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问的10个问题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939639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地产泡沫、美元挤兑、通货膨胀,美国经济危机是否来临?在美元崩溃之后,哪种货币将替代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全球经济遭受冲击似乎不可避免,在此之后,世界经济的蓝图又将如何?本书详细阐述了导致美国经济下滑的原因,讨论了如何做好自我保护的应对措施,以及在此后的经济重建中如何获益的各种措施。
  
   自2007年美国次按危机爆发至今,在外贸出口、资本流动等经济金融的众多层面的联动上,国内对美国经济和金融有了更多的关注。在中投公司折戟黑石,QDII基金出海受挫的思考中,也有一些声音认为,中国首先需要加强认识的,是更深刻地认识美国经济和美国金融问题。
   《美元大崩溃》一书成稿于2006年底,在美国出版于2007年2月,正是次按危机露出苗头的时候。全书对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精确预警性描述让我们感到市场不是没有“先知者”。该书从更深刻的角度论述的美国经济模式,以及世界经济模式的不可持续,更能引发我们的深思。在这里,以本书为启发,我们尝试提出中国需要加强对美国经济金融认识的10个问题,来兼谈《美元大崩溃》一书的脉络和价值。
  
  如何看待美国的次贷危机?
  
   在中国市场上流行的说法,一开始是认为次按危机本身是一个小层面的危机,因为“次按市场占美国庞大金融市场的比例太小”。但半年多的事实表明,这一判断是错误的,随着美国经济的恶化,对中国出口、资本流动、资本市场信心传导等多个层面的冲击和影响接踵而至。次按危机已经爆发8个月有余,中国政界、学界、市场仍然没有给出清晰的回答,将中国经济和金融置于充满不确定的“继续跟踪、加强研究”是让人担心的。这是我们要求索的第一个问题。《美元大崩溃》一书述及的泡沫破裂、崩溃,或许是最糟糕前景的一种,问题是,中国是否做好迎接最坏情况的准备?
  
  如何认识美国经济的衰退?
  
   《美元大崩溃》书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外国央行总是有一种非常天真的想法,认为庞大的美国经济是不可能衰退的”。不幸的是,中国市场上很多人就持有这种“非常天真的想法”。如果我们说这种想法真的是“非常天真”的话,作为事关中国经济和中国巨额外汇资产安全性的重大命题,我们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去寻找答案。
  
  如何看待美国经济的模式?
  
  一如《美元大崩溃》一书概括的说法,美国经济的模式,就是“商品输入型、生产不足型 资本输入型、资本盈余型经济”。美国依靠庞大的贸易逆差,来维持其生产不足型经济体和过度消费经济体的运行,同时以巨额资本流入来维系。这样的模式是否是可持续的?《美元大崩溃》所预言的美国经济模式的崩溃,是否将要发生?
  
  世界经济模式能否持续?
  
  将美国扩展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虚拟经济国家,将以中国为代表的生产过剩型的发展中国家纳入进来,即组成了当下世界经济的整体体系和架构。在这个体系中,以中美为例,中国是“商品输出国 资本输出国”,美国是“商品输入国 资本输入国”,这样的世界经济模式,长期是否可持续?《美元大崩溃》所预言的这种世界经济模式的崩溃,是否将要发生?
  
  美元会“坠落”吗?
  
   投资大师索罗斯在2008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上,说这次次按危机会导致“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的终结”,一直在口头上奉行强势美元政策、享受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收益的美国肯定要担心这种情景的出现。作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拥有超过1.6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官方外汇资产合计在2万亿美元左右)的中国也应该担心这个问题,因为这其中60%到70%的资产即为美元资产。《美元大崩溃》一书为美元预言了3个可能的方向:一是快速的崩溃,二是渐进的崩溃,三是重新回到“健全货币”,也就是重新和黄金保持某种关系。无论是“美元的坠落”、“美元大崩溃”,还是“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的终结”,无论这发生在今后5年,10年还是20年,这不需要中国去思考么?
  
  法定货币的时代结束了吗?
  
