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能力的训练,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他们个性的张扬,使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
  一、明确朗读要求是提高朗读能力的前提
  朱熹曾经说过:“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这就是对朗读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做到音读准确、句读清晰,不错不漏;进一步的要求是正确地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较高的要求是显示出文章的风格神采。这三条应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
  二、掌握朗读方法是提高朗读能力的关键
  1.朗读时要注意停顿
  所谓的停顿,一是指语法上的停顿。就是按照标点符号和句段来确定停顿的长短;二是指逻辑上的停顿。遇到复杂的句子,要能分清哪是句子的主语部分,哪是句子的谓语部分。有些句子里虽然没有标点,读时也要用极短的停顿把主语、谓语、宾语部分分开。如:蓝蓝的天空飘着一片片白云,朗读时就可以这样划分:蓝蓝的天空/飘着/一片片白云。
  2.朗读时要注意重音
  对句子里关键的字、词或短语,应该比其他的词读得声调稍高、稍强一点。如: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光火啊!读时对鲜明的形容词、比喻语、夸张语等要读重音。
  3.朗读时要注意速度
  朗读要有恰当的速度。对于叙述性的作品,应用中长的速度去读;对于描写动作迅速的语句或段落,应用加快的速度去读。
  4.朗读时要注意语气
  朗读时,要把句子内容所具有的思想感情用适當的语调、语气表达出来。如:用欢快、悲哀、激昂等不同语调去读描写人物不同心情的语句;用讽刺、同情、谴责等不同语调去读作者对人物和事件不同态度的语句。
  三、运用不同训练方法是提高朗读能力的保证
  1.课前朗读
  课前朗读是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这种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保证课堂教学中的“精”讲,加深对较难的字、词、句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2.课上朗读
  课上朗读既是课前朗读的检查又是课前朗读的继续和发展。一是理解性的读。在分析课文时,要引导学生选择那些能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进行细读、多读,边读边动脑,读后要能说出所表达的思想。如:《飞夺泸定桥》一文,第三段就要指导学生反复读,对英雄攀铁链冲锋夺桥的描写和团长、政委呼唤的话句要深刻理解,从而体会红军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精神,进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二是欣赏性的读。这种读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要选择那些描写生动、比喻贴切的课文片段,让学生反复朗读。朗读时还可以引进相应的乐曲,以增强效果;三是运用性的读。这种读一般安排在讲读全文之后进行,目的是吸取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这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带着写作中的问题去朗读。如:《小英雄雨来》一文,在分析讲读课文后,应抓住第五段指导学生进行运用性的朗读,读时注意体会和吸收“环境衬托心情”这一写作方法,同时为完成课后的小作文练习打下基础。
  3.课后朗读
  课文学完后的朗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训练。日积月累,可以使学生在作文中能自然而然地运用一些写作方法和优美词句。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只要教师指导朗读时有方法,学生朗读时懂方法、用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已读书,自已领悟。”现代教学认为,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让学习者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怎样做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怎样使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我个人以为,其中的关键有二,一是阅读教材,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这是“用”的基础;二是将在教材中所获的“资源”经过适度转化,整合并优化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用”的灵魂。    一、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前一个知识点往往是后一个知识点的基础,而后一个知识点又是前一个知识点
学习语言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打好口语根基,使学生想说    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稳扎稳打地加以引导、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想说。  1示范引路。在学生尤其是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好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教师如何使学生在习作时不产生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习作欲望和兴趣呢?针对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增加阅读量,指导学生积累习作材料    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在不断口语锻炼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而要发展他们的书面语言,首先必须多读书,大量积累词汇和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是学校工作的全部,但却说明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    一、班主任自身要练好“内功”     要组织好班级各项工作班主任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威,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
识字是学生提早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的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因而,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识字的速度和质量,如何把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呢?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是我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乐”学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
班主任工作开展的如何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生活能力、为人处事的原则以及其人格的定位和世界观的形成。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小学班主任呢?下面结合实际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加强自我修养    修养是指人们在思想意识、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长期的自我锻炼,从而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水平。由于班主任的思想观点、道德面貌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不断进行自我锻炼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只充当教练、辅导员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主体、主人。“教”是为了“学”,“教”服务于“学”;学生自主的“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和习惯。在学生的交往中,只有摆脱权威的束缚,互相尊重,互相协作,才能发展学生独立评判的能力、自我作出决定的能力和自主选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小学各科教学中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营造宽松学习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他们创新意识才能得以保护、延续和发展。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时刻维护孩子们的自尊,培养孩子们的自信,让孩子们的心中充满着真正的骄傲之情。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