制等制度层面上的原因,劳动力市场被分割成高级劳动力市场(如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等)和低级劳动力市场(如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等)。人才被禁锢在特定的发展区域内,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人才交流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也是造成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二、改善就业环境的对策
(一)大力提升劳动者素质
毋庸置疑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这个优势在过去三十年发挥到了极致,为经济增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低成本劳动力背后显示的却是低劳动力素质的现实。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这一优势正在丧失。如何让劳动力结构与就业结构有机的统一起来,成了今后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点。所以提升劳动力素质将成为今后我国人力资源战略的着力点。我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实践:一方面,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让更多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缺乏一种整体的规划。在与高等教育对接、与现实需求结合、与个人特长结合等方面还非常欠缺。目前的发展主要还是局限于在操作性的领域。应该向更广阔领域进行扩展,才能让职业教育焕发生机,为实现就业做好良好铺垫。而更为关键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做到人尽其才。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的层次很丰富,它即可以存在于比较高端的技术开发领域,也可以寄生于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普通服务领域。第三产业是一、二产业的延伸,它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一、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的可持续。所以,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通常比较高,一般在60%以上,第三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国家的自主创新的能力,也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民众的生活质量。而我国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只是43%左右,并且我国大部分第三产业还处于比较低端的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将有很大的潜力空间可以挖掘。
(三)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环境
据统计,2009年-2010年云南省就业人员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城镇私营企业,达到21.8%。所以,应该为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通过完善政策法律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大财税、信贷扶持力度、建立人才培养规划等内容构建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而对于困难企业,政府要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贷免扶补”等政策,为企业减轻了负担,也为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广覆盖、保基本”的基本目标。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保障体系的构建上还未实现“应保尽保”。首先,扩大覆盖面,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其次,要构建统一平台,实现统筹管理。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要打破地域限制,让保险缴费具有延续性,这样才能够解决人才流动中的后顾之忧。最后,让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五)打破地域屏障,有效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在劳动力市场方面,劳动力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其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化无疑是影响未来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变量,而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状况不但会对劳动者本身造成影响,更会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产生重大冲击。因此,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消除就业歧视,构建统一、公平的劳动力市场,才能有效地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区域的发展,缩小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六)营造服务就业的良好环境
就业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政府通过各种积极地政策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来构建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让人民能够有尊严地生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特别是各级高校和企业要从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角度去认识自己的责任,做到尽力而为。而作为就业的个体,要能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判断就业的形势,不要好高骛远,防止出现“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局面。只有各方的形成合力,就业问题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
关键词:就业问题 大学生 农民工 社会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田婷,中共普洱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9-189-01
一、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结构调整期
我国正处于产业调整的关键时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日益凸显。很多企业选择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型,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正在丧失。同时,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进行积极的转变的过程中,传统产业的劳动技能已经难以适应新型产业的专业素质需要。在劳动力中占比重较大的农业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约占1/6,小学文化程度约占40%,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是当务之急。
(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全面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但保证就业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还可以缓解就业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压力,促进劳动力资源充分流动以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也存在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法律保障不力等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三)劳动力市场不成熟
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看,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建设比较滞后,市场就业的导向机制还未真正建立,相应的就业培训、指导和介绍相当薄弱,劳动力市场组织就业的作用十分有限,难以发挥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依然是一个典型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由于不完善的户籍制度、人事制度、经济体制等制度层面上的原因,劳动力市场被分割成高级劳动力市场(如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等)和低级劳动力市场(如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等)。人才被禁锢在特定的发展区域内,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人才交流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也是造成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二、改善就业环境的对策
(一)大力提升劳动者素质
毋庸置疑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这个优势在过去三十年发挥到了极致,为经济增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低成本劳动力背后显示的却是低劳动力素质的现实。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这一优势正在丧失。如何让劳动力结构与就业结构有机的统一起来,成了今后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点。所以提升劳动力素质将成为今后我国人力资源战略的着力点。我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实践:一方面,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让更多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缺乏一种整体的规划。在与高等教育对接、与现实需求结合、与个人特长结合等方面还非常欠缺。目前的发展主要还是局限于在操作性的领域。应该向更广阔领域进行扩展,才能让职业教育焕发生机,为实现就业做好良好铺垫。而更为关键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做到人尽其才。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的层次很丰富,它即可以存在于比较高端的技术开发领域,也可以寄生于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普通服务领域。第三产业是一、二产业的延伸,它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一、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的可持续。所以,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通常比较高,一般在60%以上,第三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国家的自主创新的能力,也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民众的生活质量。而我国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只是43%左右,并且我国大部分第三产业还处于比较低端的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将有很大的潜力空间可以挖掘。
(三)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环境
据统计,2009年-2010年云南省就业人员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城镇私营企业,达到21.8%。所以,应该为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通过完善政策法律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大财税、信贷扶持力度、建立人才培养规划等内容构建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而对于困难企业,政府要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贷免扶补”等政策,为企业减轻了负担,也为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广覆盖、保基本”的基本目标。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保障体系的构建上还未实现“应保尽保”。首先,扩大覆盖面,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其次,要构建统一平台,实现统筹管理。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要打破地域限制,让保险缴费具有延续性,这样才能够解决人才流动中的后顾之忧。最后,让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五)打破地域屏障,有效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在劳动力市场方面,劳动力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其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化无疑是影响未来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变量,而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状况不但会对劳动者本身造成影响,更会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产生重大冲击。因此,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消除就业歧视,构建统一、公平的劳动力市场,才能有效地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区域的发展,缩小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六)营造服务就业的良好环境
就业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政府通过各种积极地政策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来构建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让人民能够有尊严地生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特别是各级高校和企业要从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角度去认识自己的责任,做到尽力而为。而作为就业的个体,要能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判断就业的形势,不要好高骛远,防止出现“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局面。只有各方的形成合力,就业问题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