   “人们长期以来对法定货币充满信心的时代已经结束。”《美元大崩溃》一书从法币的角度论证了法币美元的崩溃,并称在互联网和借记卡等技术手段的支撑下金本位将重新恢复实施,而且私营机构可能率先行动起来。
   在人类的历史中,商品货币曾经经历过千年风雨,但全球真正的纯粹的法币、信用货币时代,也就是这三十几年光景。当下以美元为代表的全球信用货币泡沫终将崩溃,商品货币会重新取代人们失去信心的法币吗?我们并不知道答案,但一个肯定的回答似乎是选项之一。
  
  黄金要回归货币化了吗?
  
   说实话,“金本位”、“黄金的货币化”、“增持黄金储备”等话题似乎在中国金融界是一个讨论的禁区,如果你一提出这样的想法,会有很多“嗤之以鼻”的声音根本不和你讨论,认为这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更不要说思考了。或许这正是问题的可怕之处。
   美国2008年美国总统共和党党内参选人Ron Paul2006年在美国众议院发表演讲时指出,有一条经济学法则是无法作废的:诚实的交易只会需求有真实价值之物。我们35年来的试验——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不兑现货币,将导致混乱,从而迫使我们向真实价值货币回归。我们心知肚明:当产油国拒绝美元或欧元,转而开始要求黄金或相当之物,回归的日子就到了。我倒认为这一天来得越早越好。
  
  美国还债能力如何?
  
   2008年1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发布报告,美国在10年内可能不保其主权的AAA评级,对于中国来讲这是另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因为这意味着中国近5000亿美国国债投资的灾难。
   《美元大崩溃》一书指出,美国国债当下余额为8.5万亿美元,但其或有负债高达50万亿美元。如果其财政状况不可持续,导致财政重整,这岂不是中国的噩梦?
   本书提出了一个可能存在的美国财政重整方案,是说国债延期,比如2010年到期的美国国债延期到2040年。另外,身处华尔街的华人交易员江平还指出过另有可能出现的两个方案,一是向美国国债的海外投资者征税,二是干脆不还了,你能拿我怎么办?中国该怎么办?
   作为美国最为重要的国债持有人,中国有强大的主观动力,去评估美国财政的可持续性,评估美国国债的偿付能力,甚至可以像一个真正的债权人一样,要求美国要努力维持良好的财政秩序。不然意外之事发生时,中国能否承受这种惨烈的债务重整?
  
  美国的通胀究竟如何?
  
   《美元大崩溃》似乎是典型的阴谋论,尤其在描述美国通胀的问题上。书里说,华尔街,美国政府和美国财经媒体联手作假,用虚妄的低增长的CPI和核心CPI数据,掩盖真实的通货膨胀水平。在这种掩盖中,美国政府和华尔街都获得了政治和经济的利益。
   或许另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类问题。近期伦敦美元拆借利率Libor利率的真实性受到了国际清算银行、华尔街日报,以及一些华尔街投行的质疑,认为Libor报价方造假,掩盖了本该更高的利率水平。要知道,Libor利率是世界金融市场最为重要的基准利率之一,有超过150万亿美元的各种衍生品以该利率水平为定价基准。一个有如此影响力的利率水平造假,如果真的被揭穿,将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重大的冲击。
  
  是否有真相被掩盖?
  
