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红柯

来源 :陕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zd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我是眼看着红柯那头稀疏卷曲的头发一点点地变白,白得刺眼刺心。在师大校园里常见红柯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深刻印象:手提两大袋书籍资料踽踽独行,满脸思虑,眼里装满很多心事似的,迎面而来的熟人要不打招呼,那一定是要失之交臂的,他置身人群,其实许多时候深陷于自己的内心。
  朱鸿私下问我:“有没有感到红柯苍老得很快?”我说:“是啊!”我们同一个教研室,自是非常担忧。
  几年前的一天我去资料室,恰巧红柯也在妻子蔡玲娟办公室,一打招呼,红柯满嘴黑洞———他把站岗的牙齿拔了,据说受了不少苦。红柯跟我是同龄人,头发稀疏而白,牙齿脱落,这让我顿生苍凉。
  蔡玲娟怜惜地说:“红柯看着就像一个老头!”
  我趁机劝红柯:“悠着点,文学之路还很漫长!”
  话题自然转到了文学上。红柯要谈起文学,那定是眉飞色舞的,比美食家谈名菜还要口水四溅,比情圣论美女还要眼睛放电,比奶奶议自家乖孙儿要惬意不知多少倍,听着都是一种酣畅的享受。他能把一点无趣的小事情,绘声绘色讲到你如临其境。记得我第一次读红柯小说,是他的成名作《美丽奴羊》,读一段,便咂着舌叨一句:“冷哥,小说竟然可以这么写!”再读一段,又吧嗒着唇叹:“这是啥脑袋瓜啊,亏他能想得出来!”难怪李敬泽先生在不遗余力地为红柯鼓呼,他是慧眼识珠啊,红柯的语言像塞北的风,是能摧枯拉朽的。
  红柯用他手中那支神奇的笔,赋予世事以特殊的诗意和神性,让我们在功利时代感受到了一份暖心的温情。他不动声色地解构着当代人建立在物欲基础上的虚妄的幸福感,召唤人们向精神高地靠拢。物境和情境、人性和神性、现实世界和诗性世界,在他的作品中完美地共构出一种极具内在张力的审美向心,抚慰人的浮躁,缓释人的焦虑,细雨一般滋润人们糙硬得几近板结的心田。
  红柯说,人心太硬了!
  红柯还说,当世事唯功利是图,人就会快速堕落!
  红柯又说,中国当代作家大多只注重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忽视了结构对小说内蕴的特殊价值。
  红柯的痛苦很少来自呕心沥血的拼命创作,创作带给他的更多的是快乐,他的痛苦源于文学书写和文学接受的浮躁。他无奈而苦闷地说:“现在还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阅读文学?有快餐咥能饱,谁肯花功夫品你的细菜?”
  蔡玲娟说她曾无数次劝红柯去聚会,去聊天,去旅游,去过寻常日子,嘻嘻哈哈轻松轻松,但红柯说:“那是浪费时间!”他苦行僧一般,在他那张陈旧不堪的三斗桌上终年跋涉,四周是堆积如山的书。那样的桌子,现在在乡村都不容易见到了!
  二
  我总觉着红柯是一瓶度数很高的燒酒,平时装在瓶子里,冷冰冰地凛冽着,要不贴标签,看不出有多么珍罕。红柯多数的时候,给人的印象是孤僻的、沉默的,不大合群的,甚至有人会觉着他很傲气。但熟悉的人或者朋友,都了解他其实是一瓶能让人热血沸腾的烈酒,盖子一开,就已经酒香四溢;两杯下肚,马上能让你闭合的毛孔迅速张开;倘见着一点火星子,会立刻燃起蓝汪汪的火焰———那是奔放的诗心啊。
  面冷的红柯,骨子里有着一份热肠。这大约正是生长于农耕文明的他,何以会与游牧文化心契神合的本源。游走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双重文化语境中的红柯,在以厚重的秦文化视野,感知和审视轻灵旷达的塞外文化与文明时,内心某些沉睡着的灵性被充分激活了,释放出巨大的诗性光芒和生命能量。
  从1997年的成名作《美丽奴羊》,到2017年的长篇力作《太阳深处的火焰》,红柯共推出中短篇小说集十多部,散文集四部,长篇小说十三部。三次获全国十佳小说奖,四次入围茅盾文学奖入围提名,先后获得过冯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奖长篇小说奖、陕西省文艺大奖等。20年,800多万字,平均每年40多万字,他这是在与时间赛跑,用生命写作!
