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越西人

来源 :凉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uaig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遇到三个越西人,年都过不成”,这是越西周边县流传较广的一句顺口溜。此话大有说越西人的不是,大有贬斥越西人的滋味。作为越西人的我听来总觉得不舒服。
  本是勤劳、聪明、善良的越西人在外县人眼里咋就成了不受欢迎的角色,犹如瘟神、灾星一般。有这么可怕吗?在异县他乡从事教育工作的多年中,不管在何时何地,在外乡同事、熟人,乃至朋友中,时不时、自觉与不自觉中,当真也好,戏言也罢,总会无端地遭到“遇到三个越西人,年都过不成”的戏说与刺痛。心里虽不是滋味,但也不便发作。因为我知道一旦形成这种广泛的说法,仅靠某一人、某一时的据理力争是争不回来的,更是难以改变的。相反会显得没有素养,进而愈抹愈黑。最好的对策是保持缄默、不与之一般见识。避之不过时带些笑道:“没有我们越西人你们才年都过不成呢”。那时的我最基本的想法是好好工作,为人师表,谨慎为人,小心交往,走一方留一个好印象。用事实证明越西人并不可恶、可怕。相反可亲、可近。力图尽可能改变他们的偏见,还越西人一个公道。然而,时隔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早已离开外乡回了老家,对此早已淡化、耳根子也清静了许多。可是在眉山,一次与外县已退休并在此买房定居的师范同学相会,谈笑间,对我这位越西人仍用这话来取笑。既然是同学问的玩笑我也无需顾及了,于是我发起了反击:“亏你们还将这话挂于嘴上说的出口。要不是那些年越西人来支援你们,给你们办教育,教导你们,开医院,给你们治病。恐怕你们啥也不是了,哪还有今天。”毕竟是同学问的玩笑,彼此都不会往心里去的。见我认真,他们一时哑然。之后,我反调侃于他们:“你们可知这话的来历?这话既是说越西人的不是,也是讽刺、贬你们这些外人的。从一个侧面又反映了越西人的聪明、能干。这,恐怕你们就不知晓了。”
  “遇到三个越西人,年都过不成”这话究竟从何说起?比较普遍的说法且有说服力的是:古越西地处南丝绸之路要道。北起海棠,南至小相岭,横跨近一百八十华里,其间设置的驿站客栈十多个。在交通极为闭塞的年代,南来北往的商贾至少要在越西境内住宿两夜方可通过。旧时,各驿客站能给客人提供消遣、娱乐、消磨时间的方式除了嫖赌恐怕就再没什么了。某些人出门一趟、或在外辛苦一年找到几个钱回来。在途经越西时,在客栈与三两个越西人赌乐也是常有的事。也许就输了个精光,连回家过年的钱都没有了,于是流落街头。当遇同乡问及为何不回家过年时,不免沮丧地叹道:“赌钱,遇到三个越西人,被套,赌光了,回不了家过年了”。后来经人不断传说、加工而演绎成今天这句顺口溜并广为流传。倘若典故出自于此,不就说明越西人的“狡猾”吗?狡猾虽为贬义,但从来就与“聪明”等同的,愚笨之人何曾称得上狡猾?再说那输得精光而回不了家,无颜见爹娘、妻儿,年都过不成的可怜者、外来人,辛辛苦苦一次出门,好不容易攒得两个回家过年的钱也敢拿去赌,输了个精光,活该!即便别人联合下套,你蠢,你缺心眼儿!连势头都不会看。盲目入套,落此地步,你还有何脸面怪怨的?当然,在言及越西人聪明的当下我绝无倡导以耍小聪明而坑害他人之意。需要旗帜鲜明的是:这三个越西人肯定不是正派人,首先以赌而致别人连回家过年都不成了,客观上造成了别人多大的伤害,太不地道。如若联合下套,这就太不应该,这是诈骗,在哪个朝代都是犯罪的。最不可恕的是你三个赢了钱,害得所有越西人背过,而且还将一代代背负下去,你仨不是历史的罪人吗!凉山老九县中,越西是古县、文化大县。是文昌帝君的诞生地,受帝君“崇文、重教”思想的影响,文化底蕴深厚,教育较之周边县发达。因而读书人多,人才济济。甘洛、美姑、金阳、布拖、昭觉、普格是新中国诞生后新设立的县。这些新县,既没传统文化,更没教育基础,欲兴百业,人才匮乏。上世纪六十年代起,特别是七、八十年代,越西读书人在国家统招统分下被大量派遣,进入这些县的各行各业。他们是这些周边县的支援者、建设者、造福者。尤其是医疗卫生,教育单位几乎全是越西人,离开了越西人就一事无成。没有越西人,你们非但过不成年,连平时的小日子都难过。即便如此仍没改变当地人既成的历史偏见,玩笑中常以此言相戏。虽是一句玩笑,但它深深刺痛着正在为你们的事业兢兢业业服务着的越西人的心。在此,我要告诫这些朋友“没有越西人,你们年都过不成。”
