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曾国藩创建的湘军对维护清王朝统治,镇压太平军立下了汗马功劳。究其原因,是因为曾国藩在提升军队战斗力方面有其独到的举措:强化水师,提升军队战斗力;创建马队,发展兵种建设;重视利器,引进精良器械。
【关键词】曾国藩 军队战斗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湘军是曾国藩所创建的地主阶级军队。它既不同于已腐败不堪的八旗和绿营部队,也不同于以往仅能辅助作战的团练。尽管初期它仍打着团练的旗号,但采取的却是一整套募兵选将、训练、筹商制度和作战原则,使其战斗力与日俱增,对维护清王朝统治,镇压太平军立下汗马功劳。究其原因,可从曾国藩治军思想中探其踪迹,尤其在提升军队战斗力方面有其独到的举措。
一、强化水师,提升军队战斗力
因地制宜地组建不同的兵种,用以克敌制胜,是提高战斗力的关键所在。曾国藩于1853年初在长沙组建湘军时,主建要是建设陆师。稍后,他接获湖北按察使江忠源从南昌寄来的信,告诉他太平军在长江中船只甚多,绿营水师根本不敢与其作战;并要他注意“筹备炮船,先击水上之贼”。不久,他侦知太平军西征军“以舟揖为巢穴,千舸百艘,游弋往来,支湖小汊,横行无忌”,认识到“办船一节,万不可以刻缓”1。于是,在续建陆师的同时,把重点移至组建水师方面,即采用洋炮装备其水师,由两广总督叶名琛等源源供应。经过近半年的紧张工作,终于建成一只拥有战船200余艘、洋炮570多门、官兵5000人的水师,于1854年2月与陆师一起从衡州(今衡阳市)起程,迎战进入湖南的太平军西征军。经过与太平军几次交锋,使曾国藩进一步认识到: “是荡平克服,固重在陆军,而断其勾结,制其死命,终非水军莫济。”21861年,清朝政府接受赫德建议欲购买洋船以镇压太平军,命曾国藩等议复,他奏称:“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3。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而加强水师建设,尽管湘军水师在靖港、湖口之役中先后遭到重大损失,但都能及时进行整顿扩建,恢复和提高其作战能力,并终于变劣势为优势,从太平军手中夺取了长江水域的控制权。
二、创建马队,发展兵种建设
曾国藩在作战中,随着对敌方情况的深入了解,开始重视组建马队的重要性。1859年2月,他在给清廷的奏折中提出:“近闻粤匪常以马队冲锋,捻匪则马匹尤多,李续宾三河之败,即系马贼数千,为湘军向来所未见。昨吴国佐景(德)镇之挫,亦为贼马所眩。今欲整顿陆军,不得不添设马队。”4他建议从安徽颍 、亳地区招募马队2500骑,由他亲自负责训练。此后,湘军中的马队逐渐增多。例如、鲍超和曾国荃于1863年(同治二年)专门派人去张家口、 古北口分别购买战马1800匹和600匹,扩充马队。曾国藩还多次致函胡林翼、李鸿章等,建议他们尽快组建马队,以便将来与拥有众多骑兵的捻军作战。1865年,曾国藩奉命率部镇压捻军时,又指定专人筹组马队2000人,并从僧格林沁所部八旗兵中挑选骑兵1888人,作为“游击之师”。诚然,湘、淮军的马队数量有限,战斗力也弱于步队,未能完全起到如曾国藩所期望的“以壮步军之气,而寒贼党之胆”5的作用,但同样反映了他善于因敌、因地、因时制宜地组建各兵种的思想。
三、重视利器,引进精良器械
与组建各兵种密切关联的问题之一,是改善部队的武器装备。曾国藩深知要使军队成为有战斗力的劲旅,既要有训练有素的官兵,又要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因此相当重视的。在初建湘军时,就把“精器械”作为建军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洋枪样炮的优越性也予以肯定,1861年冬季他即在安庆设立军械所,开始制造洋枪、洋炮。他写信给黄冕说:“皖垣枪炮局业经凯办,长沙工匠何时可到皖?长沙一局仍不宜停,盖炭、铁产于湘中,匠役亦多熟手,货精而价更廉,必远胜于皖局”6。1862年,在安庆造成小火轮船,他“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入亦能为之”7。与此同时,他也在不断派入购买洋枪、洋炮、洋船。1863年曾国藩计划建大兵工厂,他写信给郭嵩焘说:“欲借以招致智巧洋人来为我用,……虽数万金不吝也。其善造洋火铜帽者尤以多募为要”8。同年,造成轮船“黄鹄”号,曾国藩兴奋地在日记中写道:“试造此船将以次放大,续造多只”9。1864年,清军攻陷天京,军械所迁往南京,改名金陵机器制造局。