   我们有很多的疑问没有被回答,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上,是否有一些真相被掩盖,或被刻意的掩蓋?坐拥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可我们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认识是否只停留在一些表面?我们应该如何去探索这些关乎中国命运的大题目?
   中国目前整个国家外汇资产规模在2万亿美元之上,这几乎占到了整个GDP的60%以上,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辛勤积累起来的劳动果实。而如此巨额的国家财富,还建立在对一些问题的模糊性认识之上。
   我们需要更深刻的认识世界,《美元大崩溃》所提供的问题、思考和答案是其中的一个纬度。
其他文献
《井冈山》一书以恢宏的气势、纵横捭阖的手笔、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艺术、完整地展示了从南昌起义到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这段在中国革命史上光照千秋的历史。  该书在再现80年前那段血与火的斗争时,既真实地反映了历史,又不简单机械地复制历史;既讴歌了共产党人为追求革命理想的献身精神,又不是僵硬的教科书式的说教。它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通过一个个尖锐矛盾的解决和戏剧冲突的展开,刻画出一群鲜
与近10年前出现的那本与此基调相似的《中国可以说不》相比,《中国不高兴》看上去多了些观点、概念的归纳,也有些思想问题的探讨,甚至多了些文艺评论,而那种愤怒暴躁则依然如故,还有些更上一层楼的味道。  《中国不高兴》,就其思路而言,是要让中国以民族主义为矛,以产业调整为盾,打碎旧秩序,建立中国崛起之后的新世界。将一个国家的发展目标寄希望于“不高兴”后的反弹,是此书用力甚勤之处。然而,积蓄民族主义斗志的
如果你想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出版业,北京京丰宾馆的图书订货会是一定要去的。这个仍然被业界习惯性冠之以“二渠道”的图书订货会肯定是不完整的,甚至为人所不屑,但它的确是一种鲜活的存在,一股力量的昭示,一个让人不得不直面的事实。    乐观●悲观    “不仅仅是平分秋色,我们民营书业在许多方面的市场表现已经超过了主渠道。”一个图书文化公司的老总不无自豪地告诉笔者。你能在与所有的民营书业从业者的交流中体会
来自云南三个县市的田野调查数据表明:城市的发展正侵蚀着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去了唯一的生活来源,大量的失地农民必将涌入城市,年轻力壮者尚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力成为农民工,而年长者的归宿必将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依靠城镇职工养老保障体系来解决这一问题,可能会使原来正在健康发展的城镇养老保障体面临巨大的压力,甚至于会使其因承受不了这样的重压而崩溃。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作者研究从制度和文化两方面入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和妹妹一起,在伦敦附近的小镇度过童年。父母均受过正规大学教育,其中父为医学家,从事热带病研究。史蒂芬17岁入牛津大学读物理,学习不用功。21岁生日后被确诊患上“卢伽雷氏症”,俗名“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从手、脚到心、肺、大脑,能够运动的部位会越来越少。被医生判为“只剩两年生命”。43岁动穿气管手术,失去说话能力。46岁写出科普著作《时间简史》。本文略有
脑力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是以积极思考为主,思维一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持续的,所以紧张情绪也会持续存在,容易引起神经衰弱。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的增加,作为知识分子、白领人士等脑力劳动者,工作节奏日益紧张,心理负荷亦日益加重。并且他们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们积极的思考,而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持续的,如果工作没有结束,这种紧张一般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在此过程中,紧张也是持续存在
格里德尔是美国著名中国研究学者费正清和史华慈的学生,其专长就是研究中国知识分子史。主要著作有《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及《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等。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遗产;儒家批判;新文化运动;意识形态论战等。作者认为,不应该把中国现代史仅仅看成是我们所理解的“现代世界”背景中的一个外来的碎片,而应看作一种历史经验。    1920年教育部下令在各级学校课本中采用白话。1922年发布了一个全面的
人类曾经构建了经济模式,目的是让经济效益最大化。今天,我们的教育模式是否让人才效益最大化了呢?现实以最冷酷的姿态告诉我们:13亿人口的我们人才乏力。  身为一名中考孩子的家长,每天看着孩子从早学到晚,睡眠的时间都不够,其他的事情就更不用提了。全部生活的中心只有一个:分数排名。为此,所付出的不只是身体的疲惫,还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孩子选择了退出,决定高中出国留学,即使付出高昂学费。大部分的孩子
怎样理解“爱的奴役”?我想,最好的例子就是你同你孩子的关系。从他们生下来,到长大成人,上大学,做工作……你可能无数次地承受着来自他们的痛苦和压力(我知道,我就曾经不止一次地把痛苦和压力加给我的父母)。但父母总是会原谅孩子!是什么使你不断地在痛苦中坚持走下去?是爱!你爱你的孩子,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所以,你坚持着闯过难关,关爱地看着你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幸福生活。  为什么会有爱?  这是
梁启超,大政治家,大文豪,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斗士。他一生著述1400万字,融汇中西,出入经史,显示了“百科全书”的气派。他的文章,挟雷生电,瓷肆汪洋,当时“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慈禧太后读后愤而痛哭,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击节赞赏。    在北大教授中,除了李大钊,张竞生认识较早、交往较多的要数胡适。他们同是留洋博士,同在哲学系,年龄也相差无几,因此,彼此颇有惺惺相惜的味道。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