  是越西众多的优秀儿女付出了青春和毕生的精力,付出了太多的知识与智慧,付出了太大的努力和贡献。是越西人让你们看上了病,读上书,接受了先进文化与文明的洗礼,让你及你的下一代得以开化,聪明,有了强有力的生存本领,得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是越西人给你们撑起了那时的天,没有越西人哪有你们的今天!这时的你们理应感恩地说:“没有越西人,年都过不成。”改革开放后,更多的越西人在商海弄潮中展露了非凡的经商智慧与风采。他们遍布大小凉山,甚至州外省外。在为当地市场经济繁荣作贡献的同时也赚了不少钱,实令他人羡慕。如资产几十亿、上百亿的王氏骨科一家和好医生药业老总耿富能便是其中的代表。此时,越西人被称为凉山州的“犹太人”,说明他们聪明、能干,精于算计,会赚钱、亦很有钱。这是越西人的骄傲。此时说“遇到三个越西人,年都过不成”,除却说者本身的无奈,便是对越西人的褒扬。这时你们应由衷地说:“交上好个越西人,鸿运年連进家门。”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撇开历史的一面,回到现实。因在外的越西人多,不可否认,其中难免会有那么一两个素质底下、品行不端者,曾在某一时某一地,言行之不雅,有辱越西人形象,但他代表不了整个越西人。这种现象越西存在,何处又没有?切忌以点代面,一味而言曰“越西人”。这是对越西人极大的不公、不敬。
  当然,作为越西人,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自私,小算盘打得太精。团结协作性差,往往因小而失大。一人是条龙,两人是条虫,三个四伙便产生内耗,这是共性。因而越西人间一般不合伙生意。极个别好耍小聪明,好炫耀、好显摆,好出风头;说话带“脏”,满口污言秽语,自己浑然不觉,可讨他人生厌;妇人中以泼辣而臭名远扬;丢失一只鸡竟能掇条板凳坐于门口骂三天三夜不闲累。此外那么两个人,贯于使坏,恶作剧,以损坏公共财物而取蝇头小利,以损坏他人利益而取小乐。不是吗?好端端的公共设施犯了你啥?你要将它毁坏;别人的小车停放在那儿既没挡道又没妨碍你什么,你又何苦将其划得西里花拉?缺德!人们是既痛恨而又显得无奈。这与“人文越西”很不协调。凡此种种都是越西人在外不够光彩的一面。他们给越西人抹了黑,丢了丑,败坏了越西人的名声,毁坏了越西人的形象。他们是另类人,是搅坏越西“一锅好汤”的坏螺钉,是扫帚星、瘟神,谁遇上他们都是晦气,得倒霉、倒大霉。他们不但与你过不去,与谁都一样过不去。对这种人一方面要教育,用教育提高素质。一方面要收拾、给予严厉的惩罚。同时要小心交往、避免交往。你遇到过不成年,谁遇上小日子一样不得安宁。遇上他你可千万别一味而言“越西人”。如此的话,那就实在太冤枉整个越西好人了。他们毕竟是少数,代表不了整个越西人,更代表不了大多数高素质的越西人。
  越西人主流是好的。勤劳、善良,且聪明。他们精于算计,但注重外交,也重感情,乐于交朋结友,是一个真诚友善、容得下别人的可交群体。这一点,可以从许多外出归来的、常常自我显耀在外朋友如何多、关系如何广的言谈中足以证明。
  越西是文昌帝君的故里。历来受道家“明理,修身,助人”思想的影响,人文素质总体是高的。但离现代文明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每个越西人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时每一刻做起。要在自尊、自强的同时也要自醒、自重。努力摒弃陋习,克服缺点。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切勿留予他人说三道四的口实。要加强修养、提高素质。与邻为善、与邻为伴。树立越西人良好形象,消除他人对越西人的偏见。外面的朋友也要客观地、辨证地看待越西人,用自己雪亮的眼睛鉴别人。谨慎交往,善于交往,择其善者而近之、交之,其不善者而远之、恶之。交一个好越西人为朋友是你的福气、家人的福分。
  期冀走出去的三个越西人既是顶天立地的三条龙,又是文昌故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更是越西人形象的代言人。
  2015年2月于越西
  2017年11月修改于眉山
  (责任编辑:阿西依坡)
其他文献
“一条河流,一排故事,一直在我心中流淌。这条河流,在岁月的静河里,时而舒缓,时而顷泻,如此奔流;这条河流,让我无数次夜晚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我想,用文字记录她,写下她一点历程与风雨。”  ——题记  (1)  我注定是一个一生飘泊的人。飘,随风飘。事业飘,生活飘。唯有一条河流,卢集河。她的悲伤离合,喜怒哀乐,以及铭心刻骨的爱,是我永不磨灭的记忆。卢集河,她是一条干净的河,一条四季常青的河,是伴我出
