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清末课程改革的文化难题

来源 :全球教育展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bin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课程改革自一启动便遭遇紧张的中西文化冲突及文化认同危机问题.为解决这一文化难题,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的文化调和理论,并以此作为其主持清末课程改革的行动纲领,试图使中国教育在不得不吸收“西学”之余,守住原有“中学”文化认同.虽然在清末人心日益激进的变革洪流中,张之洞的系列努力最终是以失败收场,但其经验及教训仍能为处理当代中国课程改革的文化难题提供历史参照.
其他文献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创新与科技创新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IT类大学生是我国科学技术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必定将我国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引领到一个新高度
日本学者上薗恒太郎(Kohtaro Kamizono)自1990年代研究开发联想测验法,用于评价道德教育的效果,笔者将之称为“上薗联想测评法”.它通过在一个学习集体内让每个被试对特定的
针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有价值的知识体现在何处”、“知识是如何具有价值的”这三个不同的问题,西方世界主义课程研究主要遵循价值建构、意义解释与文化批判的路径.作
期刊
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了我省各地高师院发展主旋律.文章从我省各地方高师院的教师在学校内涵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在解析教师专业化
她们的孤独是一座花园rn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怒如调饥.rn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rn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rn《国风·周南·汝坟》rn这
期刊
期刊
就认识社会转型而言,教育理论界虽不如社会学界善于透视社会体制及社会结构变迁,也未曾像文学界那样转向文化研究,对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众多文化社会热点现象展开深度揭示与批
近年来,国际学界对阶层流动这个话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涌现了不少佳作.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Putnam)去年的新作《我们的孩子:危机中的美国梦》(Our Kids:American Dr
期刊
曹操的游仙是其所有诗歌作品中最具重要意义的部分.因为曹操创作的游仙诗不仅承袭了屈原寄托抒愤的创作手法,同时也体现了他在汉末乱世这样一个特殊时代背景下对生命终极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