  五十岁以前,红柯的两大爱好一是酒,二是冷水浴。他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述过雪浴时的那份冷彻心肺和热透骨缝。赤条条一丝不挂地投入雪野,尖叫着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塞外寒风让肌肉绷得跟铁一样硬,浑身米粒大的鸡皮疙瘩。捧着雪在全身搓,直到搓热搓烫,最后连骨头缝里都冒着热气,他为此还感叹西安的冬天连雪都难见踪影了。红柯对酒的痴迷,我感觉,那是一种发自内心地对激情、对诗性、对热血沸腾和生命奔放的钟情。他曾感叹腾格尔的歌声是“以最大的力量发出最小的声音”,能穿透人的心灵。他更赞叹俄罗斯歌唱家夏里亚宾歌声落地,“观众忘记了欢呼,忘记了鼓掌,沉默十几分钟后默默地离开剧场的情形”,认为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生命的“高峰体验”。红柯就是这样,在冷和热的两重生命境界中,完成着他的现实感知和诗性寻觅,将冷峻的思考,以飘逸、灵动、炽热的形态呈现出来,使写实因了诗性而获得丰盈的艺术魅力。
  红柯是一位内心丰富、敏感、多情的男子汉,诗人气质十分浓重。他不好与人争辩,常常微眯着眼睛,一副忧郁的沉思状。他曾说过:四十岁以前他没掉过眼泪,可四十岁以后,他经常会为这个世界的许多事情而潸然泪下。他说:“文学源于生活,生活是文学的土壤。土壤里长的庄稼,打的粮食,做的饭,都不是文学,是纪实,是新闻报道。用粮食酿出了酒,真正的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也就是康德所说的强有力地从真的自然里吸取材料创造出的第二自然,也叫第二生活,这才是文学世界。”诗人气质浓厚的红柯,放弃了人生那么多的享乐,一头扎在他的文学世界里,苦心经营,如达摩面壁般蘸血书写,表达着他对这个世界的痴情热爱、忧思痛悟。他感慨地说:“文学是需要压力的,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感觉就会灵敏,思维就会活跃,即使遍体鳞伤也乐在其中。”
  三
  当红柯得知我也重拾旧梦写起小说,一反同事之间的那种客气,握住我手高兴地说:“太好了呀!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随时说!”他详细问了我的情况,听说在《小说月报》等刊物已经发了几篇后,很兴奋,马上鼓动我出个集子,他来作序,也不管我的反应,自顾自策划让谁谁谁题写书名,推荐哪家出版社出版,约哪些人开研讨会……一句接着一句,滔滔不绝,全是我没有想过的。他知道我和小说评论家仵埂是同学,提议说:“哪天约一下仵埂,咱们具体谈谈!”   我的心被他说得热热的,着实为这份古道热肠感动了!朱鸿曾经说:“文学是个毒药,沾一下就会上瘾!”红柯文学瘾很大,以至于凡跟文学有关,他就爱,就视为亲近,就當成盟友,可以交心倾情的!
  然而天妒英才!
  2018年2月24日,本来是一个十分寻常的日子。正值寒假,一大清早我懒散地起床,懒散地洗漱,潦潦草草吃罢早饭,懒散地打开电脑,这时候电话响了。我的同事,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书记孙清潮的声音十分清晰地传过来:“赶快下楼,红柯去世了!”
