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之我见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er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以读为本,让学生完整地读,自由地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读课文,会倾听,会评价,有所思,有所悟。教师要把握好齐读及其他读法,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对文本有完整的印象,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听评;阅读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11-0025-03
  
  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中,语感处于核心地位,学生对语言的感知、感悟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对语言的运用才得以实现。小学语文课以阅读教学为主,读应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完全是教师讲出来的,而大部分是通过学生反复诵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行语感迁移,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从而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知识积淀,进而形成自己的用语习惯和语言风格。忽视阅读,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提高。以读促学,以读激情,以读带讲,读中有悟,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一、学文开始让学生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学文开始就应该让学生自由读文,有整体的印象。有的教师说,预习就让学生读课文了,上课再读浪费时间。我认为这和学生提前预习不同,课堂上的通读课文,与自学相比更进一步,既检查预习效果,又让学生学会自由读、默读、轻声读、大声读和齐读等,体现出自由,能促进阅读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另外,这和读课外读物不一样,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如这篇课文写了谁,写了一件什么事,或者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学生就会边读边思考,就能获得整体印象,达到初步感知的目的,让他们起码有这篇文章我读过的印象,这是语文教学中读的底线。
  
  二、朗读是学文的主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曾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朗读训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可以说朗读是语文课的灵魂,朗读可内化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品读,要抓实重点语句。重点语句就像沙砾中的金子,如同佳人戴的戒指、项链,也可以说是宝藏,是石中之玉。只有经过打磨,才能焕发光彩,也就是说这些语句的理解,必须通过教师的朗读指导,才能理解其意,才能收获快乐。其实好文章不见得字字珠玑,有时一篇文章学生能收获一两句富有哲理的话、一段或几段描述颇见神韵的话就是收获。我们读过雪莱的名诗《西风颂》,大部分不记得了,但是,那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永远忘不了,王勃的《滕王阁序》也是名篇,但是真正经过时间洗涤,留下特别印象的还是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这句诗我们记得很清,而他的原诗不见得大家都会背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就是给人以信念的力量,启迪人们更上一层楼。大家读过这首诗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只记得杜甫,记得《望岳》,记得这句诗,其他的诗句不一定记得清。学习语文情同此理,对于重点词句、语句、句段赏析,学生只要能从学习、生活中感悟,就会记着它,使用它,这就是学生的收益,由此,学生记着感悟深的词句,从而记着这篇课文。
  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读懂的过程、感悟体验的过程、语感形成的过程和语言积累的过程。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五彩池》描写池水神奇的句子:“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可是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上层是、下层却、左半边是、右半边却、可是”等读得稍快点,把表示颜色的词语一字一顿地读,每两种颜色的词语还要读出语调的对比来,就能读出池水的神奇、赞叹的语气,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学生就能归纳出五彩池的神奇之点,感受语言是怎样表达五彩池的瑰丽色彩的。再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一文,通过研读句子“是要下雨了!”与“是要下雨了吗?”“大雨下起来了。”与“大雨真的下起来了!”有什么不同,体会故事的情趣。“是要下雨了吗?”是个疑问句,小兔子对小燕子的话将信将疑,还不能确定是否会下雨。“是要下雨了!”是肯定要下雨了。“大雨真的下起来了!”这句话,比“大雨下起来了。”更生动,更能表达出小白兔的情感,小白兔从疑惑到相信,再到看到下雨,一切都是“真的”。教学时,通过范读、竞赛读、比较读等反复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读出“?”、“!”的情感,读出“呀”、“呢”的语气。
  朗读指导,需要抓住文章的“情脉”来激发情感,让学生入情入理。如一位教师教学《凡卡》一文,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一位男生读到“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一句时,脸上带着微笑。老师生气地说:“凡卡的命运这样悲惨,你竟然可以笑出来,太没有同情心了!要带着气愤的感情,用低沉的语气读这句话!”学生止住笑。可一直到下课,也没有读出悲伤的感情。另一位教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他引导学生将凡卡在农村的生活与城里的生活作比较(抓住了情脉),学生体会到,农村的生活虽然苦,却苦中有甜;城里虽热闹,却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加之教师的适度点拨引导,声情并茂的叙述,形成了浓浓的情境,学生无不动容,很多学生读课文时眼里都含着泪水。
  此外,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例如说明文《太阳》的朗读就不能和散文《草原》一样。
  