1865年,再迁往上海,与李鸿章原设上海的炮局,原设苏州的两个洋炮局,以及新从美国人手中购买的铁厂,再加容闳从美国购买的机器,建成江南制造总局。该局专设译书局,请英人伟烈亚力,美人傅兰雅、玛高温等译成《汽机发轫》、《汽机问答》、《运轨约指》、《泰西采煤图说》等书。曾国藩对近代科学技术的重视不如李鸿章和曾国荃,他曾写信给蔡少彭说:“鄙意攻守之要在人而不在兵,每戒舍弟(案即曾国荃)不必多用洋枪,而少荃(案即李鸿章)到上海复盛称洋枪之利,舍弟亦难免习俗之见,开此风气,殊非所欲”10。但是后来他招募新的湘军,也虚心敦请淮军名将吴长庆加以教练,写信给李鸿章说吴长庆“殷勤耐烦,深明洋兵秘奥,将来湘军阵法或能步淮军后尘则大慰矣”11。曾国藩在重视技术,不断求新方面与顽固派官僚相比,还是判然两途的。
综上所述,曾国藩组建湘军,从编制体制、武器配备等各方面,都改弦更张,另立新规,别开生面。湘军的建立,是晚清军制变革的先导,具有深远的影响。另外,湘军的军制,在不少方面也优于太平军的军制。例如,它的组织指挥层次远比太平军少,官少兵多,前期基本上保持满员,不存在太平军那种官多兵少、士兵缺额严重的现象,因而更便于指挥、利于作战。又如,水师的战船形制、火器配备、战船和运输船的分别编组以及平时的训练等方面,均超过太平军的水营,从而得以战胜太平军的水营,实现控制长江江面,有力地支援陆营作战的目的。这也足以说明,湘军军制的优点和特点,是其成为取代绿营充当镇压农民起义的得力工具的一个重要原因。
注释:
1曾国藩《与陈源兖》,见《曾国藩全集·书信一》第369页。
2曾国藩:《常德府城失守正筹水陆进剿折》,见《曾国藩全集·奏稿一》第150页。
3《曾文正公奏稿》卷14第11页。
4《通筹全局仍请添练马队折》,《曾国藩全集·奏稿二》第930页。
5《通筹全局仍请添练马队折》,《曾国藩全集·奏稿二》第930页。
6《曾国藩未刊信稿>第88页,中华书局。
7《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同治1、7、4)。中国图书公司本。
8《曾文正公书札》卷21第32頁。
9《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同治2、12、20)。
10《曾国藩未刊信稿>第127页。
11《曾文正公书札》卷33第55页。
作者简介:
刘焱(1973-),女,空军勤务学院社科部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及中国历史文化。
【关键词】曾国藩 军队战斗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湘军是曾国藩所创建的地主阶级军队。它既不同于已腐败不堪的八旗和绿营部队,也不同于以往仅能辅助作战的团练。尽管初期它仍打着团练的旗号,但采取的却是一整套募兵选将、训练、筹商制度和作战原则,使其战斗力与日俱增,对维护清王朝统治,镇压太平军立下汗马功劳。究其原因,可从曾国藩治军思想中探其踪迹,尤其在提升军队战斗力方面有其独到的举措。
一、强化水师,提升军队战斗力
因地制宜地组建不同的兵种,用以克敌制胜,是提高战斗力的关键所在。曾国藩于1853年初在长沙组建湘军时,主建要是建设陆师。稍后,他接获湖北按察使江忠源从南昌寄来的信,告诉他太平军在长江中船只甚多,绿营水师根本不敢与其作战;并要他注意“筹备炮船,先击水上之贼”。不久,他侦知太平军西征军“以舟揖为巢穴,千舸百艘,游弋往来,支湖小汊,横行无忌”,认识到“办船一节,万不可以刻缓”1。于是,在续建陆师的同时,把重点移至组建水师方面,即采用洋炮装备其水师,由两广总督叶名琛等源源供应。经过近半年的紧张工作,终于建成一只拥有战船200余艘、洋炮570多门、官兵5000人的水师,于1854年2月与陆师一起从衡州(今衡阳市)起程,迎战进入湖南的太平军西征军。经过与太平军几次交锋,使曾国藩进一步认识到: “是荡平克服,固重在陆军,而断其勾结,制其死命,终非水军莫济。”21861年,清朝政府接受赫德建议欲购买洋船以镇压太平军,命曾国藩等议复,他奏称:“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3。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而加强水师建设,尽管湘军水师在靖港、湖口之役中先后遭到重大损失,但都能及时进行整顿扩建,恢复和提高其作战能力,并终于变劣势为优势,从太平军手中夺取了长江水域的控制权。
二、创建马队,发展兵种建设