  我一下子跳了起来:“不可能!”
  但泪水已涌了下来。
  放下电话,我在书房里像无头苍蝇一般乱撞,不知怎么就拨通了仵埂电话。仵埂在电话里叫了起来,接着就哭了。
  “红柯是累死的!红柯是累死的!”
  电话两头唏嘘声一片。
  先一天,过完年从未出过门的红柯,同儿子杨阳上了一趟街,买回来了两大包书。那两大包书就码在他书房的地上,高高一摞。吃罢晚饭,红柯照例钻进书房去看书写作。妻子蔡玲娟还埋怨他,要他看看电视,说说闲话,不要把弦绷得那么紧。晚上十点准时上床休息,一切都如同往常,没有任何异样。可到了凌晨,他在睡中心脏病猝发,再也没有醒过来!
  红柯,你才56岁啊,正年富力强,正创造力旺盛,正在向巅峰迈进!
  放假前,我驾车载他一同由新校区返回时,还和我讨论儿子杨阳的婚事呢,那时他正在装修新校区的房子!他儿子杨阳与我儿子高中和大学都是同学,自然谈了很多,也谈得很细。他说:“孩子一结婚,咱们心里就轻松了!”之后我们还谈到了他的新作《太阳深处的火焰》,他对未来有许多期许,也充满希望!
  怎奈天不假年!
  悲恸之余,我想:其实人是有两个寿命的,一个生物寿命,一个社会寿命。有人生物寿命长,可社会寿命不过三代;而有人生物寿命虽短,但其社会寿命却会穿越历史、跨越国界。
  红柯,他注定要成为一棵兀立荒原的树,生命有限,但奇崛不倒,会成为久远的生命风景!
  作者简介:张宗涛,男,陕西彬州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陕西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从事文学写作教学三十余年,业余有中长篇小说、散文见诸《小说月报·原创版》《北京文学·精彩阅读》《长城》《四川文学》《中国报告文学》等。
其他文献
知道韦君宜这个名字是在1978年,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修改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生活的路》的时侯。为什么说“知道”?因为我是一个小作者,稿子的事有编辑联系,一般情况下是无缘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出版社总编辑的。  当时全国著名的关于知青问题的昆明会议尚未召开,千百万知青还在农村“战天斗地”。刚刚侥幸回城的我用这部书稿发出了他们的第一声呐喊。这微弱但不失真诚的呐喊,并不能为人们所容纳。一家又一家的出版社退了
期刊
小孤山  黎明与落日,只隔了一柱孤烟的距离  铁戈入梦,我是你的马前小卒  未料到相见恨晚,虚拟一场结拜  捻土为盟,遥尊旌旗无数  稳住阵脚,押运十里芦花。  而我以锄为刃  抵挡杯盏倾入土中的醉意。  衣冠都是留给东风的念想:  偷偷种下一捧旧土  再捕了几声鸟鸣和虫语  没有任何时候比此刻更接近兴亡  煮吧。那仪式与家园相隔咫尺,  众生埋伏,如婴儿鼾睡  煮吧。煮些涛声出来,煮些东风出来 
期刊
纵观阿英小说的创作实践,其最大的特色便是以新写实小说为书写形态,对凡俗庸碌的日常生活进行“尽可能客观地叙述和呈现”,并在看似平淡客观的叙述之中,凭借文本细节的加工细摩及象征、隐喻等书写技巧的熟稔运用,使得小说的话语空间言简而意丰。与此同时,作者又不仅仅止步于“零度情感”的自然主义式书写,而是将自我反思与他者审视的日常体验纳入故事之中,并超越故事本身表达了作者自身对于人文精神的坚守。精英与平民意识的
期刊
一条黑影跃上院墙,轻巧地落进院中。如水月光下,黑影朝屋中走来,屋门不经一推,如入无人之境。刘九如想喊喊不出声,反击却没有能力,逃跑已来不及,绝望之中只感觉到恐惧如大山般压过来,眼睁睁地看着黑影手中的那把利剑直指咽喉———  啊呀!刘九如大吼一声,挥汗如雨。眼一睁,一下子跳下床来,顺手拉着了电灯。  一只硕大的老鼠正从床上窜出来,顺着墙壁往上爬,一点也不在乎刘九如瞪眼发狠,一转身就钻进了天花板中。厅