  三、教师范读促使学生爱读
  
  教师范读不仅要再现课文的情境,更要能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并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去。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感情丰富,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文学修养的人,能洞察每一篇课文的深刻内涵,并唤起感情上的共鸣。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课堂上教师能范读、领读、同读、接读,学生就会很快进入读书境界,我们经常提倡营造课堂氛围,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好句、好段,老师爱读,学生也爱读,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上,既是指挥员——指导读,也是战斗员——老师也读,并当好评价角色。
  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让学生进入意境。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应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给小平同志送行时的悲痛心情,以及人民怀念小平的无限深情。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佳作欣赏教学中,教师的范读为学生朗读、理解课文起示范并打下基础,更能体会到有声语言的神奇功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但要注意的是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悟自得,凭悟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过多,否则,就有喧宾夺主之嫌了。
  
  四、教会学生听读评价
  
  学生读文,其他学生要会听,会评价。会评价,就是训练他们先说人家的优点,再说缺点,不然硬找毛病,说缺点,读书的同学积极性会受到影响。教师指导学生评价同学可从轻重读词、节奏快慢、语气舒缓、情感表达上评判。学生评价后可让他发挥一下,到底自己能有人家读得好吗?读得好,就鼓励他能超过人家,来个挑战读;超不过,就学人家读,仿人家读。
  我们看这样一个例子,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有这样一段话:“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一学生读后,老师让同学评价,一同学说:“他‘曾’字读错了,声音还有点小。”其实“曾”字没有读错,第一个同学定调子评价他读得不好后,另一同学说:“他读得有点快。”第三个同学说:“他读得没有感情。”还有个同学说:“他读得不好。”这样的评价不但没有针对性,学生还显现出从众心理,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批判会,有点吹毛求疵的感觉。
  指导得法的另一个班的同学是这样评价说:“他读得流利,语气缓慢,如果能把‘才’、‘仅仅’、‘就’、‘曾经’、‘却’等词重读,就能读出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这样评价,双方都受益。
  
  五、齐读有讲究
  
  齐读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一齐读书,读出声。课堂上让学生齐读也有一种说法,易出现滥竽充数,唱读。我认为,齐读有利有弊,要使用它,必须扬长避短。例如,开始读整篇课文不要齐读,齐读段落次数要少,但是,赏析之后的佳句、好段还需要齐读,这时大家理解其意,会读了,齐读就会激发大家的情感,升华大家的认识。不会读的或读不好的同学,在齐读的“雁阵”里得到帮助。如北师大版《李时珍》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就应该让学生读出李时珍的担心,在学生个别读后,大家都跃跃欲试了,教师抓住时机,让大家齐读,让大家都体会到编写《本草纲目》的必要性,渲染了气氛,效果会非常好,达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课堂上会出现一个高潮。
  
