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回归本始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是属于设计的好时代。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极简主义(minimalism)在这一时间段出现并且流行。作为一种艺术或者艺术流派,极简主义最初通过视觉领域发声。比如这一类绘画创作者在创作中往往将绘画语言削减至色与形的关系,摒弃一切对主题造成干扰的不必要元素。类似的,雕塑、装置艺术、设计等等诸多领域中的一部分艺术家和作品开始主张以物自身最原初的形态来作为展示,意图消弭作者借由作品对观者的压迫性意识,打开作品艺术概念的意象空间。
  我们最为熟知的包豪斯学派,即是视觉/设计领域中极简主义的集中体现者。包豪斯学派提倡功能第一之原则,家具造型提倡适合流水线生产,建筑装饰提倡简约,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和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以简洁的形式来满足人对空间的感性的、理性的和本能的需求。
  包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服装设计,也以极简主义设计为时髦。服装设计师拿掉不必要的纽扣,不再在本身肌理已是很丰富的面料上追求印花、刺绣等工艺,反而更透过精确的板型、重复均等分布以及精致的工艺来呈现,成为九十年代女装的重要特征。德国时装设计师Jil Sander自1968年创立的同名品牌便是以极简主义著称,其简约的时装美学至今仍令时装设计师纷纷追随。
  甚至是音乐和文学等领域也无一不受到极简主义的影响,音乐如斯蒂夫·莱奇(Stephen Michael Reich)、特里·赖利(Terry Riley)等;文学如卡佛;电影如《在希尔维亚城中》(En la ciudad de Sylvia)……
  在当代的艺术和生活中,极简主义无处不在,已然是一种时尚潮流。
  著名的法国设计大师,“设计鬼才”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一直颇被推崇的极简主义设计大师,个人风格鲜明,时尚浪漫气质。比如1999年设计的玩具椅,2002年设计的卡西那“奇形”系列椅,1996年设计的Monsieur X Rocking摇椅,2003年“审美至上”扶手椅,他认为现代设计师的任务就是用最少的材料创造更多的快乐。当然,他在其他不同领域,如建筑,甚至牙刷等生活用品,都有投注设计灵感。
  法国摄影师Eric Marrian的作品“Carré Blanc”;韩国摄影师Ina Jang的系列作品“In a World without Words”(无声世界),便是利用人物、场景和物品来创作出简洁的二维影像,充满各种隐喻和不确定性。
  简约自然不是简陋粗俗,相反,它往往比繁复的设计更显功力,因为极简主义需要设计师对物体形态的通俗表现来提升凝练到高度浓缩的抽象形式。越来越多民众也倾向于这一类的艺术和产品设计。其中除了社会的时尚心理、审美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它与早年“回归自然”、“回归本始”的口号是契合的,解决了对生活的困惑——在工业文明高度发展之下,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负荷太满,几近无可复加的接受地步,民众开始对社会丰裕化的生活模式开始反思,期望摆脱繁复,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模式。
其他文献
台北市立图书馆举办“走进校园,阅见好书”最受小学生欢迎十大好书票选活动,总计有近一千位的小学生参与,票选结果由《自由,是什么呢?》、《全世界都是洞》、《停电了!》三本书分别荣登高、中、低年级组榜首。  台北市立图书馆从“二○一二好书大家读年度得奖好书”中,依适读年龄挑选部分书籍送达台北市四十所合办学校、共千位同学进行投票,藉由票选的活动让小读者透过同侪之间的分享与讨论选出喜欢的图书。据悉,票选活动
期刊
由香港贸发局主办的第24届香港书展,7月17日起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汇集了两岸三地出版及30个国家参展商,今年除请到300位英语和华文作家,举办400场文化活动外,多媒体展出的“走进敦煌莫高窟”3D展及“卫斯理50周年展”成为今年书展亮点。  “走进敦煌莫高窟”展,由城市大学互动视觉及体现应用研究室联合制作,针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为保护壁画而谢绝游客的莫高窟第220石窟,透过3D投影技术,让观
期刊
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又开始筹办了,主承办单位虽信心满怀,但也觉得越来越不好办。是什么原因呢?读了本期“整理术”专题,很有启发。所谓整理术,是最近人们对生活的态度的一种时尚称谓,即要基于“断舍离”,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东西,远离无意义的事物。这样,生活变得轻松愉快,轻装上阵接纳新的事物,创新未来。  我想,图书交易会要越办越好,要创新,也需要借鉴这些理念。今年是第十届了,十年间两岸发
期刊
这里的“整理术”,是指对生活的重新思考、整理,核心方法:“断舍离”。  “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整理观念,即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由对物品的断舍离延伸出的人生整理术,还包含通过不同的方式达到对
期刊
2006年,侯正光从英国留学归来,创立了上海木码设计机构,涉及家具设计、空间设计和平面设计等领域。2010年,他又发起创立多少MORELESS原创设计品牌。  侯正光七十年代生人,虽是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的次子,却没有子承父业去学习通讯技术,而是先选择了汽车设计专业,后改行从事平面设计,之后索性跑到英国白金汉郡大学留学。28岁时,侯正光明确了自己的家具设计之路。  “多少”的创立,对侯正光或其设计
期刊
首先有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家务?  如果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再来看下一个问题:在通风良好、地板干净、床单整洁、厨房也安全卫生的家里,相比在落满灰尘、没有干净衣服可穿、屋里散发出霉味的环境里,你的幸福值域是否相差很大?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光凭感觉就可以意识到家务很重要。不过,大多数人可能仅仅停留在“它很重要”的感知上。  我从小就喜欢去二婶家,因为总能在那个不太富有的家里感受到整洁带来的惬意。待
期刊
知道《断舍离》,是在台湾生活、教养畅销作家蔡颖卿的读书会书单上。那时,大陆还未出版这本书。为什么把这样一本书放在读书会上讨论?身为作家、空间设计者、家事教育者,蔡颖卿为何被这本书吸引?年轻朋友该如何读这样一本书?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跨洋电话采访了蔡颖卿老师。  我的父母都已到了耄耋之龄,他们有一群非常忠诚的朋友,彼此间经常交流读书的感受,又因为这群长辈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受日本教育,常读些日文书。有
期刊
“年轻的流浪,这一切的来去,都有它的道理,如水之就下,人之离群。这样的四年,在自己身上贴满标签再一一撕掉的日子,是浮躁愤怒满身又归于平和的日子,也是从渴望声名到静静生活的日子。甚至可以说,这个刚毕业的愣头青,竟然开始像个男人了。”  有时在想,四年前刚毕业的那个我,看到现在的我在做的事,一定会吓到先骂一句粗话,然后说:这样也行啊?四年前的我,肯定不会想到,有天可以带着吉他去流浪,用相机和文字,记录
期刊
三年前,上海国际文学周曾经举办了一次关于“城市文学”的讨论。上海作家孙甘露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大致是说,要记得上海曾经也是乡村。很朴实的事实,却道出一种对“刻舟求剑”式的“城市/乡村”二分法的质疑。若城市文学可能是个伪命题,那么当我们谈论城市与文学关系的时候,我们该谈论什么呢?  巧的是,今年广州书墟的主题正是“阅读我城”。从创作者的视角看,作为客体的“我城”是如何被书写的,这当然重要;然而
期刊
Publication  值得高兴的是,近几年一直在阴霾笼罩下的图书市场终于迎来了重大利好消息,国家财政部在2013年末下发了《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从2013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的五年间,国家将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的增值税。  1月9日~11日,第二十六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如期举行,作为年度书业界“风向标”的展会,不断释放出新年度书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态。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