期刊
2015年11月,为庆祝彝文学校30周年校庆,我们爱好文学创作的几位老师与《凉山日报》“彝海”文学副刊达成了在“彝海”上展示彝校师生彝族文学发展成果轨迹的共识,因而,在当年11月6日召开纪念大会那天的《凉山日报》上,刊载了我写的短文《培养彝族文学阵地,铸造彝族文化人才一四川省彝文学校师生30年彝族文学创作印象》。文中,我是这样评价彝文学校在培养彝族文学人才方面取得的成绩的:“(省彝文学校)在文学、
期刊
庄严的成都入城式  西北南下工作团在进入四川行军途中,得知原西康省主席,国民党24军军长刘文辉,原四川国民党高级将领邓锡侯、潘文华率部于1949年12月9日在川西彭县联名通电起义,成都和平解放,我们西北南下工作团奉命急行军赶拢成都北门外梁家巷,准备参加成都的入城仪式。  1949年12月30日,成都上空麻阴,虽然进入数九寒天,可是火热的心格外激动。工作团的战士同解放军正规部队一样站入大军行列,排成
期刊
那一年雪下得很大很大。三爷爷生前每次回忆起1956年发生的事情,总是这样开头。  那一年,我的父亲俄狄阿朵出生才九个月就成了孤儿。在他能够站立后的第三个晚上,他的父亲俄狄欧贡在自家的火塘边被一阵乱枪打死,以致后来的孙子们无缘见到这个颇有传奇色彩的祖父一面。  那时候,我的老祖们住在宁南县倮格乡杉木箐村那条名叫牧图日达的河谷中。具体坐落的地方叫吉保洛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名。曾祖父的祖父迁自于今布拖县
期刊
变化是——宇宙的自然法则,人的喜爱也在这法则之中。  我喜爱散文,从两个方面说。一是我爱读散文,特别钟爱古今的好散文;另是我学写散文。  爱读散文,是在我中年以后读书习惯变化所形成的。进入老年,我基本上不读小说,名家名著,偶尔看看。当今当红的“网络小说”,更不屑一顾,不是我轻慢这些作者,是他们的作品,不适合我的胃口。  我青少年时候还是读小说的,而且特别“上瘾”,苏联的、国内的中长篇小说,一卷在握
期刊
阿诗玛  死过一次之后  阿诗玛就不会再死了  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万个彝族人心中  只有一个阿诗玛  每年都要从索玛花中蹦出来  阿诗玛香气四溢  骨子里藏着黄金的光芒  在最深情的叙事诗里,你也能看见  她坐在星星一样的词语上想心事  当大三弦与月琴在《快乐的啰嗦》中  强烈共鸣  你也会听见阿诗玛  在音阶上拍手跳舞  阿诗玛!阿诗玛!  在昆明石林  你喊一声  她应一声
期刊
昭觉的冬天  一个人走在昭觉的冬天  既不寒冷,也不孤独  在深深的秋意中  昭觉的冬天露出她应有的美  一个人独处于昭觉  温暖的怀抱  五彩裙瓦拉,还有  温顺善良的羊群  都足以点燃  内心的火把  现在,我正由秋天的深处  向昭觉的冬天进发  我希望翻过最后一座山  就能看到静静流淌的昭觉河  就能看到  匆匆走在昭觉街上的那个人  和只属于他的  完完整整的昭觉的冬天!  喜德的蝴蝶  
期刊
在越西  这个嶲字,佳山叠嶂  藏于四川西南,横断山脉  很多人不识它,也没有到过越嶲  人难于走出自己,难于仰望这方圣地  1959年,扫盲班把嶲字替换成同音字西  一个用了1700年的好文字  随嶲水流走,它的神秘藏于  毕摩的经文和喃喃诵声  一个出生在越西名叫张亚子的人  修炼成了国人熟知的文昌帝君  我凝视从水观音涌出的大山积雪  化作圣水,在阳光下流向远方  我喜欢做梦,没有梦到越西 
期刊
阳光下,王仕明略显零乱的头发,没能  遮挡额头上早已沁出的汗水。黑色毛衣和蓝  色牛仔裤的搭配,显现出这位年轻人的干  练,左手不停地拣拾起砖块,右手不停地抹  灰砌墙,戴着红色乳胶手套的双手,协调的  动作,传递出欢喜却沉稳的心情。  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史玉芳老人心情也  很平和。“我就喜欢这个地方,气候好,空  气好!”他坐在院坝的木凳上,慢条斯理地  打整带着泥土屑的青菜,几块蔬菜地围绕房 
期刊
1  雨过天晴的荞地  铺开一片片  绿油油的  绿叶  归意和出走  袅如炊烟  羊儿  唤醒春天的草  啊,春天的草  满山满坡  野生野长  2  热烈的焰舌  久違了,火塘  笑语满屋  无比亲切的  母语,像土豆  在秋夜失落的雨中  堆满墙角  在冬夜漫长的冷中  烤熟飘香  族人啊,沧桑后  相拥成大小村寨  族谱啊,分支后  刻满阿普的脸  格言如烟斗  不离不弃  3  毕摩会 
期刊