  六、学生都能参与读
  
  有句广告词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说的就是好东西大家共同分享,好句子还需要大家都读,都感受。有时需要自由读,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用自己的方法读出情趣。有时需要一齐诵读,共同品味,需要每个同学都参加,一堂课上不可能让每个同学都站起来读给老师或大家听,齐读又不是解决办法,需要解决这个矛盾,让同学们都读一读,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体。
  除去以点代面的朗读指导,还需要小组合作,才能让学生都参与朗读的探究、交流、读悟,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促进朗读表达。合作怎样体现呢?下面以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李时珍》的一段话为例: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第一句教师示范,“不怕”、“走遍”、“饿了”、“天黑了”等读出重音,“吃些干粮”、“就在山上过夜”等要读缓一些,这样就读出了李时珍的执着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第二句“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同桌学老师的样子互相读一读,“亲口”、“判断”等词重读,读出李时珍勇于实践的决心。最后一句,小组合作,读、交流、评析,老师直接找人读,“上万里”、“千百个”、“许多”等词学生自己就认为应该重读,并且重读了,把李时珍不辞辛苦、不耻下问搜集资料的伟大精神就突出出来了。让学生带着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把这段话齐声诵读,学生愿意读,积极参与,李时珍的伟大精神及他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就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感受到了。这样学生广泛参与,阅读佳句得到扶助,就会学得读法,就会鉴赏好词佳句,自然就会提高读的有效性。
  
  七、朗读指导从低年级开始
  
  有的教师说,指导朗读是高年级的事,其实从一年级就应做起。前边已举了一个例子。在教学中,虽然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存在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相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更是必不可少。在低年级的朗读训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感尤为重要。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有这样一篇课文《雨铃铛》,内容短小精悍,语言清新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情趣,是一篇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学生语言,训练学生语感能力,使学生获得初步情感体验的好课。
  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房檐上,房檐上,挂水珠,好像串串小铃铛。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
  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并比较“沙沙”和“丁零当啷”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观看多媒体中春雨落在房檐上和雨珠从房檐上落下来两种不同的景象,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声音,指导学生 “沙沙”响要轻,“丁零当啷”要略重,让人感到小雨珠的可爱。在品味文章音韵美的同时,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八、提倡一篇课文多种形式朗读
  
  一篇课文读多少遍合适呢?应该说没有遍数要求,但读的次数越多越好。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大有益处,不用解释,自晓其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 “五步读书法”:第一遍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第二遍快速读,朗读了解内容,理清脉络;第三遍自由研读,质疑解难;第四遍反复品读,体会情感,分析特色;第五遍大声诵读,增加积累,加深体会。一篇课文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的阅读,加上老师的指导,其效果将是理想的。
  
  九、选择读的形式
  
  读有很多形式,根据有无声音可以分轻声读、大声读、默读等;根据读的速度可分速读、快速浏览、正常速度读;按人多少可分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按鉴赏可分品读、诵读、背诵等;按表演读可分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教师参与读可分引读、范读、同读等。一篇课文读的形式应富有变化,根据课文要求,使用不同的形式读,会增加学生读的兴趣。当然,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要求,其侧重点也会不相同,在有无声音读上,低年级要强调读出声,指着字读,中年级可以小声读,高年级可以选择默读、速读等。
其他文献
本文从构造地球化学理论、不同尺度构造地球化学体系、构造地球化学动力学、构造地球化学实验和构造地球化学方法论几方面综述了构造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癌症疼痛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80例肿瘤晚期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自我效能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表(GSES)评分及用药
只见我们的裴老师抱着一大撂试卷,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裴老师手里的试卷。裴老师扫视着全班同学,然后亮开嗓门,大声说:“今天突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教师应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并加以有效的指导和评价,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指导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6-0034-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释义】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一场秋雨过后,凉意很明显。一次课上,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写作业,忽然耳边传来“咻咻”的声音,很轻很细。我扭转头,看见同学们都在认真写作业,没有人发出声音。那这声音是从什么地方传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师生互动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进一步认识师生互动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可帮助我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文本所描绘的情境,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摄影图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借助音乐艺术的感染,达到再现文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师生在情境交融中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引入情境、融入情境、优化情境等情境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揭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规律。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B-Flow)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用B-Flow、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能量多普勒显像(PDI)3种显示模式对22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检查结
我的相貌平平凡凡:不大不小的眼睛,不大不小的鼻子加上不大不小的嘴,再加一排基本算整齐的牙齿和一对招风耳,实在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所以我有时真感到遗憾:怎么我就没有林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