曾国藩在作战中,随着对敌方情况的深入了解,开始重视组建马队的重要性。1859年2月,他在给清廷的奏折中提出:“近闻粤匪常以马队冲锋,捻匪则马匹尤多,李续宾三河之败,即系马贼数千,为湘军向来所未见。昨吴国佐景(德)镇之挫,亦为贼马所眩。今欲整顿陆军,不得不添设马队。”4他建议从安徽颍 、亳地区招募马队2500骑,由他亲自负责训练。此后,湘军中的马队逐渐增多。例如、鲍超和曾国荃于1863年(同治二年)专门派人去张家口、 古北口分别购买战马1800匹和600匹,扩充马队。曾国藩还多次致函胡林翼、李鸿章等,建议他们尽快组建马队,以便将来与拥有众多骑兵的捻军作战。1865年,曾国藩奉命率部镇压捻军时,又指定专人筹组马队2000人,并从僧格林沁所部八旗兵中挑选骑兵1888人,作为“游击之师”。诚然,湘、淮军的马队数量有限,战斗力也弱于步队,未能完全起到如曾国藩所期望的“以壮步军之气,而寒贼党之胆”5的作用,但同样反映了他善于因敌、因地、因时制宜地组建各兵种的思想。
三、重视利器,引进精良器械
与组建各兵种密切关联的问题之一,是改善部队的武器装备。曾国藩深知要使军队成为有战斗力的劲旅,既要有训练有素的官兵,又要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因此相当重视的。在初建湘军时,就把“精器械”作为建军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洋枪样炮的优越性也予以肯定,1861年冬季他即在安庆设立军械所,开始制造洋枪、洋炮。他写信给黄冕说:“皖垣枪炮局业经凯办,长沙工匠何时可到皖?长沙一局仍不宜停,盖炭、铁产于湘中,匠役亦多熟手,货精而价更廉,必远胜于皖局”6。1862年,在安庆造成小火轮船,他“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入亦能为之”7。与此同时,他也在不断派入购买洋枪、洋炮、洋船。1863年曾国藩计划建大兵工厂,他写信给郭嵩焘说:“欲借以招致智巧洋人来为我用,……虽数万金不吝也。其善造洋火铜帽者尤以多募为要”8。同年,造成轮船“黄鹄”号,曾国藩兴奋地在日记中写道:“试造此船将以次放大,续造多只”9。1864年,清军攻陷天京,军械所迁往南京,改名金陵机器制造局。1865年,再迁往上海,与李鸿章原设上海的炮局,原设苏州的两个洋炮局,以及新从美国人手中购买的铁厂,再加容闳从美国购买的机器,建成江南制造总局。该局专设译书局,请英人伟烈亚力,美人傅兰雅、玛高温等译成《汽机发轫》、《汽机问答》、《运轨约指》、《泰西采煤图说》等书。曾国藩对近代科学技术的重视不如李鸿章和曾国荃,他曾写信给蔡少彭说:“鄙意攻守之要在人而不在兵,每戒舍弟(案即曾国荃)不必多用洋枪,而少荃(案即李鸿章)到上海复盛称洋枪之利,舍弟亦难免习俗之见,开此风气,殊非所欲”10。但是后来他招募新的湘军,也虚心敦请淮军名将吴长庆加以教练,写信给李鸿章说吴长庆“殷勤耐烦,深明洋兵秘奥,将来湘军阵法或能步淮军后尘则大慰矣”11。曾国藩在重视技术,不断求新方面与顽固派官僚相比,还是判然两途的。
综上所述,曾国藩组建湘军,从编制体制、武器配备等各方面,都改弦更张,另立新规,别开生面。湘军的建立,是晚清军制变革的先导,具有深远的影响。另外,湘军的军制,在不少方面也优于太平军的军制。例如,它的组织指挥层次远比太平军少,官少兵多,前期基本上保持满员,不存在太平军那种官多兵少、士兵缺额严重的现象,因而更便于指挥、利于作战。又如,水师的战船形制、火器配备、战船和运输船的分别编组以及平时的训练等方面,均超过太平军的水营,从而得以战胜太平军的水营,实现控制长江江面,有力地支援陆营作战的目的。这也足以说明,湘军军制的优点和特点,是其成为取代绿营充当镇压农民起义的得力工具的一个重要原因。
注释:
1曾国藩《与陈源兖》,见《曾国藩全集·书信一》第369页。
2曾国藩:《常德府城失守正筹水陆进剿折》,见《曾国藩全集·奏稿一》第150页。
3《曾文正公奏稿》卷14第11页。
4《通筹全局仍请添练马队折》,《曾国藩全集·奏稿二》第930页。
5《通筹全局仍请添练马队折》,《曾国藩全集·奏稿二》第930页。
6《曾国藩未刊信稿>第88页,中华书局。
7《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同治1、7、4)。中国图书公司本。
8《曾文正公书札》卷21第32頁。
9《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同治2、12、20)。
10《曾国藩未刊信稿>第127页。
11《曾文正公书札》卷33第55页。
作者简介:
刘焱(1973-),女,空军勤务学院社科部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及中国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