期刊
凤凰古城是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名气很大。  赢得这名气不光是因为山水优美,风光旖旎,还因为在一个东西长153米,南北长190米,总面积不到3万平方米的小城内,竟出了不少人才,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短短的36年间,这里就涌现出提督20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等三品以上军官;民国时,凤凰出中将7人、少将27人。而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政治家
期刊
说到巫婆,你就想起一个干瘪瘪的老太婆。可怕不可怕先甭说,一定丑死人了。但惶向村的女巫梅真,却美丽端庄,竟如一尊观音菩萨。  晨土还是少年,第一次学挑水。沉重的担子压在肩上,塌陷一半,另一只肩膀高高耸起,正痛苦万状地搏斗,忽听一女子脆笑不已。他一回头,看见了梅真。梅真30岁,雪一样白,两片嘴唇紅艳艳,笑起来仿佛摇响魔铃。晨土触电似地一颤,“哐啷”一声水桶跌在地上。刹那间,天地显现一片光辉,梅真驾着五
期刊
杨一坤站在车水马龙的街上时,并不知道下一刻等待他的是什么。所以他此刻在想,也许刘局不会把他怎么样,顶多只是训斥两句而已。训就训吧,又不是没被训过?再说了,上级训下级,似乎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对,是常识,就像猫抓老鼠一样是天职。  想到这里时,他嘴角一咧,自嘲地笑了笑,自己不就是天天跟“老鼠”打交道的人吗?他穿过了斑马线。今天他没有开车,破车老出毛病,又被送到纬什街丁老大那里去修了。走过“靓足浴城”
期刊
雪下得很厚。在黄葛沟通往公社的山路上,脚印儿杂杂沓沓。血,滴在深深浅浅的脚窝里,显得格外刺眼。猪倌曹玉树感到一阵头晕,他扶着大柳树蹲下,两手撑成八字狠狠地箍着头,脸上纵横着与年龄不符的皱纹。  柳树旁的猪圈门打开着,圈里出奇得静,静得让人心慌。一阵阵恶臭和着浓烈的血腥味从圈里涌出来。曹玉树早已经习惯了这种臭味,习惯了六头黑猪哼哼嘈嘈的叫声。但这死一般的寂静和血腥味让他感到脊背发凉,因为这气味中夹杂
期刊
古语云:鸢者长寿。谈至此,往事便忽地在眼前展开。  得知父亲要给我糊个纸风筝,我激动得一夜未能合眼。我打小就羡慕能飞的东西,甚至做梦也梦见自己拥有一双丰满的羽翼。父亲说,城里的孩子一到春天就放风筝,漫天飞舞,好看极了。母亲有些担心,一个大老粗能糊得风筝吗?父亲说他这次近距离看了,西安城里娃们拿在手上让他瞧,真没啥!  父亲从扫帚上抽出几根竹条,厨房里拿来切菜刀,将那些竹条极具耐心地剖削成竹篾,父亲
期刊
仿佛为了印证这里,曾经是格萨尔王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仿佛为了不辜负这里的山脉,外形如马驹的优美形象,在我们距离道孚县城,还有几公里之遥时,就远远地传来了昂扬、奋进的“咴咴”马鸣。  道孚,这座被誉为“神驹之城”的县城,隶属于四川省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甘孜州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鲜水河断裂带,东与丹巴,西同新龙县,南和康定县、雅江县相连,北与炉霍及阿坝州的金川、壤塘县接壤相邻,是一座距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